「晴明大人,有某種東西,某種和草凪不同的東西來了……」蟬丸邊彈邊說。
「不要停。繼續彈……」晴明道。
這時——
「咦?!」
博雅大叫。
「手、手……」
博雅說的沒錯。
密密麻麻開滿櫻花的櫻樹中,一隻藍黑色的巨手筆直往下伸出。
那隻巨手一把抓住草凪的頭發,看似打算提起草凪的身體帶到別處。
「是這隻手嗎?是這隻手抓住草凪小姐的頭發使其往上倒豎的嗎……」
博雅向蟬丸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
「噢,那是……」
此時,博雅看到了。
他看到櫻花叢中伸出一條朝天巨影。那條巨影也伴隨蟬丸的琵琶聲而起舞。
在花瓣中婆娑舞蹈的巨影,全身裹著火焰,右手握著一把劍。
「不動明王?」
巨影確實是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左手抓著草凪的頭發,在花瓣中盤旋舞蹈。
博雅向蟬丸說明狀況。
「原來如此。當時我會祈求不動明王保佑我,原來不動明王打算救我的性命……」
蟬丸聞言,邊彈琵琶邊說。
「但是我覺得草凪可憐,內心早已原諒了草凪,因此不動明王無法帶走草凪……」
「蟬丸大人,我可以讓不動明王不再抓頭發,請他離去……」
「別多管閑事!」
說這話的人竟然是草凪。
「她說什麽?草凪小姐剛才說了什麽?」博雅問。
晴明沒答話。
晴明隻是望著在櫻花瓣中舞得心醉神迷的草凪。
草凪的表情看似早已忘了剛才她自己說的話。
蟬丸像在呼應草凪,快速地彈起琵琶。
草凪也伴隨著音調,瘋狂般地舞蹈著。
晴明舉起酒瓶,無言地朝博雅遞出。
「怎麽了?」
「博雅,喝吧。今晚是此生不能再逢的夜晚。喝吧……」
博雅沉默了一會兒,終於取起自己的酒杯,遞向晴明。
「晴明,幫我斟酒。」
博雅一口飲盡晴明倒的酒,開口說:
「我們隻能在這兒觀看。這樣就行了……」
「嗯。」
「嗯。」
晴明和博雅同時點頭。
櫻花在月光中加速飄落,琵琶和舞蹈持續至夜半。
注1:此處指離開京都或返回京都的所有旅人。
注2:日本傳統音樂的一種說唱故事。在三味線伴奏下說唱。包括義大夫調、常磐津調、清元調、新內調等。名稱來自室町時代中期《淨琉璃姬十二段草子》。江戶時代與人偶劇相結合。
注3:「逆發」和「阪神」讀音相同,皆為「sakagami」。
注4:「阪」、「河原」、「夙(宿)」等在日本古代皆指社會最低階層者所住之區域,此階層也被稱為「阪者」、「河原者」、「夙者」。不屬於任何一處,從事庖解牲畜或皮革業,以及演藝表演業等。
注5:原指下階層人、流浪者的信仰,因日本古代從事演藝表演的皆為流浪者(河原乞食),故五宿神與演藝之神相通。
注6:又作摩怛羅、摩都羅。為日本延曆寺常行三昧堂之守護神,又為玄旨歸命壇之本尊。來源不明,傳為日本天台宗慈覺大師圓仁自唐返日本歸途中,於船上所感得之神。念佛之人臨命終時,受此神守護,可得正念而往生。其像為頭戴唐製之撲頭,身著日式狩衣,兩手擊鼓;其左右之童子,頭頂風折烏帽,手持赤竹葉與茗荷,作舞蹈狀,又其頂上之雲中繪有北鬥七星。
注7:「襲之色目」是十二單衣的重疊穿法造成的配色效果。「櫻襲」指表布白,裏布則有紅或葡萄染(淡紫紅)、紫、二藍(藍紫)等諸多說法。陰曆十一月至三月著用。
學人精博雅
「不要停。繼續彈……」晴明道。
這時——
「咦?!」
博雅大叫。
「手、手……」
博雅說的沒錯。
密密麻麻開滿櫻花的櫻樹中,一隻藍黑色的巨手筆直往下伸出。
那隻巨手一把抓住草凪的頭發,看似打算提起草凪的身體帶到別處。
「是這隻手嗎?是這隻手抓住草凪小姐的頭發使其往上倒豎的嗎……」
博雅向蟬丸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
「噢,那是……」
此時,博雅看到了。
他看到櫻花叢中伸出一條朝天巨影。那條巨影也伴隨蟬丸的琵琶聲而起舞。
在花瓣中婆娑舞蹈的巨影,全身裹著火焰,右手握著一把劍。
「不動明王?」
巨影確實是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左手抓著草凪的頭發,在花瓣中盤旋舞蹈。
博雅向蟬丸說明狀況。
「原來如此。當時我會祈求不動明王保佑我,原來不動明王打算救我的性命……」
蟬丸聞言,邊彈琵琶邊說。
「但是我覺得草凪可憐,內心早已原諒了草凪,因此不動明王無法帶走草凪……」
「蟬丸大人,我可以讓不動明王不再抓頭發,請他離去……」
「別多管閑事!」
說這話的人竟然是草凪。
「她說什麽?草凪小姐剛才說了什麽?」博雅問。
晴明沒答話。
晴明隻是望著在櫻花瓣中舞得心醉神迷的草凪。
草凪的表情看似早已忘了剛才她自己說的話。
蟬丸像在呼應草凪,快速地彈起琵琶。
草凪也伴隨著音調,瘋狂般地舞蹈著。
晴明舉起酒瓶,無言地朝博雅遞出。
「怎麽了?」
「博雅,喝吧。今晚是此生不能再逢的夜晚。喝吧……」
博雅沉默了一會兒,終於取起自己的酒杯,遞向晴明。
「晴明,幫我斟酒。」
博雅一口飲盡晴明倒的酒,開口說:
「我們隻能在這兒觀看。這樣就行了……」
「嗯。」
「嗯。」
晴明和博雅同時點頭。
櫻花在月光中加速飄落,琵琶和舞蹈持續至夜半。
注1:此處指離開京都或返回京都的所有旅人。
注2:日本傳統音樂的一種說唱故事。在三味線伴奏下說唱。包括義大夫調、常磐津調、清元調、新內調等。名稱來自室町時代中期《淨琉璃姬十二段草子》。江戶時代與人偶劇相結合。
注3:「逆發」和「阪神」讀音相同,皆為「sakagami」。
注4:「阪」、「河原」、「夙(宿)」等在日本古代皆指社會最低階層者所住之區域,此階層也被稱為「阪者」、「河原者」、「夙者」。不屬於任何一處,從事庖解牲畜或皮革業,以及演藝表演業等。
注5:原指下階層人、流浪者的信仰,因日本古代從事演藝表演的皆為流浪者(河原乞食),故五宿神與演藝之神相通。
注6:又作摩怛羅、摩都羅。為日本延曆寺常行三昧堂之守護神,又為玄旨歸命壇之本尊。來源不明,傳為日本天台宗慈覺大師圓仁自唐返日本歸途中,於船上所感得之神。念佛之人臨命終時,受此神守護,可得正念而往生。其像為頭戴唐製之撲頭,身著日式狩衣,兩手擊鼓;其左右之童子,頭頂風折烏帽,手持赤竹葉與茗荷,作舞蹈狀,又其頂上之雲中繪有北鬥七星。
注7:「襲之色目」是十二單衣的重疊穿法造成的配色效果。「櫻襲」指表布白,裏布則有紅或葡萄染(淡紫紅)、紫、二藍(藍紫)等諸多說法。陰曆十一月至三月著用。
學人精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