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常生活中的“中庸之道”
日常生活裏,有人過於追逐物欲,有人過份刻苦自勵;有人對金錢的使用浪費無度,有人則是一毛不拔,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隻手,始終緊握拳頭是畸形,隻張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適可而止,要不偏不倚,這就是中庸之道。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裏實踐「中庸之道」,有四點意見: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沒有工作,因此每個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當然要勤勞,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後做事就畏難、畏苦,就不能長久,不能持之以恒。所以,現在的公司行號大都製定八小時上班製,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有一個時間性;甚至每個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現在還實施「周休二日」,這就是要我們不要太辛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人不能沒有物質生活,適度的物質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有的人享用過度,過份的放縱五欲之樂,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綾羅綢緞、住要高樓大廈,出門要開高級轎車等。過份的追求物欲之樂,甚至浪費無度,則如銀行裏的存款,用得太多,總有一天會負債,所以福德因緣還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與人相處,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設想。尤其身為主管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如果待人嚴苛,或者是過份放任,都不是處人之道。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對於日常用物,有的人好買,平常沒事就喜歡逛街購物,並且樂此不疲,有的人則非名牌不用。其實東西能用、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豪華、奢侈,物質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謂「人為物役」,物質太豐,有時也是一種負擔。
中庸之道其實就是佛道,佛道就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裏,凡事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不要太緊也不要太鬆;能夠不偏不倚即為「中」。所以,什麽是中庸之道?有四點: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
【二】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講,中庸是一種倫理原則,是對人們思想、情感方麵的原則性約束。從實踐性的社會角度講,中庸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方法,具體體現為日常各種事務中的實踐活動。正因為這種無處不在的滲透性與廣泛性,中庸之道才如此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成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指導原則。
日常生活中的“中庸之道”
日常生活裏,有人過於追逐物欲,有人過份刻苦自勵;有人對金錢的使用浪費無度,有人則是一毛不拔,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隻手,始終緊握拳頭是畸形,隻張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適可而止,要不偏不倚,這就是中庸之道。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裏實踐「中庸之道」,有四點意見: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沒有工作,因此每個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當然要勤勞,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後做事就畏難、畏苦,就不能長久,不能持之以恒。所以,現在的公司行號大都製定八小時上班製,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有一個時間性;甚至每個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現在還實施「周休二日」,這就是要我們不要太辛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人不能沒有物質生活,適度的物質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有的人享用過度,過份的放縱五欲之樂,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綾羅綢緞、住要高樓大廈,出門要開高級轎車等。過份的追求物欲之樂,甚至浪費無度,則如銀行裏的存款,用得太多,總有一天會負債,所以福德因緣還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與人相處,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設想。尤其身為主管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如果待人嚴苛,或者是過份放任,都不是處人之道。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對於日常用物,有的人好買,平常沒事就喜歡逛街購物,並且樂此不疲,有的人則非名牌不用。其實東西能用、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豪華、奢侈,物質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謂「人為物役」,物質太豐,有時也是一種負擔。
中庸之道其實就是佛道,佛道就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裏,凡事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不要太緊也不要太鬆;能夠不偏不倚即為「中」。所以,什麽是中庸之道?有四點: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
【二】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講,中庸是一種倫理原則,是對人們思想、情感方麵的原則性約束。從實踐性的社會角度講,中庸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方法,具體體現為日常各種事務中的實踐活動。正因為這種無處不在的滲透性與廣泛性,中庸之道才如此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成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