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講述


    那麽學佛從那裏學起呢?就是從念一部經下手。要不要懂意思呢?不要懂!因為煩惱未斷、福慧不具足,所理解的都是邪知邪見,都是錯誤的。那麽為什 麽要老念這一部經?諸位要曉得,念經跟禪宗參究修禪定沒有兩樣;跟密宗三密加持沒有兩樣,隻是方法手段不同而已。念經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諸位要 曉得,戒律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讀經的時候,心裏麵不會亂想,當然‘諸惡’就‘不作’了。經典是佛從真如本性裏麵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沒有比 這個更善的,因此,讀經就是‘眾善奉行’。所以說念經的時候,戒律圓滿了,不要一條一條修了。念經的時候要專心,專心就是修定。念的時候,從頭到尾沒有念 錯、沒有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就是慧——修慧。所以念經是‘戒、定、慧’三學齊修。如果我邊念邊研究,那就把佛經當作世間書,戒、定、慧三 學都沒有了,這個不叫修行。所以讀經是修行的基礎、是修行的根本,大家千萬不要輕視。修行入門,如果是選用經典,就從這裏下手。如果一天念一個鍾頭,你就 修一個鍾頭;念兩個鍾頭是修兩個鍾頭,當然修的時間是愈長愈好。


    我在台灣以及達拉斯的道場,有不少同修,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他們大概已經念了二千遍以上,因此,經文很熟,念一遍大概隻要半個小時到四十五 分。一天念十遍,差不多有五、六個小時在修戒、定、慧。每天有這麽長的時間修行,修上幾年,心自然就定了。心定以後,再去看經,眼睛都放光了。為什麽呢? 一看,意思就全部明了、全部懂得。佛經——是佛從清淨心流露出來的,我們自己的心清淨,自然跟佛相應,那怎麽會看不懂呢!今天我們看不懂佛經,就是佛心是 清淨的,我心是散亂的;散亂心跟清淨心不相應,不能起共鳴,所以佛講的我們聽不懂,道理就在此。所以真正要能懂得親近一位善知識、一位好老師,就要相信他 不會騙你,他教給你的方法,一定不會錯的。


    老老實實選一部經:修淨土的選無量壽經;修天台的選法華經;修華嚴的就選華嚴經。你修那一宗、那一派,就修他本宗主修的經典,一門深入。先把本 宗的經典老老實實的念五年;換一句話說,在五年當中一定要把煩惱舍掉,恢複清淨心,這是學佛的起步。實在講五年修得清淨心,在從前是可以,現在不行了。因 為從前的人,心地染汙少、染汙的程度也輕,五年清洗就差不多可以洗幹淨了。現在的人染汙太嚴重了,況且從前的人十幾歲才受到染汙,才會有是非、人我,才有 貪、嗔、疑、慢。現在的小孩兩三歲就有貪、嗔、疑、慢,他從那裏學來的?從電視上學來。家裏天天在看電視,他不得不受汙染,天真活潑的童年沒有了,所以現 在人真的不幸福啊!像我,生長在農村,到十三、四歲才懂事;所以我的童年時間很長。童年不懂事,是真快樂!世間什麽苦樂我們都不知道,整天就曉得玩耍。懂 事,就不快樂了!為什麽呢?會看人顏色,這難為了,所以說這個時代的人比不上前人,人不能做了,太苦了。修學到自己心地清淨了、智慧開了,就可以參學,就 什麽都可以看、可以聽、可以接觸,因為自己已經有定,不會被外在環境所轉。自己有了主宰,見得愈多、聽得愈多,愈能增長智慧、增長定力。定、慧是怎樣增長 的?不為境界所動,這是增長定力;樣樣清楚明了是增長智慧,所以那個時候參學,定、慧更能往上提升。這是古人教學的方法——先修戒、定、慧,先修根本智, 然後再參學,成就圓滿的後得智,就是無所不知。佛在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要先修‘無知’,五年學戒,就是什麽都不知道,然後再接觸社 會的時候,什麽都知道——‘無所不知’。真正修行是用這樣的次第、方法,來達到目的的。


    古大德,不僅僅是遵守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這些規矩,更以儒家的基礎,作為修學的基本,這是因為中國佛教把小乘舍棄了,以儒家來代替小乘,特別 是以孔老夫子的德行,作為我們入佛門的根基,就是論語上講的夫子五德——溫 厚、善良、恭慎、節儉、忍讓,即‘溫 、良、恭、儉、讓’。在這上麵再建設的,就 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而達到真正究竟圓滿。這樣的架構,在整個大乘佛法,無論那一宗、那一個法門,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不能離開這 個基礎,違背這個原則。換一句話說,按這個架構,次第修學,無論修學那一宗、那一派,沒有不成就的。由此,我們可以說:從五德、六和上打基礎,是中國大乘 佛法的特色。


    除此之外,佛法在教學上還有一個非常進步的作法,一直到近代才被人想到——進修教育。佛當年在世,他的聲聞弟子——在身邊還沒有畢業,還不能獨 立,要跟佛在一起,不能離開佛的弟子。已經有成就的是菩薩;菩薩要幫助佛教化一方——代佛弘法——到各地方建道場、講經說法、推廣佛教。但是每一年有一定 的時間,又回到佛的麵前來,這就好像暑假一樣,學生放假了,老師沒放假,老師還要進修——回到佛陀麵前,接受再教育,這三個月叫‘結夏安居’。結夏安居就 是把在四方從事教化的學生,統統召集回來,聽佛講經說法,使他們自己定慧、德學更增長。而且還在一起研究討論教學上的各種情境和難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作 為彼此參考、改進。這種教育方法,在我們中國曆代是很少見的;這種暑期進修教育,是非常值得稱讚的。結夏安居,在台灣還有少數地方有這個形式,但是已經沒 有這種精神了。與這個類似的像寺院,或是居士團 體,舉辦夏令營、冬令營、佛學講座、打佛七、打禪七,也類似進修教育,是值得普遍提倡的。說到斷煩惱、修 戒、定、慧、了生死,在我們這個世間,確實是非常少見,說出來,也不可能被人接受。但是進修教學法是非常殊勝、非常有效果的。現在的人觀念不一樣,總是一 開始學,便要學得愈多愈好;殊不知,其結果一個是有限,一個是無限,相差實在太大了。幾千年來用這種方法,不知道多少人成就了。反觀現在新的教學法,充其 量隻能幫助一個人得幾個佛學博士學位,得一點名聞利養,實在講,要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恐怕很難很難,這是我們應當要深深反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認識佛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淨空法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淨空法師並收藏認識佛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