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三十四回 帝堯田獵講武 鴻超被鳥射傷</b>


    且說那日司衡羿請帝堯田獵,帝堯允許,就叫羿去籌備。


    羿退朝之後,就和大司農等商議起來。第一項是地點,定在霍太山北麓,那邊有山有澤,林木蓊翳,禽獸充斥,可以舉行。


    第二項是日期,決定在仲冬中旬五日。第三項是典禮儀節,這一種卻很費研究,議了兩日方才決定。於是大司農、大司徒兩個先往霍太山一帶布置,這裏羿自去通告部下將士人民,叫他們準備一切,並限於仲冬中旬四日以前到霍太山北麓大旗之下會齊,後至者照軍法從事。這些將士、人民得到這個消息,知道打獵是一項極愉快而有興味的事情,平時武藝精練了,正愁太平之世無用武之地,現在有這種玩意兒,可以出出風頭,豈不甚快!於是各各慌忙自去預備不提。


    且說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帶了些屬官到了霍太山之後,就叫了當地許多虞人前來計議。原來上古時候,土地全屬於國有,所有山林川澤都有官員在那裏管理,這種虞人,就是管理山林川澤的官,山有山虞,澤有澤虞。那霍太山北麵就接著昭餘祁大澤,所以這次叫來的山虞也有,澤虞也有,總共五個人。


    大司農就告訴他們天子要來舉行冬狩的事情,並將擬好的章程交給他們,叫他們依著去照辦。這個章程,共有七條:一行獵圍場周圍須五十方裏左右,限十日以內須選定,前來報告。


    二圍場周圍須處處豎立旌旗,或其他物件,以為標幟。


    三圍場之內地勢道路等等均須製就地圖,於二十日以內交呈。


    四圍場之內如有草萊翳障,有礙行獵之物,須預先除去之。


    五圍場外須擇一片平曠之地,為天子及將士駐足之所。


    六圍場四周須建立四門,以為入圍之路。


    七圍場四門之內亦須有平坦之地,樹立旌旗,以為獵者獻禽之所。


    虞人等接了章程,自去布置。到了仲冬上旬,各事備妥,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先到圍場四周察看一轉,又將一麵大旗交給虞人,叫他到十三日的清晨,在場外大曠地之上插起,不得有誤,虞人答應。這裏大司農、大司徒二人,回到平陽,將日期奏知帝堯,並將一切布置情形,通知了羿。


    到了十三這一日,近畿內外的將士,領了人民,帶了棚帳、器具、糧食等,一隊一隊的向東北而去。最後老將羿和大司農、大司徒一班文武臣子護衛著帝堯,數百輛的車子亦都接續前往。十四日午正,一齊到了,各人依照各人所編定的地方支帳駐紮。帝堯和群臣的幄幕居於當中,其餘將士人民等,一層一層的環列其外。


    帝堯略略休息一會,就和諸大臣出帳巡視,但見平原莽莽,萬帳森森,從南北一望,穿林度穀,官不知其所極。對麵一帶林巒,高低不一,都有旌旗插著。大司徒契指示帝堯道:“此處是西門,便是正門,迤南是南門,迤北轉過兩個山岡,便是北門,極東是東門。明日合圍,請帝從正門進去,餘臣從東、南、北三門進去,大約盡一日之長,亦可以竣事了。”帝堯道:“四麵合圍,未免太不仁了,放它一麵吧。”大司徒道:“臣聽見說,古時候天子的田獵,春天叫作蔸,是搜不孕育之禽獸的意思,所以最不多殺。夏天叫作苗,專為保護禾苗起見,所以亦不多殺。至於秋天是肅殺之氣,可以殺了。所以那時的田獵就以殺為名,叫作獮;到得冬天,萬物盡成,無所顧忌,所以田獵起來,所捉到的禽獸都可以殺,不必選擇,這個名字就叫作狩。現在正是冬令,應該用狩法,何妨一合圍呢。”帝堯道:“這個理由,朕亦知之,不過四麵合攏來,使它們無可逃避,朕總嫌它是個不仁之事,不如放開它一麵吧。”群臣聽了,都佩服帝堯的仁德,不再多言。


    於是由司衡羿飛飭傳令,吩咐將士,將東麵一門撤了。所有預備從東門進去的軍士,一半分配從南門而進,一半分配從北門而進。自此之後,天子不合圍這句話,就著為《禮經》,推想起來,或者是從帝堯起的,亦未可知。閑話不提。


    且說帝堯君臣出帳巡視,行了數裏,那時仲冬天氣,日晷甚短,不知不覺,暮色已蒼茫了。帝堯等即便轉身,隻見一輪明月湧上東山,照得大地如白晝一般。這時六師兵士,已在傳餐之後,個個在營休息,準備明日可以大逞技能,所以人數雖多,卻是一點聲息都沒有,所有的僅僅是刁鬥之聲而已。古人有兩句話說得好,叫作:“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這種情形,最是描寫得的當。閑話不提。


    且說帝堯君臣正走之際,忽然有一個黑影從麵前橫掠而過,眾人都吃了一驚,不知它是何物。司衡羿手快,即忙拈弓搭箭,直向黑影射去,隻聽遠遠有一個動物,在那裏“鐵馬,鐵馬”的大叫,早有侍衛依著聲音跑過去尋,果然在數十丈遠之外,見一個奇獸受傷臥地,眾人即忙扛了它過來,與帝堯等觀看。月光之下,非常清楚,隻見它形如白犬,而頭是黑的,嘴裏兀自“鐵馬,鐵馬”的叫,左腿上著了箭,血流不止。眾人猜度一回,都不知道它是什麽東西。大司徒急忙飭人去傳虞人,一麵叫人扛了這個異獸,隨帝堯等緩緩而歸。到得帳中,虞人亦來了,帝堯就問他:“這個異獸,叫什麽名字?”虞人道:“此獸出在前麵一座馬成山上,它的名字卻不知道:因為書籍上無可考。它的鳴聲,仿佛‘天馬’二字,臣等就叫它天馬,但是不典的。”大司農問道:“它在空中能行走嗎?”虞人道:“不能行走,它有兩肉翅能飛,平常出來尋找食物,見人則疾飛而逃。”說著,就用手在天馬身上左右一扳,果然有兩個肉翅。大家看了都說道:“獸類有翅,能飛,煞是奇怪。”虞人道:“冀州之獸,能飛的不止這一個,離此地幾百裏,有一座天池之山,山上有一種獸,其狀如兔而鼠首,它背上的毛很長,就用它的毛來做翼翅而飛。飛的時候,腹向上,背向下,名字叫作飛鼠。再過去有一座山,叫作丹熏之山,上麵有一種獸,因為其狀如鼠,所以叫作耳鼠。但是它的頭又像兔,身又像麇,聲音又像嗥犬,用它的尾來飛,真是奇怪之至。據說,這耳鼠的皮毛,給孕婦拿了,可以治難產,亦可禦百毒,功用很多,但不知可信不可信,卻未曾實驗過。”眾人聽了都說道:“天地之大,何所不有。”虞人將天馬扛去之後,一宿無話。


    到得次日五鼓,帝堯親禦甲胄,戎車之上放著一麵大鼓,司衡羿立在右方,執弓挾矢,前麵一張大紅旗,翻飛招颭。帝堯鼓聲一響,六飛徐行,四輪展動,群臣隨著進人正門,天已向曙。漸近圍心,隻見前麵遠山之上,人行如蟻,漸漸穿出林外,如一條黑線一般。又見近麵山上有人馬,飛空下扳,點點如天仙撤米,而連覺移動的是軍土在那裏奔走。又見有或紅、或白、或青、或黃如星光之閃爍不定的,是旌旗在那裏飄揚。


    又見往來若飛,忽而出忽而沒的,是麇鹿、麏、麚、麀、獐、麂、麅等獸類,在那裏逃竄;又見有飛騰奮迅、羽聲肅肅、鳴聲桀桀、散滿天空的,是雉、鵲、扈鴇、鹙、隼、雕、鷹等禽類在那裏奔逸;真個是非常之壯觀,非常之好看。當下眾人看見了紅旗,聽見了鼓聲,知道帝堯到了,格外的起勁用力。須臾之間,風蕩雲卷,南北兩麵漸漸地合攏來,帝堯在車上,隻聽得虎嘯豺嗥,熊吟狼吼,和兵士大呼喊殺之聲,真正是震動山穀。細細一看,隻見有猛虎被人追逐,無可逃遁,而轉身撲人,人用刀和虎格鬥的;又見有兩三個兵士,共同殺一隻熊的;又見有一個人,單獨殺兩隻赤豹的,而半空之中,箭如飛蝗,禽鳥下墜,連貫如飛星,尤為好看。獵了半日,真所謂是風毛雨血,灑野蔽天了。當下帝堯看見眾人之中,有一員小將,往來奔馳,箭無虛發,既快又準,技能獨精。便問老將羿道:“這個是什麽人?汝認識嗎?”羿道:“這是逢蒙的弟子,名叫鴻超,他的射法頗不差。他從逢蒙學射不過三年,頗有心得。


    聽說有一天,與他的妻子因事生氣,他想嚇他的妻子,取了一張烏號之弓,用一支綦衛之箭,射他妻子的眼睛,注著眸子而眶不睫,後來這支箭墜在地上而塵不揚,真有古時紀昌貫虱的本領,可以算得一個後起之秀了。”


    正說時,那鴻超漸近帝車,老將羿即飭人將鴻超叫來,謁見帝堯,行了一個軍禮。帝堯在車上,獎讚了他幾句,又問了幾句話,隨即退去。帝堯便向羿道:“鴻超的才藝,果然是好,但是朕觀其相貌,察其舉止,聆其言語,未免近於輕浮,輕浮的人,決非遠大之器,而且容易遇到危險。汝才見著逢蒙,可叫逢蒙加以勸戒,亦是朕等養成人才,保全人才之道,汝以為何如?”羿連聲應道:“極是極是。”帝堯又道:“朕觀逢蒙這個人,蜂目而豺聲,他的心術恐怕有點靠不住,汝亦應該加以留意,不可過於信任他。朕因為汝剛才說起紀昌之事,忽而想起這個人,明朝要做起紀昌殺師的故事來,恐亦難說的呢。”羿聽了,亦連聲應道:“是!是!”但他口中雖然答應,而心中卻不甚以為然。原來羿這個人,天性正直,而心地又極長厚,以為我盡心教授逢蒙,又薦拔他起來做官,天下豈有恩將仇報之理,所以並不將帝堯的話放在心上,可是到得後來,悔已遲了,這是後話不提。


    且說當下大軍打獵一回,時已下午,所有禽獸幸而奔脫的,統統向東麵逃去。帝堯即命羿傳令罷獵,然後徐徐向獻禽的地方而來,隻見鳥獸堆積如山,陸續來獻的,猶紛紛不絕,有無數小吏在那裏分頭點驗錄記,過了好一會,方才完畢。然後拔隊起身,仍從正門而出,回到那昨日支帳的地方休息。時已黃昏,大家勞苦了一日,快樂既極,疲倦亦甚,各各安寢。到了次日,軍吏將那獻禽的紀錄,細細斟校,呈上帝堯,請論定賞罰。結果,賞者甚多,受罰者不過數人。眾將士得到無數的禽獸,無不歡欣鼓舞。其中奇異的禽獸,除出前日所捉著的那個天馬外,又得到幾種。一種獸,其狀如牛而赤尾,其頸甚堅,狀如勾瞿。又有一種獸,其狀如麢羊,而有四角,其尾似馬而有距,都不知道它叫什麽名字。又有一鳥,其狀如鵲,身白麵有三目,赤尾而六足,亦不知道叫什麽名字。又有一鳥,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亦不知道它是什麽名字。據虞人說,那個像牛的獸,出在陽山,名叫領胡,其肉可以治狂疾;那像麢羊的獸,出在太行山中的歸山,名字叫作(馬軍),善於旋舞,那個白頭鳥,出在馬成之山,名叫鶌鶋,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饑,而且可以治昏忘之疾,那個六足鳥,亦出在歸山,名字叫作(賁鳥),最容易受驚嚇,膽小不過。但是這四種禽獸,究竟叫作什麽名字,虞人等亦不知道,並且古書上亦無從稽考,不過聽它們叫起來,是什麽聲音,就給它們取作名字就是了。


    當下帝堯就將這幾種異物,分賞了羿、棄、契及羲和、有倕諸臣,諸臣拜謝。


    到了第三日,帝堯吩咐回都,六師先行,帝堯及諸大臣在後。走到一個穀口,隻聽見有鳴泉汩汩之聲,帝堯向穀中一望,覺得裏麵的景物非常幽雅,遂和諸臣說道:“朕等到裏麵遊遊吧。”說著,便下車來,與諸臣一同步行進去,沿著溪流,走不半裏,隻見半山中有清泉一道,自空中飛流噴薄而下,其色潔白如玉,滔滔向西而去。帝堯就坐在一塊石上,不住的向那飛泉觀看。大司農道:“這個泉水名叫玉泉,從這裏流出去,可以灌田百餘頃,所以不但風景甚好,而且很是有利益。”帝堯點點頭,又坐了一會,方才起身,出穀上車。後人因為這個穀,是唐堯所遊玩過的,所以就給它取一個名字,叫作陶唐穀,這亦可謂地以人傳了。


    當下帝堯等仍複前行,忽然聽見前麵喧嚷之聲,帝堯忙問何事。早有人前來報道:“鴻超在前麵,他的眼睛,給一隻鳥兒射瞎了。帝堯和群臣聽了,都詫異道:“豈有此理!鳥兒哪裏會射箭呢?”那人道:“的的確確之事,小臣哪裏敢謊報呢!


    剛才鴻超聽見說車駕遊幸穀中,他亦約兵士在路旁休息,忽見林中飛來一鳥,他就射了它一箭,不料那鳥銜住了這支箭,隨即就反射過來,鴻超出於不意,而且那反射的勢力又大又快,所以給它射中了左目。眾人看了,驚異之極,一聲呐喊,正要群射過去,但是那鳥兒已經飛去了,現在軍醫正在那裏替鴻超醫治呢。”正說到此,逢蒙匆匆跑來,奏知帝堯,所說情形,大略相同。老將羿忽然想到,說道:“哦哦!是了是了。這個鳥兒,名叫鸛(專鳥),其形如雀,老臣從前亦曾經吃它的虧過的。原來老臣幼時酷喜弓矢,時常出外弋飛射走,以為快樂。


    一日遇到這種鳥兒,老臣一箭射去,哪知這鳥兒竟銜著箭反射過來,幸而老臣那時已知避箭之法,慌忙將身一偏,未曾給它射著,卻不料足旁有一老樹根,被它一絆,隨即墜於地上,同行的人看了,莫不大笑,因此又給臣取一個名字,叫作墜羿。


    後來臣東跑西走,經過的地方不少,卻從沒有再看見它過,不料此地亦有。可是鴻超這個虧,比老臣當日更吃得大了。”帝堯道:“鴻超這時,不知危險如何,朕且去看他一看。”說著,即向前麵而來。


    隻見許多人,團團將鴻超圍住,看見帝堯到來,都紛紛讓開,鴻超亦站了起來。帝堯看時,隻見他左眼已成一個窟窿,流血不止,原來箭杆雖已拔出,那個箭鏃卻留在裏麵,群醫正在聚議,要想設法取它出來,但是始終取它不出,不免相顧束手。在這個當兒,忽然有一個軍校,是近地方人,他上前獻議道:“某聽見說,前麵村中,近日來了三個神巫,醫術非常靈奇,何妨請他來看看呢。”帝堯聽見了,就說道:“既然如此,朕等就過去吧,汝可先去通知。”那軍校領命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古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鍾毓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鍾毓龍並收藏上古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