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此時此刻也有人打起了琳琅的主意,你道是誰?且聽作者細細道來。


    按黃葉村一村算來,人口雖不甚多,乃因在天子腳下,約莫也有數百戶幾千人丁,耕讀人家也有幾戶,除卻大地主周家良田千畝楊海身有官職外,餘者皆是芥豆之微,日日為生計奔波,蔣家落戶便買下數百畝良田,隻有下人帶著長工守著,諸眾不禁暗暗稱奇。


    這日忽見琳琅姐弟進村小住,竟有春花曉月之姿,金姑玉郎之質,兼打扮舉止與眾不同,俱是沒見過的上等清俊人物,村民不禁又驚又羨,又愛又歎,私下眾說紛紜。


    其中有一家姓安,名平,本地人氏,家有薄田二十畝,乃村裏的上等人家,娶的便是本村的楊氏,生得一子,名喚安賢,又有一女,乳名惠兒。一家四口,務農為業,趕上太平盛世,風調雨順,攢了些許家業,供安賢讀書,去年考中了秀才,在村裏便水漲船高起來。


    因讀了幾本書,腹內有了墨水,安賢便油然生出幾分傲氣,以斯文自居,不大與莊稼人來往,隻和村裏村外幾個讀書人結交,或做功課,或談風月,長到如今十九歲尚未娶親,也無其他原因,乃因看不上粗鄙村姑浣紗女。


    偏巧這日琳琅進村之時,下車之際,安賢從同窗家中回來,路過蔣家門口,忽一眼瞥見琳琅風流標致,溫柔嫻靜,當即便呆愣當地,目光癡迷,又想起蔣家境況富裕,隻覺乃是一段天緣,立刻回家告知父母好登門求娶。


    楊氏常操持家務,又愛與村裏說道,一來二去,自知蔣家單良田便有三百畝,又有耕牛數十頭,還養了雞鴨鵝羊,僅次於周大地主家,再看琳琅遍身綾羅,金簪寶釧,端的富貴逼人,早就打探著了,便與安平商議道:“我瞧那蔣家不凡,散人的點心好精巧,想必嫁妝極多,蔣姑娘也是千金小姐模樣,配得上咱們賢哥兒,不如明日就請張媒婆去說和。”


    安惠一旁說道:“媽說的是蔣姑娘?她頭上戴的簪子,手上戴的鐲子可真精致,裙子上的花紋可真鮮亮,若真當了我嫂子,豈不是我也能插金帶銀了?可真好!”


    楊氏笑道:“那是自然,自古以來,媳婦就是要孝敬翁姑的。嫁到咱們家,嫁妝自然是咱們家的了,那些金銀首飾有你穿戴的時候!”


    安惠聽了不免十分歡喜,忙道:“那就趕緊去提親罷!”


    安平雖然勢利,卻很有幾分自知之明,聽說,便道:“我原嫌村裏姑娘們沒見識,生得粗俗不堪,那蔣家小姐倒是一身書卷氣,隻是他們家這樣富貴,如何肯嫁到咱們家?”


    楊氏急道:“難不成賢哥兒還配不上她不成?咱們賢哥兒年紀輕輕便中了秀才,誰不讚一句年少有為?二年後秋闈,將來金榜題名必定有賢哥兒一個名字,為官做宰都是鐵板釘釘,便是千金小姐也配得,何況他們若真是富貴人家,哪裏會屈尊在咱們這個小山村安家落戶。”


    安惠也道:“就是這個話,趕明兒哥哥金榜題名,她就是舉人娘子,進士夫人,還有什麽可嫌棄的?若不是他們家有錢,她又長得俊,才配不上哥哥呢!”


    安平沉吟片刻,道:“既這麽著,又是賢哥兒看中的,你去叫張媒婆好好說道說道。”


    安賢聞言大喜,楊氏滿口答應,心裏已經有了主意。


    安賢一夜不曾好睡,楊氏也翻來覆去,覺得自家是讀書人家,對方沒有不應的道理,次日一早起來,尚未用飯,便被安賢催促著快去。


    楊氏隻得提著一塊臘肉,兩根臘腸往張媒婆家去。


    張媒婆才梳洗完,正獨自一人在家吃飯,見到楊氏登門,心下暗暗納罕,她素知楊氏瞧不起村裏的姑娘,曾想過求娶周大財主家的小姐,偏人家早定了鄰村的王舉人,當時弄得自己極沒麵子,不知今日所為何來。


    她心裏想著,麵上卻不動聲色,笑吟吟地道:“嫂子來得這樣早,用過飯了沒有?要不要用一點子?可是瞧中了哪家的姑娘叫我去給安秀才說合?”


    楊氏忙笑著推辭讓飯,迅速地說明來意。


    張媒婆做慣了媒婆,消息素來靈通,且趙雲家的正是她的侄女,對琳琅脫籍知之甚詳,對於蔣玉菡卻不大了然,這也是趙雲家的不多嘴的緣故。鄉村人家並不看低大家丫頭,故張媒婆聽了楊氏的話,便覺得不配,並非身份不配,而是安家這份心思,別家娶媳婦還得問問身份來曆呢,他們卻隻看著蔣家富貴琳琅美貌,便含笑道:“嫂子可知蔣家小姐是什麽身份?”


    楊氏笑道:“我瞧著倒是好人家的姑娘,有房有地,綾羅衣裳,金銀首飾的。”


    張媒婆冷笑道:“我也知道嫂子怕是取中了蔣家富貴,蔣姑娘標致,隻有一件,我做媒素來都是有良心的,門當戶對,合兩姓之好,嫂子得打探清楚了才好上門,免得日後反悔!”


    楊氏聞言一驚,道:“難道他們有什麽不清白不成?”


    張媒婆啐了一口,說道:“嫂子這是什麽話?清清白白的人家,幹幹淨淨的姑娘,哪裏就有什麽不好了?咱們滿村子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這話傳出去,豈不是壞了人家的聲名體麵?我怕嫂子不知他們來曆,日後知道了說我糊弄你們!”


    楊氏低頭想了一會,半日方抬頭道:“難不成你知道他們家的來曆?”


    張媒婆怕楊氏多嘴閑說,便道:“我也不知,隻聽我侄女兒說是極清白的好人家。”


    楊氏雙手一拍,道:“這不就行了?那樣有錢齊整,除了賢哥兒,還有誰配得上這樣人家?好人,你千萬親自走一趟,說得好些,好歹說成了這門親事,我們必有重謝。”


    張媒婆無奈,若不答應,恐安家記恨,到底是村裏少有的秀才;若是答應,又覺安家勢利,做媳婦艱難。左思右想,張媒婆隻得答應下來,親自去走一趟,到時候給侄女兒透點子口風,蔣家有見識自然不會應承,若是應承了也怪不到自己身上來了。


    楊氏見她答應了,又再三拜托一番,方一步三回頭地告辭了。


    張媒婆搖頭歎息兩聲,草草用過早飯,刷了碗,收拾完屋子,重新打扮了一番,提著楊氏送來的臘肉和臘腸便往蔣家走去,可巧遇到才出門的楊奶奶,忙停下腳步問好,又問道:“嬸子這是往哪去?”


    楊奶奶道:“我去找你侄女兒趙雲家的問些事兒。”


    張媒婆笑道:“敢情好,我正要去蔣家,也找我那侄女兒呢!嬸子想問什麽?”


    楊奶奶左右顧盼,見旁邊無人,便慢慢地低聲道出去意。


    張媒婆登時聽住了,再沒想到楊奶奶竟也想求親。


    楊奶奶說完,歎道:“我都六十歲了,也不知能活幾個年頭,最記掛著的便是大海的親事。昨兒晚上他和村裏爺們巡邏,一早還沒歇息就走了,我看著,越發難過。隻想著難得蔣家小相公不嫌棄大海是當兵的,所以想問問,若能成,那就是我們楊家祖墳冒青煙了。”


    張媒婆倒有些感歎,低低道出楊奶奶想知道的關於琳琅的身份來曆。


    楊奶奶聽了,道:“原來是這樣!國公府?那不是京城第一等人家了?我就說,禮出大家,沒在大家子裏住過,哪裏有那麽一份氣度!”


    張媒婆笑道:“海哥兒已經是七品的武官了,難道不嫌棄她是個丫頭出身?”


    楊奶奶瞅了她一眼,道:“大海連媳婦都娶不上,還有什麽可嫌棄的?再說,寧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大戶人家的丫頭多是受過教導,知道規矩,懂得禮儀,進退有度不說,多半還識文斷字,娶回來管家理財教養兒女都是好樣兒的!我見蔣家姑娘就是極好,一般富戶家的小姐都比不上,隻怕見慣了富家公子,看不上我家大海。”說著,語氣不禁十分低落。


    張媒婆忙勸道:“我的嬸子,聽你說蔣家小相公極敬重海哥兒,可見他們見識不凡,說不定還能成就一番金玉良緣呢!我順便幫嬸子問問,若成了,謝媒酒可得厚些!”


    楊奶奶轉悲為喜,笑道:“如此多謝你了,真成了,等大海回來,我叫他親自謝你!”


    及至到了蔣家,琳琅忙親自迎進廳裏,端茶待客。


    楊奶奶越看琳琅心裏越愛,隻是想到自己的來意,又有三分局促,隻拿眼瞅張媒婆。


    張媒婆暗暗好笑,笑道:“不知蔣相公在家不在?”


    琳琅微感詫異,道:“張嬸子找我弟弟?他在家,我拘著他練字呢,我叫他來。”


    楊奶奶聽了,眼裏精光四射,又驚又喜,這說明琳琅自己識文斷字,原本有十分求親的心思,現在已經升到十三分去了!


    張媒婆忙阻止道:“不必姑娘勞動蔣相公,我自己去罷,姑娘隻管陪著楊嬸子說話。”


    楊奶奶笑道:“她是趙雲家的姨媽,姑娘叫趙雲家的陪她去便好。”


    琳琅怔了怔,笑道:“原來還有這樣的親戚情分。”忙叫趙雲家的送她去蔣玉菡處。


    趙雲家的一麵引路,一麵笑道:“姑娘不知姨媽是做媒的,隻道你是來串門兒,我可知道,姨媽此來莫不是給姑娘說親的?”


    張媒婆道:“正是!我瞧蔣姑娘也有十五六歲了罷?”


    趙雲家的答道:“姑娘今年十六歲,聽我公公說,國公府裏的太太親賞了好些上等木頭給姑娘打家具呢,大爺也開始給姑娘預備嫁妝了,可不是到了說親的年紀!”


    張媒婆聞言一喜,悄聲道:“我這回來,要跟蔣相公說說蔣姑娘的親事呢!”


    趙雲家的驚道:“哪一家?”


    張媒婆悄悄說了楊、安兩家的話。


    趙雲家的低頭想了一會,道:“我們這位大爺別看年紀小,心思可精明呢,要我說,姨媽竟老老實實把安家嬸子和楊奶奶的話細細告訴了,大爺自有分辨。”


    蔣玉菡聽了張媒婆關於兩家的話,半日方問道:“這安秀才是哪個?”


    他雖是一介戲子,但經秦雋、琳琅、徒垣陶冶教育,自有一股端嚴之致,張媒婆不敢撒謊,忙笑道:“安秀才十八歲就中了秀才,是村裏最年輕的秀才,和村裏莊稼人打扮不同,愛穿讀書人的袍子,模樣兒也周正,皮膚很有些白。”


    蔣玉菡淡淡一笑,他是何等精明的人,就昨兒一晚上的時間,早從趙雲那裏將村裏的人物是非打聽得一清二楚了,自然也知道這位安秀才,遂問道:“他能上山打獵不能?”


    張媒婆一愣,不解他的意思,隻好笑道:“自然不能。”


    隻聽蔣玉菡又問道:“那他可會耕田種地?”


    張媒婆心底愈加疑惑起來,笑道:“自然不會。安秀才是讀書人,讀書是要緊事,見天兒地和同窗做功課,哪能耕田種地做這些粗俗活計,玷辱了秀才的尊貴!”


    蔣玉菡輕笑道:“百無一用是書生,既沒有養家糊口的本事,如何供養我姐姐?”


    世人看重讀書人,張媒婆心裏也是十分敬畏,隻得笑道:“讀書上進,等中了舉人、進士,自然就好起來了。養家糊口,自然有他父母。”


    蔣玉菡冷笑道:“天下學子何其多,考到老都沒考上的老翁好多著呢,他怎麽就肯定自己在下次秋闈春闈一定及第?自己尚靠父母養活,如何就看不起莊稼人了?若沒人種地,他吃什麽喝什麽?還是等我姐姐嫁過去用我姐姐的嫁妝養家糊口再叫我姐姐孝敬翁姑做牛做馬?呸!我最看不慣這樣的假斯文,統共不過讀了幾本書,倒覺得比別人高貴起來,竟如此唐突我姐姐!將來一旦功成名就,紅顏未老恩先斷,還能不嫌棄我姐姐是丫頭出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小丫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唯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唯珎並收藏紅樓小丫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