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璧見青書舉重若輕,袍袖一拂間便解開武青嬰穴道,心中大是驚駭:“這人武功好高。”但高在何處,卻一點也說不上來。又見青書麵如美玉,目似明星,鬢若刀裁,衣冠瀟灑,風度翩翩,儒雅非常,宛然魏晉狂生,直似瀟湘才子;有生以來竟第一次不由的自慚形穢。
卻聽青書道:“武姑娘客氣了,舉手之勞而已。”武青嬰一雙妙目定定盯著青書,好一會方才挪開,嬌怯怯的道:“宋公子武學深湛,真是人中龍鳳呢。”青書對她目光處之泰然,淡淡道:“姑娘過譽了,這幾下把式還入不了方家法眼。”
衛璧見師妹目光一下子便被青書吸引過去,一時間也不由心底發酸,醋意橫生,再看向朱九真,卻見朱九真惱怒的瞪了青書一眼後,看也不看他,便又同白觀聊的十分歡恰。
十三四歲的少女正是心性多變的時候,但凡少女皆愛幻想,腦中出現的,都是那些偏偏濁世佳公子,倚長劍縱橫江湖,意興飛揚,傲視群倫的場景。而當一日夢中的佳公子驟然出現在眼前之時,那份迷戀崇拜之情,溢於言表也就不足為奇了。
青書一手功夫幾乎震懾住了朱家所有人,家仆同朱長齡描述這場景時,朱長齡幾乎是立馬便決定拉攏二人。而之前青書又曾自稱比武輸給白觀,朱九真自然信以為真,以為白觀武學修為極高,隻是看她美貌方才沒下重手,心中已是頗覺異樣,待得白觀梳洗過後,衣冠楚楚的走到她麵前後,她竟是突然忍不住想在他麵前顯示自家功夫,於是便有了適才兩女看似毫無緣由的比武。
武青嬰和青書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獨剩衛璧一人尷尬的站在旁邊,似乎很不習慣這般被冷落,衛璧極為惱怒,冷哼一聲,甩袖而去。
兩女卻不理他,幾人走在一處,尋了一處涼亭坐下,和著微風朗日,談天說地起來。白觀更是一展辯才,十餘年養氣修儒的功夫顯現出來,端的遠見卓識,氣度不凡。朱家世代書香,雖有練武,但練武之前,必將四書五經讀熟,也必須練好書法,是以朱九真雖然年幼,倒也知識淵博,若非任性刁蠻了些,儼然便是一個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此刻她聽到白觀侃侃而談,以前認真讀過的經史子集一下子便有了用武之地,兩人竟是越聊越投機。
青書在一旁聽幾人聊著,偶爾也插口談論幾句,但有所問,武青嬰無所不答,到後來又學問轉向武學,朱武二女嘴上侃侃而談,卻是將朱武兩家家傳武學俱都如數家珍一般道出。朱家家傳的“一陽指書”判官筆法,乃是昔年朱子柳結合自身書法修養所創的一套高妙武學,寓意於招式回轉之間,飄逸絕倫,宛若山中高人,恍如無雙雅士,卻與昔年的“一陽指”的煌煌然皇者之風大相徑庭。一同傳下的自然還有“一陽指譜”,這套南帝問鼎五絕的絕學,保存的也十分完整,隻是朱家世代書香,少了雍容氣度,習這高妙武學卻不能得其精要。更有“段家劍法”可謂段式一脈武學,除卻“六脈神劍”,便都由這朱家代代相傳了。
而武家一脈的武學較之朱家卻是更多,武修文當年師從郭靖黃蓉,身兼“東邪”“南帝”“北丐”三家絕技,雖然悟性不足,功夫未練全,但傳承下來的,卻十分廣博:全真教的內功,桃花島絕技“蘭花拂穴手”“落英神劍掌”,丐幫的“降龍十八掌”中的前九掌,大理段氏的“一陽指”等等,俱都傳了下來,隻是如此曆經數代,每代莊主都貪多務得,總想把所有絕技練全了,到頭來卻各門武學學得都不過了了,頂多算個二流高手。這一代莊主武烈卻是頗有計較,專攻“降龍十八掌”,已將掌法練到一個頗高的境界,但內力卻是不足,遇到高手也隻有敗退一途。
青書從武青嬰口中得知這朱武兩家各自傳承武學,心中也是大歎其這兩家所傳之博之妙,放眼江湖,也是極為了得的了,縱然較之六大派,單那一門“一陽指”,也未必輸了去。但朱長齡、武烈二人,雖說武功也算了得,但較之各大派掌門而言,連功夫最差的鮮於通都未必能勝過。
他心中大是感慨,低頭沉思起來,恍若有悟:“當年朱子柳的武功修為也算極高了,能寓書法於武學,隻怕較之爹爹也未必弱了去。隻是這麽創下的武學之中帶了點點書香氣息,與‘一陽指’指法本身的堂堂正正,氣度雍容卻是完全不和。武青嬰說朱家祖訓有言,練武之前,先習書法,自然而然的走向朱子柳的老路,這條路並非不是正道,隻是後人悟性不足,書法未練到高妙境界,轉而習武,自然而然,那‘一陽指書’也練不到揮灑從容的佳妙境界,‘一陽指’也畫虎不似反類犬;而當年武修文修煉的主要是洪七公一脈,走的是剛猛一路,‘蘭花拂穴手’‘落英神劍掌’這等飄逸武學,自然無法貫通,而‘一陽指’那溫潤如玉般的王者風範,修至高深處更非易事,武青嬰適才感歎,武家上一代家主窮其一生修煉‘一陽指’絕學,也不過練到‘四品’境界而已。”
想到這裏,青書眼前一亮,豁然間悟到了什麽:“原來無論多麽精妙的招式,都不過是到達彼岸的一條船而已,在真正的高手麵前都如一張薄紙一般一戳即破。武學之道,領悟到高妙境界後,寓意其中,將這套功夫真正變為自己的;然後進而精修,如太師傅這等大宗師,舉手投足皆合大道,隨意出手,便能令人無從抵擋。”他這般想著,無形之間跨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正如一位禪者所說,自己帶不走,別人能搶走的,是錢財;自己帶不走,別人搶不走的,是學問;自己能帶走,別人搶不走的,是智慧。
天下間人忙忙碌碌,為生計營營,在佛家看來是大苦。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所蘊藏的大智慧,卻少有人看得到。武學亦同此理,末流者拚的是招式精妙;二流者拚得是內力筋骨;而上乘者拚的,卻是自身的智慧了;至於大宗師,往往談笑間氣度展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比拚的,卻是自身氣度修養了。
青書悟到這層,以前讀過的道藏玄學,練過的琴譜曲譜,一下子都仿佛活了一般。他閉上雙眼,袍袖無風自動,似乎是與天地契合了一般,方圓十丈之內,風吹草動,蟲鳴鳥叫,都能知覺。武青嬰見他閉上雙眼,一時間不由極為好奇,連叫兩聲“宋公子”,卻不見答應,朱九真、白觀二人也察覺到青書的異樣,一齊圍了過來,見青書神情安泰,周身卻散發出一股莊嚴肅穆之氣,竟令三人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原來青書突然運轉純陽無極功,周身毛孔張開,真氣漸行漸進,輪回遊轉於諸大陽脈之中,驀地丹田一跳,一股粗大熱流從小腹上升,與遊轉在陽脈之中的真氣合為一處。青書心中一動,想起張三豐說過,內力修習到一定境界,便有一道關卡要過,武學高明之士形容為“餓虎跳澗”,便是丹田中忽生熱流,而後行功貫通大穴,以致內力大進。這情形青書在劍塚經曆過一次,發出如龍吟一般的嘯聲,但他內力畢竟有得蛇膽之助,非自己辛苦修煉而來,也沒來得及錘煉,此刻忽然悟到一些道理,不由自主的想到道藏中煉氣竅要,竟是又生出一道粗大熱流。青書按捺住驚喜,含胸拔背,全身放鬆下來,運使純陽無極功,導引真氣貫通任脈中數處大穴,那道熱流溫潤之處,一如溫泉,而激進之處,又如野馬,奔騰急進,勢如破竹一般貫通任脈,方才力竭。青書隻覺遍體舒適,發聲長嘯,周身湧出一股氣流,白觀三人措手不及,竟被推開三尺有餘,險些一跤摔倒。
這一嘯卻不似劍塚之時那般威猛,卻恍如清風拂麵,月照大江,雖然清越柔和,卻無處不在。朱長齡此刻正在書房中寫字,聽到這聲,心中咯噔一下,筆下頓了一頓,留下老大墨跡。他眼中盡是不可思議,心中駭然:“是子柳公手跡中言道的‘餓虎跳澗’‘龍入大海’的境界!這嘯聲是白、宋兩人誰發出的?”他急急推開門出去,顧不得風度儀表,一溜小跑的就向循聲而去,不多時便到那涼亭之側,便見白觀等三人一臉驚駭的望著端坐亭中的青書,心中更為駭異:“宋遠橋有子如此,自己又到了什麽境界?武當一派上下,果然深不可測。”
青書行功完畢,收束氣息,將真氣緩緩納入丹田,便覺丹田中所積真氣又渾厚許多,心中一喜,一振衣袖,睜開雙眼,便見周圍三人一臉詫異,遠處的朱長齡更是滿麵驚駭。
朱長齡快步走近,盯著青書的雙眸,隻見一片溫潤,當即急切問道:“青書賢侄,你內力修為到了‘龍入大海’‘餓虎跳澗’的境界了麽?”青書輕輕點頭道:“適才見兩位小姐比鬥,突有所悟,行功之下,不料有此收獲,卻讓朱伯伯見笑了。”朱長齡麵色怪異,一拉住他手道:“你隨我來。”也不管不顧目瞪口呆的三人,徑自拉著青書走了。
青書隨他走到一間書房,便見朱長齡將門合上,走到書櫃前,在第二層處旋開一個小小鐵環,便聽得“吱呀”一聲,一陣刺耳聲音傳來,書櫃緩緩向兩邊移動,木質地板之上便似是陡然間多了一張嘴一般,層層階梯延伸到一片漆黑。
朱長齡點亮一個火折,對青書說聲:“青書賢侄,我未料到你內力練到如此地步,這裏有一樁事求你相助,且隨我來。”當即屈身向下走去。青書略微猶豫,也屈身走了進去,便隨著朱長齡往前走去。昆侖山長年積雪,這一條秘道中卻是十分幹燥,蜿蜒扭曲,十分漫長。約莫走了半盞茶時光,朱長齡驀地駐足,一拉壁上鐵環,青書耳聰目明,隱隱聽到吱呀一聲,想是那書櫃又合了起來。朱長齡道:“賢侄,前邊不遠處乃是我朱家藏書之處,出去之後,切莫將此處秘密泄露。”青書摸了摸腰間長劍,點了點頭,卻未多說。
兩人一路前行,青書驀地耳朵一動,似是聽到什麽,當即駐足不前,朱長齡覺身後有異,便問道:“怎麽了?”青書功運雙耳,但除卻朱長齡與自己兩人的呼吸,竟是再也聽不到絲毫聲息,不由暗自納悶,嘴上道:“沒什麽,朱伯伯。”兩人又走了約莫半盞茶時光,終於到了一間石室模樣的密室,朱長齡推開門,道聲:“青書賢侄,請進。”
卻聽青書道:“武姑娘客氣了,舉手之勞而已。”武青嬰一雙妙目定定盯著青書,好一會方才挪開,嬌怯怯的道:“宋公子武學深湛,真是人中龍鳳呢。”青書對她目光處之泰然,淡淡道:“姑娘過譽了,這幾下把式還入不了方家法眼。”
衛璧見師妹目光一下子便被青書吸引過去,一時間也不由心底發酸,醋意橫生,再看向朱九真,卻見朱九真惱怒的瞪了青書一眼後,看也不看他,便又同白觀聊的十分歡恰。
十三四歲的少女正是心性多變的時候,但凡少女皆愛幻想,腦中出現的,都是那些偏偏濁世佳公子,倚長劍縱橫江湖,意興飛揚,傲視群倫的場景。而當一日夢中的佳公子驟然出現在眼前之時,那份迷戀崇拜之情,溢於言表也就不足為奇了。
青書一手功夫幾乎震懾住了朱家所有人,家仆同朱長齡描述這場景時,朱長齡幾乎是立馬便決定拉攏二人。而之前青書又曾自稱比武輸給白觀,朱九真自然信以為真,以為白觀武學修為極高,隻是看她美貌方才沒下重手,心中已是頗覺異樣,待得白觀梳洗過後,衣冠楚楚的走到她麵前後,她竟是突然忍不住想在他麵前顯示自家功夫,於是便有了適才兩女看似毫無緣由的比武。
武青嬰和青書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獨剩衛璧一人尷尬的站在旁邊,似乎很不習慣這般被冷落,衛璧極為惱怒,冷哼一聲,甩袖而去。
兩女卻不理他,幾人走在一處,尋了一處涼亭坐下,和著微風朗日,談天說地起來。白觀更是一展辯才,十餘年養氣修儒的功夫顯現出來,端的遠見卓識,氣度不凡。朱家世代書香,雖有練武,但練武之前,必將四書五經讀熟,也必須練好書法,是以朱九真雖然年幼,倒也知識淵博,若非任性刁蠻了些,儼然便是一個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此刻她聽到白觀侃侃而談,以前認真讀過的經史子集一下子便有了用武之地,兩人竟是越聊越投機。
青書在一旁聽幾人聊著,偶爾也插口談論幾句,但有所問,武青嬰無所不答,到後來又學問轉向武學,朱武二女嘴上侃侃而談,卻是將朱武兩家家傳武學俱都如數家珍一般道出。朱家家傳的“一陽指書”判官筆法,乃是昔年朱子柳結合自身書法修養所創的一套高妙武學,寓意於招式回轉之間,飄逸絕倫,宛若山中高人,恍如無雙雅士,卻與昔年的“一陽指”的煌煌然皇者之風大相徑庭。一同傳下的自然還有“一陽指譜”,這套南帝問鼎五絕的絕學,保存的也十分完整,隻是朱家世代書香,少了雍容氣度,習這高妙武學卻不能得其精要。更有“段家劍法”可謂段式一脈武學,除卻“六脈神劍”,便都由這朱家代代相傳了。
而武家一脈的武學較之朱家卻是更多,武修文當年師從郭靖黃蓉,身兼“東邪”“南帝”“北丐”三家絕技,雖然悟性不足,功夫未練全,但傳承下來的,卻十分廣博:全真教的內功,桃花島絕技“蘭花拂穴手”“落英神劍掌”,丐幫的“降龍十八掌”中的前九掌,大理段氏的“一陽指”等等,俱都傳了下來,隻是如此曆經數代,每代莊主都貪多務得,總想把所有絕技練全了,到頭來卻各門武學學得都不過了了,頂多算個二流高手。這一代莊主武烈卻是頗有計較,專攻“降龍十八掌”,已將掌法練到一個頗高的境界,但內力卻是不足,遇到高手也隻有敗退一途。
青書從武青嬰口中得知這朱武兩家各自傳承武學,心中也是大歎其這兩家所傳之博之妙,放眼江湖,也是極為了得的了,縱然較之六大派,單那一門“一陽指”,也未必輸了去。但朱長齡、武烈二人,雖說武功也算了得,但較之各大派掌門而言,連功夫最差的鮮於通都未必能勝過。
他心中大是感慨,低頭沉思起來,恍若有悟:“當年朱子柳的武功修為也算極高了,能寓書法於武學,隻怕較之爹爹也未必弱了去。隻是這麽創下的武學之中帶了點點書香氣息,與‘一陽指’指法本身的堂堂正正,氣度雍容卻是完全不和。武青嬰說朱家祖訓有言,練武之前,先習書法,自然而然的走向朱子柳的老路,這條路並非不是正道,隻是後人悟性不足,書法未練到高妙境界,轉而習武,自然而然,那‘一陽指書’也練不到揮灑從容的佳妙境界,‘一陽指’也畫虎不似反類犬;而當年武修文修煉的主要是洪七公一脈,走的是剛猛一路,‘蘭花拂穴手’‘落英神劍掌’這等飄逸武學,自然無法貫通,而‘一陽指’那溫潤如玉般的王者風範,修至高深處更非易事,武青嬰適才感歎,武家上一代家主窮其一生修煉‘一陽指’絕學,也不過練到‘四品’境界而已。”
想到這裏,青書眼前一亮,豁然間悟到了什麽:“原來無論多麽精妙的招式,都不過是到達彼岸的一條船而已,在真正的高手麵前都如一張薄紙一般一戳即破。武學之道,領悟到高妙境界後,寓意其中,將這套功夫真正變為自己的;然後進而精修,如太師傅這等大宗師,舉手投足皆合大道,隨意出手,便能令人無從抵擋。”他這般想著,無形之間跨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正如一位禪者所說,自己帶不走,別人能搶走的,是錢財;自己帶不走,別人搶不走的,是學問;自己能帶走,別人搶不走的,是智慧。
天下間人忙忙碌碌,為生計營營,在佛家看來是大苦。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所蘊藏的大智慧,卻少有人看得到。武學亦同此理,末流者拚的是招式精妙;二流者拚得是內力筋骨;而上乘者拚的,卻是自身的智慧了;至於大宗師,往往談笑間氣度展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比拚的,卻是自身氣度修養了。
青書悟到這層,以前讀過的道藏玄學,練過的琴譜曲譜,一下子都仿佛活了一般。他閉上雙眼,袍袖無風自動,似乎是與天地契合了一般,方圓十丈之內,風吹草動,蟲鳴鳥叫,都能知覺。武青嬰見他閉上雙眼,一時間不由極為好奇,連叫兩聲“宋公子”,卻不見答應,朱九真、白觀二人也察覺到青書的異樣,一齊圍了過來,見青書神情安泰,周身卻散發出一股莊嚴肅穆之氣,竟令三人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原來青書突然運轉純陽無極功,周身毛孔張開,真氣漸行漸進,輪回遊轉於諸大陽脈之中,驀地丹田一跳,一股粗大熱流從小腹上升,與遊轉在陽脈之中的真氣合為一處。青書心中一動,想起張三豐說過,內力修習到一定境界,便有一道關卡要過,武學高明之士形容為“餓虎跳澗”,便是丹田中忽生熱流,而後行功貫通大穴,以致內力大進。這情形青書在劍塚經曆過一次,發出如龍吟一般的嘯聲,但他內力畢竟有得蛇膽之助,非自己辛苦修煉而來,也沒來得及錘煉,此刻忽然悟到一些道理,不由自主的想到道藏中煉氣竅要,竟是又生出一道粗大熱流。青書按捺住驚喜,含胸拔背,全身放鬆下來,運使純陽無極功,導引真氣貫通任脈中數處大穴,那道熱流溫潤之處,一如溫泉,而激進之處,又如野馬,奔騰急進,勢如破竹一般貫通任脈,方才力竭。青書隻覺遍體舒適,發聲長嘯,周身湧出一股氣流,白觀三人措手不及,竟被推開三尺有餘,險些一跤摔倒。
這一嘯卻不似劍塚之時那般威猛,卻恍如清風拂麵,月照大江,雖然清越柔和,卻無處不在。朱長齡此刻正在書房中寫字,聽到這聲,心中咯噔一下,筆下頓了一頓,留下老大墨跡。他眼中盡是不可思議,心中駭然:“是子柳公手跡中言道的‘餓虎跳澗’‘龍入大海’的境界!這嘯聲是白、宋兩人誰發出的?”他急急推開門出去,顧不得風度儀表,一溜小跑的就向循聲而去,不多時便到那涼亭之側,便見白觀等三人一臉驚駭的望著端坐亭中的青書,心中更為駭異:“宋遠橋有子如此,自己又到了什麽境界?武當一派上下,果然深不可測。”
青書行功完畢,收束氣息,將真氣緩緩納入丹田,便覺丹田中所積真氣又渾厚許多,心中一喜,一振衣袖,睜開雙眼,便見周圍三人一臉詫異,遠處的朱長齡更是滿麵驚駭。
朱長齡快步走近,盯著青書的雙眸,隻見一片溫潤,當即急切問道:“青書賢侄,你內力修為到了‘龍入大海’‘餓虎跳澗’的境界了麽?”青書輕輕點頭道:“適才見兩位小姐比鬥,突有所悟,行功之下,不料有此收獲,卻讓朱伯伯見笑了。”朱長齡麵色怪異,一拉住他手道:“你隨我來。”也不管不顧目瞪口呆的三人,徑自拉著青書走了。
青書隨他走到一間書房,便見朱長齡將門合上,走到書櫃前,在第二層處旋開一個小小鐵環,便聽得“吱呀”一聲,一陣刺耳聲音傳來,書櫃緩緩向兩邊移動,木質地板之上便似是陡然間多了一張嘴一般,層層階梯延伸到一片漆黑。
朱長齡點亮一個火折,對青書說聲:“青書賢侄,我未料到你內力練到如此地步,這裏有一樁事求你相助,且隨我來。”當即屈身向下走去。青書略微猶豫,也屈身走了進去,便隨著朱長齡往前走去。昆侖山長年積雪,這一條秘道中卻是十分幹燥,蜿蜒扭曲,十分漫長。約莫走了半盞茶時光,朱長齡驀地駐足,一拉壁上鐵環,青書耳聰目明,隱隱聽到吱呀一聲,想是那書櫃又合了起來。朱長齡道:“賢侄,前邊不遠處乃是我朱家藏書之處,出去之後,切莫將此處秘密泄露。”青書摸了摸腰間長劍,點了點頭,卻未多說。
兩人一路前行,青書驀地耳朵一動,似是聽到什麽,當即駐足不前,朱長齡覺身後有異,便問道:“怎麽了?”青書功運雙耳,但除卻朱長齡與自己兩人的呼吸,竟是再也聽不到絲毫聲息,不由暗自納悶,嘴上道:“沒什麽,朱伯伯。”兩人又走了約莫半盞茶時光,終於到了一間石室模樣的密室,朱長齡推開門,道聲:“青書賢侄,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