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後記,要寫的很多,還是擇要而言吧。


    第一、寫作原則。多年來研究蘇軾,一朝介入《蘇東坡》電視劇本的寫作,還是想將“東坡精神”寫出來。那麽,什麽是“東坡精神”呢?2006年11月在蘇東坡的家鄉眉山市文化係統舉辦的專題講座上就被問及這一問題。我以為,從社會文化層麵上講,“東坡精神”就是不唯上,不唯權,不唯書,不唯古;隻唯民、唯實、唯善、唯美的“文、士、道”精神。從哲學文化層麵講,“東坡精神”主要表現在以情為本,融匯三教,用自己的生命實踐展示了傳統士大夫人格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並以此構建了與“天理本體論”相對的“情本論”文化。


    我們知道,在當下的“愚樂至死”的潮流中,文學作品是最忌表現“理念”的;然而,蘇東坡不是唐伯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風流才子,他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文化偉人,還是惠民無數的政治實踐家。綜合起來說,他應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對這樣的人物,是“至死”也不能“愚樂”的,這是我們不可改變的信條。


    第二、三條線索的設計。要想傳達“理念”,就必須先讓觀眾愛看,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寫作劇本《蘇東坡》的特殊性不在於找不到資料,而是資料太多,對於蘇東坡的研究者來說,困難在於如何取舍資料,將其戲劇化。於是我們為該劇設計了三條線索:


    一、政治——功業線。劇本開篇就將蘇軾置於文風——政治改革的風口浪尖上。通過在進士考試中以劉幾為代表的“太學體”和以蘇軾為代表的“歐陽體”之間的鬥爭,展示了蘇軾所代表的文風改革與政治改革進步的一麵,蘇軾的一生就是在這一重大曆史背景上展開的。


    二、愛情——家庭線。主要是二妻一妾一知己的定位。


    淑女王弗:蘇軾的結發之妻,在蘇軾晉京考試前即已與之結婚。王弗秀外慧中,性情溫婉,是傳統典型的淑女形象。


    “俗女”王閏之:蘇軾的繼室,王弗的堂妹,對蘇軾及王弗之子蘇邁恪盡職守,但有猜忌之心,在艱難時亦有抱怨之詞,曾多次與蘇軾發生爭吵。王閏之在蘇軾和小蓮之間十分難處,又兼經曆了“烏台詩案”和黃州的困難時期,雖境界不是很高,但令人同情。


    仙佛之女王朝雲:杭州災荒時從街上領回的丫頭,聰慧貌美,在蘇軾家為女仆,曾督教蘇軾之子——蘇過讀書。王朝雲任勞任怨,在黃州最艱難的時候也從未動搖過。朝雲好佛,性高潔,如出水芙蓉,是蘇軾後半生的精神伴侶。


    紅顏知己小蓮:“犯官”楊雲青之女。小蓮十分聰慧、幹練,因出身邊將之家,又遭遇變故,故而深諳世事。在鳳翔時,小蓮母女被蘇軾救出牢獄,因無家可歸,暫寓蘇軾家中,故小蓮與蘇軾漸生知己之愛。但終未能與蘇軾結婚,最後熬死在密州。


    三、僧道——文化線。


    巢穀是蘇軾的親密夥伴,一生遊走於道士與武士之間。參寥人格高尚,一生勤勉,是一位悲苦高僧。佛印與蘇軾交好,好與蘇軾比言語機智,鬥佛禪機鋒。吳複古是得道的世外高人,洞察世事,文武全才,百歲猶健。吳複古一直極為欣賞蘇軾,經常在關鍵時刻幫助、指點蘇軾,希望蘇軾能擔起中興大宋的重擔。吳複古是隱逸文化的象征,與蘇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和互補,象征著隱性文化和顯性文化的關係。他與蘇軾的關係,隱含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特點和規律。


    第三、透露一點本劇製作的艱辛。劇本寫好後,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找不到合適的導演。有的導演很忙,很難有時間研讀劇本;有的認為蘇軾是個文學家,隻寫文學就夠了;有的認為凡是天才都有怪癖,隻有將蘇軾寫成怪癖之才才有賣點。由於劇本的特殊性,從那時開始就與製片人一起找導演,為此還專門飛到大連等地。找了多少導演,有點說不清了,最後賴王文傑導演慧眼,撥冗拍攝。至於遴選演員,也非常困難,其中細節,不便透露。要特別提到的是,在拍攝後期,由於預期的資金未能及時到位,差點前功盡棄,還是有賴導演王文傑,墊資具保,終使拍攝完成。至於為該劇播出所遭受的磨難,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四、關於劇本的“虛實”與改編。劇本以及由此改編的小說不是傳記,至於其中的“虛實”成分,主要史實大致可以定為“七實三虛”。有的人物虛構,有的事件“錯置”,主要是出於藝術創作的需要,希望觀眾、讀者諒解。關於小說,由於是在劇本的基礎上改編的,“去劇本化”的工作做得還不夠,閱讀起來可能和一般的小說不太一樣,也希望讀者諒解。


    第五、其他要說明的情況和要感謝的人。該小說是本人在取得了有關合法授權後根據同名劇本改編並與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的。原劇本的作者是冷成金、高東峰、冷鑫。高東峰先生為劇本的寫作提供了基礎,冷鑫在劇本人物設計上出力很多,特此說明。改編過程中,董宇宇、宋鴿、程磊、包樹望、林喆、王子墨等同學在文字的增刪校對等方麵出力很多,特此說明並表示感謝。


    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蘇學專家朱靖華教授給予了很多的關心和指導。朱老師已追坡仙而去,學生的懷念之情不敢隨日月之逝而有稍減。


    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長李京盛先生對該劇給予了長期的關懷,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在這裏應予以說明和致謝!


    2004年,因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楊慧林教授的推薦,我介入到“蘇”劇中,在此對楊慧林教授表示深切的謝意!


    王文傑導演對劇本做了一些改進,特此說明並表示真誠的謝意!


    2008年3月,在廣電總局組織的審片會上,宋史專家羅炳良教授在審片後提出了許多問題,並列表說明,使我受益良多,在此說明並感謝!


    作為一個蘇軾研究者,還要感謝製片人孫躍宏先生。在孫先生的推動下,將“東坡精神”用大眾傳媒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無疑是一件有著非凡意義的事。


    還應特別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室主任周絢隆編審,他的熱情支持與鼓勵是改編小說的重要動力。


    最後,我要說的是,如果劇本及小說受到批評和指責,本人一概受之;如果還有些許的讚揚,真的要歸功上麵提及的那些人!


    冷成金


    於中國人民大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有一種境界叫蘇東坡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成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成金並收藏有一種境界叫蘇東坡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