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大唐懸疑錄:蘭亭序密碼 作者:唐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蘭亭序》的曆史事實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魏晉以來最顯赫的幾大家族,聚會於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為此次盛會寫下一篇《蘭亭序》,通篇324字,凡字有複重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
《蘭亭序》誕生後二百餘年,並未大放異彩,真正讓《蘭亭序》名聲顯赫的卻是唐太宗李世民。
靠殘殺兄弟登基的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尤為推崇《蘭亭序》,並輾轉得到了《蘭亭序》真跡。他親自編寫《晉書》中關於王羲之的部分,將王羲之捧上“書聖”的位置,將《蘭亭序》捧為“千古一帖”,更鼓勵全民學書法。後人分析,李世民之所以推崇《蘭亭序》,並非出於單純的喜愛,而是意圖洗刷登基原罪、對臣民進行意識形態控製,實現其政治目的。
曆史的吊詭在於:《蘭亭序》在李世民手裏成了“千古一帖”,更成了“千古一謎”。
唐太宗的遺詔裏要求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邊,因而世人多以為《蘭亭序》就埋在昭陵(唐太宗陵墓,位於今鹹陽市)。五代時期的耀州刺史溫韜盜取昭陵,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史學界有人認為《蘭亭序》真跡可能是被不通文墨的溫韜給撕毀了,也有人認為《蘭亭序》真跡並不在昭陵,而是成了女皇武則天的陪葬品。
《蘭亭序》真跡藏在哪裏成了一個謎,而《蘭亭序》真偽之辨更是綿延千年,其中不乏驚人之論。
清末碑學名家李文田經考證發現:南朝劉孝標所注的《世說新語》中首次提到了《蘭亭序》,而當時的名字叫《臨河序》,全文隻有153字,跟流傳於世的324字版本的《蘭亭序》大有出入,所以《蘭亭序》並非王羲之所作。這一說法石破天驚,被後世研究者記取,影響深遠。
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雜誌上發表文章,認為《蘭亭序》係後人偽作,偽作者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由此引發了學術界的一場大辯論,甚至連酷愛書法的毛澤東都參與了此次的《蘭亭序》真偽大辯論。
直到今天,關於《蘭亭序》真跡到底在哪裏,甚至到底有沒有真跡,依然是一個謎。
附《蘭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序密碼》人物表
●裴玄靜:本書女主角,女神探,女道士。大唐宰相裴度的侄女,唐朝著名詩人李賀的未婚妻。中國古代神仙傳記《續仙傳》中記載“五雲盤旋,仙女奏樂,白鳳載玄靜升天,向西北而去”,是古代傳說中著名的女仙人之一。
●崔淼:本書男主角,以江湖郎中的身份示人,行事神秘,具有多重背景,與大唐皇家有著隱秘淵源。
●李純:唐憲宗,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間成功削藩,鞏固了中央集權,實現“元和中興”,是唐朝中後期曆史評價最高的君主。元和十五年(820年),被宦官陳弘誌殺害,享年四十三歲,在位十五年。
●武元衡:唐朝宰相,詩人,女皇武則天的曾侄孫。一生致力於削弱藩鎮勢力,重振大唐統一,是唐憲宗李純削藩最得力的助手。元和十年(815年)六月,遭藩鎮刺客刺殺於長安街頭。
●聶隱娘:魏博藩鎮大將聶鋒之女,身懷絕技,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刺客。
●李賀(長吉):唐代著名詩人,字長吉,裴玄靜未婚夫。有“詩鬼”之稱,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終生鬱鬱不得誌,27歲即英年早逝。
●裴度:唐代四朝宰相,文學家,裴玄靜叔父。繼武元衡之後輔助唐憲宗李純削藩,平定淮西,功業卓著。
●吐突承璀:神策軍中尉,唐憲宗最寵信的宦官,心機頗重,權勢極大。
●賈昌:唐玄宗的馴雞人,身曆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六代皇帝,年近百歲,是皇家機密的守護者。
●郭念雲:唐憲宗的貴妃,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孫女。因郭家背景顯赫而遭到唐憲宗的忌憚,終生不肯冊封郭念雲為皇後。
●權德輿:唐朝大臣,詩人。曾先後任東都留守、刑部尚書等朝廷要職,屬郭貴妃派係。
●李忠言:唐順宗最信任的內侍,順宗死後成為其豐陵的守陵人。
●陳弘誌:唐憲宗的貼身內侍,後親手弑殺唐憲宗。
●韓湘:唐朝文學家韓愈的侄孫,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世人多稱其為“韓湘子”。
●柳宗元:字子厚,又稱河東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參與唐順宗時期的“永貞革新”遭到貶謫,被唐憲宗棄用至死。
●尹少卿:成德藩鎮的牙將,梁元帝蕭繹的後人。
●王義:大唐名臣裴度的家仆兼護衛。
●禾娘:王義的女兒,女刺客聶隱娘的徒弟。
●李素:波斯人,唐憲宗的司天台監。
●李彌:詩人李賀的弟弟,智力低下,但記憶力驚人。
●惟上法師:靈覺寺住持,曾與日本遣唐僧空海交好。
●無嗔法師:永欣寺方丈,掌握著辯才塔中的秘密。
楔 子
大唐貞觀二十年,深秋的一個傍晚。
夕陽餘暉還沒來得及從永欣寺的屋脊上褪盡。突然,響起一聲淒厲的呼喊,打破了古刹綿延數百年的寧靜。
晚課的僧人們紛紛向外張望,隻見一位老僧邊喊邊跑,跌跌撞撞地衝出禪房,一頭栽倒在洗硯池邊。
“是辯才?”“他怎麽了?”“出什麽事了嗎?”
僧人們麵麵相覷。
服侍辯才的童僧阿塵跟著跑出來,衝上去攙扶辯才,“師父,您起來呀!”
“不見了!不見了!”辯才卻隻顧聲嘶力竭地叫喊著。
“什麽不見了?”
“是、是蘭亭……”辯才突然住了口,瞪圓兩隻血紅的眼睛吼道,“是他!一定是他!一定是他偷走的!”
他?阿塵好像明白過來了——三天前有個姓蕭的窮酸書生來到永欣寺借宿,不知怎麽就和辯才老和尚打得火熱。辯才七十多歲了,性格孤僻,平常和寺裏眾僧都談不到一塊兒,偏偏與這個蕭生一見如故,兩人聊起琴棋書畫來似乎很有共同語言。就在昨夜,辯才還邀那蕭生在自己的禪房談了個通宵。阿塵在旁邊烹茶服侍,聽二人又是對詩,又是比試書法,還談到了什麽王羲之的真跡……師父說的“他”莫非就是蕭生?
此時此刻,辯才也在回想昨夜,卻已五內俱焚——
那蕭生究竟是如何令自己卸下心防的?也許是他寫的詩,“誰憐失群雁,長苦業風飄”,深深打動了辯才。於是辯才用真心和道:“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就在這一來一去之間,辯才以為結識了一位平生難得的知己。所以當蕭生拿出幾幅王羲之的真跡炫耀時,辯才才會自豪地說:“你這幾紙雖真,卻非上佳。真正的佳品在我這裏。”
蕭生反駁:“除了《蘭亭序》,世上也沒有比我這些更佳的了。”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魏晉以來最顯赫的幾大家族,聚會於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為此次盛會寫下一篇《蘭亭序》,通篇324字,凡字有複重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
《蘭亭序》誕生後二百餘年,並未大放異彩,真正讓《蘭亭序》名聲顯赫的卻是唐太宗李世民。
靠殘殺兄弟登基的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尤為推崇《蘭亭序》,並輾轉得到了《蘭亭序》真跡。他親自編寫《晉書》中關於王羲之的部分,將王羲之捧上“書聖”的位置,將《蘭亭序》捧為“千古一帖”,更鼓勵全民學書法。後人分析,李世民之所以推崇《蘭亭序》,並非出於單純的喜愛,而是意圖洗刷登基原罪、對臣民進行意識形態控製,實現其政治目的。
曆史的吊詭在於:《蘭亭序》在李世民手裏成了“千古一帖”,更成了“千古一謎”。
唐太宗的遺詔裏要求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邊,因而世人多以為《蘭亭序》就埋在昭陵(唐太宗陵墓,位於今鹹陽市)。五代時期的耀州刺史溫韜盜取昭陵,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史學界有人認為《蘭亭序》真跡可能是被不通文墨的溫韜給撕毀了,也有人認為《蘭亭序》真跡並不在昭陵,而是成了女皇武則天的陪葬品。
《蘭亭序》真跡藏在哪裏成了一個謎,而《蘭亭序》真偽之辨更是綿延千年,其中不乏驚人之論。
清末碑學名家李文田經考證發現:南朝劉孝標所注的《世說新語》中首次提到了《蘭亭序》,而當時的名字叫《臨河序》,全文隻有153字,跟流傳於世的324字版本的《蘭亭序》大有出入,所以《蘭亭序》並非王羲之所作。這一說法石破天驚,被後世研究者記取,影響深遠。
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雜誌上發表文章,認為《蘭亭序》係後人偽作,偽作者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由此引發了學術界的一場大辯論,甚至連酷愛書法的毛澤東都參與了此次的《蘭亭序》真偽大辯論。
直到今天,關於《蘭亭序》真跡到底在哪裏,甚至到底有沒有真跡,依然是一個謎。
附《蘭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序密碼》人物表
●裴玄靜:本書女主角,女神探,女道士。大唐宰相裴度的侄女,唐朝著名詩人李賀的未婚妻。中國古代神仙傳記《續仙傳》中記載“五雲盤旋,仙女奏樂,白鳳載玄靜升天,向西北而去”,是古代傳說中著名的女仙人之一。
●崔淼:本書男主角,以江湖郎中的身份示人,行事神秘,具有多重背景,與大唐皇家有著隱秘淵源。
●李純:唐憲宗,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間成功削藩,鞏固了中央集權,實現“元和中興”,是唐朝中後期曆史評價最高的君主。元和十五年(820年),被宦官陳弘誌殺害,享年四十三歲,在位十五年。
●武元衡:唐朝宰相,詩人,女皇武則天的曾侄孫。一生致力於削弱藩鎮勢力,重振大唐統一,是唐憲宗李純削藩最得力的助手。元和十年(815年)六月,遭藩鎮刺客刺殺於長安街頭。
●聶隱娘:魏博藩鎮大將聶鋒之女,身懷絕技,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刺客。
●李賀(長吉):唐代著名詩人,字長吉,裴玄靜未婚夫。有“詩鬼”之稱,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終生鬱鬱不得誌,27歲即英年早逝。
●裴度:唐代四朝宰相,文學家,裴玄靜叔父。繼武元衡之後輔助唐憲宗李純削藩,平定淮西,功業卓著。
●吐突承璀:神策軍中尉,唐憲宗最寵信的宦官,心機頗重,權勢極大。
●賈昌:唐玄宗的馴雞人,身曆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六代皇帝,年近百歲,是皇家機密的守護者。
●郭念雲:唐憲宗的貴妃,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孫女。因郭家背景顯赫而遭到唐憲宗的忌憚,終生不肯冊封郭念雲為皇後。
●權德輿:唐朝大臣,詩人。曾先後任東都留守、刑部尚書等朝廷要職,屬郭貴妃派係。
●李忠言:唐順宗最信任的內侍,順宗死後成為其豐陵的守陵人。
●陳弘誌:唐憲宗的貼身內侍,後親手弑殺唐憲宗。
●韓湘:唐朝文學家韓愈的侄孫,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世人多稱其為“韓湘子”。
●柳宗元:字子厚,又稱河東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參與唐順宗時期的“永貞革新”遭到貶謫,被唐憲宗棄用至死。
●尹少卿:成德藩鎮的牙將,梁元帝蕭繹的後人。
●王義:大唐名臣裴度的家仆兼護衛。
●禾娘:王義的女兒,女刺客聶隱娘的徒弟。
●李素:波斯人,唐憲宗的司天台監。
●李彌:詩人李賀的弟弟,智力低下,但記憶力驚人。
●惟上法師:靈覺寺住持,曾與日本遣唐僧空海交好。
●無嗔法師:永欣寺方丈,掌握著辯才塔中的秘密。
楔 子
大唐貞觀二十年,深秋的一個傍晚。
夕陽餘暉還沒來得及從永欣寺的屋脊上褪盡。突然,響起一聲淒厲的呼喊,打破了古刹綿延數百年的寧靜。
晚課的僧人們紛紛向外張望,隻見一位老僧邊喊邊跑,跌跌撞撞地衝出禪房,一頭栽倒在洗硯池邊。
“是辯才?”“他怎麽了?”“出什麽事了嗎?”
僧人們麵麵相覷。
服侍辯才的童僧阿塵跟著跑出來,衝上去攙扶辯才,“師父,您起來呀!”
“不見了!不見了!”辯才卻隻顧聲嘶力竭地叫喊著。
“什麽不見了?”
“是、是蘭亭……”辯才突然住了口,瞪圓兩隻血紅的眼睛吼道,“是他!一定是他!一定是他偷走的!”
他?阿塵好像明白過來了——三天前有個姓蕭的窮酸書生來到永欣寺借宿,不知怎麽就和辯才老和尚打得火熱。辯才七十多歲了,性格孤僻,平常和寺裏眾僧都談不到一塊兒,偏偏與這個蕭生一見如故,兩人聊起琴棋書畫來似乎很有共同語言。就在昨夜,辯才還邀那蕭生在自己的禪房談了個通宵。阿塵在旁邊烹茶服侍,聽二人又是對詩,又是比試書法,還談到了什麽王羲之的真跡……師父說的“他”莫非就是蕭生?
此時此刻,辯才也在回想昨夜,卻已五內俱焚——
那蕭生究竟是如何令自己卸下心防的?也許是他寫的詩,“誰憐失群雁,長苦業風飄”,深深打動了辯才。於是辯才用真心和道:“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就在這一來一去之間,辯才以為結識了一位平生難得的知己。所以當蕭生拿出幾幅王羲之的真跡炫耀時,辯才才會自豪地說:“你這幾紙雖真,卻非上佳。真正的佳品在我這裏。”
蕭生反駁:“除了《蘭亭序》,世上也沒有比我這些更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