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大唐懸疑錄3:長恨歌密碼 作者:唐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兩個月前,憲宗皇帝下令停止了對成德藩鎮的討伐。這場戰爭是以元和十年六月武元衡遇刺為名發起的,延宕至今無果,卻牽扯掉朝廷巨大的兵力和財力。
當時看到詔書,宰相裴度的心情頗為複雜。
身為武元衡遇刺案的受害者,又在刺殺案後立即被擢升為宰相,主持討伐,沒有人比裴度更清楚案件的始末,也沒有人比他更理解皇帝的戰略思想。裴度深知,皇帝同時對成德和淮西用兵,是為了彰顯朝廷的武力和決心,從而對天下各藩形成威懾,使他們不敢也不能私下勾結。
可惜事與願違。前線作戰不力,河東、幽州、義武、橫海、魏博、昭義六鎮領命共討成德,卻互相觀望,踟躕不前,以至戰事毫無進展。淮西一線上,因唐軍主帥韓弘養寇自重,下屬隻能各自為戰,無法協調共進,結果屢戰屢敗。
十年削藩,時至今日,皇帝又不得不麵對兵力匱乏、民怨四起的艱困局勢。
再三權衡之後,皇帝才痛下決心終止兩線作戰,集中所有優勢兵力,率先剿滅淮西吳元濟一鎮。同時撤換了淮西主將,以太子詹事李愬為新一任統帥。
這一決策迅速取得成效。
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北路李光顏率軍渡過溵水,一舉攻陷郾城。淮西軍兵紛紛降唐,吳元濟慌了。
裴度清楚地記得,捷報傳來時皇帝召見自己的情景。當時,皇帝的氣色明顯比前陣子好了許多。“吳元濟上表請罪了!”他嗓音宏亮地說,“裴愛卿,你說朕要不要接受他的歸降?”
“陛下的意思是?”
“淮西已到窮途末路,此時乘勝追擊,定能剿滅吳元濟。所以,朕並不需要受降。”
裴度微笑道:“但是……”
皇帝也笑了:“但是吳元濟此表言辭懇切,稱願束身歸朝。朕若堅決不受,反顯得朕不夠大度了。而且,淮西軍民已經數十年不知有天子。隻有看到朕的寬仁,人心方能真正歸順朝廷。”
“陛下英明,臣也是這樣想的。”
“好。”皇帝興衝衝地說,“朕這便下詔免去吳元濟的死罪,命其即日歸朝。”頓了頓,又道,“淮西之後,還有成德和平盧。此三鎮一直是朕的心腹之患,唯待三鎮盡平之日,朕才能稍稍鬆一口氣。然後——”他抬起雙眸,飽含激情地望向延英殿外,仿佛在瞻望大唐的遼闊疆域。
裴度屏息等待著。
“然後就是河西、隴右!”延英殿上,皇帝的話擲地有聲,“朕聽說安西、北庭的百姓雖受吐蕃統轄多年,卻仍以大唐為其故國。為了這些百姓,朕也發誓將收複河西、隴右,總有那麽一天的!”
裴度也不禁心潮起伏,但他竭力控製住自己。越是這種時刻,身為宰相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陛下。”裴度說,“關於吳元濟的歸降,臣還有一慮。”
“哦?”
“吳元濟雖已惶惶不可終日,一心隻求陛下免罪,保他的性命。但其部下中有些人冥頑不化,不臣之心久矣,當不肯輕易歸順。陛下的詔書到淮西時,吳元濟很有可能被這些人挾製,無法歸朝。”
皇帝的目光一凜:“那就打!”
結果不出所料,當皇帝的受降詔書送至淮西時,吳元濟雖然怕死願降,他身邊的牙將卻不甘心失敗,挾持了吳元濟,使者無功而返。
淮西這一戰,終究還是要打了。
“昨夜,這場雪下了整整一個晚上,朕亦徹夜未眠。”皇帝望著殿外的漫天飛雪,緩緩說道,“朕要為淮西決戰選擇一位主帥,甚難決斷。須知天子用將帥,如同建造大船,以越滄海。其功既多,其成也大,一日無力,無所不留。但若是乘著一杆蘆葦,而蹈洪流,則其功也寡,其覆也速。”他望定裴度,動容地說,“朕今托卿以摧狂寇,可謂一日萬裏矣。朕將命裴卿為彰義節度兼申、光、蔡四麵行營招撫使——裴愛卿,去為朕、為大唐收複淮西吧!”
裴度跪倒階下,含淚稱:“不平淮西,臣絕不還朝。”
皇帝雙手相攙,眼圈也泛紅了。
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裴度又鄭重道:“陛下的削藩大計,在此一役。如今在淮西前線的李愬和李光顏都是英勇善戰的良將,平定淮西當不在話下。但軍中皆有中使監陣,將士們進退嚐取決於中使。中使雖效忠陛下,畢竟不懂兵法,指揮作戰未必最妥。而將士們因顧慮中使,擔心勝則被其冒功,敗則遭其淩辱,往往不願出力奮戰。這也是削藩久戰不絕的重要原因。淮西之戰,現已到了決勝之時,臣請陛下去掉諸道監陣中使,令前線將領得以專斷專行。”
皇帝的麵色變了變:“去掉監陣中使?”他注視著裴度,“誰替朕去看住那些將領們,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陛下,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用人,就不能疑人。”
皇帝的臉色更難看了,但裴度不回避他的目光。良久,皇帝才道:“好,就依愛卿的話辦,朕將淮西的監軍中使全部撤回來。”
裴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之情。
身為大唐的臣子,能夠遇上這樣一位有雄心、有魄力、有智慧,更有氣度的君主,真是太幸運了。
隨後,君臣開始討論具體的戰略。裴度提出讓韓愈任行軍司馬,隨行出征淮西,赴前線郾城督戰。皇帝照準,並將賜韓愈紫服佩金魚袋,以示聖恩。
“還有吐蕃。”裴度又提醒說,“陛下,據臣所知,最近吐蕃在邊境的動作連連,我們要有所防範。”
“永安公主和親的準備做得怎麽樣了?”
“都在按計劃進行。”
“好。隻要能與回鶻順利結盟,吐蕃將不足為懼。”皇帝說,“對了,方才說到韓愈,朕倒想起另外一件事來,一件小事。”
裴度對皇帝太熟稔了,立刻看出他在故作輕鬆,忙道:“陛下請說。”
“韓愈的侄孫韓湘與裴愛卿的侄女玄靜,數月前同去青城山為朕尋仙,這件事愛卿還記得吧?”
“臣當然記得。”果然是這個,裴度的心中一緊。
“最近可有他們的消息?”
“沒有。自長安別後,玄靜並未傳回過任何消息。”
“哦,裴愛卿不掛念侄女嗎?”皇帝意味深長地問。
裴度從容作答:“自家的侄女本該掛念。隻是玄靜出家修道,已經算是方外之人了,此行又是去尋仙,實非我等俗人所能掛念得了。”
對於皇帝求仙服丹的行為,裴度向來不讚成。所以,他這幾句話說得含蓄,像是針對裴玄靜的,其言下之意皇帝一聽就明白了。
皇帝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裴煉師是奉朕的旨意去的,所以,朕還知道一些他們的動向。裴玄靜與韓湘在青城山已經分道揚鑣,會同另外一些人走了,目前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裴度詫異,“這怎麽可能!玄靜她……”
“據說他們在青城山上並沒有找到仙人,這也就罷了。隻是,裴玄靜後來的同伴,身份有些蹊蹺,令人不安。”
“是什麽人?”
當時看到詔書,宰相裴度的心情頗為複雜。
身為武元衡遇刺案的受害者,又在刺殺案後立即被擢升為宰相,主持討伐,沒有人比裴度更清楚案件的始末,也沒有人比他更理解皇帝的戰略思想。裴度深知,皇帝同時對成德和淮西用兵,是為了彰顯朝廷的武力和決心,從而對天下各藩形成威懾,使他們不敢也不能私下勾結。
可惜事與願違。前線作戰不力,河東、幽州、義武、橫海、魏博、昭義六鎮領命共討成德,卻互相觀望,踟躕不前,以至戰事毫無進展。淮西一線上,因唐軍主帥韓弘養寇自重,下屬隻能各自為戰,無法協調共進,結果屢戰屢敗。
十年削藩,時至今日,皇帝又不得不麵對兵力匱乏、民怨四起的艱困局勢。
再三權衡之後,皇帝才痛下決心終止兩線作戰,集中所有優勢兵力,率先剿滅淮西吳元濟一鎮。同時撤換了淮西主將,以太子詹事李愬為新一任統帥。
這一決策迅速取得成效。
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北路李光顏率軍渡過溵水,一舉攻陷郾城。淮西軍兵紛紛降唐,吳元濟慌了。
裴度清楚地記得,捷報傳來時皇帝召見自己的情景。當時,皇帝的氣色明顯比前陣子好了許多。“吳元濟上表請罪了!”他嗓音宏亮地說,“裴愛卿,你說朕要不要接受他的歸降?”
“陛下的意思是?”
“淮西已到窮途末路,此時乘勝追擊,定能剿滅吳元濟。所以,朕並不需要受降。”
裴度微笑道:“但是……”
皇帝也笑了:“但是吳元濟此表言辭懇切,稱願束身歸朝。朕若堅決不受,反顯得朕不夠大度了。而且,淮西軍民已經數十年不知有天子。隻有看到朕的寬仁,人心方能真正歸順朝廷。”
“陛下英明,臣也是這樣想的。”
“好。”皇帝興衝衝地說,“朕這便下詔免去吳元濟的死罪,命其即日歸朝。”頓了頓,又道,“淮西之後,還有成德和平盧。此三鎮一直是朕的心腹之患,唯待三鎮盡平之日,朕才能稍稍鬆一口氣。然後——”他抬起雙眸,飽含激情地望向延英殿外,仿佛在瞻望大唐的遼闊疆域。
裴度屏息等待著。
“然後就是河西、隴右!”延英殿上,皇帝的話擲地有聲,“朕聽說安西、北庭的百姓雖受吐蕃統轄多年,卻仍以大唐為其故國。為了這些百姓,朕也發誓將收複河西、隴右,總有那麽一天的!”
裴度也不禁心潮起伏,但他竭力控製住自己。越是這種時刻,身為宰相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陛下。”裴度說,“關於吳元濟的歸降,臣還有一慮。”
“哦?”
“吳元濟雖已惶惶不可終日,一心隻求陛下免罪,保他的性命。但其部下中有些人冥頑不化,不臣之心久矣,當不肯輕易歸順。陛下的詔書到淮西時,吳元濟很有可能被這些人挾製,無法歸朝。”
皇帝的目光一凜:“那就打!”
結果不出所料,當皇帝的受降詔書送至淮西時,吳元濟雖然怕死願降,他身邊的牙將卻不甘心失敗,挾持了吳元濟,使者無功而返。
淮西這一戰,終究還是要打了。
“昨夜,這場雪下了整整一個晚上,朕亦徹夜未眠。”皇帝望著殿外的漫天飛雪,緩緩說道,“朕要為淮西決戰選擇一位主帥,甚難決斷。須知天子用將帥,如同建造大船,以越滄海。其功既多,其成也大,一日無力,無所不留。但若是乘著一杆蘆葦,而蹈洪流,則其功也寡,其覆也速。”他望定裴度,動容地說,“朕今托卿以摧狂寇,可謂一日萬裏矣。朕將命裴卿為彰義節度兼申、光、蔡四麵行營招撫使——裴愛卿,去為朕、為大唐收複淮西吧!”
裴度跪倒階下,含淚稱:“不平淮西,臣絕不還朝。”
皇帝雙手相攙,眼圈也泛紅了。
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裴度又鄭重道:“陛下的削藩大計,在此一役。如今在淮西前線的李愬和李光顏都是英勇善戰的良將,平定淮西當不在話下。但軍中皆有中使監陣,將士們進退嚐取決於中使。中使雖效忠陛下,畢竟不懂兵法,指揮作戰未必最妥。而將士們因顧慮中使,擔心勝則被其冒功,敗則遭其淩辱,往往不願出力奮戰。這也是削藩久戰不絕的重要原因。淮西之戰,現已到了決勝之時,臣請陛下去掉諸道監陣中使,令前線將領得以專斷專行。”
皇帝的麵色變了變:“去掉監陣中使?”他注視著裴度,“誰替朕去看住那些將領們,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陛下,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用人,就不能疑人。”
皇帝的臉色更難看了,但裴度不回避他的目光。良久,皇帝才道:“好,就依愛卿的話辦,朕將淮西的監軍中使全部撤回來。”
裴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之情。
身為大唐的臣子,能夠遇上這樣一位有雄心、有魄力、有智慧,更有氣度的君主,真是太幸運了。
隨後,君臣開始討論具體的戰略。裴度提出讓韓愈任行軍司馬,隨行出征淮西,赴前線郾城督戰。皇帝照準,並將賜韓愈紫服佩金魚袋,以示聖恩。
“還有吐蕃。”裴度又提醒說,“陛下,據臣所知,最近吐蕃在邊境的動作連連,我們要有所防範。”
“永安公主和親的準備做得怎麽樣了?”
“都在按計劃進行。”
“好。隻要能與回鶻順利結盟,吐蕃將不足為懼。”皇帝說,“對了,方才說到韓愈,朕倒想起另外一件事來,一件小事。”
裴度對皇帝太熟稔了,立刻看出他在故作輕鬆,忙道:“陛下請說。”
“韓愈的侄孫韓湘與裴愛卿的侄女玄靜,數月前同去青城山為朕尋仙,這件事愛卿還記得吧?”
“臣當然記得。”果然是這個,裴度的心中一緊。
“最近可有他們的消息?”
“沒有。自長安別後,玄靜並未傳回過任何消息。”
“哦,裴愛卿不掛念侄女嗎?”皇帝意味深長地問。
裴度從容作答:“自家的侄女本該掛念。隻是玄靜出家修道,已經算是方外之人了,此行又是去尋仙,實非我等俗人所能掛念得了。”
對於皇帝求仙服丹的行為,裴度向來不讚成。所以,他這幾句話說得含蓄,像是針對裴玄靜的,其言下之意皇帝一聽就明白了。
皇帝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裴煉師是奉朕的旨意去的,所以,朕還知道一些他們的動向。裴玄靜與韓湘在青城山已經分道揚鑣,會同另外一些人走了,目前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裴度詫異,“這怎麽可能!玄靜她……”
“據說他們在青城山上並沒有找到仙人,這也就罷了。隻是,裴玄靜後來的同伴,身份有些蹊蹺,令人不安。”
“是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