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食者,往也;不食者,來也。食不食,存乎人。所以為“井”者,存乎己。存乎人者,二;存乎己者,一。故曰“往來井井”。“汔”,燥也。至井而未及水,曰“汔”。至得水而來出井,曰“未繘井”。井未嚐有得喪,“繘井”之為功,“羸瓶”之為凶,在汲者爾。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人之於井,未有錮之者也;故君子推是道“以勞民勸相”。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易》以所居為邪、正,然不可必也;惟“井”為可必。井未有在潔而不清,處穢而不濁者也,故即其所居,而邪、正決矣。孔子曰:“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者歸焉。”初六,惡之所鍾也;君子所受於天者無幾,養之則日新,不養則日亡,擇居所以養也。《彖》曰“井養而不窮”,所以養“井”者,豈有他哉!得其所居則潔,潔則食,食則日新,日新故不窮。“井泥”者,“無禽”之漸也,“泥”而“不食”,則廢矣。“舊井”,廢井也;其始無人,其終無禽。無人猶可治也,無禽不可治也。所以為井者亡矣,故時皆舍之。


    九二:井穀射鮒,甕敝漏。


    《象》曰:“井穀射鮒”,無與也。


    九二居非其正,故無應於上則趨下而已。下趨者,穀之道也;失井之道而為穀,故曰“井穀”。九二之所趨者,初六也;初六之謂“鮒”。井而有“鮒”,則人惡之矣,然猶得誌於甕,何也?彼有利器,而肯以我汙之歟?此必敝漏之甕,非是甕,不汲是井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渫”,潔也。九三居得其正,井潔者也。井潔而不食,何哉?不中也。不中者,非邑居之所會也,故“不食”。井未有以不食為戚者也,凡為我惻者,皆行道之人爾,故曰“行惻”。“行惻”者,明人之惻我,而非我之自惻也,是井則非敝漏之甕所能容矣,故擇其所用汲者。曰:孰可用者哉?其惟器之潔者乎?器之潔,則王之明者也;器潔王明,則受福者非獨在我而已。


    六四:井甃,無咎。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修”,潔也。陽為動、為實,陰為靜、為虛。泉者所以為井也,動也實也;井者泉之所寄也,靜也、虛也。故三陽為泉,三陰為井。初六最下,故曰“泥”;上六最上,故曰“收”;六四居其間而不失正,故曰“甃”。“甃”之於井,所以禦惡而潔井也,井待是而潔,故“無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此其“正”,與九三一也,所以食者,“中”也。


    上九: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收”者,甃之上,窮也。“收”非所以為井,而井之權在“收”。夫苟幕之,則下雖有寒泉而不達,上雖有汲者而不獲,故“勿幕”,則“有孚,元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坡易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軾並收藏東坡易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