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陽關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原文】


    <strong>陽關曲1·中秋作</strong>


    暮雲收盡溢清寒2,銀漢無聲轉玉盤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注釋】


    1陽關曲:本名《渭城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宋秦觀雲:“《渭城曲》絕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曲》。”


    2溢:滿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3銀漢:銀河。轉:移動。玉盤:指月亮。


    【白話譯文】


    晚間雲霧全都收盡,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著白玉圓盤。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終這樣美好,明年的明月將在什麽地方賞觀?


    【創作背景】


    就在創作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後不久,蘇軾兄弟便得到了團聚的機會。熙寧九年(1076)冬蘇軾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離密州南下。次年春,蘇轍自京師往迎,兄弟同赴京師。抵陳橋驛,蘇軾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蘇轍又隨兄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後方離去。七年來,兄弟第一次同賞月華,而不再是“千裏共蟬娟”。蘇轍有《水調歌頭》(徐州中秋)記其事,蘇軾則寫下這首小詞,題為“中秋作”。


    【賞析】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作”,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轉覺清光更多。句中並無“月光”、“如水”等字麵,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並不隻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此夜明月顯得格外圓,恰如一麵“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此處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讚歎“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歎“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麵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年當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名家評價


    宋·楊萬裏《誠齋詩話》:五、七字絕句最少,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句全好者……東坡雲:“暮雲收盡溢春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四句皆好矣。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古人賦中秋詩,例皆詠月而已,少有著題者,惟王元之雲:“莫辭終夕看,動是隔年期。”蘇子瞻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蓋庶幾焉。


    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唐七言絕歌法……至宋而譜之,存者獨《小秦王》耳,故東坡《陽關曲》借《小秦王》之聲歌之。


    清·鄭文焯《手批東坡東府》:“不”字律,妙句天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軾詩詞鑒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軾並收藏蘇軾詩詞鑒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