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這首《采桑子》,乃是蘇軾的即興之作,這首小令,倏忽來去,隻用了隻言片語,卻達到了曲折含蓄,言盡而意雋的境界之美。


    【原文】


    <strong>采桑子</strong>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1。尊酒相逢2,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3,細撚輕攏4。醉臉春融5,斜照江天一抹紅。


    【注釋】


    1多景樓:在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宋人所築,北臨大江,有天下殊景之譽。


    2尊酒:杯酒。


    3琵琶語:音樂能夠表情達意,故稱“語”。


    4撚(niǎn)、攏(long):兩種彈奏指法,撚為揉弦,攏為叩弦。


    5醉臉:醉後臉上泛起的紅潤。 春融:像春日一樣暖和。


    【白話譯文】


    我身在朝外,卻依舊有著思國的情感和憂國的心痛,和友人在甘露寺的多景樓中,有幸杯酒相逢,回想起之前為國所做的一些快事,卻一笑而去。聽到悠遠的琵琶聲,不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彈琵琶的女子技術嫻熟的演奏著動人的音樂,臉上泛起像春日般的紅暈,猶如江邊寫照下來的一抹夕陽,美麗動人。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甲寅(1074)仲冬,東坡由杭州通判調知密州,途經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市),與孫洙、巨源、王存集會於該地風景奇勝的甘露寺多景樓。席問,京師官妓甚多,而—個名叫胡琴的,姿色技藝尤其美好。酒闌,孫巨源請求東坡說:“殘霞晚照,非奇詞不盡。”東坡於是填了這闋《采桑子》。


    【賞析】


    此詞簡介明了,起句有善“留”之妙,東坡不把自己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內容一一寫出,隻用此七字概括,戛然而止,迅疾道出“多景樓中”,為的是顧及全篇,不使這憂愁情緒的抒發過多而成為贅疣。緊接著的“尊酒相逢”,點明與孫巨源、王正仲等集會於多景樓之事,極其平實。像山脈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實,為的是給下麵抒情的“樂事回頭一笑空”鋪墊。“樂事回頭一笑空”,與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語意相連,意謂這次集會多景樓而飲酒聽歌,誠為“樂事”,可惜不能長久,“一笑”之後,“回頭”來眼前的“樂事”便會消失而“空”無所有,隻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頭。哀怨無窮,盡在言外。以上四句構成上片。它是虛與實的結合,言事與言情的結合,而以虛為主,以言情為主。惟其如此,所以既不浮泛,又頗空靈。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後言事,後二句先言事後言情,亦錯落有致。


    “停杯且聽琵琶語”,領起下片。“停杯”承上,與“尊酒相逢”相呼應。“且聽琵琶語”啟下,是“樂事”的補充。“琵琶語”,由白居易《琵琶行》的“今夜聞君琵琶語”句而來,指琵琶所彈奏的樂曲。“且”是姑且的意思。因為既“多情多感仍多病”,又認為“樂事回頭一笑空”,就不能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音樂,以振奮的精神來欣賞音樂,東坡所以特地挑選了這個虛字“且”來著於“聽”字之前,用以表現他當時無聊賴、不經意的心態。“細撩輕攏”句,亦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化出,讚美彈奏琵琶的技藝。他本無心欣賞,然而卻被吸引,說明演奏得確實美妙。“撩”,指左手手指按弦在柱上左右搓轉的手法。“攏”,指左手手指按弦向裏推的手法。讚美之情除了通過“細”和“輕”兩字來表達外,還借助於這四個從《琵琶行》詩句中化出的字來引起讀者對《琵琶行》中那段膾炙人口的“輕攏慢燃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描寫之聯想來實現。讚罷彈奏琵琶的美妙,順勢描寫彈奏者,也就是前麵所說的那位叫做胡琴的姑娘。東坡惜墨如金,不去寫其容貌、形體和服飾等,隻用“醉臉春融”四字表現其神態。這四字,麗而不豔,媚中含莊,稍加想象,就不難看見一個喝了少許酒後,兩頰泛紅,嘴角含笑,充滿了青春氣息,懷抱琵琶的少女坐在你的麵前。此詞的結旬“斜照江天一抹紅”,正是景語。這句景語,可視為當時“殘霞晚照”的寫實,也可視為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臉”的,妙在一語雙關。它的色彩盡管明快,但其基調仍是感傷的,與上片完全一致。


    名家點評


    清 沈祥龍 《論詞隨筆》:“小令須突然而來,悠然而去,數語曲折含蓄,有言外不盡之致。”東坡這闋《采桑子》,雖然不是完美無缺的精品,但卻非常符合沈祥龍所總結的對小令的要求,當可為則。


    近人 陳洵《海綃說詞》:“詞筆莫妙於留。蓋能留則不盡而有餘味,離合順逆,皆可隨意指揮,而深沉渾厚,皆由此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軾詩詞鑒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軾並收藏蘇軾詩詞鑒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