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蘇軾所作的詞,《賀新郎·夏景》是夏景時期賀新郎的作品。此詞於婉曲纏綿的筆致中糅入人生失意的悔慨,多了些沉厚雋永的意蘊,故婉而不柔靡,麗而不豔浮。此詞被收錄於晚清詞人朱孝臧整理的《宋詞三百首》。


    【原文】


    <strong>賀新郎·夏景</strong>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1,扇手一時2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3曲。又卻是,風敲竹4。 石榴半吐紅巾蹙5。待浮花浪蕊都盡6,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7。又恐被秋風驚綠8。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9。


    【注釋】


    1手弄句:生綃,未經漂煮的生絲織物,這裏指絲絹。團扇,漢成帝妃班婕妤,因遭趙飛燕姊妹譖毀失寵,幽居長信宮,作《團扇詩》以自傷。其詩雲:“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借團扇秋涼被棄比喻恩情中斷。後因以“團扇”喻指佳人薄命失寵。此暗用其意。


    2一時:一並,一齊。


    3瑤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話傳說在昆侖山上,此指夢中仙境。


    4又卻二句:用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開門複動竹,疑是故人來。”


    5紅巾蹙:形容石榴花半開時如紅巾皺縮。


    6浮花浪蕊:指輕浮鬥豔而早謝的桃、李、杏花等。韓愈《杏花》:“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


    7穠豔二句:穠(nóng),豔麗;華麗。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疊,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8秋風驚綠:指秋風乍起使榴花凋謝,隻剩綠葉。


    9兩簌簌:形容花瓣與眼淚同落。清黃蓼園《蓼園詞話》雲:“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纏綿,耐人尋味不盡。”


    【白話譯文】


    廳室內靜無人聲,一隻雛燕兒穿飛在華麗的房屋。梧桐樹陰兒轉向正午,晚間涼爽,美人剛剛湯沐。手裏搖弄著白絹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漸漸困倦斜倚,獨自睡得香熟。簾外是誰來推響彩鄉的門戶?白白地叫人驚散瑤台仙夢,原來是,夜風敲響了翠竹。


    那半開的石榴花宛如紅巾折皺。等浮浪的花朵零落盡,它就來陪伴美人的孤獨。取一枝豔麗榴花細細看,千重花瓣兒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風驟起,驚得隻剩下一樹空綠,若等得美人來此處,殘花之前對酒竟不忍觸目。隻有殘花與粉淚,撲撲籟簌地垂落。


    【創作背景】


    有關此詞本事,宋人眾說不一。楊堤雲:“蘇軾知杭州時,府僚於西湖宴集,官妓秀蘭浴後倦眠,姍姍來遲受責,折榴花請罪,蘇軾為其解圍作此詞。”陳鵠則認為此詞是蘇軾為愛妾榴花所做。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閨怨的雙調詞,上片寫美人,下片掉轉筆鋒,專詠榴花,借花取喻,時而花人並列,時而花人合一。作者賦予詞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潔、自傷遲暮的品格和情感,這兩個美好的意象中滲透進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詞中寫失時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懷;以婉曲纏綿的兒女情腸,寄慷慨鬱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為襯托,寫一位孤高絕塵的美麗女子。起調“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點出初夏季節、過午、時節、環境之幽靜。“晚涼新浴”,推出傍晚新涼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進而工筆描繪美人“晚涼新浴”之後的閑雅風姿。作者寫團扇之白,不隻意襯托美人的肌膚潔白和品質高潔,而且意象征美人的命運、身世。自從漢代班婕妤(漢成帝妃,為趙飛燕譖,失寵)作團扇歌後,古代詩人筆下,白團扇常常是紅顏薄命,佳人失時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悄無人”的寂靜氛圍,這裏又寫“手弄生綃白團扇”,著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內心一種無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時似玉”,實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運。以上寫美人心態,主要是用環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隱約迷離。以下寫美人初因孤寂無聊而入夢,繼而好夢因風搖竹聲而被驚斷。“漸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處境之幽清和內心的寂寞。


    以下數句是說:美人入夢後,朦朧中仿佛有人掀開珠簾,敲打門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陣興奮和一種期待。可是從夢中驚醒,卻隻聽到那風吹翠竹的蕭蕭聲,等待她的仍舊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詩雲:“開門複動竹,疑是玉人來。”(《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東坡化用了這種幽清的意境,著重寫由夢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悵惘:“枉教人”、“卻又是”,將美人這種感情上的波折突現出來了。從上片整個構思來看,主要寫美人孤眠。寫“華屋”,寫“晚涼”,寫“弄扇”,都是映襯和暗示美人的空虛寂寞和歎惋悵恨之情。


    下片用穠豔獨芳的榴花為美人寫照。“石榴半吐紅巾蹙”,化用白居易詩“山榴花似結紅巾”(《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句意形象地寫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帶有西子含顰的風韻,耐人尋味。“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這是美人觀花引起的感觸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開放的季節,又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它不與桃李爭豔、獨立於群芳之外的品格。


    “穠豔一枝細看取”,刻畫出花色的明麗動人。“芳心千重似束”,不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並再次托喻美人那顆堅貞不渝的芳心,寫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難展的情態。“又恐被秋風驚綠”,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遲暮之感。“若待得君來向此”至結尾,寫懷抱遲暮之感的美人與榴花兩相憐惜,共花落簌簌而淚落簌簌。


    詞的下片借物詠情,寫美人看花時觸景傷情,感慨萬千,時而觀花,時而憐花惜花。這種花、人合一的手法,讀來婉曲纏綿,尋味不盡。作者無論是直接寫美人,還是通過榴花間接寫美人,都緊緊扣住嬌花美人失時、失寵這一共同點,而又寄托著詞人自身的懷才不遇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軾詩詞鑒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軾並收藏蘇軾詩詞鑒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