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瀧岡阡表】原文</h2>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禦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嚐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嚐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誌也。”修泣而誌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鹹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烈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修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h2>【瀧岡阡表】譯文</h2>
<strong>譯文一</strong>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立誌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他去世後,沒有留下可賴以生存的家產。我靠什麽守節呢?我對你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後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剛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養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如今富足有餘,又無法讓她嚐到!’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經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裏點著蠟燭看案卷,他多次停下來歎氣。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想為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為力,那麽,死者和我就沒有遺憾了,況且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於死地呢?’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於是指著你歎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訴他。’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麵怎麽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裏,從不裝腔作勢,他行事厚道;是發自內心的!唉!他是很重視仁的啊!因此;我就是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後代的原因。你一定努力啊!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麽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願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鹹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崗。
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後來,我被貶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習慣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能安樂。”
先父死後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列位於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於官邸,享年七十二歲。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進為參知政事。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後,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宗親。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皇上初次舉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先母進爵為魏國太夫人。
於是我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於後世,庇蔭支持子孫。”於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譜係,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好讓大家知道我德行淺薄,能力微小,隻是適逢其時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則,沒有辱及先祖,都由於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修立表。
<strong>譯文二</strong>
唉!想我先父崇國公,占卜選擇吉地於瀧岡以後的六十年,他的兒子歐陽修才能夠作了墓表,刻在碑上豎立於墓道。並不是敢有意遲緩,而是因為有所等待。
修很不幸,生下來四歲,父親就去世了,太夫人(母親)發了誓願守節,家境貧寒,以自己的力量謀取衣食,扶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太夫人諄諄告誡我說:“你的父親做官清廉,喜歡布施別人,又喜愛招待賓客。他的俸祿雖然微薄,常常不使有剩餘。他說:‘不要因為金錢連累了我的清白!’所以他去世後,沒有一片瓦蓋的房子,沒有一畝地可以耕種,能叫你賴以生活,我依靠什麽能自守呢?我對你的父親,大概能知道一二,所以對你有所期待。自從我嫁到你家做媳婦,沒有來得及侍奉婆婆,但知道你父親是很孝順地供養老人的。你幼年喪父,我不知道你一定會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親一定有後代。我開始到你家的時候,你父親服滿祖母的喪,才過了一年,逢年過節祭祀祖先的時候,必然哭泣說:‘祭祀即使很豐盛,也比不上活著時薄薄地奉養!’有時他自己吃著酒食,則又哭泣說:‘從前常嫌酒食不夠,現在有餘了,但來不及供養母親了!’我開始見到一兩次,以為他是才滿了喪服,偶然有所感遇罷了。但以後他經常是這樣,一直到終身,沒有不如此的。我雖然來不及侍奉婆婆,從這些事知道你父親是孝順供養祖母的。你父親做官,經常在夜裏點著蠟燭,審理刑事案卷,屢次發出長長的歎息。我問起原因,他說:‘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條生路而辦不到!’我說:‘生路可以求嗎?’他說:‘放一條生路而辦不到,那麽死者和我都沒有遺恨。也確實有求一條生路,因而救活一個人的,就知道不去求生路而死者會有遺恨。就這樣經常求生路,一不小心,仍舊會處死刑,而世上人常常希望這些人死去。’回頭看著乳娘,抱著你站在一旁,因而指著你歎息說:‘占卦的人說我在年歲有戌的一年,將會死去。如果占卦人的話是真的,我就見不到兒子長大成才了,以後應當把我的話告訴兒子!’他平時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說起此話,我聽熟了,所以能詳細地說給你聽。他在外麵辦事,我不知道。在家中的時候,沒有一點矜持文飾,不擺架子,而所以這樣,是真正地發於內心的!唉!他的心地厚道而注重仁義方麵,這就是我知道你父親必定有後代的原因,你應當自己勉勵才對。供養長輩不在於豐厚,而在於孝順;利益雖然不能普及於萬物,而在於心地厚道內存仁義。我不能教導你,這是你父親的誌向。”修哭泣著,牢牢記住,永不敢忘。
先父崇國公少年時沒有了父親,努力研究學習。在真宗鹹平三年考中進士,出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繼任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岡。太夫人姓鄭她父親名德儀,世代為江南名門大族。太夫人恭順節儉仁愛知禮,起初封福昌縣太君,又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從她家裏貧賤時,以節儉治理家務,後來家裏過日子也不超過一定的花費,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俗人,要儉樸節約,以預備有患難的時候。”後來修被貶官到夷陵,太夫人談笑自若,說:“咱們家原來是貧賤的,我已經過得習慣了。你能安心,我也能安心!”
自從先父崇公死後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祿來奉養太夫人。又過了十二年,才位列朝官,開始封贈親屬。又過十年,修任職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這時候太夫人因病逝世於官府中,享年七十二歲。再過了八年,修以沒有才能的人竟出任副樞密使,遂參與國家大政要事,又有七年才罷免職務。自從進入中書省、樞密院二府以來,天子推廣他的恩德,褒揚我的三代,自從仁宗嘉祐年間以來,逢到國家慶賀大典,必定予以寵幸,大加封賞。先曾祖父,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先曾祖母,累封楚國太夫人。先祖父,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祖母,累封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封越國太夫人。當今神宗皇帝,到郊外祭天,賜先父爵位為崇國公,太夫人進封號為魏國夫人。
於是小子修哭泣著說:“唉!行善沒有不報的,隻是遲速不同罷了,天理經常是這樣的!我的祖先,積行善事成就了德行,應該享受這隆重的待遇。雖然不能活在世上享受,但賞賜封贈爵位,顯示榮耀,褒揚光大,實在有三朝的寵幸誥封,足以表見揚名於後世,蔭庇於子孫了!”所以序列世係家譜,刻在碑石上,後又記載先父崇國公的遺言訓誡,以及太夫人所教導、希望我的話,一道揭示於墓表上;使大家知道小子修的德行淺薄,才能低小,逢到時運竊取了官位,幸而能保全大節,沒有辱沒先人,其實是有原因的。
神宗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初一後十五日乙亥,兒子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邑一千二百戶,歐陽修表。
<strong>注釋</strong>
(1)瀧(shuāng)岡:地名。在江西省永豐縣沙溪南鳳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2)皇考:指亡父。崇公:歐陽修的父親,名觀,字仲賓,追封崇國公。
(3)卜吉:指風水先生找到一塊好墳地。
(4)克:能夠。表:墓表,是記述死者公德的文體。
(5)孤:古時年幼就死了父親稱孤。
(6)太夫人:指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古時列侯之妻稱夫人,列侯死,子稱其母為太夫人。守節自誓:意思是,鄭氏決心守寡,不再嫁人。
(7)居窮:家境貧寒。衣食:指生活。
(8)以長以教:一邊撫養(歐陽修)一邊教育他。以……以:一邊,一邊。表示兩個並列。
(9)俾(bi):使達到某種程度。
(10)姑:丈夫的母親,這裏指歐陽修的祖母。
(11)養:奉養,指孝順父母。
(12)始歸:才嫁過來的時候。古時女子出嫁稱歸。
(13)免於母喪:母親死後,守喪期滿。舊時父母或祖父死,兒子與長房長孫須謝絕人事,做官的解除職務,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稱三年),也稱守製。免,指期滿。
(14)間:間或,偶爾。禦:進用。
(15)適然:偶然這樣。
(16)官書:官府的文書。這裏指刑獄案件。
(17)求其生不得:指無法免除他的死刑。
(18)矧:(shěn):況且。
(19)劍:抱。《禮記·曲禮上》:“負劍辟咡詔之。”鄭玄注:“劍謂挾之於旁。”
(20)戌:地支的第十一位,可與天幹的甲、丙、戊、庚、壬相配來記年。
(21)鹹平:宋真宗年號。
(22)道州:地名,轄境為今天的湖南道縣、寧遠以南的瀟河流域。判官:官名,州郡長官的屬官,掌管文書工作。
(23)推官:州郡長官的屬官,專管刑事。
(24)考:亡父。諱:名諱。
(25)江南:宋時地區劃分為路,宋真宗時全國劃分為十八路,江南為一路,轄區相當於今天的江西、江蘇的長江以南,鎮江、大茅山、長蕩湖一線以西和安徽長江以南以及湖北陽新、通山等縣。
(26)夷陵:縣名,今湖北宜昌市東南。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範仲淹與宰相呂夷簡不和,罷知饒州,朝臣多論救,獨諫官高若訥以為當貶。歐陽修寫信罵高“不複知人間有羞恥事”,並叫他“直攜此書於朝,使正予罪而誅之。”高上其書於仁宗,歐陽修因此被貶為夷陵令。事見《宋史》範仲淹、歐陽修兩傳。
(27)龍圖閣:宋真宗建。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供奉太宗禦書、禦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製、直閣等官。包拯曾為龍圖閣直學士,人稱包拯為包龍圖即源於此。
(28)南京:宋時南京為應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
(29)樞密:樞密使,官名,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30)推恩:施恩惠於他人。
(31)嘉祐:仁宗年號。
(32)妣:已故母親。
(33)今上:當今的皇上,指神宗趙頊xu。郊:祭天。
(34)三朝:仁宗、英宗、神宗。
(35)熙寧:神宗年號。
(36)庚戌:庚戌年,前文有“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年將死”。
(37)辛酉:天幹地支所記月份。朔:初一。
<h2>【瀧岡阡表】賞析</h2>
《瀧岡阡表》是歐陽修精心力作。由於歐陽修父親亡故時,他才四歲,無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狀,這就使他在撰述本文時遇到了困難。作者的高明之處亦即本文最大的特點之一,即是在文章中采取了避實就虛、以虛求實、以虛襯實的寫作方法,巧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鄭氏的言語,以她口代己口,從背麵和側麵落筆。一方麵以此為依據,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麵,在表父阡的同時,也順水行舟,同時頌揚其母德婦節,使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現在讀者眼前。父因母顯,母受父成。文章構思高明的地方,即在於一碑雙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襯互托。而其舒徐有致、簡易平實的文風,其謙恭平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更使一切浮華失實的諛墓文字黯然失色。
誠如明人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所謂:“凡詩文出於真情則工,昔人所謂出於肺腑者是也。如《三百篇》、《楚辭》、武侯《出師表》、李令伯《陳情表》、陶靖節詩、韓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歐陽公《瀧岡阡表》,皆所謂出於肺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故凡作詩文,皆以真情為主。”
文章的第一段,主要交待在他父親葬後六十年才寫這篇阡表的原因,即:“非敢緩也,蓋有待也。”這“有待”二字極為重要,因為它是統攝全文的綱領,亦是縱觀通篇的眼目。按照《宋史?職官誌》關於“贈官”的規定,子孫顯貴,其已亡故的父祖可有贈封賜爵的榮耀,所追封的世數(自一代至三代)和贈官階級高低視子孫的官位而定。“待”也者,待己顯貴,榮宗耀祖,然後上阡表,可以告慰於先靈。
也正因如此,文章的第二段,便拿穩“有待”二字大作文章,處處借助太夫人口中所反複出現的一個“知”字(“知汝父之能養”,“知汝父之必將有後”),緬懷往事,追述亡父行狀,如水之開閘,隨勢而走,分叉奔流。
近代桐城派散文家、翻譯家林紓評注道:“文為表其父阡,實則表其母節,此不待言而知。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無數‘知’字,公雖不見其父,而自賢母口中述之,則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林紓評點古文辭類纂》卷八)然而,作者並未將太夫人平日所舉兼收並蓄、平鋪直敘;而是經過仔細剪裁、精心篩選,抓住了居家廉潔、奉親至孝、居官仁厚這三方麵典型事例,援證母言,來說明其父之“能養”和“必將有後”,從而使篇首的“有待”二字落到了實處。誠如林雲銘《古文析義》卷十四所指出的那樣:“其有待處,即決於乃翁素行。因以死後之貧驗其廉,以思親之久驗其孝,以治獄之歎驗其仁。或反跌,或正敘,瑣瑣曲盡,無不極其斡旋。”而段末之“修泣而誌之,不敢忘”一句,收束凝練,前呼後應,更提醒篇首的一個“教”字。同寫“能養”、“有後”,兩段敘述又各自不同。比如,敘其廉潔,取典型概括法,用“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簡約言之,毫不拖泥帶水。敘其奉親,則取剝筍抽繭法,層層進逼,愈進愈深。而敘其居官仁厚,卻取一波三折法,跌宕生姿,誠如林紓所雲:“至崇公口中平反死獄,語凡數折:求而有得,是一折;不求而死有恨句,又一折;世常求其死句,又一折。凡造句知得逆折之筆,自然刺目。”(同上)文中一句「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不隻傳神地摹寫刻畫了其父斷獄的謹慎和慎之又慎,而且,也是對千百年封建社會治獄官吏草菅人命的深刻概括總結,有著強烈的批判精神與社會意義。
自“先公少孤力學”至“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行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敘父略,敘母詳。其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前敘母言,即是父行,而太夫人本行未著也,故於此悉之”(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六十二),而且隨風乘勢,使人並不感覺突兀,也不感到多餘。整篇文章雖因母顯父,以父揚母,寫來卻詳略得當,次序井然,不枝不蔓,融為一體,頗能顯示作者謀篇布局、剪裁縫紉的老到功夫。
文章的最後兩段補敘作者仕途曆官,詳載年數,與篇首“六十年”句首尾呼應。其次,作者也寫了其先祖的“賜爵受封,顯榮褒大”,並將自己“德薄能鮮”,終得“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的功勞一歸於祖宗陰德。這在當時,無疑是很得體的話,毫無自矜自誇之意,一片歸美先德之心。但在今天看來,作者所鼓吹的“積善成德,宜享其隆”,“善無不報,遲速有時”的因果報應觀念,則有著很大的思想局限。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禦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嚐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嚐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誌也。”修泣而誌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鹹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烈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修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h2>【瀧岡阡表】譯文</h2>
<strong>譯文一</strong>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立誌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他去世後,沒有留下可賴以生存的家產。我靠什麽守節呢?我對你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後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剛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養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如今富足有餘,又無法讓她嚐到!’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經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裏點著蠟燭看案卷,他多次停下來歎氣。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想為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為力,那麽,死者和我就沒有遺憾了,況且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於死地呢?’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於是指著你歎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訴他。’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麵怎麽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裏,從不裝腔作勢,他行事厚道;是發自內心的!唉!他是很重視仁的啊!因此;我就是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後代的原因。你一定努力啊!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麽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願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鹹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崗。
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後來,我被貶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習慣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能安樂。”
先父死後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列位於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於官邸,享年七十二歲。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進為參知政事。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後,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宗親。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皇上初次舉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先母進爵為魏國太夫人。
於是我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於後世,庇蔭支持子孫。”於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譜係,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好讓大家知道我德行淺薄,能力微小,隻是適逢其時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則,沒有辱及先祖,都由於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修立表。
<strong>譯文二</strong>
唉!想我先父崇國公,占卜選擇吉地於瀧岡以後的六十年,他的兒子歐陽修才能夠作了墓表,刻在碑上豎立於墓道。並不是敢有意遲緩,而是因為有所等待。
修很不幸,生下來四歲,父親就去世了,太夫人(母親)發了誓願守節,家境貧寒,以自己的力量謀取衣食,扶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太夫人諄諄告誡我說:“你的父親做官清廉,喜歡布施別人,又喜愛招待賓客。他的俸祿雖然微薄,常常不使有剩餘。他說:‘不要因為金錢連累了我的清白!’所以他去世後,沒有一片瓦蓋的房子,沒有一畝地可以耕種,能叫你賴以生活,我依靠什麽能自守呢?我對你的父親,大概能知道一二,所以對你有所期待。自從我嫁到你家做媳婦,沒有來得及侍奉婆婆,但知道你父親是很孝順地供養老人的。你幼年喪父,我不知道你一定會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親一定有後代。我開始到你家的時候,你父親服滿祖母的喪,才過了一年,逢年過節祭祀祖先的時候,必然哭泣說:‘祭祀即使很豐盛,也比不上活著時薄薄地奉養!’有時他自己吃著酒食,則又哭泣說:‘從前常嫌酒食不夠,現在有餘了,但來不及供養母親了!’我開始見到一兩次,以為他是才滿了喪服,偶然有所感遇罷了。但以後他經常是這樣,一直到終身,沒有不如此的。我雖然來不及侍奉婆婆,從這些事知道你父親是孝順供養祖母的。你父親做官,經常在夜裏點著蠟燭,審理刑事案卷,屢次發出長長的歎息。我問起原因,他說:‘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條生路而辦不到!’我說:‘生路可以求嗎?’他說:‘放一條生路而辦不到,那麽死者和我都沒有遺恨。也確實有求一條生路,因而救活一個人的,就知道不去求生路而死者會有遺恨。就這樣經常求生路,一不小心,仍舊會處死刑,而世上人常常希望這些人死去。’回頭看著乳娘,抱著你站在一旁,因而指著你歎息說:‘占卦的人說我在年歲有戌的一年,將會死去。如果占卦人的話是真的,我就見不到兒子長大成才了,以後應當把我的話告訴兒子!’他平時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說起此話,我聽熟了,所以能詳細地說給你聽。他在外麵辦事,我不知道。在家中的時候,沒有一點矜持文飾,不擺架子,而所以這樣,是真正地發於內心的!唉!他的心地厚道而注重仁義方麵,這就是我知道你父親必定有後代的原因,你應當自己勉勵才對。供養長輩不在於豐厚,而在於孝順;利益雖然不能普及於萬物,而在於心地厚道內存仁義。我不能教導你,這是你父親的誌向。”修哭泣著,牢牢記住,永不敢忘。
先父崇國公少年時沒有了父親,努力研究學習。在真宗鹹平三年考中進士,出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繼任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岡。太夫人姓鄭她父親名德儀,世代為江南名門大族。太夫人恭順節儉仁愛知禮,起初封福昌縣太君,又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從她家裏貧賤時,以節儉治理家務,後來家裏過日子也不超過一定的花費,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俗人,要儉樸節約,以預備有患難的時候。”後來修被貶官到夷陵,太夫人談笑自若,說:“咱們家原來是貧賤的,我已經過得習慣了。你能安心,我也能安心!”
自從先父崇公死後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祿來奉養太夫人。又過了十二年,才位列朝官,開始封贈親屬。又過十年,修任職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這時候太夫人因病逝世於官府中,享年七十二歲。再過了八年,修以沒有才能的人竟出任副樞密使,遂參與國家大政要事,又有七年才罷免職務。自從進入中書省、樞密院二府以來,天子推廣他的恩德,褒揚我的三代,自從仁宗嘉祐年間以來,逢到國家慶賀大典,必定予以寵幸,大加封賞。先曾祖父,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先曾祖母,累封楚國太夫人。先祖父,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祖母,累封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封越國太夫人。當今神宗皇帝,到郊外祭天,賜先父爵位為崇國公,太夫人進封號為魏國夫人。
於是小子修哭泣著說:“唉!行善沒有不報的,隻是遲速不同罷了,天理經常是這樣的!我的祖先,積行善事成就了德行,應該享受這隆重的待遇。雖然不能活在世上享受,但賞賜封贈爵位,顯示榮耀,褒揚光大,實在有三朝的寵幸誥封,足以表見揚名於後世,蔭庇於子孫了!”所以序列世係家譜,刻在碑石上,後又記載先父崇國公的遺言訓誡,以及太夫人所教導、希望我的話,一道揭示於墓表上;使大家知道小子修的德行淺薄,才能低小,逢到時運竊取了官位,幸而能保全大節,沒有辱沒先人,其實是有原因的。
神宗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初一後十五日乙亥,兒子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邑一千二百戶,歐陽修表。
<strong>注釋</strong>
(1)瀧(shuāng)岡:地名。在江西省永豐縣沙溪南鳳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2)皇考:指亡父。崇公:歐陽修的父親,名觀,字仲賓,追封崇國公。
(3)卜吉:指風水先生找到一塊好墳地。
(4)克:能夠。表:墓表,是記述死者公德的文體。
(5)孤:古時年幼就死了父親稱孤。
(6)太夫人:指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古時列侯之妻稱夫人,列侯死,子稱其母為太夫人。守節自誓:意思是,鄭氏決心守寡,不再嫁人。
(7)居窮:家境貧寒。衣食:指生活。
(8)以長以教:一邊撫養(歐陽修)一邊教育他。以……以:一邊,一邊。表示兩個並列。
(9)俾(bi):使達到某種程度。
(10)姑:丈夫的母親,這裏指歐陽修的祖母。
(11)養:奉養,指孝順父母。
(12)始歸:才嫁過來的時候。古時女子出嫁稱歸。
(13)免於母喪:母親死後,守喪期滿。舊時父母或祖父死,兒子與長房長孫須謝絕人事,做官的解除職務,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稱三年),也稱守製。免,指期滿。
(14)間:間或,偶爾。禦:進用。
(15)適然:偶然這樣。
(16)官書:官府的文書。這裏指刑獄案件。
(17)求其生不得:指無法免除他的死刑。
(18)矧:(shěn):況且。
(19)劍:抱。《禮記·曲禮上》:“負劍辟咡詔之。”鄭玄注:“劍謂挾之於旁。”
(20)戌:地支的第十一位,可與天幹的甲、丙、戊、庚、壬相配來記年。
(21)鹹平:宋真宗年號。
(22)道州:地名,轄境為今天的湖南道縣、寧遠以南的瀟河流域。判官:官名,州郡長官的屬官,掌管文書工作。
(23)推官:州郡長官的屬官,專管刑事。
(24)考:亡父。諱:名諱。
(25)江南:宋時地區劃分為路,宋真宗時全國劃分為十八路,江南為一路,轄區相當於今天的江西、江蘇的長江以南,鎮江、大茅山、長蕩湖一線以西和安徽長江以南以及湖北陽新、通山等縣。
(26)夷陵:縣名,今湖北宜昌市東南。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範仲淹與宰相呂夷簡不和,罷知饒州,朝臣多論救,獨諫官高若訥以為當貶。歐陽修寫信罵高“不複知人間有羞恥事”,並叫他“直攜此書於朝,使正予罪而誅之。”高上其書於仁宗,歐陽修因此被貶為夷陵令。事見《宋史》範仲淹、歐陽修兩傳。
(27)龍圖閣:宋真宗建。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供奉太宗禦書、禦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製、直閣等官。包拯曾為龍圖閣直學士,人稱包拯為包龍圖即源於此。
(28)南京:宋時南京為應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
(29)樞密:樞密使,官名,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30)推恩:施恩惠於他人。
(31)嘉祐:仁宗年號。
(32)妣:已故母親。
(33)今上:當今的皇上,指神宗趙頊xu。郊:祭天。
(34)三朝:仁宗、英宗、神宗。
(35)熙寧:神宗年號。
(36)庚戌:庚戌年,前文有“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年將死”。
(37)辛酉:天幹地支所記月份。朔:初一。
<h2>【瀧岡阡表】賞析</h2>
《瀧岡阡表》是歐陽修精心力作。由於歐陽修父親亡故時,他才四歲,無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狀,這就使他在撰述本文時遇到了困難。作者的高明之處亦即本文最大的特點之一,即是在文章中采取了避實就虛、以虛求實、以虛襯實的寫作方法,巧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鄭氏的言語,以她口代己口,從背麵和側麵落筆。一方麵以此為依據,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麵,在表父阡的同時,也順水行舟,同時頌揚其母德婦節,使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現在讀者眼前。父因母顯,母受父成。文章構思高明的地方,即在於一碑雙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襯互托。而其舒徐有致、簡易平實的文風,其謙恭平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更使一切浮華失實的諛墓文字黯然失色。
誠如明人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所謂:“凡詩文出於真情則工,昔人所謂出於肺腑者是也。如《三百篇》、《楚辭》、武侯《出師表》、李令伯《陳情表》、陶靖節詩、韓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歐陽公《瀧岡阡表》,皆所謂出於肺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故凡作詩文,皆以真情為主。”
文章的第一段,主要交待在他父親葬後六十年才寫這篇阡表的原因,即:“非敢緩也,蓋有待也。”這“有待”二字極為重要,因為它是統攝全文的綱領,亦是縱觀通篇的眼目。按照《宋史?職官誌》關於“贈官”的規定,子孫顯貴,其已亡故的父祖可有贈封賜爵的榮耀,所追封的世數(自一代至三代)和贈官階級高低視子孫的官位而定。“待”也者,待己顯貴,榮宗耀祖,然後上阡表,可以告慰於先靈。
也正因如此,文章的第二段,便拿穩“有待”二字大作文章,處處借助太夫人口中所反複出現的一個“知”字(“知汝父之能養”,“知汝父之必將有後”),緬懷往事,追述亡父行狀,如水之開閘,隨勢而走,分叉奔流。
近代桐城派散文家、翻譯家林紓評注道:“文為表其父阡,實則表其母節,此不待言而知。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無數‘知’字,公雖不見其父,而自賢母口中述之,則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林紓評點古文辭類纂》卷八)然而,作者並未將太夫人平日所舉兼收並蓄、平鋪直敘;而是經過仔細剪裁、精心篩選,抓住了居家廉潔、奉親至孝、居官仁厚這三方麵典型事例,援證母言,來說明其父之“能養”和“必將有後”,從而使篇首的“有待”二字落到了實處。誠如林雲銘《古文析義》卷十四所指出的那樣:“其有待處,即決於乃翁素行。因以死後之貧驗其廉,以思親之久驗其孝,以治獄之歎驗其仁。或反跌,或正敘,瑣瑣曲盡,無不極其斡旋。”而段末之“修泣而誌之,不敢忘”一句,收束凝練,前呼後應,更提醒篇首的一個“教”字。同寫“能養”、“有後”,兩段敘述又各自不同。比如,敘其廉潔,取典型概括法,用“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簡約言之,毫不拖泥帶水。敘其奉親,則取剝筍抽繭法,層層進逼,愈進愈深。而敘其居官仁厚,卻取一波三折法,跌宕生姿,誠如林紓所雲:“至崇公口中平反死獄,語凡數折:求而有得,是一折;不求而死有恨句,又一折;世常求其死句,又一折。凡造句知得逆折之筆,自然刺目。”(同上)文中一句「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不隻傳神地摹寫刻畫了其父斷獄的謹慎和慎之又慎,而且,也是對千百年封建社會治獄官吏草菅人命的深刻概括總結,有著強烈的批判精神與社會意義。
自“先公少孤力學”至“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行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敘父略,敘母詳。其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前敘母言,即是父行,而太夫人本行未著也,故於此悉之”(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六十二),而且隨風乘勢,使人並不感覺突兀,也不感到多餘。整篇文章雖因母顯父,以父揚母,寫來卻詳略得當,次序井然,不枝不蔓,融為一體,頗能顯示作者謀篇布局、剪裁縫紉的老到功夫。
文章的最後兩段補敘作者仕途曆官,詳載年數,與篇首“六十年”句首尾呼應。其次,作者也寫了其先祖的“賜爵受封,顯榮褒大”,並將自己“德薄能鮮”,終得“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的功勞一歸於祖宗陰德。這在當時,無疑是很得體的話,毫無自矜自誇之意,一片歸美先德之心。但在今天看來,作者所鼓吹的“積善成德,宜享其隆”,“善無不報,遲速有時”的因果報應觀念,則有著很大的思想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