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一,剛剛從夏宮搬出來還不到三天的歐陽又一次回到皇宮,參加軒轅宮裏一月兩次的大朝會。
一如既往地站在大殿最前排最左側的角落,歐陽卻比從前還要困頓疲乏。
從宮外到宮內需要消耗的時間更長,起床的時間也就更早是一個方麵,更主要的卻是入宮之後,曠了幾日的戚雲恒拉著他在乾坤殿裏舉行了一次時間短暫但卻凶猛激烈的“早朝”。然後,戚雲恒神清氣爽地到龍椅上坐著歇息去了,歐陽卻得腰酸腿軟地在大殿裏繼續罰站。
——真真不公平!
——下一次的早朝幹脆別來了,休沐的時候再進宮!
歐陽一邊憤憤不平地胡思亂想,一邊左耳進右耳出地聽著官員們參人奏本。
鼓勵生育的事被戚雲恒壓了下來,以戶部擬定的章程不夠詳盡且太過想當然為由,打回去讓其重新擬定。
以官僚們的一貫尿性,這麽一挑剔,一拖遝,磨蹭個幾個月,此事就很容易不了了之。
戶部裏都是文官,最怕的就是擔責任。
現如今,春耕的事雖然已經步入尾聲,老天爺也足夠賞臉,竟然沒在這一年的這段時間給戚雲恒找麻煩,鬧出不可忽視的天災,但戶部那邊要做的事情依然多得沒完沒了,根本沒空閑對鼓勵生育、催生人口的事緊追不舍,抓著不放。
這件事原本就不是一年兩年可以看見成效的,與官員們也不存在切身的利益關係,做成了固然是可以升官發財的政績,但做不成也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升遷。
於是,這一次的大朝會上,相比忙得腳打腦後勺的戶部官員,掛在吏部轄下且一向秉持沒事找事原則的禦史台的言官們反倒更為活躍一些。
自打正月十五過後,大殿左側的武將序列就愈發地人丁稀薄。
大半的武將都已奔赴各地,保家衛國,效忠皇帝。但他們的家人卻留了下來,其中不乏精力充沛卻無處可使的半大小子,憑借著父輩乃至爺爺輩的拚搏和運氣,得享榮華富貴,本人卻胸無大誌亦不知立誌,整日遊手好閑,成群結夥地聚在一起聊貓逗狗,給京中百姓平添了不少煩憂。
聽到連續好幾位言官上奏章責斥這些勳貴之後,歐陽竟萌生出了“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奇妙感慨。
想當年,歐陽也是這些紈絝中的一員,隻是不屑於和平頭百姓們較勁,專門找那些同是紈絝的公子哥們下手。以歐陽為首的這一幫人又有些物以類聚,個個唇紅齒白,英俊瀟灑,結伴出遊的時候,更是香車寶馬,好不風流,相當地有看頭。再加上他們再怎麽胡鬧也不去撩撥百姓,百姓們便生出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久而久之,竟將他們這夥人戲稱為京城一景,有些人甚至還特意呼朋喚友地進城圍觀。
現如今,這些新晉的紈絝們卻是有些不大講究,互相之間爭風較勁不說,還借著身份之便欺男霸女,肆意妄為,使得京中百姓很是怨忿不滿。
禁衛定時巡遊之後,這種情況倒是有了一定的改善。因禁衛都是皇帝陛下的親兵,而如今的這位皇帝陛下又相當地“念舊”且有“擔當”,禁衛們自覺有了靠山,做起事來自然就有膽量,凡是遇到紈絝鬧事,絕對是抓起來,送衙門,沒商量。
與巡街禁衛相對應的衙門又是巡察監,乃刑部下屬,頂頭上司名叫朱邊。這人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得罪人,隻要收到禁衛丟進來的紈絝,那是能怎麽嚴苛怎麽嚴苛,誰來說清都不好使。偏偏這人還是皇帝陛下的近臣外加功臣,真要是鐵了心想整治誰,別說紈絝們的老子和爺爺沒有法子,就是皇帝陛下也會退避三舍,給朱邊麵子。
一來二去的,吃到苦頭的紈絝們便學乖了,一到禁衛巡街的時間,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不小心出了門的,也趕忙想法子從街道上消失。若是一不小心惹出事端,家裏出麵都捂不住了,那也是寧可去京兆府尹那裏自首,也絕對不進巡察監的衙門——京兆府尹管的是平民百姓,乃是吏部轄下,做事一向一板一眼,絕不逾越,擔當京兆府尹的官員得罪不起紈絝們的老子和爺爺,吏部尚書米粟也不是朱邊那種做事不講情麵之人。
但至今為止,紈絝們倒也不曾犯下人命關天的大案要案。隻是這京城也不能因為他們暫時沒惹出大禍就任由他們禍害下去,言官們的想法也是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懇請皇帝陛下想些辦法,把這些紈絝整治一下,管束起來。
在歐陽看來,收拾這些紈絝的最好辦法就是把他們的老子和爺爺先給收拾掉,斷了他們耀武揚威的根本。隻是現在新朝初建,皇帝陛下還不好卸磨殺驢,寒了人心,這最好的法子也隻能想一想便束之高閣。
至於次一些的法子,卻是歐陽當年幹過的,以毒攻毒,以紈絝治紈絝。
然而這法子也需要先找到合適的人選,不是想一想就能做成的。
官員那邊想出的法子就比較老套了,無外乎就是把這些紈絝送進軍營、書院,將其好好地約束、打磨一番,爭取使他們浪子回頭,幡然醒悟。
若是讓歐陽評判,這法子其實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麵自然是這法子確實有效,至少短期內有效。
隻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若真遇到那種一門心思想要作惡的,你把他的能力培養出來,反倒會讓他的惡行進一步加劇擴大,禍害的層麵更深、更廣。
再說,人是會長大的,即便把這一批紈絝收了監,改了性,用不了多久,又會有下一批紈絝成長起來,一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更重要的是,國家的人力財力物力是有限的,朝廷裏的官職更是有數的,你把勳貴們的子弟全都培養成人才了,把朝廷有限的職位占去了七七八八,那下麵的寒門弟子又該如何出頭,往上麵攀爬?
一個國家最怕的就是階級固化,尤其是他們這種有著“改朝換代”優良傳統的國家,若是關閉了改換門庭的上升通道,讓下麵的百姓絕了翻身做貴人的希望,那下麵的百姓就很容易憤而暴起,把“翻身做貴人”的宏願改換成“翻身作主人”的野望。
說白了,他們這個民族才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們真正患的是別人不寡而我寡,別人均而我不均。
除此以外,固化的上層階級對皇帝陛下的統治也是弊大於利的。
一旦階級固化,豪門就會發展為世家,有了和皇帝叫板、與國家抗衡的力量和膽量。
這樣一來,皇帝陛下再想搞什麽中央集權,再想實現一言九鼎,那便是癡人說夢。
前朝和前朝的前朝的皇帝們費了老鼻子的力氣才把“士族”的定義給篡改掉,將士族與讀書識字重疊起來,與世家分割開來,戚雲恒若是接受了官員們的提議,幫勳貴們培養人才,那絕對是腦子進了水,開曆史的倒車!
從皇帝的角度來說,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留著這些紈絝,把他們的行為控製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但又不會徹底禁止乃至使其消失,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再利用這些紈絝做支點,翹掉他們的父輩祖輩以及整個家族!
至於那些被紈絝們禍害的百姓,歐陽隻能輕歎一聲——
誰讓你們選擇做百姓呢?
要知道,這世上是沒有救世主的。
當一個人把正義的標準交給別人來定義,又把判別正義的流程也交給別人來執行,那麽,他最後所能得到的,必然也是別人的正義。
正因如此,當百姓把權力上交給皇帝,上交給朝廷,上交給官員,他們的命運也在那一刻脫離了自己的掌控,無論好與壞都隻能任由皇帝和官員們塗塗抹抹。
說穿了,不過就是兩個字:因果。
戚雲恒也沒讓歐陽失望,頭腦清醒地將此事壓了下去,既沒定下解決之道,更沒說要解決此事。
期間還有官員提起兵事,認為國家已然太平,將士們也該解甲歸田,回家當老百姓了。
但這人顯然忘了,或者是故意忘了,戚雲恒從不在大朝會上商議兵事。
早朝的時候,他興許還會和六位尚書說上一說,到了大朝會,麵對一群看過幾本兵書就自以為可以指點江山的文官,他卻是連提起的興致都生不出來,更不想讓文官們生出插手武事的野心。
身為皇帝陛下的舊部以及心腹,兵部尚書霍丙申對戚雲恒的想法再清楚不過,他本人也不願意將手中權力交給一群不懂裝懂的半瓶水去製衡,每有官員妄議兵事,不必皇帝陛下開口,他便會挺身而出,將這些自以為憂國憂民卻不懂帝心的蠢貨罵到沒聲。
今日也不曾例外。
臨近午時,大朝會終於在吵吵鬧鬧中宣告結束。
歐陽還記著早上的不滿,戚雲恒下朝離開的時候,他沒像以前那樣跟上,無視了戚雲恒那一臉便秘的表情,轉過身來,與其他朝臣一起從軒轅宮的正門離開,準備直接回家補覺。
走到半路,陸焯陸二手卻湊到歐陽身旁,小心翼翼地喚了聲“九千歲”。
歐陽微微偏頭,很是不爽地回了陸焯一雙白眼。
——叫什麽不好,偏偏叫這個破封號!
被歐陽這麽一瞪,陸焯卻是笑逐顏開,馬上湊近了一些,小聲道:“九千歲什麽時候有空,哥幾個都想請您吃酒聽曲賞美人呢!”
——再叫九千歲,當心我揍你個半身不遂!
歐陽心下鬱悶,卻也知道這封號是戚雲恒給的,陸焯若是不叫這個就得叫皇夫,比九千歲還難聽,至於其他的稱呼,比如當年的歐三、陽哥、歐老大,如今卻是已經叫不得了。
略一唏噓,歐陽撇嘴反問:“哥幾個是哪幾個,還有誰活在京城?”
“何大,張木匠,鬱骨頭。”陸焯報完名字就歎了口氣,“當年熱熱鬧鬧那麽多人,如今也就剩這麽幾個了。”
歐陽卻是撇嘴冷笑,“何大那家夥還有臉見我?”
當年,歐陽娶了戚雲恒之後,何大雖沒在行動上做出什麽讓人忍無可忍之事,卻也沒少說風涼話,之後更是撇開歐陽,拉攏了幾個人,擺出絕交的架勢。
“那時候,他也是年輕氣盛,不知好歹。”陸焯也沒忘掉當年的那些糗事,被歐陽一譏諷,立刻訕訕地笑了笑。
“二十幾歲,不小了。”歐陽完全沒有不計前嫌的意思。
他這人最是記仇,但凡別人對他做過什麽不好的事,他到死都不會忘記,更別提原諒。
陸焯也聽出來了,歐陽沒有和他們敘舊的興致,至少,不能帶上何大。
陸焯當年就怕歐陽怕得跟老鼠見貓一樣,如今又有了地位上的差距,連頂嘴都不敢了,被歐陽這麽一嘲諷,頓時不知如何是好,一時間,連話都說不出來。
歐陽卻是話音一轉,“前陣子,你給我府裏遞帖子是想幹嘛?不會就是你剛剛說的這件事吧?”
“那倒不是……”陸焯正想解釋,卻被宮門口的異象引走了注意。
一如既往地站在大殿最前排最左側的角落,歐陽卻比從前還要困頓疲乏。
從宮外到宮內需要消耗的時間更長,起床的時間也就更早是一個方麵,更主要的卻是入宮之後,曠了幾日的戚雲恒拉著他在乾坤殿裏舉行了一次時間短暫但卻凶猛激烈的“早朝”。然後,戚雲恒神清氣爽地到龍椅上坐著歇息去了,歐陽卻得腰酸腿軟地在大殿裏繼續罰站。
——真真不公平!
——下一次的早朝幹脆別來了,休沐的時候再進宮!
歐陽一邊憤憤不平地胡思亂想,一邊左耳進右耳出地聽著官員們參人奏本。
鼓勵生育的事被戚雲恒壓了下來,以戶部擬定的章程不夠詳盡且太過想當然為由,打回去讓其重新擬定。
以官僚們的一貫尿性,這麽一挑剔,一拖遝,磨蹭個幾個月,此事就很容易不了了之。
戶部裏都是文官,最怕的就是擔責任。
現如今,春耕的事雖然已經步入尾聲,老天爺也足夠賞臉,竟然沒在這一年的這段時間給戚雲恒找麻煩,鬧出不可忽視的天災,但戶部那邊要做的事情依然多得沒完沒了,根本沒空閑對鼓勵生育、催生人口的事緊追不舍,抓著不放。
這件事原本就不是一年兩年可以看見成效的,與官員們也不存在切身的利益關係,做成了固然是可以升官發財的政績,但做不成也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升遷。
於是,這一次的大朝會上,相比忙得腳打腦後勺的戶部官員,掛在吏部轄下且一向秉持沒事找事原則的禦史台的言官們反倒更為活躍一些。
自打正月十五過後,大殿左側的武將序列就愈發地人丁稀薄。
大半的武將都已奔赴各地,保家衛國,效忠皇帝。但他們的家人卻留了下來,其中不乏精力充沛卻無處可使的半大小子,憑借著父輩乃至爺爺輩的拚搏和運氣,得享榮華富貴,本人卻胸無大誌亦不知立誌,整日遊手好閑,成群結夥地聚在一起聊貓逗狗,給京中百姓平添了不少煩憂。
聽到連續好幾位言官上奏章責斥這些勳貴之後,歐陽竟萌生出了“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奇妙感慨。
想當年,歐陽也是這些紈絝中的一員,隻是不屑於和平頭百姓們較勁,專門找那些同是紈絝的公子哥們下手。以歐陽為首的這一幫人又有些物以類聚,個個唇紅齒白,英俊瀟灑,結伴出遊的時候,更是香車寶馬,好不風流,相當地有看頭。再加上他們再怎麽胡鬧也不去撩撥百姓,百姓們便生出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久而久之,竟將他們這夥人戲稱為京城一景,有些人甚至還特意呼朋喚友地進城圍觀。
現如今,這些新晉的紈絝們卻是有些不大講究,互相之間爭風較勁不說,還借著身份之便欺男霸女,肆意妄為,使得京中百姓很是怨忿不滿。
禁衛定時巡遊之後,這種情況倒是有了一定的改善。因禁衛都是皇帝陛下的親兵,而如今的這位皇帝陛下又相當地“念舊”且有“擔當”,禁衛們自覺有了靠山,做起事來自然就有膽量,凡是遇到紈絝鬧事,絕對是抓起來,送衙門,沒商量。
與巡街禁衛相對應的衙門又是巡察監,乃刑部下屬,頂頭上司名叫朱邊。這人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得罪人,隻要收到禁衛丟進來的紈絝,那是能怎麽嚴苛怎麽嚴苛,誰來說清都不好使。偏偏這人還是皇帝陛下的近臣外加功臣,真要是鐵了心想整治誰,別說紈絝們的老子和爺爺沒有法子,就是皇帝陛下也會退避三舍,給朱邊麵子。
一來二去的,吃到苦頭的紈絝們便學乖了,一到禁衛巡街的時間,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不小心出了門的,也趕忙想法子從街道上消失。若是一不小心惹出事端,家裏出麵都捂不住了,那也是寧可去京兆府尹那裏自首,也絕對不進巡察監的衙門——京兆府尹管的是平民百姓,乃是吏部轄下,做事一向一板一眼,絕不逾越,擔當京兆府尹的官員得罪不起紈絝們的老子和爺爺,吏部尚書米粟也不是朱邊那種做事不講情麵之人。
但至今為止,紈絝們倒也不曾犯下人命關天的大案要案。隻是這京城也不能因為他們暫時沒惹出大禍就任由他們禍害下去,言官們的想法也是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懇請皇帝陛下想些辦法,把這些紈絝整治一下,管束起來。
在歐陽看來,收拾這些紈絝的最好辦法就是把他們的老子和爺爺先給收拾掉,斷了他們耀武揚威的根本。隻是現在新朝初建,皇帝陛下還不好卸磨殺驢,寒了人心,這最好的法子也隻能想一想便束之高閣。
至於次一些的法子,卻是歐陽當年幹過的,以毒攻毒,以紈絝治紈絝。
然而這法子也需要先找到合適的人選,不是想一想就能做成的。
官員那邊想出的法子就比較老套了,無外乎就是把這些紈絝送進軍營、書院,將其好好地約束、打磨一番,爭取使他們浪子回頭,幡然醒悟。
若是讓歐陽評判,這法子其實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麵自然是這法子確實有效,至少短期內有效。
隻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若真遇到那種一門心思想要作惡的,你把他的能力培養出來,反倒會讓他的惡行進一步加劇擴大,禍害的層麵更深、更廣。
再說,人是會長大的,即便把這一批紈絝收了監,改了性,用不了多久,又會有下一批紈絝成長起來,一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更重要的是,國家的人力財力物力是有限的,朝廷裏的官職更是有數的,你把勳貴們的子弟全都培養成人才了,把朝廷有限的職位占去了七七八八,那下麵的寒門弟子又該如何出頭,往上麵攀爬?
一個國家最怕的就是階級固化,尤其是他們這種有著“改朝換代”優良傳統的國家,若是關閉了改換門庭的上升通道,讓下麵的百姓絕了翻身做貴人的希望,那下麵的百姓就很容易憤而暴起,把“翻身做貴人”的宏願改換成“翻身作主人”的野望。
說白了,他們這個民族才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們真正患的是別人不寡而我寡,別人均而我不均。
除此以外,固化的上層階級對皇帝陛下的統治也是弊大於利的。
一旦階級固化,豪門就會發展為世家,有了和皇帝叫板、與國家抗衡的力量和膽量。
這樣一來,皇帝陛下再想搞什麽中央集權,再想實現一言九鼎,那便是癡人說夢。
前朝和前朝的前朝的皇帝們費了老鼻子的力氣才把“士族”的定義給篡改掉,將士族與讀書識字重疊起來,與世家分割開來,戚雲恒若是接受了官員們的提議,幫勳貴們培養人才,那絕對是腦子進了水,開曆史的倒車!
從皇帝的角度來說,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留著這些紈絝,把他們的行為控製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但又不會徹底禁止乃至使其消失,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再利用這些紈絝做支點,翹掉他們的父輩祖輩以及整個家族!
至於那些被紈絝們禍害的百姓,歐陽隻能輕歎一聲——
誰讓你們選擇做百姓呢?
要知道,這世上是沒有救世主的。
當一個人把正義的標準交給別人來定義,又把判別正義的流程也交給別人來執行,那麽,他最後所能得到的,必然也是別人的正義。
正因如此,當百姓把權力上交給皇帝,上交給朝廷,上交給官員,他們的命運也在那一刻脫離了自己的掌控,無論好與壞都隻能任由皇帝和官員們塗塗抹抹。
說穿了,不過就是兩個字:因果。
戚雲恒也沒讓歐陽失望,頭腦清醒地將此事壓了下去,既沒定下解決之道,更沒說要解決此事。
期間還有官員提起兵事,認為國家已然太平,將士們也該解甲歸田,回家當老百姓了。
但這人顯然忘了,或者是故意忘了,戚雲恒從不在大朝會上商議兵事。
早朝的時候,他興許還會和六位尚書說上一說,到了大朝會,麵對一群看過幾本兵書就自以為可以指點江山的文官,他卻是連提起的興致都生不出來,更不想讓文官們生出插手武事的野心。
身為皇帝陛下的舊部以及心腹,兵部尚書霍丙申對戚雲恒的想法再清楚不過,他本人也不願意將手中權力交給一群不懂裝懂的半瓶水去製衡,每有官員妄議兵事,不必皇帝陛下開口,他便會挺身而出,將這些自以為憂國憂民卻不懂帝心的蠢貨罵到沒聲。
今日也不曾例外。
臨近午時,大朝會終於在吵吵鬧鬧中宣告結束。
歐陽還記著早上的不滿,戚雲恒下朝離開的時候,他沒像以前那樣跟上,無視了戚雲恒那一臉便秘的表情,轉過身來,與其他朝臣一起從軒轅宮的正門離開,準備直接回家補覺。
走到半路,陸焯陸二手卻湊到歐陽身旁,小心翼翼地喚了聲“九千歲”。
歐陽微微偏頭,很是不爽地回了陸焯一雙白眼。
——叫什麽不好,偏偏叫這個破封號!
被歐陽這麽一瞪,陸焯卻是笑逐顏開,馬上湊近了一些,小聲道:“九千歲什麽時候有空,哥幾個都想請您吃酒聽曲賞美人呢!”
——再叫九千歲,當心我揍你個半身不遂!
歐陽心下鬱悶,卻也知道這封號是戚雲恒給的,陸焯若是不叫這個就得叫皇夫,比九千歲還難聽,至於其他的稱呼,比如當年的歐三、陽哥、歐老大,如今卻是已經叫不得了。
略一唏噓,歐陽撇嘴反問:“哥幾個是哪幾個,還有誰活在京城?”
“何大,張木匠,鬱骨頭。”陸焯報完名字就歎了口氣,“當年熱熱鬧鬧那麽多人,如今也就剩這麽幾個了。”
歐陽卻是撇嘴冷笑,“何大那家夥還有臉見我?”
當年,歐陽娶了戚雲恒之後,何大雖沒在行動上做出什麽讓人忍無可忍之事,卻也沒少說風涼話,之後更是撇開歐陽,拉攏了幾個人,擺出絕交的架勢。
“那時候,他也是年輕氣盛,不知好歹。”陸焯也沒忘掉當年的那些糗事,被歐陽一譏諷,立刻訕訕地笑了笑。
“二十幾歲,不小了。”歐陽完全沒有不計前嫌的意思。
他這人最是記仇,但凡別人對他做過什麽不好的事,他到死都不會忘記,更別提原諒。
陸焯也聽出來了,歐陽沒有和他們敘舊的興致,至少,不能帶上何大。
陸焯當年就怕歐陽怕得跟老鼠見貓一樣,如今又有了地位上的差距,連頂嘴都不敢了,被歐陽這麽一嘲諷,頓時不知如何是好,一時間,連話都說不出來。
歐陽卻是話音一轉,“前陣子,你給我府裏遞帖子是想幹嘛?不會就是你剛剛說的這件事吧?”
“那倒不是……”陸焯正想解釋,卻被宮門口的異象引走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