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雲恒還未把話說完,歐陽就變了臉色,打斷道:“這是哪個蠢貨想出來的蠢主意,洛西之亂也就剛過去一百年吧?怎麽一個個就全不記得了?!”
“洛西之亂和今日之事又有什麽關聯?”戚雲恒詫異地問道。
越西之亂乃是前朝那位開國皇帝在位末期發生的一場□□,究其根源,據說是洛西之地的百姓與當地的官員起了紛爭,但當地的官員在事件發生之初有些處理不善,以致於紛爭加劇,終是演變成了一場覆蓋了整個遼西的大□□。
據說,成國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康隆帝,便是因為平息了這場暴露才受到先皇嘉許,得以繼承皇位,登基為帝。
“前朝開國的時候便搞過催生人口那一套。”歐陽冷冷說道,“可孩子生下來隻需要十個月,長大成人卻需要十幾年,不可能吹口氣就嗖地一下馬上變大,下地幹活,去軍隊裏當兵。在這些孩子能夠如其父母一般為國家、為朝廷流血流汗之前,他們得先成長,得先穿衣吃飯,得先消耗掉父母那一輩人的勞動成果。然而在此期間,土地還是那些土地,能夠幹活的人也還是那麽幾個,出產的糧食也一樣不會變多。若是朝廷不去催生人口,同樣的一畝地可能隻需要養一個孩子,但催生人口之後,這一畝地就要養兩個、三個甚至五六個大活人!供給五個人吃的糧食和供給一個人吃的糧食,它能一樣嗎?這中間產生的缺口,最後形成的窟窿,誰去補,拿什麽去補?!”
“開始的時候,前朝的官員也如你手下的這些蠢貨一樣,又是免稅,又是發錢,幹得不亦樂乎,結果剛推行了兩三年,戶部那邊的財政就先吃不消了。隻是,稅可以不再減免,錢帛也可不再發放,但生下來的孩子卻不可能再塞回到他們的娘肚子裏去!而且朝廷的政令傳達到百姓當中是需要時間的,等鄉下的百姓們知道再怎麽生也沒有好處可拿的時候,家裏的孩子都已經生出一大串了。”
“催生人口的政策剛一推行的時候,大家都還察覺不到什麽,但十幾年一過,嬰孩長成半大小子,原本能養活三口之家的土地就得去養活兩倍甚至三倍的人口,原本還能夠溫飽的人家立刻就變得連飽飯都吃不上了,原本還算富裕的人家也變得隻能勉強糊口。”歐陽深吸了口氣,平定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洛西那邊適合耕種的土地本來就少,再怎麽開荒也無濟於事。你也知道,人一餓,便什麽事都幹得出來,偏偏當地的官員並未察覺到亂象的根源所在,把當地日趨惡化的治安當成窮山惡水出刁民來處理,根本沒往糧食上想。於是,吃不飽飯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一起鋌而走險,結果便形成了□□。”
“重簷怎麽對此事知道得這般清楚?”戚雲恒疑惑問道。
“你以為,歐家世襲罔替的爵位是怎麽來的?”歐陽用的雖是疑問句,卻沒想要從戚雲恒那裏收獲答案,接著便揭曉了真相,“完完全全就是用洛西人的人頭堆出來的。”
戚雲恒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久久不能發聲。
歐陽也沒再說話。
即便是曆朝曆代有名的昏君,也不曾幹過因為寵愛一個妃子就賜其家人世襲罔替爵位的蠢事,康隆帝趙河又不傻,歐家的慶陽伯之位,當然也不可能是貴妃歐槿的功勞。
但那段往事卻不是什麽美好的回憶,那樣的功勞,亦是不要也罷。
歐陽剛剛率兵過去鎮壓的時候,真是如切菜砍瓜一樣容易,隻是殺著殺著,他和他手下的士兵便感覺到了不對勁。
他們的對手沒有盔甲,沒有刀兵,但卻比他們更不畏死,更敢拚命。
歐陽當年也曾抓到過俘虜,審問過他們,然而得到的答案卻隻有一個字——
餓。
據抓到的暴民供述:挨餓的滋味實在是太難受了,相比之下,死亡反而是種解脫。
於是,他們寧可戰死,也不願餓死。
得知這一點後,歐陽也曾想過向朝中求援,調撥一批糧食過來,喂飽了饑民,自然也就沒有了暴民。
但與趙河那邊一聯係,歐陽才知道,因建國之初的催生人口之策,此時的成國,舉國上下俱是嗷嗷待哺,即便是最為富饒的兩河流域也拿不出富裕的糧食賑濟周邊。好在其他地方大多還能自給自足,尚沒餓到如洛西這般暴起生亂的程度。
無奈之下,歐陽也隻能重新舉起屠刀,將饑餓的暴民送往陰曹地府,使洛西之地的人口恢複到土地能夠供養的程度。
趙河繼位後,發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加大各地的兵役和徭役。
這道政令雖然使得民間怨聲載道,也使得趙河自己飽受詬病,卻也將各地的青壯從土地上抽調出來,使其受到國家和朝廷的統一轄製,血腥殘忍但卻行之有效,終是規避了洛西之亂的再次重演。
但這樣的政令也使得成國朝廷在民間的聲望一落千丈,給繼任者埋下了禍根。
而這樣的髒活兒,歐陽也不想再幹第二次了,即便給他一個世襲罔替的王爵,也不行!
“總而言之,這種比紙上談兵更坑人的國策是絕對不能推行的。”歐陽沉聲說道,“生孩子這種事,原本就不應該由皇帝來管,那是老天爺的活兒!跟老天爺搶活幹,那是要遭報應的!再說,朝堂上的那些蠢貨就隻想著生,卻不知道孩子生下來之後還需要養的——當然了,那些家夥大概也沒幾個是養過孩子的,不知道也是正常。”
“重簷說錯了。”戚雲恒輕咳一聲,“除了朱邊,其他人都是有兒有女,子孫滿堂。”
“有兒有女和養過孩子可不是一回事。你得知道,生孩子的是孩子他娘,養孩子的是奴婢和奶娘,至於他們自己,可曾喂過一次,帶過一天?”歐陽翻了個白眼,冷哼道,“你可以隨便找人去問,看這些官員中有幾個知道自家的孩子一頓飯能吃掉幾兩米,做一件衣裳又需要多少尺布!”
“不用問了。”戚雲恒苦笑著摸了摸鼻子,“朕就不知道。”
受到這個話題的影響,戚雲恒和歐陽的心境雖不相同,心情卻都有一些低落。
戚雲恒也沒了帶歐陽去泰華宮玩樂的興致,直接在夏宮這邊洗漱歇息。
兩人躺到床上,歐陽才想起自己今天為何沒去大朝會,隨口問道:“今天的大朝會鬧的是這個,沒因為王太傅的事吵架?”
“沒有。”戚雲恒道,“許是王績那老貨終於想通了,或是被什麽人給點醒,終於發現以他如今的身份,本就不適合當什麽太傅,教什麽皇子。”
王績的親孫女可是當今皇後。皇後若是生下嫡子,他就是下一任皇帝的曾外祖父,理該避嫌讓位;若是生不出來,他就算把別的皇子教得再好再出色,教出花來,到最後也隻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得不償失。
怎麽想,都是親孫女生一個跟自己血脈相連的皇帝更為靠譜,偏偏王績卻鑽了牛角尖,根本就沒把親孫女的存在放在心上。
當初看到一群官員上奏章舉薦王績的時候,戚雲恒就覺得疑惑:給庶皇子當太傅,你這是認定自家孫女生不出孩子了嗎?
本以為王績沒這麽蠢,肯定會主動請辭,戚雲恒才順水推舟地接受了舉薦。
沒曾想,王績那邊竟然連自謙的話都沒說上一句就接受了他的聘用,反倒把戚雲恒這邊鬧得是進退兩難——雖然他確實沒有讓王皇後生孩子的打算,至少目前還沒有,但這樣的事,他自己知道就好,哪能擺到明麵上,讓眾人皆知啊?
嫡庶有別,這是人世綱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皇帝陛下就應該高高在上,黎民百姓就應該俯首稱臣。
撼動了這個秩序,就等於撼動了皇帝的地位。
皇後若是生不出孩子也就罷了,可一旦生了孩子,而且還讓這個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那麽,即便是這個孩子不如其他兄弟聰明,也沒有其他兄弟勇武,他也必然是更必須是無可爭議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如今的戚雲恒並不需要這樣一個無可爭議的繼承人存在,更不希望這個繼承人的母族姓王。
王家的女兒,做皇後是很不錯的,但當太後……可就不那麽讓人放心了。
直白點說,皇後的家族,收拾也就收拾了;母後的家族,卻不是想動手就能動手的。
好在,他的那些熊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僅僅一個月,就折騰出一樁事情,給他製造了一個將王績從宮中驅離的契機,使他在弄走這隻老鼠的時候,不必傷及到王皇後這個玉瓶。
“那老貨興許是當年被嚴永昌壓得太狠,以至於壓壞了腦殼。”聽戚雲恒這麽一說,歐陽也隨聲附和了一句。
王績與嚴永昌相爭的時候,戚雲恒和歐陽的年紀雖小,卻也將這件事的前前後後盡數看在眼中,對王績一心想要勝過嚴永昌以雪前恥的心態也不是不能理解。
隻是呢,理解歸理解,他們又不是王績的爹娘,哪來的義務去幫他得償所願,心想事成?!
“嚴永昌確實是比王績多了些遠見卓識。”戚雲恒評價道。
“洛西之亂和今日之事又有什麽關聯?”戚雲恒詫異地問道。
越西之亂乃是前朝那位開國皇帝在位末期發生的一場□□,究其根源,據說是洛西之地的百姓與當地的官員起了紛爭,但當地的官員在事件發生之初有些處理不善,以致於紛爭加劇,終是演變成了一場覆蓋了整個遼西的大□□。
據說,成國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康隆帝,便是因為平息了這場暴露才受到先皇嘉許,得以繼承皇位,登基為帝。
“前朝開國的時候便搞過催生人口那一套。”歐陽冷冷說道,“可孩子生下來隻需要十個月,長大成人卻需要十幾年,不可能吹口氣就嗖地一下馬上變大,下地幹活,去軍隊裏當兵。在這些孩子能夠如其父母一般為國家、為朝廷流血流汗之前,他們得先成長,得先穿衣吃飯,得先消耗掉父母那一輩人的勞動成果。然而在此期間,土地還是那些土地,能夠幹活的人也還是那麽幾個,出產的糧食也一樣不會變多。若是朝廷不去催生人口,同樣的一畝地可能隻需要養一個孩子,但催生人口之後,這一畝地就要養兩個、三個甚至五六個大活人!供給五個人吃的糧食和供給一個人吃的糧食,它能一樣嗎?這中間產生的缺口,最後形成的窟窿,誰去補,拿什麽去補?!”
“開始的時候,前朝的官員也如你手下的這些蠢貨一樣,又是免稅,又是發錢,幹得不亦樂乎,結果剛推行了兩三年,戶部那邊的財政就先吃不消了。隻是,稅可以不再減免,錢帛也可不再發放,但生下來的孩子卻不可能再塞回到他們的娘肚子裏去!而且朝廷的政令傳達到百姓當中是需要時間的,等鄉下的百姓們知道再怎麽生也沒有好處可拿的時候,家裏的孩子都已經生出一大串了。”
“催生人口的政策剛一推行的時候,大家都還察覺不到什麽,但十幾年一過,嬰孩長成半大小子,原本能養活三口之家的土地就得去養活兩倍甚至三倍的人口,原本還能夠溫飽的人家立刻就變得連飽飯都吃不上了,原本還算富裕的人家也變得隻能勉強糊口。”歐陽深吸了口氣,平定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洛西那邊適合耕種的土地本來就少,再怎麽開荒也無濟於事。你也知道,人一餓,便什麽事都幹得出來,偏偏當地的官員並未察覺到亂象的根源所在,把當地日趨惡化的治安當成窮山惡水出刁民來處理,根本沒往糧食上想。於是,吃不飽飯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一起鋌而走險,結果便形成了□□。”
“重簷怎麽對此事知道得這般清楚?”戚雲恒疑惑問道。
“你以為,歐家世襲罔替的爵位是怎麽來的?”歐陽用的雖是疑問句,卻沒想要從戚雲恒那裏收獲答案,接著便揭曉了真相,“完完全全就是用洛西人的人頭堆出來的。”
戚雲恒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久久不能發聲。
歐陽也沒再說話。
即便是曆朝曆代有名的昏君,也不曾幹過因為寵愛一個妃子就賜其家人世襲罔替爵位的蠢事,康隆帝趙河又不傻,歐家的慶陽伯之位,當然也不可能是貴妃歐槿的功勞。
但那段往事卻不是什麽美好的回憶,那樣的功勞,亦是不要也罷。
歐陽剛剛率兵過去鎮壓的時候,真是如切菜砍瓜一樣容易,隻是殺著殺著,他和他手下的士兵便感覺到了不對勁。
他們的對手沒有盔甲,沒有刀兵,但卻比他們更不畏死,更敢拚命。
歐陽當年也曾抓到過俘虜,審問過他們,然而得到的答案卻隻有一個字——
餓。
據抓到的暴民供述:挨餓的滋味實在是太難受了,相比之下,死亡反而是種解脫。
於是,他們寧可戰死,也不願餓死。
得知這一點後,歐陽也曾想過向朝中求援,調撥一批糧食過來,喂飽了饑民,自然也就沒有了暴民。
但與趙河那邊一聯係,歐陽才知道,因建國之初的催生人口之策,此時的成國,舉國上下俱是嗷嗷待哺,即便是最為富饒的兩河流域也拿不出富裕的糧食賑濟周邊。好在其他地方大多還能自給自足,尚沒餓到如洛西這般暴起生亂的程度。
無奈之下,歐陽也隻能重新舉起屠刀,將饑餓的暴民送往陰曹地府,使洛西之地的人口恢複到土地能夠供養的程度。
趙河繼位後,發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加大各地的兵役和徭役。
這道政令雖然使得民間怨聲載道,也使得趙河自己飽受詬病,卻也將各地的青壯從土地上抽調出來,使其受到國家和朝廷的統一轄製,血腥殘忍但卻行之有效,終是規避了洛西之亂的再次重演。
但這樣的政令也使得成國朝廷在民間的聲望一落千丈,給繼任者埋下了禍根。
而這樣的髒活兒,歐陽也不想再幹第二次了,即便給他一個世襲罔替的王爵,也不行!
“總而言之,這種比紙上談兵更坑人的國策是絕對不能推行的。”歐陽沉聲說道,“生孩子這種事,原本就不應該由皇帝來管,那是老天爺的活兒!跟老天爺搶活幹,那是要遭報應的!再說,朝堂上的那些蠢貨就隻想著生,卻不知道孩子生下來之後還需要養的——當然了,那些家夥大概也沒幾個是養過孩子的,不知道也是正常。”
“重簷說錯了。”戚雲恒輕咳一聲,“除了朱邊,其他人都是有兒有女,子孫滿堂。”
“有兒有女和養過孩子可不是一回事。你得知道,生孩子的是孩子他娘,養孩子的是奴婢和奶娘,至於他們自己,可曾喂過一次,帶過一天?”歐陽翻了個白眼,冷哼道,“你可以隨便找人去問,看這些官員中有幾個知道自家的孩子一頓飯能吃掉幾兩米,做一件衣裳又需要多少尺布!”
“不用問了。”戚雲恒苦笑著摸了摸鼻子,“朕就不知道。”
受到這個話題的影響,戚雲恒和歐陽的心境雖不相同,心情卻都有一些低落。
戚雲恒也沒了帶歐陽去泰華宮玩樂的興致,直接在夏宮這邊洗漱歇息。
兩人躺到床上,歐陽才想起自己今天為何沒去大朝會,隨口問道:“今天的大朝會鬧的是這個,沒因為王太傅的事吵架?”
“沒有。”戚雲恒道,“許是王績那老貨終於想通了,或是被什麽人給點醒,終於發現以他如今的身份,本就不適合當什麽太傅,教什麽皇子。”
王績的親孫女可是當今皇後。皇後若是生下嫡子,他就是下一任皇帝的曾外祖父,理該避嫌讓位;若是生不出來,他就算把別的皇子教得再好再出色,教出花來,到最後也隻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得不償失。
怎麽想,都是親孫女生一個跟自己血脈相連的皇帝更為靠譜,偏偏王績卻鑽了牛角尖,根本就沒把親孫女的存在放在心上。
當初看到一群官員上奏章舉薦王績的時候,戚雲恒就覺得疑惑:給庶皇子當太傅,你這是認定自家孫女生不出孩子了嗎?
本以為王績沒這麽蠢,肯定會主動請辭,戚雲恒才順水推舟地接受了舉薦。
沒曾想,王績那邊竟然連自謙的話都沒說上一句就接受了他的聘用,反倒把戚雲恒這邊鬧得是進退兩難——雖然他確實沒有讓王皇後生孩子的打算,至少目前還沒有,但這樣的事,他自己知道就好,哪能擺到明麵上,讓眾人皆知啊?
嫡庶有別,這是人世綱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皇帝陛下就應該高高在上,黎民百姓就應該俯首稱臣。
撼動了這個秩序,就等於撼動了皇帝的地位。
皇後若是生不出孩子也就罷了,可一旦生了孩子,而且還讓這個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那麽,即便是這個孩子不如其他兄弟聰明,也沒有其他兄弟勇武,他也必然是更必須是無可爭議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如今的戚雲恒並不需要這樣一個無可爭議的繼承人存在,更不希望這個繼承人的母族姓王。
王家的女兒,做皇後是很不錯的,但當太後……可就不那麽讓人放心了。
直白點說,皇後的家族,收拾也就收拾了;母後的家族,卻不是想動手就能動手的。
好在,他的那些熊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僅僅一個月,就折騰出一樁事情,給他製造了一個將王績從宮中驅離的契機,使他在弄走這隻老鼠的時候,不必傷及到王皇後這個玉瓶。
“那老貨興許是當年被嚴永昌壓得太狠,以至於壓壞了腦殼。”聽戚雲恒這麽一說,歐陽也隨聲附和了一句。
王績與嚴永昌相爭的時候,戚雲恒和歐陽的年紀雖小,卻也將這件事的前前後後盡數看在眼中,對王績一心想要勝過嚴永昌以雪前恥的心態也不是不能理解。
隻是呢,理解歸理解,他們又不是王績的爹娘,哪來的義務去幫他得償所願,心想事成?!
“嚴永昌確實是比王績多了些遠見卓識。”戚雲恒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