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駕親征的話一落地,在場的幾位大人幾乎異口同聲的就喊道:“陛下不可!”
對此,楚翊倒是早有預料,畢竟她新近登基,根基不穩,而且這京城之中還有那麽多有異心的人,就這樣貿貿然把這些人丟在楚京自己跑去邊關,看著實在不智。
果然,下一刻張丞相就皺著眉道:“禦駕親征並非小事,況且如今朝局不穩,更沒有合適的人選監國。若是陛下不留在京中穩定局麵,這朝中隻怕就要生亂了。”
楚翊思量了一下,微微搖頭道:“朝中的事朕心裏有數,隻要丞相與諸位能將政務處理妥當,其他的事朕會有安排。北州那邊朕還是要去一趟,燕國舉國來犯,又是有備而來,祁陽那裏守不住的。這天寒地凍的天氣,行軍也是不易,援軍恐怕多有拖延,若朕前去,他們自然會去得更快一些。”
這話不假,皇帝都跑到前麵去了,當兵的哪裏還敢在後麵拖拖拉拉?不過若是因此就要以身犯險,在眾人看來卻是得不償失,因此所有人臉上都明明白白的寫著不讚同。
楚翊也不惱,繼續道:“朕初登帝位,朝中多有人不滿,他國也視朕可欺。燕國好戰,便不顧冬日嚴寒先打起來了,可除了燕國之外,西麵尚有後齊,若是不能趁著開春之前一舉將燕國打壓下去,後齊那邊隻怕也要跟著來襲。屆時楚國腹背受敵,局麵恐怕就真的控製不住了。”
“這……”禦書房裏的幾人猶豫了,因為楚翊說得的確很有可能。說不定現在燕國都已經派使者去後齊商議結盟之事了,若真是兩國聯手,楚國就算不就此覆滅,也必然傷筋動骨。
楚翊不給幾人猶豫的時間,立時便道:“朕心意已決,眾卿不必相勸。”她說完頓了頓,又多說了一句:“諸王野心勃勃如何?一場舉國之戰的勝利,足以穩固朕的皇位。”
這一刻,年輕的帝王眼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自信又驕傲。
張丞相等人終究沒有再勸,幾人湊在一處開始商議如何調兵遣將,如何征調錢糧。這一回就連鐵公雞似得齊尚書也沒再討價還價過一分,隻一心一意的想將一應事宜都安排妥當。
三日後,北州八百裏加急軍報入京。
岐山關失守,北州軍折損八萬,祁陽退守燕陽城,其間三城七鎮幾乎拱手相讓給了燕國。朝中眾人大驚,但在諸臣商議增兵之事的同時,竟還有人提出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將祁陽罷免治罪。
朝中一半大臣的臉當時就黑了,陣前換將本是大忌,更何況這滿朝之中論起擅守基本上還沒人能比得上祁陽,而如今又是在這樣緊要的時候。不過詭異的是這樣的觀點竟然還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朝堂上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奏請將祁陽治罪。
“祁陽兵敗,不戰而走,如此懼戰之人何以為將?!更何況陛下新近登基,楚國便接連失地,這讓百姓如何看?史官如何寫?!臣請罷免其鎮軍將軍之職,押解回京再論他戰敗懼戰之罪。”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臣站在宣政殿中央振振有詞,滿臉憤慨正氣凜然。
楚翊聽他說完氣得差點兒忍不住直接喊禦林軍把他拖走!不為他這番看似糊塗,實則滿滿都是煽動的言論,而為了他以及他身後那些人的狼子野心——他們看不到楚國的危局,隻看到這皇位的顯赫,哪怕明知道撤換了祁陽可能帶來的後果,也想趁機把她先從皇位上拉下來!
高坐在龍椅上的女帝麵沉似水,默默地將附議的人全都記在了心裏。秋後算賬這種事她自然不會手軟,反正楚昭留下了足夠的人填補這朝中可能出現的空缺。
沒再多看那老臣一眼,楚翊開口說出了早就商議好的決定:“邊關戰起,朕欲禦駕親征。”
眾臣聞言都是一愣,不少人抬頭望向了張丞相和六部尚書,卻發現他們都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老神在在的模樣,於是心中大抵便都有了底。諸王的人這一回也沒有唱反調,本該爭論勸阻的朝堂,在這一刻詭異的安靜了下來,然後所有人都默認了楚翊的決定。
楚翊在心裏冷笑了一聲,沒再說什麽,拂袖而去。
*******************************************************************************
自那日在宣政殿中被楚翊從監國之位上硬生生的擠下來之後,楚曄便過上了吟詩作對賞花弄月的悠閑日子,就連早朝也是不常去的。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一個多月,就算被楚昭一道遺旨拘在了京中不能回去封地,他也一副悠然自得毫不急切的模樣。比耐性,沒有人能比得過他,他之前就能一忍二十年,如今再等等又何妨。延平帝和楚昭都被他熬死了,難道還能怕了一個乳臭未幹的黃毛丫頭?
楚曄知道自己先前的作為必然已經暴露了野心,可他自認做事周全,定然是沒有把柄留下給楚翊借題發揮的。楚翊新近登基,帝位尚不穩固,自然也不能無故衝著皇叔下手,於是他就安心的待在了京城的府邸裏修身養性靜待時機。
果然,並沒有讓他久等,這個時機便出現了。
燕國野心勃勃,楚曄當然是知道的。可是哪怕與虎謀皮,總好過一無所有,所以楚曄早兩年就與燕太子搭上了線,隻等著合適的時候替他造出一個登臨帝位的機會。
而眼下,這個機會便是到了,雖然在此之前燕國那邊並沒有和他通氣。
燕國舉國來犯氣勢洶洶,年少的女帝自認為意氣風發,竟是打算禦駕親征。這種事他當然不會阻止,如果楚翊能死在北州最好,就算沒有,他也不信那黃毛丫頭能有扭轉乾坤的能力。更何況這人一走,京中空虛,可以運作的範圍就大了,一場仗長則三年五載,短也要數月,足夠他布置許多。
和越王一個打算的人並不在少數,那些被楚昭拘在京中的藩王又有幾個能是心甘情願的?他們在朝中的勢力不算大,但合在一起卻也不容小覷,於是也造就了那日早朝無人相勸的局麵。
這樣的局麵很尷尬,可那又怎麽樣呢?年輕的帝王已經做出了決定,並且毫無更改的意思,隻等著楚京附近的大軍集結完畢,就帶著人揮師北上了。
接下來的日子很平靜,所有人都等著楚翊離京。
楚翊仿佛忘記了這楚京裏還有這許多的藩王正虎視眈眈,她沒有對這些人做出處置,既沒有放人回封地,也沒有加以看管約束,隻無視這他們。之後沒過去幾日,兵部袁尚書稟告她,楚京附近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其餘軍隊得在途中匯合,她二話不說就將出征的日子定在了第二天。
不怪楚翊如此急切,就在兵部調兵遣將的時候,一封封加急戰報從北州雪花似得飛進了楚京。楚京的百姓每天都能看見背上插著旗子的傳信兵快馬入京,然後北州戰亂的消息也就不脛而走了,雖不至於鬧得人心惶惶,但整個京城的氣氛卻都跟著壓抑了起來。
戰報上的消息都不怎麽好,幾乎沒有捷報。燕國派來六十萬大軍壓境,祁陽手上隻有二十萬兵馬,初時被出其不意的攻擊折損了近八萬人之後,便是越發的捉襟見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他智計百出,勇猛無雙,也不可能在燕軍手下討得了好。
楚翊親眼見過北州如今的狀況,燕陽城的百姓已經撤走了大半,剩下的人也都上了城頭幫忙守城。可即便如此,那滿城的蕭條壓抑也時時刻刻的彰顯著戰場的慘烈。
祁陽已經盡力了,可援軍未至,他守不了太久。
岐山關一失,祁陽退守燕陽城已經放棄了三城七鎮,若是再退,雖然燕陽城之後已有險峻地勢可以依憑,但一再敗走必然軍心浮動。而且如果燕陽城也丟了的話,燕軍以此為據點再徐徐南下,局麵就更加難看了。而且燕陽城易守難攻,之後若再想奪回,必然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祁陽很清楚這一點,而且他已經收到了八百裏加急送去的消息——援軍已在路上——於是越發的咬了牙死扛,隻要等到距離北州最近的那一批人馬到了,壓力就能減輕許多。
燕陽城那邊是在用人命扛,楚翊自然不能耽擱。雷厲風行的把事務處理完之後,她就親自穿上戰甲,帶著調集而來的十萬大軍自楚京出發,向著北州疾行而去。
楚翊出征那一天,天空中紛紛揚揚的飄起了小雪,白色的雪花落在冰冷的盔甲上,更添了幾分寒意和肅殺。
說實話,在這樣的天氣裏出征打仗實在不是什麽讓人愉悅的事,但當皇帝陛下都穿著一身戰甲身先士卒的騎馬走在前麵,那麽所有的怨言便都可以咽回去了。甚至因為那個人的存在,整支大軍都氣勢高漲,就算是在這樣嚴酷的天氣裏,行軍也沒有比平時慢上一絲一毫。
禦駕親征的大軍從楚京出發,漸漸遠去,由一條長龍變成一個黑點,繼而徹底的消失在遠方,徒留京中人心繁複。
對此,楚翊倒是早有預料,畢竟她新近登基,根基不穩,而且這京城之中還有那麽多有異心的人,就這樣貿貿然把這些人丟在楚京自己跑去邊關,看著實在不智。
果然,下一刻張丞相就皺著眉道:“禦駕親征並非小事,況且如今朝局不穩,更沒有合適的人選監國。若是陛下不留在京中穩定局麵,這朝中隻怕就要生亂了。”
楚翊思量了一下,微微搖頭道:“朝中的事朕心裏有數,隻要丞相與諸位能將政務處理妥當,其他的事朕會有安排。北州那邊朕還是要去一趟,燕國舉國來犯,又是有備而來,祁陽那裏守不住的。這天寒地凍的天氣,行軍也是不易,援軍恐怕多有拖延,若朕前去,他們自然會去得更快一些。”
這話不假,皇帝都跑到前麵去了,當兵的哪裏還敢在後麵拖拖拉拉?不過若是因此就要以身犯險,在眾人看來卻是得不償失,因此所有人臉上都明明白白的寫著不讚同。
楚翊也不惱,繼續道:“朕初登帝位,朝中多有人不滿,他國也視朕可欺。燕國好戰,便不顧冬日嚴寒先打起來了,可除了燕國之外,西麵尚有後齊,若是不能趁著開春之前一舉將燕國打壓下去,後齊那邊隻怕也要跟著來襲。屆時楚國腹背受敵,局麵恐怕就真的控製不住了。”
“這……”禦書房裏的幾人猶豫了,因為楚翊說得的確很有可能。說不定現在燕國都已經派使者去後齊商議結盟之事了,若真是兩國聯手,楚國就算不就此覆滅,也必然傷筋動骨。
楚翊不給幾人猶豫的時間,立時便道:“朕心意已決,眾卿不必相勸。”她說完頓了頓,又多說了一句:“諸王野心勃勃如何?一場舉國之戰的勝利,足以穩固朕的皇位。”
這一刻,年輕的帝王眼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自信又驕傲。
張丞相等人終究沒有再勸,幾人湊在一處開始商議如何調兵遣將,如何征調錢糧。這一回就連鐵公雞似得齊尚書也沒再討價還價過一分,隻一心一意的想將一應事宜都安排妥當。
三日後,北州八百裏加急軍報入京。
岐山關失守,北州軍折損八萬,祁陽退守燕陽城,其間三城七鎮幾乎拱手相讓給了燕國。朝中眾人大驚,但在諸臣商議增兵之事的同時,竟還有人提出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將祁陽罷免治罪。
朝中一半大臣的臉當時就黑了,陣前換將本是大忌,更何況這滿朝之中論起擅守基本上還沒人能比得上祁陽,而如今又是在這樣緊要的時候。不過詭異的是這樣的觀點竟然還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朝堂上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奏請將祁陽治罪。
“祁陽兵敗,不戰而走,如此懼戰之人何以為將?!更何況陛下新近登基,楚國便接連失地,這讓百姓如何看?史官如何寫?!臣請罷免其鎮軍將軍之職,押解回京再論他戰敗懼戰之罪。”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臣站在宣政殿中央振振有詞,滿臉憤慨正氣凜然。
楚翊聽他說完氣得差點兒忍不住直接喊禦林軍把他拖走!不為他這番看似糊塗,實則滿滿都是煽動的言論,而為了他以及他身後那些人的狼子野心——他們看不到楚國的危局,隻看到這皇位的顯赫,哪怕明知道撤換了祁陽可能帶來的後果,也想趁機把她先從皇位上拉下來!
高坐在龍椅上的女帝麵沉似水,默默地將附議的人全都記在了心裏。秋後算賬這種事她自然不會手軟,反正楚昭留下了足夠的人填補這朝中可能出現的空缺。
沒再多看那老臣一眼,楚翊開口說出了早就商議好的決定:“邊關戰起,朕欲禦駕親征。”
眾臣聞言都是一愣,不少人抬頭望向了張丞相和六部尚書,卻發現他們都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老神在在的模樣,於是心中大抵便都有了底。諸王的人這一回也沒有唱反調,本該爭論勸阻的朝堂,在這一刻詭異的安靜了下來,然後所有人都默認了楚翊的決定。
楚翊在心裏冷笑了一聲,沒再說什麽,拂袖而去。
*******************************************************************************
自那日在宣政殿中被楚翊從監國之位上硬生生的擠下來之後,楚曄便過上了吟詩作對賞花弄月的悠閑日子,就連早朝也是不常去的。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一個多月,就算被楚昭一道遺旨拘在了京中不能回去封地,他也一副悠然自得毫不急切的模樣。比耐性,沒有人能比得過他,他之前就能一忍二十年,如今再等等又何妨。延平帝和楚昭都被他熬死了,難道還能怕了一個乳臭未幹的黃毛丫頭?
楚曄知道自己先前的作為必然已經暴露了野心,可他自認做事周全,定然是沒有把柄留下給楚翊借題發揮的。楚翊新近登基,帝位尚不穩固,自然也不能無故衝著皇叔下手,於是他就安心的待在了京城的府邸裏修身養性靜待時機。
果然,並沒有讓他久等,這個時機便出現了。
燕國野心勃勃,楚曄當然是知道的。可是哪怕與虎謀皮,總好過一無所有,所以楚曄早兩年就與燕太子搭上了線,隻等著合適的時候替他造出一個登臨帝位的機會。
而眼下,這個機會便是到了,雖然在此之前燕國那邊並沒有和他通氣。
燕國舉國來犯氣勢洶洶,年少的女帝自認為意氣風發,竟是打算禦駕親征。這種事他當然不會阻止,如果楚翊能死在北州最好,就算沒有,他也不信那黃毛丫頭能有扭轉乾坤的能力。更何況這人一走,京中空虛,可以運作的範圍就大了,一場仗長則三年五載,短也要數月,足夠他布置許多。
和越王一個打算的人並不在少數,那些被楚昭拘在京中的藩王又有幾個能是心甘情願的?他們在朝中的勢力不算大,但合在一起卻也不容小覷,於是也造就了那日早朝無人相勸的局麵。
這樣的局麵很尷尬,可那又怎麽樣呢?年輕的帝王已經做出了決定,並且毫無更改的意思,隻等著楚京附近的大軍集結完畢,就帶著人揮師北上了。
接下來的日子很平靜,所有人都等著楚翊離京。
楚翊仿佛忘記了這楚京裏還有這許多的藩王正虎視眈眈,她沒有對這些人做出處置,既沒有放人回封地,也沒有加以看管約束,隻無視這他們。之後沒過去幾日,兵部袁尚書稟告她,楚京附近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其餘軍隊得在途中匯合,她二話不說就將出征的日子定在了第二天。
不怪楚翊如此急切,就在兵部調兵遣將的時候,一封封加急戰報從北州雪花似得飛進了楚京。楚京的百姓每天都能看見背上插著旗子的傳信兵快馬入京,然後北州戰亂的消息也就不脛而走了,雖不至於鬧得人心惶惶,但整個京城的氣氛卻都跟著壓抑了起來。
戰報上的消息都不怎麽好,幾乎沒有捷報。燕國派來六十萬大軍壓境,祁陽手上隻有二十萬兵馬,初時被出其不意的攻擊折損了近八萬人之後,便是越發的捉襟見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他智計百出,勇猛無雙,也不可能在燕軍手下討得了好。
楚翊親眼見過北州如今的狀況,燕陽城的百姓已經撤走了大半,剩下的人也都上了城頭幫忙守城。可即便如此,那滿城的蕭條壓抑也時時刻刻的彰顯著戰場的慘烈。
祁陽已經盡力了,可援軍未至,他守不了太久。
岐山關一失,祁陽退守燕陽城已經放棄了三城七鎮,若是再退,雖然燕陽城之後已有險峻地勢可以依憑,但一再敗走必然軍心浮動。而且如果燕陽城也丟了的話,燕軍以此為據點再徐徐南下,局麵就更加難看了。而且燕陽城易守難攻,之後若再想奪回,必然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祁陽很清楚這一點,而且他已經收到了八百裏加急送去的消息——援軍已在路上——於是越發的咬了牙死扛,隻要等到距離北州最近的那一批人馬到了,壓力就能減輕許多。
燕陽城那邊是在用人命扛,楚翊自然不能耽擱。雷厲風行的把事務處理完之後,她就親自穿上戰甲,帶著調集而來的十萬大軍自楚京出發,向著北州疾行而去。
楚翊出征那一天,天空中紛紛揚揚的飄起了小雪,白色的雪花落在冰冷的盔甲上,更添了幾分寒意和肅殺。
說實話,在這樣的天氣裏出征打仗實在不是什麽讓人愉悅的事,但當皇帝陛下都穿著一身戰甲身先士卒的騎馬走在前麵,那麽所有的怨言便都可以咽回去了。甚至因為那個人的存在,整支大軍都氣勢高漲,就算是在這樣嚴酷的天氣裏,行軍也沒有比平時慢上一絲一毫。
禦駕親征的大軍從楚京出發,漸漸遠去,由一條長龍變成一個黑點,繼而徹底的消失在遠方,徒留京中人心繁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