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學說的名稱叫作“聯省自治”,主張這一學說的人認為,要達成國家統一不一定要通過武力,也可以效仿美國的聯邦製,先由各省自治,再由各省選出代表,組成聯省議會。


    一開始,張作霖對何謂“聯省自治”還不是弄得太懂。問楊宇霆,楊宇霆就用張作霖能夠理解的方式解釋道:“聯省自治就是各省獨立,名義上歸中央管,但讓不讓他們管,他們管不管得了,還是各省的頭頭說了算。”


    張作霖一聽十分高興,當即說:“這回我也來個聯省自治,讓直係沒有話說,而且東三省穩穩地握在我們手裏。他媽拉個巴子,這聯省自治好!”


    1922年5月19日,奉天省議會宣布東三省實行聯省自治,張作霖順理成章地被推舉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長。經過這麽一包裝,張作霖“關外王”的頭銜從此也就不用中央冊封了,他自己給自己戴上就行。


    通過聯省自治,還選出了新的奉天省長。此前這一職務一直由張作霖兼任。帥府(即張作霖的軍署,既是辦公官邸,也是張家私宅)與省長官公署僅一街之隔,省署習慣稱帥府為前院,省署各科負責人每天抱著公文案卷到前院請示張作霖。張作霖有時親自批閱公文,有時由原省署秘書長袁金鎧代為批閱,本來省署行政廳廳長也可以幫助進行處理,但曆任廳長們都是唯唯聽命的角色,張作霖怎麽說,他們才敢怎麽辦,無法負裁斷要政之責。


    自古及今,多有“武人不諳吏治”之說,張作霖本質上是個武人,對處理省務漸漸地不勝其煩,而自袁金鎧調黑後,便再無人能替他分勞,因此就想著要找一個人專任其事。


    在奉天政界,能擔當省長重任者,除去已出局的袁金鎧,自非王永江莫屬。不過直奉戰後,王永江已經以父親生病為由,請假避居鄉裏。原因據說一是過去與他敵對的湯玉麟被張作霖重新起用,二人同殿為臣,不僅可能感到尷尬,而且還擔心湯玉麟會繼續尋仇。二是張作霖發動直奉戰爭,並未征詢過他的意見。如今吃了大敗仗才讓他督奉,頗有點找人頂杠收拾爛攤子的意味。


    第一個擔心其實是不存在的。湯玉麟在外麵吃了很多苦頭,重歸張作霖麾下,再不敢亂說亂動,對王永江已構不成什麽實質性威脅。至於第二個,在張作霖看來,無非是文人愛麵子,邀請的時候態度誠懇一些就行了。


    可是請了幾次,王永江都沒肯動身。實在沒辦法,張作霖就親自派人派車把王永江從家鄉硬接到省城。見到王永江,他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就算是不為我,為東北老百姓著想,也應該承擔這副擔子。”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據說他也曾對諸葛亮說過:“先生若不出山,如蒼生何也?”先生您如果不出山,為天下百姓著想的話,那麽天下百姓應該怎麽辦呢?


    王永江本喜任事,讓張作霖這麽一恭維,麵子裏子都有了,也就順勢了打消原有的矜持之念,同意再次出山相助。1922年6月18日,張作霖正式任命他為奉天代理省長兼財政廳長。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家中,王永江對管仲非常推崇。管仲能夠令齊國富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其亮點之一就是采取重商政策,即所謂“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王永江治理奉省,效仿的就是管仲治齊,其間他推出了不少相應措施,比如修建奉海鐵路。


    奉軍以關外一隅之地,能夠與關內據有大半個中國的直係相抗,若無一定的物質基礎是不可想象的。東北最大的優勢就是農作物豐富,特別是有大宗的土豆出口,這使它在外貿上經常處於出超地位。奉海鐵路自奉天到海龍,沿途皆奉省大豆產地,極具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同時,它也是東北第一線官商合辦的鐵路幹線,采用的全都是本國資金和技術。王永江明確規定,該鐵路公司股票隻準中國人持有,不準抵押或轉匯給外國人。尤為難得的是,相比於同期日本技術修建的洮昂鐵路和吉敦路,奉海鐵路不僅質量更好,而且還分別節省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資金。


    除了奉海鐵路外,王永江最為顯著的政績是創辦奉天紡織廠,二者共同的特點都是出官款集民股,以官商合辦的方式成就了大事。


    管仲很重視對官員的獎懲,王永江課吏也很嚴格。他多次派人調查各縣吏治,舉行縣知事考核,又在奉天省範圍內自行組織對高等文官進行考試,從中提拔縣知事。


    張作霖自己治奉,很在意任職者的資曆,哪個縣裏有缺額,需要補上,他都會指著候選者的名字詢問左右:“他是留奉知事嗎?”意謂這個人以前有沒有在奉天做過知事,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此人十有八九便失去了補缺的希望,也因此,在張作霖兼任省長的年代,地方官多為舊時之老吏,給人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王永江與之不同,他奉行的是管仲選賢與能、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凡奉天省的新進青年,隻要文官考試成績優異或能在仕途中做出實績,都有被提拔任用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關河五十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關河五十州並收藏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