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差發電也不是多新鮮的事物,科學界早就已經對這種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和應用,類似的裝置廣泛用在了宇宙航天上,阿波羅登月艙、旅行者等眾多航天器都依賴這種溫差發電係統提供能源。
這種發電裝置沒有運動部件,這使得這種設備沒有噪音,可工作壽命長的同時也易於維護。
其次,配套設備隻需要熱源、冷源、導線就可以發電,因此重量也很輕。
不過它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甚至可以說它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
那就是發電的效率太低。
目前較常見的半導體溫差發電組件,在組件兩麵保持溫差攝氏60度的情況下,可發出的電壓大約為3.5v,電流大約為3a--5a,這個電壓和電流會隨著溫差的減小而減小,這個發電效率還太低。
在熱電材料中,衡量熱電轉化效率的數值被稱為熱電優值係數,也就是zt值,熱電材料的zt值越高,其熱電性能就越好。
以往科學界研發出最好的熱電材料zt值最高隻有2.8,近幾年也才剛剛突破到6。
一般認為當zt值大於1時,熱電材料具有實用價值,大於2時則可用於汽車廢熱發電,大於3時,可用於火電廠廢熱發電或者作為太陽能發電的補充,zt值達到6也意味著熱電材料在將來可以有更多更大的應用。
不過這種熱電材料想要用到藏羚羊號上是不可能的。
這個數值的熱電材料雖然已經接近地熱發電的效率,但是它根本就帶不動藏羚羊號。
因為藏羚羊號反應堆設計的功率是20萬千瓦,也就是說全功率運作的情況下,每小時發電量約為20萬度。
如果不使用係統提供的技術,想要在藏羚羊號這十幾米的尺寸裏用熱電材料發電二十萬度,根本就不可能。
而係統使用的技術也十分有這個電影世界的特色,因為這種新的熱電材料大量使用了納米技術,這與推進器上麵的技術體係是相吻合的。
以至於陳神有時候會懷疑是不是真的存在那麽一個電影世界,還是說係統隻是一個細節怪?
總而言之溫差發電的效率,取決於熱電材料三個方麵的能力,即材料在有溫度差的情況下產生電動勢的能力、材料導電的能力、材料導熱的能力。
前兩者越高越好,最後一個導熱能力則越低越好,因為如果材料導熱能力良好的話,那材料兩端的溫差就會迅速消失,沒有了溫差,那溫差發電自然也就沒法發電了。
隻不過這三個能力之間的三角關係複雜,往往提升一個,就會降低另外一個或者兩個,比如提高材料的電動勢,就會降低其電導率。
這也是之前研究了那麽多年,熱電材料zt值一直過不了3的原因之一。
而係統的技術則是在納米線和納米複合熱電材料上麵下功夫。
納米線結構具有強大的量子限製效應和聲子散射,可以降低主要影響導熱能力的聲子熱導率,進而讓材料的熱電性能得到增強。
而納米複合材料的思路也是一樣的,通過在材料中摻雜不同尺寸的納米顆粒來影響聲子熱導率,從而降低材料整體的熱導率。
同時係統還改進了材料的拓撲結構,讓兩種材料的zt值一舉突破到了30的大關,這個水平下的熱電材料在發電效率上已經超過一般燃煤機組一半還多了。
甚至可以簡單地說,藏羚羊號就是在十幾米的機身裏,塞進了一個發電效率超過燃煤機組的發電機,也隻有這樣才能在如此小的尺寸上做到如此誇張的發電功率。
接下來的一個月,陳神都待在發射中心,一邊跟進微型核反應堆的項目進程,一邊跟進藏羚羊號的試驗。
這些天來,它一直都在進行太空往返測試。
而且跟一二次試驗不同,這幾次它在太空上麵待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候上了太空不在上麵漂幾天都不會回來,最長的一次直接在上麵關閉運力,沿著軌道飛行了八天。
同時,它所攜帶的實驗載荷也越來越多。
之前一二次試驗的時候,大家都怕它載荷太重在著陸時會出現意外,所以隻敢往上麵放一些基礎載荷。
直到經過一二次試驗,通過增減機身內的等離子反應器,摸清了它的能源消耗規律,建了一套數學模型,在地麵就可以準確預測它的載荷極限,發射中心才敢讓它搭載更多的試驗裝置。
所以這一個月以來,國內科學界的學者們感覺就像是過大年一樣,太空試驗的要求一下子就放寬鬆了,許多原本根本上不了太空的項目,一下子就獲得了太空試驗的機會,再不濟也獲得了排隊等待的機會。
這一個月來,被批準通過的太空試驗比過去十幾年來國內做過的所有太空試驗都要多,而且還多上了好幾倍。
因為另外兩艘備用的藏羚羊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過不了多久,在太空上就可能就會同時存在三艘藏羚羊。
這段時間裏,對麵一直都叫囂著國內正在往太空部署武器,意圖讓太空武器化,逼迫其他國家擴大太空軍備。
而其他國家對於藏羚羊的密集飛行其實也是有一點異議的,畢竟他們都不是瞎子,光看這段時間裏國內批準通過的各種太空試驗項目就知道,藏羚羊號的載重量肯定不會太低。
至少運載一株一噸重的蘑菇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再加上長時間的在軌能力……
這踏馬的哪裏是什麽高原藏羚羊?
這分明是一隻軌道轟炸雞!
撕破臉的時候,把身上那層羊皮一扒,裝上蘑菇彈,誰受得了啊……
他們人人都在找轟20,結果到了現在才發現轟20竟在我身邊?!
隻不過哪怕有異議,他們看了看現在還在鬧的股災和等離子電池,再加上天天都在太空上做試驗的飛雞,頓時就沒了說出來的膽氣,隻敢一臉弱氣地表示,下次做試驗的時候能不能別路過我家屋頂……
這種發電裝置沒有運動部件,這使得這種設備沒有噪音,可工作壽命長的同時也易於維護。
其次,配套設備隻需要熱源、冷源、導線就可以發電,因此重量也很輕。
不過它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甚至可以說它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
那就是發電的效率太低。
目前較常見的半導體溫差發電組件,在組件兩麵保持溫差攝氏60度的情況下,可發出的電壓大約為3.5v,電流大約為3a--5a,這個電壓和電流會隨著溫差的減小而減小,這個發電效率還太低。
在熱電材料中,衡量熱電轉化效率的數值被稱為熱電優值係數,也就是zt值,熱電材料的zt值越高,其熱電性能就越好。
以往科學界研發出最好的熱電材料zt值最高隻有2.8,近幾年也才剛剛突破到6。
一般認為當zt值大於1時,熱電材料具有實用價值,大於2時則可用於汽車廢熱發電,大於3時,可用於火電廠廢熱發電或者作為太陽能發電的補充,zt值達到6也意味著熱電材料在將來可以有更多更大的應用。
不過這種熱電材料想要用到藏羚羊號上是不可能的。
這個數值的熱電材料雖然已經接近地熱發電的效率,但是它根本就帶不動藏羚羊號。
因為藏羚羊號反應堆設計的功率是20萬千瓦,也就是說全功率運作的情況下,每小時發電量約為20萬度。
如果不使用係統提供的技術,想要在藏羚羊號這十幾米的尺寸裏用熱電材料發電二十萬度,根本就不可能。
而係統使用的技術也十分有這個電影世界的特色,因為這種新的熱電材料大量使用了納米技術,這與推進器上麵的技術體係是相吻合的。
以至於陳神有時候會懷疑是不是真的存在那麽一個電影世界,還是說係統隻是一個細節怪?
總而言之溫差發電的效率,取決於熱電材料三個方麵的能力,即材料在有溫度差的情況下產生電動勢的能力、材料導電的能力、材料導熱的能力。
前兩者越高越好,最後一個導熱能力則越低越好,因為如果材料導熱能力良好的話,那材料兩端的溫差就會迅速消失,沒有了溫差,那溫差發電自然也就沒法發電了。
隻不過這三個能力之間的三角關係複雜,往往提升一個,就會降低另外一個或者兩個,比如提高材料的電動勢,就會降低其電導率。
這也是之前研究了那麽多年,熱電材料zt值一直過不了3的原因之一。
而係統的技術則是在納米線和納米複合熱電材料上麵下功夫。
納米線結構具有強大的量子限製效應和聲子散射,可以降低主要影響導熱能力的聲子熱導率,進而讓材料的熱電性能得到增強。
而納米複合材料的思路也是一樣的,通過在材料中摻雜不同尺寸的納米顆粒來影響聲子熱導率,從而降低材料整體的熱導率。
同時係統還改進了材料的拓撲結構,讓兩種材料的zt值一舉突破到了30的大關,這個水平下的熱電材料在發電效率上已經超過一般燃煤機組一半還多了。
甚至可以簡單地說,藏羚羊號就是在十幾米的機身裏,塞進了一個發電效率超過燃煤機組的發電機,也隻有這樣才能在如此小的尺寸上做到如此誇張的發電功率。
接下來的一個月,陳神都待在發射中心,一邊跟進微型核反應堆的項目進程,一邊跟進藏羚羊號的試驗。
這些天來,它一直都在進行太空往返測試。
而且跟一二次試驗不同,這幾次它在太空上麵待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候上了太空不在上麵漂幾天都不會回來,最長的一次直接在上麵關閉運力,沿著軌道飛行了八天。
同時,它所攜帶的實驗載荷也越來越多。
之前一二次試驗的時候,大家都怕它載荷太重在著陸時會出現意外,所以隻敢往上麵放一些基礎載荷。
直到經過一二次試驗,通過增減機身內的等離子反應器,摸清了它的能源消耗規律,建了一套數學模型,在地麵就可以準確預測它的載荷極限,發射中心才敢讓它搭載更多的試驗裝置。
所以這一個月以來,國內科學界的學者們感覺就像是過大年一樣,太空試驗的要求一下子就放寬鬆了,許多原本根本上不了太空的項目,一下子就獲得了太空試驗的機會,再不濟也獲得了排隊等待的機會。
這一個月來,被批準通過的太空試驗比過去十幾年來國內做過的所有太空試驗都要多,而且還多上了好幾倍。
因為另外兩艘備用的藏羚羊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過不了多久,在太空上就可能就會同時存在三艘藏羚羊。
這段時間裏,對麵一直都叫囂著國內正在往太空部署武器,意圖讓太空武器化,逼迫其他國家擴大太空軍備。
而其他國家對於藏羚羊的密集飛行其實也是有一點異議的,畢竟他們都不是瞎子,光看這段時間裏國內批準通過的各種太空試驗項目就知道,藏羚羊號的載重量肯定不會太低。
至少運載一株一噸重的蘑菇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再加上長時間的在軌能力……
這踏馬的哪裏是什麽高原藏羚羊?
這分明是一隻軌道轟炸雞!
撕破臉的時候,把身上那層羊皮一扒,裝上蘑菇彈,誰受得了啊……
他們人人都在找轟20,結果到了現在才發現轟20竟在我身邊?!
隻不過哪怕有異議,他們看了看現在還在鬧的股災和等離子電池,再加上天天都在太空上做試驗的飛雞,頓時就沒了說出來的膽氣,隻敢一臉弱氣地表示,下次做試驗的時候能不能別路過我家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