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北鎮撫司監視著的“一揆眾”進入伊賀的村莊,本想好好三光一把,沒想到這裏早被精心布置成了一處陷阱。在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後,許多“一揆眾”失去了指揮,隻能追著伏擊他們的錦衣衛校尉跑。待跑到街道深處時,卻看見了一幫人拿著盾牌、長槍、長刀在等著他們。
“一揆眾”被打得灰頭土臉,正怒火中燒,想也沒想就撲了過去。
“攔!”孔定邦站在人群後麵下令,一種比長槍還要長的帶刺柱狀體就伸了出來,不少愣頭青就被掛住,活生生被長槍捅死。也有一些武藝高強的佩刀武士硬是將狼筅的前端斬斷,但就在他忙著砍狼筅的時候,最低級的幾個錦衣衛力士猥瑣一笑,捅出了竹製的長槍:拜拜吧您嘞!
“列陣列陣!”有些頭領還活著,連連大叫。可是在街道裏麵你怎麽列方陣?老老實實地散兵作戰吧。
錦衣衛們現學的鴛鴦陣總是以盾牌手和狼筅迎敵,隊長躲在最後發號施令,每一個想上去硬啃一下的一揆士兵總會被捅死。也有一些小隊狼筅被砍斷,無法發揮作用,這時四名長槍手就會分出兩名以槍交錯攔在前麵勉強代替一下,讓刀手尋隙攻擊。個別小隊遭受的攻擊太猛,長牌手便放好大櫓,掏出標槍,玩命地丟出去,抵擋一陣子。但不得不說,東亞的人標槍用得少,一是不太會用,紮不死人,二是不像羅馬標槍那樣一扔就彎,有些“一揆眾”就撿起扔出來的標槍再扔回去。但“一揆眾”也不會用標槍。於是一段時間內,雙方就玩起了互扔標槍、眉目傳情的遊戲。
“夠了,給我打!”遠處一棟小高樓的樓頂上,史世用高叫著。旁邊的旗本揮舞紅白兩色旗幟,各個擁有火器千戶百戶看見,幾乎是同時射擊。
“砰——”手銃發出震耳的響聲,噴射出鉛彈,一下就打死了十幾名“一揆眾”。
“以為我們沒有嗎?”獨眼頭領居然還活著,大吼著讓隊伍中的鐵炮手出來和錦衣衛們激情對射。
“壞了!”季桓之在小高樓上看見,心中一凜。這竹木結構的大櫓和盾牌可擋不住鐵炮啊。果然,鐵炮手的零散射擊,盡管沒有形成彈雨,但仍有一些校尉、力士中彈傷亡。而接下來,還有更讓季桓之緊張的。
“一揆眾”在剩餘頭領的指揮下,漸漸恢複了秩序。一些帶著鬥笠的一揆眾淫蕩地一笑,掏出了投石索,點燃了某種東西,掛到投石索上拋了出去。
“不好,是焙烙玉【*】!”
“轟——”
鴛鴦陣再厲害,也擋不住手榴彈,許多人被炸死、燒傷,陣型亂掉了。“一揆眾”趁勢攻擊,殺死了好幾個錦衣衛校尉。
隨著戰鬥繼續,由於火器威力較大,外加陣法還不夠熟練,錦衣衛兵力上的劣勢顯現了出來,盡管局部戰力還算占優,但也陷入了苦戰。
“給我炸死他們!”獨眼頭領大聲吼著,焙烙玉手又丟出一輪“燒夷彈”,北鎮撫司方麵損失頗重。不少房屋在戰鬥中被焙烙玉點燃,冒著火星劈啪作響。
“季千戶,我們有點支撐不住了啊。”史世用說道。
季桓之掃視了下麵一圈,道:“再等等。”
幸好焙烙玉個頭大不方便攜帶,該扔的也都扔完了,隻有零星的鐵炮能造成較大的威脅,兩軍再一次陷入了肉搏戰。
“撤!”孔定邦見士卒體力不支,連忙下令。
“一揆眾”見敵人不支,立即展開追擊。卻不想,這又是個陷阱。
鴛鴦陣後撤到隻夠容納一個半人的狹窄小巷,一揆追軍一進來就被長槍捅死。人常說逆境能激發人的潛能,有些精銳的野武士就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一口氣將四杆長槍揮刀削斷,眼看就要攻破鴛鴦陣——別急,大櫓和藤牌又擋在麵前,刀手陰冷地一笑,一刀給他捅了個透明窟窿。
錦衣衛們專挑狹窄道路,且戰且走。“一揆眾”誤以為敵人力戰良久,戰力不支,還跟在後麵找打,兩百多人擠在通徑裏,兵器相碰之聲連綿不絕。
兩軍從早晨激戰到中午,動作的幅度都慢慢變小了,雙方都出現了體力問題。
“等一下!”獨眼頭領看見了高樓上的指揮中樞,高聲叫道。
“等什麽?”季桓之感到十分意外,大聲反問道。
獨眼頭領以馬鞭指著交戰的雙方,大聲說道:“你們作戰十分勇猛,我們很是欽佩,本想接著決出勝負,但現在兩軍體力都有些不支了,不如我們吃點東西再接著作戰吧?”
季桓之感到好笑,打就打,還能中途談判嗎?他本想將“一揆眾”絞殺在這裏,不過目前己方人員也有損失,疲憊不堪,不宜繼續作戰,於是他點頭同意。史世用便走出來大聲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各退一箭之地,吃完便當再戰吧!”
“好!”雙方快步後退到兩倍和弓射程的距離,取出幹糧充饑。
季桓之督戰了半天也餓了,拿出白麵饅頭啃了兩口,對史世用道:“該讓您的得力下屬出馬了。”
史世用會心一笑,忽然朝天開了一槍,“一揆眾”後方便響起了腳步聲,放眼望去,不過一兩個人。可跟在這一兩個人後麵的,還有一群咆哮的老百姓。
近百名老百姓拿著錘子、鋸子、斧頭、菜刀和木棍,麵目猙獰地衝向正在吃便當的“一揆眾”,眼中透著金色的光芒。
俗話說得好,“搶人者人恒搶之”,在那個年代的日本,提著刀出門的不見得就安全,日本的老百姓們最喜歡襲擊落單的武士或流氓,搶裝備去賣錢。而這村子裏的老百姓雖然戰鬥能力不強,但趁得就是“一揆眾”空腹無力、又極度疲勞的空子,上來這一通打,這幫來曆不明的“一揆眾”就這麽憋屈地在一套王八拳的狂毆下領便當了。
看到敵人被打得軍心渙散,想逃又被人堵住無路可逃的情景,季桓之高呼一聲:“投降不殺!”
【*】焙烙玉:陶具上有繩子,通過圓形擺動利用離心力投擲,殺傷敵兵為主要目的的武器。同時會引燃附近的木質結構。類似於現代的燒夷彈,爆發力和容器的碎片為殺傷的主力,火的威力較低。村上水軍、乃美水軍、児玉水軍等瀨戶內海的水軍為主使用。
將改裝的“焙烙玉”放入大炮,被稱為“焙烙火矢”。以鐵炮傭兵團為人所知的雜賀眾,在船上等使用這種武器而出名。 這種武器是為了對抗織田信長要求九鬼嘉隆建造的鐵甲船(木身鐵皮的大型安宅船)而開發的。亞洲東部在西洋各國大型火炮技術尚未引入之前,這種投擲彈兵器在攻城戰和海戰中多次使用。原本,建築物和船隻是木造的。焙烙比依靠衝突力為主的大炮,更有效的發揮燃燒作用。(另一方麵,當時海戰中,大炮威力不足不是決定性因素,當時最終依靠的還是接舷戰和白刃戰決勝的時代)。特別是歐洲的帆船是外海上的航海的設計的。而戰國時期的日本海戰主要是在內海、近海的海戰,更加特別化。船體上建造了很大的城牆的結構,向建築間隙不斷的投擲爆炸物的戰術比較有效。因為這個原因,攻城戰和水戰,配置消防人員將發揮了重要的戰鬥力。
“一揆眾”被打得灰頭土臉,正怒火中燒,想也沒想就撲了過去。
“攔!”孔定邦站在人群後麵下令,一種比長槍還要長的帶刺柱狀體就伸了出來,不少愣頭青就被掛住,活生生被長槍捅死。也有一些武藝高強的佩刀武士硬是將狼筅的前端斬斷,但就在他忙著砍狼筅的時候,最低級的幾個錦衣衛力士猥瑣一笑,捅出了竹製的長槍:拜拜吧您嘞!
“列陣列陣!”有些頭領還活著,連連大叫。可是在街道裏麵你怎麽列方陣?老老實實地散兵作戰吧。
錦衣衛們現學的鴛鴦陣總是以盾牌手和狼筅迎敵,隊長躲在最後發號施令,每一個想上去硬啃一下的一揆士兵總會被捅死。也有一些小隊狼筅被砍斷,無法發揮作用,這時四名長槍手就會分出兩名以槍交錯攔在前麵勉強代替一下,讓刀手尋隙攻擊。個別小隊遭受的攻擊太猛,長牌手便放好大櫓,掏出標槍,玩命地丟出去,抵擋一陣子。但不得不說,東亞的人標槍用得少,一是不太會用,紮不死人,二是不像羅馬標槍那樣一扔就彎,有些“一揆眾”就撿起扔出來的標槍再扔回去。但“一揆眾”也不會用標槍。於是一段時間內,雙方就玩起了互扔標槍、眉目傳情的遊戲。
“夠了,給我打!”遠處一棟小高樓的樓頂上,史世用高叫著。旁邊的旗本揮舞紅白兩色旗幟,各個擁有火器千戶百戶看見,幾乎是同時射擊。
“砰——”手銃發出震耳的響聲,噴射出鉛彈,一下就打死了十幾名“一揆眾”。
“以為我們沒有嗎?”獨眼頭領居然還活著,大吼著讓隊伍中的鐵炮手出來和錦衣衛們激情對射。
“壞了!”季桓之在小高樓上看見,心中一凜。這竹木結構的大櫓和盾牌可擋不住鐵炮啊。果然,鐵炮手的零散射擊,盡管沒有形成彈雨,但仍有一些校尉、力士中彈傷亡。而接下來,還有更讓季桓之緊張的。
“一揆眾”在剩餘頭領的指揮下,漸漸恢複了秩序。一些帶著鬥笠的一揆眾淫蕩地一笑,掏出了投石索,點燃了某種東西,掛到投石索上拋了出去。
“不好,是焙烙玉【*】!”
“轟——”
鴛鴦陣再厲害,也擋不住手榴彈,許多人被炸死、燒傷,陣型亂掉了。“一揆眾”趁勢攻擊,殺死了好幾個錦衣衛校尉。
隨著戰鬥繼續,由於火器威力較大,外加陣法還不夠熟練,錦衣衛兵力上的劣勢顯現了出來,盡管局部戰力還算占優,但也陷入了苦戰。
“給我炸死他們!”獨眼頭領大聲吼著,焙烙玉手又丟出一輪“燒夷彈”,北鎮撫司方麵損失頗重。不少房屋在戰鬥中被焙烙玉點燃,冒著火星劈啪作響。
“季千戶,我們有點支撐不住了啊。”史世用說道。
季桓之掃視了下麵一圈,道:“再等等。”
幸好焙烙玉個頭大不方便攜帶,該扔的也都扔完了,隻有零星的鐵炮能造成較大的威脅,兩軍再一次陷入了肉搏戰。
“撤!”孔定邦見士卒體力不支,連忙下令。
“一揆眾”見敵人不支,立即展開追擊。卻不想,這又是個陷阱。
鴛鴦陣後撤到隻夠容納一個半人的狹窄小巷,一揆追軍一進來就被長槍捅死。人常說逆境能激發人的潛能,有些精銳的野武士就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一口氣將四杆長槍揮刀削斷,眼看就要攻破鴛鴦陣——別急,大櫓和藤牌又擋在麵前,刀手陰冷地一笑,一刀給他捅了個透明窟窿。
錦衣衛們專挑狹窄道路,且戰且走。“一揆眾”誤以為敵人力戰良久,戰力不支,還跟在後麵找打,兩百多人擠在通徑裏,兵器相碰之聲連綿不絕。
兩軍從早晨激戰到中午,動作的幅度都慢慢變小了,雙方都出現了體力問題。
“等一下!”獨眼頭領看見了高樓上的指揮中樞,高聲叫道。
“等什麽?”季桓之感到十分意外,大聲反問道。
獨眼頭領以馬鞭指著交戰的雙方,大聲說道:“你們作戰十分勇猛,我們很是欽佩,本想接著決出勝負,但現在兩軍體力都有些不支了,不如我們吃點東西再接著作戰吧?”
季桓之感到好笑,打就打,還能中途談判嗎?他本想將“一揆眾”絞殺在這裏,不過目前己方人員也有損失,疲憊不堪,不宜繼續作戰,於是他點頭同意。史世用便走出來大聲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各退一箭之地,吃完便當再戰吧!”
“好!”雙方快步後退到兩倍和弓射程的距離,取出幹糧充饑。
季桓之督戰了半天也餓了,拿出白麵饅頭啃了兩口,對史世用道:“該讓您的得力下屬出馬了。”
史世用會心一笑,忽然朝天開了一槍,“一揆眾”後方便響起了腳步聲,放眼望去,不過一兩個人。可跟在這一兩個人後麵的,還有一群咆哮的老百姓。
近百名老百姓拿著錘子、鋸子、斧頭、菜刀和木棍,麵目猙獰地衝向正在吃便當的“一揆眾”,眼中透著金色的光芒。
俗話說得好,“搶人者人恒搶之”,在那個年代的日本,提著刀出門的不見得就安全,日本的老百姓們最喜歡襲擊落單的武士或流氓,搶裝備去賣錢。而這村子裏的老百姓雖然戰鬥能力不強,但趁得就是“一揆眾”空腹無力、又極度疲勞的空子,上來這一通打,這幫來曆不明的“一揆眾”就這麽憋屈地在一套王八拳的狂毆下領便當了。
看到敵人被打得軍心渙散,想逃又被人堵住無路可逃的情景,季桓之高呼一聲:“投降不殺!”
【*】焙烙玉:陶具上有繩子,通過圓形擺動利用離心力投擲,殺傷敵兵為主要目的的武器。同時會引燃附近的木質結構。類似於現代的燒夷彈,爆發力和容器的碎片為殺傷的主力,火的威力較低。村上水軍、乃美水軍、児玉水軍等瀨戶內海的水軍為主使用。
將改裝的“焙烙玉”放入大炮,被稱為“焙烙火矢”。以鐵炮傭兵團為人所知的雜賀眾,在船上等使用這種武器而出名。 這種武器是為了對抗織田信長要求九鬼嘉隆建造的鐵甲船(木身鐵皮的大型安宅船)而開發的。亞洲東部在西洋各國大型火炮技術尚未引入之前,這種投擲彈兵器在攻城戰和海戰中多次使用。原本,建築物和船隻是木造的。焙烙比依靠衝突力為主的大炮,更有效的發揮燃燒作用。(另一方麵,當時海戰中,大炮威力不足不是決定性因素,當時最終依靠的還是接舷戰和白刃戰決勝的時代)。特別是歐洲的帆船是外海上的航海的設計的。而戰國時期的日本海戰主要是在內海、近海的海戰,更加特別化。船體上建造了很大的城牆的結構,向建築間隙不斷的投擲爆炸物的戰術比較有效。因為這個原因,攻城戰和水戰,配置消防人員將發揮了重要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