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順二年乙酉,也就是清順治二年正月十三日這天,在大順朝很短的曆史中,是一個令人十分痛心的日子。它比李自成退出北京的日子更為不幸,更使李自成本人和他手下的忠臣義士永遠難忘,直到他們離開人間的那一天。


    頭一天,即正月十二日,李自成要放棄長安,從藍田走商州、武關,逃往湖廣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原來秦王妃的正宮,現在改稱坤寧宮。整個宮院中十分肅靜。雖然不斷有神色緊張的宮眷、宮女和侍臣進進出出,但是沒有人敢大聲說話。宮女中有二十個人裝束很別致,穿著藍緞繡花紫羔皮鬥篷,鬥篷邊沿處用猞猁皮鑲著“出風”,頭上戴著灰鼠裏紅緞麵鑲著兔毛“出風”的風帽。她們都隻有十六七歲,是近幾個月才從陣亡將士的女兒和妹妹中挑選進宮的。皇後高桂英原來的女親兵和健婦營剩下的女官女兵,一則都到了出嫁年紀,皇後不願再耽擱她們的青春,二則紅娘子的事和慧劍的死都使她十分傷心,所以有父母的都遣散回家,沒有父母的就由皇後替她們選擇合適的將校婚配。新挑選的這二十個姑娘都跟著父兄學過武藝,嫻於騎射,也比較機靈。


    如今高桂英坐在坤寧宮正殿中,已經召見了一些人,正等候尚炯和王長順進宮。還有內廷教師鄧夫人,也快要來到。所有要由她帶走的金銀珍寶和必要的糧食,都已經收拾停當。為馱這些公家和私人東西的三百匹騾子也都已齊備。她默默無言,不時深深地歎息一聲。


    尚炯和王長順進來,向皇後行了叩見禮。皇後說道:


    “你們坐下吧,我們雖是君臣,可是多年來患難相共,禍福同當,如今又要……你們可都準備好了?”


    尚炯回答:“臣等已經準備停當,不知皇上什麽時候起駕?聽說要從藍田出去,從七盤嶺到商州,往湖廣方麵立腳。娘娘召喚臣等進宮,有何麵諭?”


    皇後說:“我叫你們進宮,有幾句緊急話告訴你們。皇上麵諭:你們二位今晚二更時候隨我離開長安。長順哪,有三百匹騾子,馱的東西十分要緊,有的是糧食,有的是貴重東西,交你來管。不論遇到什麽風險,這三百匹騾子可不能丟掉啊!”


    王長順說:“小臣已經是過五十歲的人了,多次掛彩,如今一遇變天,就渾身疼痛,為何不派一位年輕能幹的將士押運糧食和貴重東西?小臣不是害怕打仗,是力不從心哪!”


    皇後傷心地說:“目前咱大順朝的境況你也清楚,哪有人呀?我左思右想,隻好將這副重擔放到你肩上。”


    王長順問道:“娘娘從哪個方向走?”


    皇後說:“皇上一再口諭,暫時不許我對任何人說出來去的方向。等離開長安之後,你們自然就明白了。”


    尚炯問道:“娘娘今日以皇後之尊,離開京城,與往年情況大不相同,不知身邊帶多少人馬?是哪幾位得力將領護駕?”


    皇後淒然一笑,說道:“為避免張揚,我帶走的人馬越少越好。已經商定:在長安一帶的人馬都跟皇上去,將領們也都跟皇上。我隻留來亨扈從,隨我去的少數騎兵也由來亨帶領。”


    王長順說:“來亨?這怎麽行啊?他雖然很有出息,到底還是一個十八歲的孩子。”


    尚炯說:“叫王泗扈從娘娘如何?”


    “不,王泗同左小姐結為夫妻。左良玉駐兵武昌,兵力不小。我們兵敗,皇上不得已退往湖廣,要盡量避免同左良玉兵戎相見。皇上將王泗夫婦帶去,說不定會有用處。”


    王長順建議命張鼐夫婦率兵扈從。皇後搖搖頭,說:“如今雙喜死了,李強也死了,張鼐萬不可離開皇上左右。張鼐隨皇上一道,慧瓊自然也要跟去。皇上的幾位妃子,兩位叔父和兩家人,以及許多隨皇上一起的老營婦女和兒童,雖有男將率軍保護,可是有慧瓊這樣一員女將幫助照料,也會使皇上少操一份心。隻要皇上平安,咱們的大順就不會亡。讓能夠作戰的人都跟隨皇上去吧。”


    皇後說了這一番話,忍不住低下頭,哽咽流淚。忽然宮女稟報,太平伯吳汝義奉旨來坤寧宮求見。皇後說:


    “命他進來吧。”


    吳汝義進來跪下,小聲奏道:“皇上同劉爺離開潼關時,給馬世耀留了七千精兵,囑咐他死守潼關險要地方,拖住敵人,能夠拖多久就拖多久,以便長安城中軍民從容退出……”


    皇後趕緊問道:“如今馬世耀如何了?”


    吳汝義心情過於緊張,聲音有點打顫地接著說:“不料馬世耀沒有聽從皇上的密諭,將潼關城外董杜原一帶的守軍全都撤了,斂兵城內,使滿洲兵不戰而占領了董杜原要地,一直到潼關西南的金盆坡,都駐了軍。滿洲的豫親王多鐸親自駐在金盆坡上,居高臨下,從西南邊包圍了潼關城。馬世耀害怕敵人,所以才出此下策……”


    皇後又問道:“如今潼關城怎樣了?”


    吳汝義說:“馬世耀見孤城難守,就獻出潼關城,投降了敵人。”


    皇後恨恨地說道:“該死!忘恩負義的畜牲!馬世耀現在何處?”


    吳汝義說:“已經被滿洲人殺了。”


    皇後吃驚道:“啊?!投降之後又被殺了?”


    “不但馬世耀被敵人殺了,留給他的幾千人馬全都被敵人殺了,沒有一點反抗。”


    “為什麽不反抗?幾千人也可以殺開一條血路,逃回長安,為什麽白白地就被殺光了呢?”


    “皇後不知。馬世耀投降之後,心中又覺得不甘,就寫了一封密書派人送往長安來,半路被清兵抓到。原來是他求皇上率領大軍反攻,他從潼關城中作內應。清兵見到這封密書,就在金盆坡以吃酒為名,請他前去,當場將他綁了起來,又命他將手下人馬全部召集到金盆坡點名,不許攜帶武器。他的幾千將士在金盆坡被包圍,束手就擒,都被當天殺死。如今滿洲大軍已經向長安殺來,皇上決定於明天五更離開長安。他現在正在忙碌,命臣進宮來將情況稟奏皇後,請皇後務必在二更之前動身,不可稍有耽誤。”


    皇後問道:“子宜,皇上說他有重要話親自囑咐我,不知他何時回後宮來?”


    吳汝義說:“臣不知道。皇上正在部署退出長安的事,千頭萬緒,怕一時不能回來。”


    皇後點點頭,說道:“你退下去吧。”


    原來高桂英還以為,幾天之內,滿洲兵不會過潼關前來長安。現在突然得到這個稟報,想從容退出長安的計劃被打亂了。她不禁神色沉重,說道:


    “事情越來越困難了!”


    尚炯說道:“軍情險惡,實在令人擔憂。天已經開始下雪,北風刺骨,望娘娘路上多多保重。”


    皇後說:“我自己不用擔心,最叫人擔心的是皇上自己攜帶大批老弱眷屬,遇著這樣的風雪天氣,後有追兵,如何行軍?過七盤嶺路途險惡,風大天寒,如何是好?”


    尚炯問道:“娘娘與皇上分路離開長安,將在何處何時會師?”


    皇後回答:“倘若天不亡我大順,事情順利,逢凶化吉,預計幾個月後在湖廣會師。”


    一個宮女進來稟報:“內廷教師鄧夫人來到,等候傳見。”


    高桂英抬起頭來說:“老神仙,長順,咱們以後說吧!晚飯以後帶著你們手下執事官員、親兵、仆人速到紫禁城後門等候,隨我離開京城。”


    二人磕頭辭出。高桂英隨即向宮女們說:


    “請鄧夫人到偏殿談話。”


    高桂英走出坤寧宮正殿,忽然一陣冷風從宮院中刮過,簷際銅鈴發出紛亂的叮咚聲,同時鵝毛般大雪片猛撲到她臉上,她不由得自言自語說:


    “偏遇著這樣天氣!”


    一進偏殿,正在肅立恭候的女詩人鄧太妙立即跪下接駕。她將鄧太妙攙起,哽咽說:


    “鄧夫人,今晚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今晚隻作一家人隨便談幾句話,免了君臣之禮吧。”


    鄧太妙等高桂英麵南坐下以後,又跪下叩頭,說:


    “正因為今晚君臣相別,所以臣妾必須行禮,不忘厚恩!”


    “快點坐下,今晚時間無多,說幾句話你就應該出宮了。明日你必須離開長安,已經準備好了麽?”


    鄧太妙從座位上站起來說:“臣妾已經準備停當,妾家文府也算是長安名門世家,並不缺少錢用。目今國家十分困難,蒙皇後陛下差人賞賜紋銀千兩,臣妾不敢不受,心中十分不安。今日臣妾接到賞賜的時候,已經望闕謝恩,現在來到皇後麵前,容臣妾再一次叩謝皇恩。”說畢,她立刻重新來到皇後麵前跪下,連連叩頭,伏地嗚咽。


    皇後流下眼淚,說道:“你起來坐下吧,我還有要緊話對你囑咐。”


    女詩人站起來又拜了三拜,然後側身歸座,低頭流淚不止。


    皇後揩去眼淚,說道:“前年十月間我同皇上來到長安不久,禮聘夫人為內廷教師,轉眼一年多了。我們君臣相處,如同家人。不幸國家有難,今日不得不同夫人分手,但願一兩年後國運轉好,重回長安,我們重新相見。”


    鄧夫人站起來說:“前年蒙皇上和皇後特降恩禮,命臣妾供奉內廷,不唯使臣妾得保一身名節,且使臣妾每日出入宮禁,恭侍皇後與公主讀書,得享無上寵榮。倘先夫文翔鳳九泉有知,亦必含笑感激。不料吳三桂勾引胡人入關,致有今日之禍。然而自古國君蒙塵,重振中興大業,史不絕書。胡人一時猖狂,正所謂‘蠻夷猾夏’,斷無長久竊踞中國之理。請皇後陛下放心,今日暫別,後會有期。”


    皇後歎口氣說:“我也想胡人不會久占中原。夫人所說的話,都是前朝古代的正理,哪有胡人能夠長久當令的?倘若賴天地之靈,將胡人趕出中原,不僅是我們大順國之福,也是中國萬民之福。”


    停一停,皇後接著說下去:“咱從滿韃子兵從孟津過了黃河以後,百姓哄傳,茂陵多次夜間鬼呼,震醒了附近村民。又傳說接連數夜間霍去病墓前的石馬身上都流了汗,那一匹踐踏匈奴的石馬流汗最多。夫人,這些謠言,你也都曾聽說,還為此作了一首五言排律,傳誦長安。無奈目前咱大順國軍大劫臨頭,縱然有漢武帝在地下發怒,霍去病在冥冥中親自助戰,暫時也不能打敗胡人。”


    鄧太妙說道:“請娘娘寬心。以臣妾看來,不要多久,必然‘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請娘娘不必憂愁。”


    “數日之內,胡人就會來到長安,必然奸擄燒殺。夫人素有才女之名,必須趕快逃出長安。不知夫人有沒有可以藏身的地方?”


    “臣妾有一胞弟名鄧少剡,在周至縣鄉下有一處莊田,不臨官路,頗為僻靜。臣妾日前自奉娘娘麵諭之後,當即差家人前去,告訴鄧少剡知道,作好準備。既然情況緊急,臣妾明日一早就離開長安。”


    高桂英向宮女吩咐,速請公主和忠娘娘來送別師傅。隨即蘭芝和慧英進來。鄧夫人要向她們行禮,皇後阻止,命她坐下,又命公主和忠王妃向她行一拜禮辭別,再一拜以謝師傅。鄧太妙恭敬還禮,然後一手拉住蘭芝,一手拉住慧英,相對垂淚。她想著慧英前年臘月與雙喜小將爺拜堂成婚,不過半月,雙喜隨皇上出征,死在山海關,慧英就成了寡婦。雖然後來皇上追封雙喜為忠王,封她為忠王妃,但她哭得死去活來,曾經要懸梁自縊,為夫盡節,幸而被宮女看見,沒有死成。鄧氏自己也是年輕守寡,更能理解慧英的痛苦心情,每次進宮來都要對慧英說些勸慰的話。此時執手相對,不禁滿心酸痛,淚如泉湧。高桂英望著鄧太妙和慧英的神情,心中完全明白,也不覺歎口長氣。


    正在這時,李自成命人前來傳諭,晚膳以後,皇上和軍師要來後宮,有要事商議。皇後心中奇怪:軍師有何密計?隻要皇上說一下還不行麽?


    晚膳過後不久,皇後由慧英和蘭芝陪侍,在坤寧宮東暖閣等候皇上。宮女稟報說:“軍師來到。”她趕緊帶著慧英、蘭芝從暖閣出來,在正殿坐下。


    宋獻策不免有點緊張,向她行了一叩頭禮,就站立起來。皇後命軍師坐下,打量一眼他的神色,問道:


    “皇上為何還不回後宮來?”


    宋獻策站起來說:“皇上正忙著分別召見重要將領,麵授方略,他命臣先來後宮,向皇後麵奏一件十分機密事項。”


    “你說吧。”


    “今日情勢與數年前完全不同。娘娘此去,身邊兵微將寡。大約十多天後,才能有數萬得力人馬趕到娘娘身邊。”


    說著,宋獻策從懷中取出一個封套,從裏邊抽出一張紙,攤在桌上。皇後一看,原來是一張草草畫成的地圖。宋獻策指著地圖,小聲解釋。原來地圖上標出了許多地名。什麽地方有什麽將領,現在手頭有多少人馬,都寫在上邊。


    宋獻策說:“如今主要是靠一功和補之兩位將軍從榆林撤回的人馬,另外從此往西往南,許多地方都還有駐防的人馬。有些地方三千五千,有些地方一千兩千,也有隻剩下幾百人的。我已經分頭派人星夜傳皇上密旨,火速向兩個地方收攏。一個地方,”說到這裏,他用指頭在圖上指一指,“是皇後要去的地方。皇後到了這裏,不要聲張,不要當地文臣武將恭迎,秘密地住下來,等候補之和一功的大軍來到。估計半月之後,人馬可以有六七萬。然後皇後從這一條路往這裏走。到了這裏,離漢中已經不遠了。另外一批人馬分散在洮州、天水各處,都會奉命到這裏同娘娘的人馬會合。如今賀珍駐守漢中,張敬軒派一支人馬同他打了一仗。他把張敬軒的人馬打跑了。皇後到了漢中,就把賀珍的人馬也帶在身邊,把糧食多收集一些,然後就往湖廣。千萬要機密,不使胡人知道消息,也不要同張敬軒糾纏。到湖廣同皇上會師是最緊要的一件事。”


    皇後指著地圖說:“從漢中、保康往湖廣去,不是有王光恩兄弟在鄖陽一帶擋住了路麽?除非把他們打敗,否則如何能夠同皇上會師?”


    宋獻策低聲說:“臣正要說出這以後怎麽走法。千萬不能走鄖陽這條路,不能同王光恩兄弟作戰,那樣一則會耽誤時間,二則會損傷我們的人馬。萬一在鄖陽一帶糾纏起來,就會壞了大事。請皇後看,從這裏有一條路,走太平縣……”


    皇後說:“張敬軒在瑪瑙山吃過一次敗仗,不是在太平縣附近嗎?”


    宋獻策點頭說:“是的,這裏是太平縣,這裏是瑪瑙山。可是如今這裏既沒有明朝人馬,也沒有張敬軒的人馬,請娘娘從這裏進川,然後走這條線,到這,再到這,從這裏出川,就到了湖廣。”


    “倘若我收集到了眾多人馬,按這條路走,到了湖廣,與皇上在何處會師?”


    “現在很難說定,反正是要在湖廣某地。”


    皇後心中一驚,又問:“皇上前去湖廣到底能帶去多少人馬?”


    “原來守潼關的不過十來萬人,除了給馬世耀留下數千,全都回到長安,加上長安守軍,合起來大概有十二三萬。”


    皇後說:“從商州出武關,經過南陽府的內鄉、鄧州,再到襄陽府,入了湖廣。這些府、州、縣原是熟地方,從前百姓多麽擁戴皇上,稱他是救星、救命恩人。如今胡人入關,要滅亡中國,能不能沿途號召百姓,重新集合成一支大軍?”


    宋獻策搖頭說:“如今百姓離心,恐怕很難。”


    “既然不能號召百姓,如何能在湖廣立足?”


    “目前趕快離開長安要緊,能否在湖廣立住腳跟,到襄陽後看情況再說。”


    “軍師,今晚我同你君臣離別,各奔東西,再見很難,但望你繼續給皇上盡忠竭力,做一名好軍師。不管遇到千難萬險,你不要離開皇上左右。”


    宋獻策流出熱淚,聲音打戰地說:“除非臣死於敵人之手,絕不會離開皇上。”


    “皇上從山海關戰敗,退出北京之後,有許多事做得不好,章法已經亂了。如今悔之已晚。倘若你們能夠在湖廣站住腳步,千萬不能再走從前的老路,不能再做那種隻打仗不管百姓的錯事!”


    “今後倘若能在湖廣站住腳步,當然一定不再像以前那樣。”


    “我還要囑咐一條:每逢皇上事不遂心,對臣下不能容忍時,你要多多直言苦諫。比如說吧,殺李岩太不應該……”


    “當時臣已經回到長安,不在平陽。”


    “是的,我知道你不在平陽,這件事丞相有很大責任。我同皇上談了,皇上也說,李岩‘心懷二意’並無實證,對殺李岩也深深後悔。可是人隻有一顆頭顱,砍掉了也就完了。倘若李岩不死,今天說不定會得了他的力,他回河南會為皇上做許多事情。唉!最使我傷心的是紅娘子下落不明。紅娘子到底死了沒有?沒有人知道?”


    “看來並沒有死,也沒有投降敵人。”


    “唉,不管這些了。縱然紅娘子不死,今生她會懷恨在心,說不定會遁入空門。再想看見她,永遠也不會了。好,不再說閑話了,你快去回複皇上吧,我馬上就要上路了。”


    宋獻策剛走,李來亨進來了,向皇後稟報說:


    “離京的事全都準備停當,所有騾子都已經出城了。”


    “老神仙、王長順都到了麽?”


    “都已經到了,一切都遵照聖上的吩咐準備停當,隻等娘娘起駕。”


    皇後說:“好吧,你到厚載門稍候片刻,我等皇上來到以後,說幾句話就動身出城。”


    李來亨剛走片刻,貞吉門傳呼:“接駕!”慧英和蘭芝趕快走出,在坤寧宮正殿門外跪下。宮女們在地下跪了一片,兩個宮女從左右揭起簾子,皇後站在正殿門內迎接。


    往日李自成進到坤寧宮後照例在寶座上坐下,然後談話。然而他此時無心多坐,對皇後說:


    “你該動身啦!”


    “是的,皇上,我該動身了。”


    “你好像有話要對我說。”


    “我本來有許多話要對皇上說,可是如今沒有時間說了。現在請皇上吩咐吧,吩咐畢我好動身。”


    看見皇後雙眼含淚,眼圈哭得發紅,李自成回避了皇後的眼睛,低下頭去,小聲說道:


    “你這次同我分手,一定要行蹤詭秘,瞞過敵人耳目。兩個月後趕到湖廣。那時候我在何處立腳,現在難料,不過我的行蹤,你容易打聽。倘若能夠兩軍會師,我等著你的這一支人馬。”


    皇後說:“陛下,難道不可以據守荊襄……”


    李自成沉默片刻,搖搖頭說:“走著瞧吧,如今局勢,我隻對你一個人說,十分凶險哪!”


    “唉,我都明白,怎麽辦呀?難道是束手無策?”


    李自成低下頭去,在皇後麵前坐了片刻,然後走進東暖閣去。皇後看出來皇上有十分機密的話要對她說,跟隨在他的背後。


    李自成忽然站住,回頭望著皇後的眼睛說:“我有話囑咐你,你可要牢牢記住!”


    “皇上,你說吧!”


    “萬一我立腳不住,不幸死了……”


    “不,請不要說這樣不吉利的話。我隻要收集到十萬大軍,一定拚命趕路,趕到湖廣,找到皇上,使皇上轉危為安。”


    “不,你聽我說,”李自成將一隻手搭在皇後肩上,慘然地苦笑說,“我知道你會率十萬大軍救我,隻是怕局麵變化很快,你的援軍趕不上了,想救我來不及了。”


    “皇上,你難道要對我囑咐的就是這句話麽?”


    “不,不要急,你聽我說,記在心中。倘若我不幸殉國,你怎麽辦?”


    “請皇上放心,倘若皇上不幸死了,我絕不一個人活下去。”皇後聲音打顫,不覺痛哭。


    “不,你不要死,千萬不要死。”


    “陛下,唉,自成呀!”皇後緊緊地抓住他的膀臂,靠在他的胸前啜泣一陣,然後抬起頭來,用衣袖揩去熱淚,注視著李自成的眼睛說,“我是你的結發妻子,正宮娘娘,是大順國的國母。一旦國破家亡,皇上身殉社稷,難道我不為國為夫盡節,還要偷生苟活?我連崇禎的皇後也不如麽?皇上,你不用再多說了。”


    李自成有點發急了,說:“你不明白我的意思。聽著,記清!”


    皇後停止嗚咽,用淚眼注視著李自成神色嚴厲的雙眼,靜靜等候,幾乎連呼吸也停止了。


    李自成歎口氣說:“我不是擔心你不肯盡節,是擔心你得到我戰死的消息以後,以死盡節,撂下你的千斤重擔。我平日把你看成我的膀臂,所以才決定將我身後的一件大事,囑托於你。你想想,我要囑托你的是什麽大事?”


    “皇上,我猜不透你的心事。”


    “可惜我們沒有一個親生兒子。”


    皇後心中一驚,猜到了自成的心事,於是說道:“劉妃懷孕已經三個多月,太醫們從脈象看,都說很像是個男胎。”


    李自成說:“縱然劉妃能為我生個兒子,也沒有用,那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成人?”


    “陛下……”


    李自成接著說:“倘若我不幸死去,你是皇後,你就在軍中召集文武,開一個禦前會議,宣布我的遺詔,立補之為我的繼子,繼承皇位。可是我擔心有幾位像郝搖旗那樣的大將,平時與補之不很融洽,未必肯忠心擁戴。有你在,我就放心。”


    皇後哽咽問:“萬一補之陣亡,如何是好?”


    “扶來亨繼承皇位。”


    “來亨也不是補之的親生兒子,眾將領會擁戴他麽?”


    “十三家中一向重視養子,隻要苗子正,不是親骨血,有何要緊?你自己拿定主張,誰肯說不擁戴?”


    停一停,李自成歎口氣,接著說,“倘若我死了,你率兵到了湖廣,孤軍轉戰,四麵皆敵,糧餉困難,兵無來源,要將這大順國號延續下去,談何容易!一切大計,你到時候同一功、補之商量決定吧。總之,你要活下去,不要為我殉節。自從滿洲人進了北京,明朝的文臣武將、各地官吏豪紳,紛紛投降。不是滿洲的人馬眾多,是漢奸替胡人增加了數倍兵力。你要率領將士們血戰到底,在天地間留一股正氣,為中國人立個榜樣!”


    皇後掩麵痛哭,好一陣不能夠抬起頭來。經李自成催促之後,她終於秘密地率隊動身了。


    李自成將皇後送出厚載門。除皇後向他立著一拜之外,別人都跪在雪地上向他叩辭,並且流下了眼淚。他沒有馬上回宮,繼續立在風雪中,目送這一小隊人騎在馬上的影子消失在風雪幽暗的長街上,心中一陣酸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自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姚雪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姚雪垠並收藏李自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