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楊嗣昌的督師行轅門外,官兵如林,明盔亮甲,刀槍劍戟在平明的薄霧中閃著寒光。一對五六丈高的大旗杆上懸掛著兩麵杏黃大旗,左邊的繡著“鹽梅上將”,右邊的繡著“三軍督司”。


    咚咚咚三聲炮響,轅門大開。從轅門到大堂,是深深的兩進大院,中間一道二門。二門外站著八個衛士;從二門裏到大堂階下,寬闊的石鋪甬路兩旁也站著兩行侍衛。兩進院子裏插著許多麵顏色不同、形式各別的軍旗。二門外石階下,靠左樹了一麵巨大的、用墨綠貢緞製成的中軍坐纛。大纛中心用紅色繡出太極圖,外邊是鬥、牛、房、心等等星宿。大堂名白虎堂,台階下豎兩麵七尺長的豹尾旗,旗杆頭是一把利刃。這是軍機重地的標誌。門外豎了這種旗子,大小官員非有主將號令不許擅自入內,違者拿辦。明朝末年,主帥威令不行,軍律廢弛,成了普遍情形。楊嗣昌今天開始升帳理事就竭力矯正舊日積弊,預先指示僚屬們認真做了一番布置,以顯示督師輔臣的威重,使被召見的文官武將們感覺到這氣象和熊文燦在任時大不相同,知所畏懼。


    第一次鳴炮後,文武大員陸續進入轅門,在二門外肅立等候。第二次炮響之後,二門內奏起軍樂。楊嗣昌身穿二品文官仙鶴補服,腰係玉帶,頭戴烏紗帽,從屏風後緩步走出。他在正中間圍有紅緞錦幛的楠木公案後邊坐下,兩個儀表堂堂的執事官捧著尚方劍和“督師輔臣”大印侍立兩旁。承啟官走到白虎堂前一聲傳呼,二門內應聲如雷。那等候在二門外的文武大員由湖廣巡撫方孔昭領頭,後邊跟著監軍道、總兵、副將和參將等數十員,文東武西,分兩行魚貫而入,又按照品級,依次行了報名參拜大禮,躬身肅立,恭候訓示。


    楊嗣昌沒有馬上訓話。因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先率領全體文武向北行四拜賀朔[1]禮,然後才命大家就座。楊嗣昌用炯炯目光向大家掃了一遍,隨即慢慢地站起來。所有文武大員都跟著起立。楊嗣昌清一下喉嚨,開始說話,他首先引述皇帝的口諭,把大家的剿賊無功訓誡一頓,語氣和神色十分嚴峻,然後接著說:


    “本督師深受皇上厚恩,畀以重任,誓必滅賊。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為今上所識拔,均應同心戮力,將功補過,以報陛下。今後剿賊首要在整肅軍紀,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如有玩忽軍令、作戰不力者,本督師有尚方劍在,副將以下先斬後奏,副將以上嚴劾治罪,決不寬貸!”


    眾將官震驚失色,不敢仰視。楊嗣昌又訓了一陣話。全體到會文武都對他的輔臣氣派和訓話留下深刻印象,感到畏懼,也感到振奮。訓話畢,楊嗣昌又用威重的眼光向全場掃了一遍,吩咐大家下去休息,等候分別傳見,然後離開座位,略一拱手,在幕僚們的簇擁中退回內院。眾文武大員躬身叉手相送,等他走了以後才從白虎堂中依次肅然退出。大家不敢離開督師行轅,等候傳見。過了片刻,隻見承啟官走出白虎堂高聲傳呼:


    “請湖廣鎮總兵左大人!”


    總兵左良玉是遼東人,今年三十九歲,體格魁梧,紫銅色麵皮。十年以前,他在遼東做過都司,因在路上劫了國家運往錦州的軍資,犯法當斬。同犯丘磊是他的好朋友,情願犧牲自己救活他,獨自把罪案承擔下來。左良玉由主犯變為從犯,挨了二百軍棍被革職了。過了很久,無事可做,他跑到昌平駐軍中做了一名小校。由於他的武藝、勇敢和才幹樣樣出眾,漸漸地被駐守昌平的總兵官尤世威所賞識。崇禎四年八月,清兵圍攻大淩河[2]很急,崇禎詔昌平駐軍星夜赴援。當時侯恂[3]以兵部侍郎銜總督昌平駐軍,守護陵寢,並為北京的北麵屏障;接到上諭後,苦於找不到一個可以勝任率兵赴援的人。正在無計,尤世威向他保薦左良玉,隻是左良玉是個小校,無法統率諸將。侯恂說:“如果左良玉真能勝任,我難道不能破格替他升官麽?你去告他說,就派他統兵前去!”


    當天夜裏,尤世威親自到左良玉住的地方找他。他一聽說總兵大人親自來了,以為是逮捕他的,大驚失色,對自己說:“糟啦,一準是丘磊的事情敗露啦!”他想逃走已經來不及,慌忙藏到床下。尤世威用拳頭捶著門,大聲說:


    “左將軍,你的富貴來啦,快拿酒讓我喝幾杯!”


    開門以後,尤世威把事情的經過對他說了,他撲通跪到尤世威麵前。尤世威也跪下去一條腿,把他攙起來。恰在這時,侯恂親自來了。


    第二天早晨,侯恂在轅門內大集諸將,當著眾將的麵以三千兩銀子給左良玉送行,又賜他三杯酒、一支令箭,說道:


    “這三杯酒是我以三軍交將軍,給你一支令箭如同我親自前去。”他又望著出征的將領說:“你們諸位一定要聽從左將軍的命令,他今天已經升為副將,位在諸將之上。我保薦左將軍的奏本,昨夜就拜發了。”


    左良玉出轅門時向侯恂跪下去,用頭叩著石階,發誓說:“我左良玉這次去大淩河倘若不能立功,就自己割掉自己腦袋!”


    他率領幾千將士馳赴山海關外,在鬆山和杏山打了兩次勝仗。不過一年多的時光,他從一個有罪的無名小校爬上總兵官的高位。最近幾年他一直在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廣大腹地同農民軍作戰,尤其河南和湖廣兩省成了他主要的活動地區。自從曹變蛟隨洪承疇出關以後,在對農民軍作戰的總兵官中,以他的兵力最強,威望最高。因此,盡管平素十分驕橫,軍紀很壞,兩個月前又在羅猴山打了敗仗,貶了三級,但楊嗣昌仍不得不把希望指靠在他身上,而今天首先召見的也是他。


    承啟官引著左良玉穿過一座大院,來到一座小院前邊。小院的月門外站著兩個手執寶劍的侍衛,剛才插在白虎堂階前的豹尾旗已經移到此處。從月門望進去,竹木深處有一座明三暗五的廳堂,堂前懸一朱漆匾額,上有熊文燦手書黑漆“節堂”二字。左良玉對於自己的首被召見,既感到不勝寵榮,又不免提心吊膽。


    忽聽傳事官傳報一聲:“左鎮到!”隨即從節堂中傳出一聲“請”!左良玉緊走幾步,一登上三層石階就拱著手大聲稟報:“湖廣總兵左良玉參見閣部大人!”進到門裏,趕快跪下行禮。


    楊嗣昌早已決定要用“恩威兼施”的辦法來駕馭像左良玉這樣的悍將,所以對他的行大禮並不謙讓,隻是站起來拱手還禮,臉孔上略帶笑容。等左良玉行過禮坐下以後,楊嗣昌先問了問近來作戰情況,兵額和軍餉的欠缺情況,對一些急迫問題略作指示,然後用略帶親切的口氣叫道:


    “昆山[4]將軍!”


    左良玉趕快起立,叉手說:“不敢,大人。”


    “你是個有作為的人,”楊嗣昌繼續說,也不讓左良玉坐下,“所以商丘侯先生拔將軍於行伍之中,置之統兵大將之位,可謂有識人之鑒。不過自古為大將者常不免功多而驕,不能振作朝氣,克保令名於不墜。每覽史書,常為之掩卷太息。今日正當國家用人之時,而將軍亦正當有為之年。日後或封公封侯,名垂青史,或辜負國恩,身敗名裂,都在將軍自為。今上天縱英明,勵精圖治,對臣工功過,洞鑒秋毫,有罪必罰,不稍假借,想為將軍所素知。羅猴山之敗,皇上十分震怒,姑念將軍平日尚有戰功,非其他怯懦惜死的將領可比,僅貶將軍三級,不加嚴罰,以觀後效。本督師拜命之後,麵奏皇上,說你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懇皇上格外降恩,赦免前罪,恢複原級,並封你為平賊將軍,已蒙聖上恩準。在路上本督師又上疏題奏,想不久平賊將軍印即可發下。將軍必須立下幾個大功,方能報陛下天覆地載之恩,也不負本督師一片厚望。”


    左良玉跪下叩頭說:“這是皇上天恩,也是閣部大人栽培。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難報答萬一。至於剿賊的事,末將早已抱定宗旨:有賊無我,有我無賊。一天不把流賊剿滅幹淨,末將寢食難安。”


    “昆山請起。請坐下隨便敘話,不必過於拘禮。”


    “末將謝座!”


    楊嗣昌接著說:“將軍秉性忠義,本督師早有所聞。若穀先生不幸獲罪,久係詔獄。聽說昆山每過商丘,不避嫌疑,必登堂叩拜太常卿碧塘老先生[5]請安,執子弟禮甚恭。止此一事,亦可見將軍忠厚,有德必報,不忘舊恩。”


    左良玉回答說:“倘沒有侯大人栽培,末將何有今日。末將雖不讀詩書,但聽說韓信對一飯之恩尚且終身不忘,何況侯府對末將有栽培大恩。”


    楊嗣昌點點頭表示讚許,拈須微笑說:“本督師與若穀先生是通家世交。聽說若穀先生有一位哲嗣名方域,表字朝宗,年紀雖輕,詩文已很有根底。昆山可曾見過?”


    “三年前末將路過商丘,拜識這位侯大公子。”


    “我本想路過河南時派人去商丘約朝宗世兄來襄陽佐理文墨,後來在路途上聽說他已去南京,殊為不巧。”停了片刻,楊嗣昌忽然問道,“據將軍看來,目前剿賊,何者是當務之急?”


    “最要緊的是足兵足餉。”


    “足兵足餉之外,何者為要?”


    “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愛錢。”


    楊嗣昌明白左良玉所說的文官愛錢是對熊文燦等有感而發,輕輕點頭,說:“昆山,你說‘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愛錢’,確是十分重要,但還隻是一個方麵。依我看來,目前將驕兵惰,實為堪慮。倘若像今日這樣,朝廷威令僅及於督撫,而督撫威令不行於將軍,將軍威令不行於士兵,縱然糧餉不缺,豈能濟事?望將軍回到防地之後,切實整頓,務要成諸軍表率,不負本督師殷切厚望。倘能一掃將驕兵惰積習,使將士不敢以國法為兒戲,上下一心,戮力王事,縱然有一百個張獻忠,一千個李自成,何患不能撲滅!”


    當楊嗣昌說到“望將軍回到防地之後”這句話時,左良玉趕快垂手起立。等楊嗣昌的話一完,他趕快恭敬地回答說:


    “末將一定遵照大人鈞諭,切實整頓。”


    “將軍年富力強,應趁此時努力功業。一旦剿賊成功,朝廷將不吝封侯之賞。”


    左良玉聽了這幾句話大為動容,諾諾連聲,並說出“誓死報國”的話。他正等待楊嗣昌詳細指示作戰方略,卻見楊嗣昌將茶杯端了一下,說聲:“請喝茶!”他知道召見已畢,趕快躬身告辭。


    左良玉離開節堂以後,楊嗣昌匆匆地分批召見了巡撫方孔昭、幾位總兵、監軍、副將和十幾位平日積有戰功的參將,其餘的大批參將全未召見。午飯後,他稍作休息,便坐在公案邊批閱文書。傳事官在節堂門外躊躇一下,然後掀簾進來,到他麵前躬身稟道:


    “方撫台同各位大人、各位將軍前來轅門辭行,大人什麽時候接見?”


    楊嗣昌嗯了一聲,從文書上抬起頭來,說:“現在就接見,請他們在白虎堂中稍候。”


    這班來襄陽聽訓的文武大員,從前在熊文燦任總理時也常來襄陽開會和聽訓,除非軍情十分緊急,會後總要逗留一些日子,有家在此地的就留在家中快活,無家的也留在客館中每日與同僚們召妓飲酒,看戲聽曲,流連忘返。有些副將以下的官在襄陽玩夠了,遞手本向總理辭行,熊文燦或者不接見,或者在兩三日以後傳見。由於上下都不把軍務放在心上,那些已經辭行過的,還會在襄陽繼續住幾天才動身返回防地。楊嗣昌一到襄陽就知道這種情形,所以他在上午分批接見文武大員時就要大家星夜返防,不得任意在襄陽逗留。


    全體文武大員由巡撫方孔昭率領,肅靜地走進白虎堂,分兩行坐下等候。他們根據官場習氣,以為大概至少要等候半個時辰以上才能夠看見楊嗣昌出來,沒想到剛剛坐定,忽然聽見一聲傳呼:“使相[6]大人駕到!”大家一驚,趕快起立,屏息無聲。楊嗣昌身穿官便服,帶著幾個幕僚,儀態瀟灑地從屏風後走了出來。就座以後,他囑咐大家固守防地,加緊整頓軍律,操練人馬,以待後命。話說得很簡單,但清楚、扼要、有力。隨即他叫左右把連夜刻版印刷成的幾百張告示拿出,分發眾文官武將帶回,各處張貼。這份告示的每個字幾乎有拳頭那麽大,內容不外乎懸重賞擒斬張獻忠和李自成,而對於羅汝才則招其投降。眾將官接到告示,個個心中驚奇和佩服。一退出白虎堂,大家就忍不住竊竊私語,說閣部大人做事真是雷厲風行,迅速萬分。等他們從行轅出來,看見各衙門的照壁上、十字街口、茶館門外、城門上,已經到處粘貼著這張告示,老百姓正在圍觀。


    楊嗣昌回到節堂裏,日頭已經平西。他決定趁著天還不晚,也趁著襄陽百姓還不認識他的麵孔,親自去看一看市容,看一看是否有散兵遊勇騷擾百姓,同時也聽一聽百姓輿論。他在家人服侍下脫去官便服,換上一件臨時找來的藍色半舊圓領湖縐綠棉袍,腰係紫色絲絛,戴一頂七成新元青貢緞折角巾,前邊綴著一塊長方形輕碧漢玉。這是當時一般讀書人和在野縉紳的普通打扮,隻是楊嗣昌原是大家公子出身,近幾年又做了禮、兵二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位居輔臣,這種打扮仍掩蓋不住長期養成的雍容、尊貴與威重氣派。他自己對著一麵大銅鏡看一看,覺得不容易遮掩百姓眼睛,而親信幕僚們更說不妥,於是他換上了仆人楊忠的舊衣帽,而把這一套衣帽叫楊忠穿戴。他們悄悄地出了後角門,楊忠在前他在後,好像老仆人跟隨著年輕的主人。楊忠清秀白皙,儀表堂堂,倒也像是個有身份的人。中軍副將和四名校尉都作商人打扮,暗藏利刃,遠遠地在前後保護。楊嗣昌走過幾條街道,還走近西門看了一陣。他看見街道上人來人往,相當熱鬧。雖然自從他來到後已經在重要街口加派守衛,並有馬步兵丁巡邏,但街上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仍很混雜;有一條巷子裏住的幾乎全是妓女,倚門賣俏,同過往的行人擠眉弄眼;城門盤查不嚴,幾乎是隨便任人出進。這一切都使楊嗣昌很不滿意。他想,襄陽是剿賊根本重地,竟然如此疏忽大意,剿賊安能成事!


    黃昏時候,楊嗣昌來到襄陽府衙門前邊,看見飯鋪、茶館和酒肆很多,十分熱鬧,各色人等越發混雜,還有不少散兵遊勇和賭痞在這一帶鬼混,而衙門的大門口沒有守衛,二門口隻有兩個無精打采的士兵守衛,另有兩個吊兒郎當的衙役拿著水火棍。他心中非常生氣,決定趕快將老朽無能的現任知府參革,在奉旨以前就便宜處置,舉薦一位年輕有為的人接任知府,協助他把襄陽布置得鐵桶相似。他一邊這麽想著,一邊就跟在楊忠背後進入一家叫作杏花村的酒館。當他們走到一張桌子邊時,楊忠略微現出窘態,不知如何是好。楊嗣昌含著微笑使個眼色叫他大膽地坐在上首,自己卻在下首坐定,向堂倌要了酒菜和米飯。隨即,作商人打扮的中軍副將和校尉們都進來了。中軍副將單獨在一個角落坐下,四個校尉分開兩處坐下。楊嗣昌是一個十分機警的人,一坐下就偷偷地用眼睛在各個桌上瞟著,同時留心眾人談話。飲酒吃飯的客人幾乎坐滿一屋子,有的談官司,有的談生意,有的談災荒,而更多的人是談閣部大人的前來督師和今天張貼出來的皇皇告示。大家都說,皇上要不是下了狠心也不會欽命楊閣部大人出京督師,又說閣部大人來襄陽後的一切作為果不尋常,看來剿賊軍事從此會有轉機。楊嗣昌聽到人們對他的評論,暗暗感到高興。他偶一轉眼,看見左邊山牆上也粘貼著他的告示,同時也看見不少人在注意那上邊寫的賞格,並且聽見有人說:


    “好,就得懸出重賞!你看這賞格:活捉張獻忠賞銀萬兩,活捉李自成賞銀也是萬兩……”


    這杏花村酒館是天啟年間山西人開的。館子裏的夥計多是秦、晉兩省的人。管賬先生叫秦華卿,自從張獻忠駐紮穀城以後,他同獻忠就暗中拉上了鄉親瓜葛。當晚生意一完,秦華卿就將一個年輕跑堂的叫到後院,含著世故的微笑,小聲問:


    “今晚大客堂中間靠左邊的一張桌子上來了兩位客人,上首坐的二十多歲,下首坐的不到五十,你可記得?”


    跑堂的感到莫名其妙,說:“記得,記得。你老問這兩位客人是什麽意思?”


    秦華卿隻是微笑,笑得詭秘,卻不回答。跑堂的越發莫名其妙,又問:


    “秦先兒,你到底為啥直笑?”


    “我笑你有眼不識泰山,怠慢了要緊客官。”


    “我的爺,我怎麽怠慢了要緊客官?”


    “你確是怠慢了要緊客官。我問你,你為什麽對下邊坐的那位四十多歲的老爺隨便侍候,卻對上首坐的年輕人畢恭畢敬?”


    跑堂的笑了,說:“啊,秦先兒,你老是跟我開玩笑的!”


    “我怎麽是跟你開玩笑的?”


    “你看,那坐在上首的分明是前日隨同督師大人來的一位官員,下邊坐的是他的家人。咱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來過,所以絕不是總督衙門的人。據我看,這年輕官員的來頭不小,說不定就是督師大人手下的重要官員或親信幕僚,奉命出來私訪。要是平時出來,一定要帶著成群的兵丁奴仆,豈肯隻帶著一個心腹老仆?就這一個老仆人,他為著遮人眼目也沒作仆人看待,還讓他坐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酒哩!”


    秦華卿微微一笑,連連搖頭,小聲說:“錯了,錯了!完全錯了!”


    跑堂的感到奇怪:“啊?難道我眼力不準?”


    “你的眼力還差得遠哩!今晚這兩個客官,坐在上首的是個仆人,坐在下邊的是他的主人,是個大官兒,很大的官兒。如果我秦某看錯,算我在江湖上白混了二十年,你將我的雙眼挖去。”


    跑堂的搖搖頭,不相信地笑著問:“真的麽?不會吧。何以見得?”


    “何以見得?好,我告訴你吧。他們一進來,我就注意了,覺得這二位客人有點奇怪。我隨即看他們選定桌子後,那年輕人遲疑一下。那四十多歲的老爺趕快使個眼色,他才拘拘束束地在上首坐下。這就叫我看出來定有蹊蹺。你跑去問他們要什麽菜肴,吃什麽酒。那年輕人望望坐在下邊的中年人,才說出來一樣菜,倒是那中年人連著點了三樣菜,還說出要吃的酒來。這一下子露出了馬腳,我的心中有八成清楚了。等到菜肴擺上以後,我一看他們怎樣拿筷子,心中就十成清楚了。我是久在酒樓,閱人萬千,什麽人不管如何喬裝打扮,別想瞞過我的眼睛!”


    跑堂的問:“秦先兒,我不懂。您老怎麽一看他們拿筷子就十分清楚了?”


    秦華卿又笑一笑,說:“那後生拿起筷子,將一雙筷子頭在桌上蹾一下,然後才去夾菜,可是那中年人拿起筷子就夾菜,並不蹾一下,這就不同!”


    “我不明白。”


    “還不明白?這道理很好懂。那後生雖然衣冠楚楚,儀表堂堂,卻常常侍候主人老爺吃飯,侍候筵席,為著將筷子擺得整齊,自然要將筷子頭在桌上輕輕蹾一下,日久成了習慣。那中年人平日養尊處優,給奴仆們侍候慣了,便沒有這個習慣。再看,那後生吃菜時隻是小口小口地吃,分明在主人麵前生怕過於放肆,可是那中年人就不是這樣,隨隨便便。還有,這兩位客人進來時,緊跟著進來了五個人,都是商人打扮,卻分作三處坐下,不斷抬頭四顧,眼不離那位老爺周圍。等那位老爺和年輕仆人走時,這五個人也緊跟著走了。夥計,我敢打賭,這五個人分明是暗中保鏢的!你想,那位四十多歲的官員究竟是誰?”


    跑堂的已經感到有點吃驚,小聲問:“你老的眼力真厲害,厲害!是誰?”


    秦華卿說:“這位官員雖說的北京官話,卻帶有很重的常德口音。這,有八成是……”他湊近青年堂館的耳朵,悄悄地咕噥出幾個字。


    跑堂的大驚,對他瞪大了眼睛:“能夠是他麽?”


    “我猜有八成會是他。他要一反熊總理的所作所為,要認真做出來一番大事,好向皇上交差,所以他微服出訪,親眼看看襄陽城內情形,親耳聽聽人們如何談論!”


    “啊呀,真厲害!看起來這個人很難對付!”


    秦華卿淡淡一笑,說:“以後的事,自有張敬軒去想法對付,用不著你我操心。此刻我叫你來,是想趁著督師行轅中咱們的人還在,你要殺一殺他的威風。你做得好,日後張敬軒會重重賞你。”


    “你要我如何殺他的威風?”


    秦華卿對著後生的耳朵悄悄地咕噥一陣。咕噥之後,他在後生的脊背上輕拍一下,推了一把,小聲說:


    “事不宜遲,趁著尚未靜街,去吧!”


    楊嗣昌回到行轅,在節堂裏同幾位親信幕僚談了很久,大家對軍事都充滿樂觀心情。幕僚辭出後,楊嗣昌又批閱了不少重要文書,直到三更才睡。


    天不明楊嗣昌就起了床,把昨晚一位幕僚替他擬的奏疏稿子看了看,改了幾個字,才算定稿;接著又給內閣和兵部的同僚們寫了兩封書信。他在當時大臣中是以擅長筆劄出名的,這兩封信寫得文辭洗練,在軍事上充滿自信和樂觀。寫畢,他把昨天張貼的告示取兩份,打算給兵部和內閣都隨函附去一份。他暗暗想著,懸了如此大的賞格,也許果然會有人斬張獻忠和李自成二人的首級來獻。他正在這麽想著,又提起筆來準備寫封家書,忽然中軍副將進來,神色張皇地把一張紅紙條放在他麵前,吃吃地低聲說:


    “啟稟大人,請看這個……”


    楊嗣昌一看,臉色大變,心跳,手顫,手中的狼毫斑管筆落在案上,濃墨汙染了梅花素箋。中軍拿給他看的是一個沒頭招貼,上邊沒寫別的話,隻用歪歪斜斜的字體寫道:有斬楊嗣昌首級來獻者賞銀三錢。


    他從沒頭招貼上抬起眼睛,直直地望著中軍,過了片刻,略微鎮定,聲色嚴厲地問道:


    “你在什麽地方揭到的?”


    “大堂上、二堂上、前後院子裏、廚房、廁所,甚至這節堂月門外的太湖石上,到處都貼著這種沒頭帖子。”


    楊嗣昌一聽說這種沒頭帖子在行轅中到處張貼,心頭重新狂跳起來,問道:


    “你都撕掉了麽?”


    “凡是找到的,卑職都已撕去;粘得緊,撕不掉的,也都命人用水洗去。如今命人繼續在找,請大人放心。”


    楊嗣昌驚魂未定,麵上卻變得沉著,冷笑說:“這還了得!難道我的左右盡是賊麽?”


    “請大人不必聲張,容卑職暗查清楚。”


    “立刻查明,不許耽誤!”


    “是,大人!”


    “你去傳我口諭:值夜官員玩忽職守,著即記大過一次,罰俸三月。院內夜間守衛及巡邏兵丁,打更之人,均分別從嚴懲處,不得稍存姑息!”


    “是,大人!”


    中軍退出後,楊嗣昌想著行轅中一定暗藏著許多張獻忠的奸細,連他的性命也很不安全,不勝疑懼。他又想著這行轅中大部分都是熊文燦的舊人,不禁歎口氣說:


    “熊文燦安得不敗!”


    一語剛了,仆人進來稟報陳讚畫大人有緊要公事來見。楊嗣昌說聲“請”,仆人忙打起簾子,一位姓陳的親信幕僚躬身進來。楊嗣昌自己勤於治事,挑選的一些幕僚也都比較勤謹,不敢在早晨睡懶覺。他不等這位幕僚開口,站起來問道:


    “無頭帖子的事老兄已經知道了?”


    “知道了,大人。”


    “可知道是什麽人貼的?”


    “毫無所知。”


    “那麽老兄這麽早來……”


    幕僚走近一步,壓低聲音說:“閣部大人,夜間三更以後,有幾個錦衣旗校來到襄陽。”


    楊嗣昌一驚:“什麽!要逮熊大人麽?”


    “是的,有旨逮熊大人進京問罪。”


    楊嗣昌出京前就知道熊文燦要逮京問罪,但是沒想到錦衣旗校在他出京之後也跟著出京,而且也是星夜趕程。他想著皇上做得如此急速,足見對熊文燦的“剿撫兩失”十分惱恨,逮進京城必斬無疑。楊嗣昌對這事不僅頓生兔死狐悲之感,而且也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他到襄陽之後,曾同熊文燦見過一麵,抱怨熊弄壞了事,現在沒有別的話可再說的。過了一陣,他對幕僚說:


    “皇上聖明,有罪必罰。我已經當麵責備過熊大人貽誤封疆,如今沒有什麽要囑咐的話。”


    等這位親信幕僚退出後,他拿起那張沒頭帖子就燈上燒毀,決意用最迅速的辦法整肅行轅,鞏固襄陽,振作士氣,打一個大的勝仗,以免蹈熊文燦的覆轍。  <hr/>


    [1]賀朔——文武官員,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禮致賀,叫作賀朔。


    [2]大淩河——大淩河城,在遼寧錦州東北數十裏處,為明朝山海關外的軍事重鎮。


    [3]侯恂——河南商丘人,字若穀,侯方域的父親。


    [4]昆山——左良玉的字。上級長官稱部屬的字,表示親切和客氣。


    [5]碧塘老先生——侯恂的父親名執蒲,字碧塘,天啟時官太常卿,因忤魏忠賢罷歸。


    [6]使相——唐、宋兩朝,皇帝常派宰相職位的文臣出京作統帥或出鎮一方,稱為使相。“使”是節度使的簡稱。明朝官場中也沿用使相這個詞稱呼那些以輔臣身份督師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自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姚雪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姚雪垠並收藏李自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