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軒回了自己村北的那座祖傳宅子,下馬推開門,見院落的泥地裏還積著幾天前下雨的黃泥水,到處坑坑窪窪,泥夯的土牆上青苔遍布,簷角張了蛛網,瓦鬆草長得幾乎有半人高,連瓦都被頂到了一邊,比起前次回來,破敗更甚。心想這次既然回了無論如何要整下。
這座三進的宅子,從前和楊太公家的一北一南矗在村子兩邊,算最顯眼的了。如今他雖不大住這裏,畢竟是祖上留下的,就這樣任由荒敗下去也不好。
楊敬軒牽著老馬到了後麵的馬棚,見馬棚的茅頂也漏了幾個大洞,陽光束子東一道西一道地漏下來。這是晴天,要是下雨,那往下漏的就是水了。把韁繩往馬棚柱子上一係,拎了挑土筐出去,想挑些泥先把前頭院子的地先給填平夯實,再來修馬棚。剛出門,就撞見楊太公家的丫頭招娣氣喘籲籲地跑來,光腳糊滿泥,看見他仿佛有些畏懼,縮著脖子小聲說道:“大老爺,我家太公聽說你回來了,喊我請你過去哩,太公說有事。”
鄉人知道他被縣令請去當捕頭,掌著一縣的緝凶和肅盜。從此看見他時,再沒人叫他名字,必定恭恭敬敬地稱大人或大老爺。他從前糾了幾回,見依舊不改,也就作罷。聽到楊太公有請,想必是有事,自己正好也有事想找,點頭便過去了。到了楊太公家的的議事堂——就是上房的明間,見不但楊太公在,族裏另幾個長者和楊百天也在,略微一怔,便猜到叫自己過來所為何事了。
“大河啊,你來了,快坐快坐。”
楊太公看見楊敬軒,顯出很是高興的模樣,招呼落座,站在一邊的楊百天賠著笑臉點頭哈腰。
大河是他的小名。鄉下的娃,出生後一般沒有大名,都是石頭錘子驢拴狗蛋地叫著,覺著這樣容易養活。那些過得去的人家,等小孩到了七八歲啟蒙的時候,就會請先生給取個大名記入族譜,方便光宗耀祖。他的大名敬軒就是七歲入學時取的。如今大河這小名,也就村裏輩分高的年長之人敢叫。
楊敬軒落座之後,寒暄幾句,楊太公便對楊百天說:“大河也來了。你的事趕緊說說,說定了就拿主意。”說完雙手拄著拐杖,閉目養神起來。
楊百天哎了一聲,挪到楊敬軒跟前,剛要開口,忽然覺著自己又太靠近了,怕他不喜,忙不露痕跡地往後挪了一點。
楊百天年紀比楊敬軒大了一輪還不止,又是平輩,在他麵前卻這麽小心翼翼,也不是沒緣由的。說起楊敬軒,在本村也算是個有說道的人。
原來也不知道是哪朝哪輩開始,那會兒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又逢了大災年,連換著吃娃的事兒都成了尋常。一幫背井離鄉的人在路上漸漸滾團。人多了,自然要有個主事的。這楊敬軒的祖宗爺爺能力出眾,被推舉為首,帶著大夥尋落腳之地。說有一天發現少了兩戶人,祖宗爺帶人找到的時候,見地上架了兩口燒水的鍋子,裏麵水咕嘟咕嘟冒著白煙,男人手上握著尖刀,女人正死命抱著娃呼號。祖宗爺上去二話不說,掏出刀解了自己褲帶,手起刀落從自個大腿上削下兩片血淋淋的條肉,一左一右丟進鍋子裏,血紅著眼對著倆男人說:“你們推舉我當頭,是信我。如今我無能,讓你兩家落到要互吃娃的地步。這倆娃的命留下。往後你倆熬不住,跟我說一聲,我割肉給你們吃就是!”嚇傻的男人當場丟了刀痛哭,而祖宗爺也因了這壯舉鎮住了所有的人,自此死心塌地。經過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帶著一幫人遷到了此地,定居下來墾田辟荒。自那時起,就有個鐵打不動的規矩傳下來,族長必定出自楊家長房長孫,且這一項,被載入族規首頁首條。傳了不知道多少代,到了楊敬軒爺爺當族長的時候,最後養大成人的就隻有楊敬軒的爹。偏偏他人到中年,進城竟被人教唆染上賭博的惡習,開始還隻是偷偷搬家裏的香爐煙缸出去當賣,到了後來,竟瞞著楊敬軒的爺爺偷地契出去當,等老爺子發現時,家裏的二十幾畝水田被當了大半,當場氣得背過了氣去,沒幾天就撒手而去。沒了人看著,他更肆無忌憚,沒一年,楊敬軒的娘也丟下十四歲的楊敬軒和十二歲的女兒蘭芝,氣得病死了。第二年,楊敬軒的爹在縣城酒館裏喝得醉醺醺,回來路上不小心栽進河裏淹死了。這時候的楊家,已經被敗得隻剩一座宅院和兩畝水田,那還是楊敬軒的娘悄悄藏起了地契才留下的。
出了這樣的事,宗祠族長的人選,就變得微妙起來。一半村人覺著,楊敬軒的爹雖然混賬,但他祖上功德擺在那,祖宗之法更不可廢,該循了舊律,這幾年先由族裏幾個老人撐著,待過幾年他成家了,族長還由他當。另些人卻覺著他家既出了這樣的事,可見敗德,且楊敬軒年歲小,更看不出往後品行,嚷著要另推舉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族長,以造福本地鄉民,推了楊太公出來。反對者卻在背後傳楊太公慳吝,遠不及楊敬軒的爺爺,自然不鬆口。於是族長之位空懸了幾年,期間宗祠之事,都是楊太公與族裏的幾個老者一道議定。漸漸楊太公聲望漸起,到了最後,兩邊人越鬧越厲害,甚至要打起來。
這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村人正抵角抵得歡,就碰到朝廷征兵的事。當時十八歲的楊敬軒已經長得頂天立地,有一天忽然站了出來,將全村的人都集到了祠堂,宣布自己擔一個征兵的名額,族長之位,因楊太公德高望重,恭請太公就任,焚香告祭祖先。
這個決定,當場把村人驚得目瞪口呆,楊太公連連推卻,見楊敬軒態度堅決,最後隻好勉強答應,卻當場宣布,自己決無意侵這族長之位,他日楊敬軒歸來,必定將位子讓出。於是這場紛爭了數年的族長之選,終於塵埃落定。楊敬軒把家裏的最後兩畝水田和所有家當給了妹子當陪嫁,風風光光地把她嫁給幾十裏外給自己小時候啟蒙過的丁先生的小兒子,把屋子的門一關,便去了北邊打仗,兩年前才回來,背著一同出去的其他九人的遺物,牽了一匹老得掉牙的馬。當年一身灰撲撲的粗布衣服出去,如今還是一樣。唯一的變化就是現在的楊敬軒,沉默嚴肅得叫人不敢在他麵前笑。
楊敬軒去北邊打仗的這五年裏,到底發生過什麽,村人不清楚。有膽大好奇的人湊上去問,他也不過笑笑,半字不提。隻越這樣,村人就越好奇。漸漸地村裏人背後都傳言,大概是他殺人殺得太多,身上附了洗不掉的煞氣,這才成了如今這般模樣,這是好事,能嚇退一切大鬼小鬼。有當年老族長的忠心者這時候便站出來,提了當年楊太公在宗祠列祖前應過的諾言。
楊太公這幾年當族長,當得不是很服眾,有人既然提醒,有人自然認同。雖然沒當麵提這事叫楊太公難看,隻背後裏卻難免嘀咕起來。嘀咕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傳到楊太公的耳朵裏,他老人家幾天幾夜沒睡好覺,撓心撓肺地難過。
其實從楊敬軒回到桃花村的第一天起,楊太公就開始夜不思寐了。他原來以為自己這個侄孫會一去不返,那自己就坐實了這夢寐以求的族長之位,等自己歸天,就是他的兒子繼承,然後是孫子重孫,世代傳承。沒想到他現在好生生地回來了,雖然看樣子是沒混出什麽名堂,但他祖上幾百年族長當下來,在族人中積下的餘威哪裏說沒就沒?要是這當口他朝自己開口,自己是該把族長之位拱手相讓呢,還是死占著不放?
也怨不得他有這樣的心思。楊太公生來就對田地有近乎狂熱的愛。在他看來,田地裏黑黝黝肥土散出的那種牲畜漚糞味道,遠比過年時鐵鍋裏大火炒出的臘肉還要香。捏著泥巴感覺到它從指縫裏擠出去的時候,連女人肉呼呼的胸脯都比不上。從前楊敬軒爺爺還掌族權時,他就靠了世代積累和自己的精明算計,田地房子已經整得不比他家差。現在他家敗落,當年被他爹當了的那些水田,後來全都是被他偷偷給買了過來。看著連成大片的終於歸了自己的田地,他恨不得躺下來打滾幾圈才好。隻不過怕被鄉人背後議論自己不厚道,這才瞞了下來,悄悄讓佃戶耕種,打算再過幾年,村人漸漸把原來的族長那家淡忘掉的時候再公開,再等著看村人吃驚而羨慕的表情。現在族權不歸他,簡直天理難容。但是自己當年是在全族人麵前放過話的,而楊敬軒居然真回來了……楊太公悔得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連他的兒媳婦田氏,背地裏都恨恨地對著自己男人埋怨公公老糊塗:“你說爹,從前幹嘛死要麵子說那話,這下可好,唱戲的腿抽筋,下不了台了……”話沒說完,被同樣惱火卻沒地兒出氣的男人一個巴掌扇了過去,於是委屈地捂住臉吱哇吱哇嗚咽了起來。
就在楊太公一家齊齊上火牙疼的時候,事情又有了轉機。楊敬軒被新到任的縣太爺招去衙門裏當了捕頭。這個新縣令,名為李觀瀾,坊間傳言他到這清河縣當縣令之前,據說還做過朝中什麽閣老宰相之流的大官,隻是大概有天得罪了皇上,龍顏大怒,就被發配到這離皇城十萬八千裏的地了。至於具體什麽事,尋常平頭百姓哪裏知曉那麽多,不過以訛傳訛添油加醋而已。總之後來,楊敬軒壓根兒沒跟楊太公提族長的事,而是帶了把用布包得嚴嚴實實的刀,騎了那匹被村人圍觀了許久的會吃魚的老馬,走馬上任去了。
楊敬軒這一去,楊太公算是暫時鬆了口氣。沒想到好景不長,半年之後,又生事端,把楊太公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事情是這樣的,這一帶自古以來,平川山陵養出了彪悍的民風。前些年朝廷一直打仗,老天爺又不作美,接連幾年,不是旱就是澇,加上前任縣令又隻顧搜刮地皮,所以盜賊橫行,到了後來,甚至猖獗得大白日就在官道上打劫,稍有反抗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手段狠辣得駭人聽聞,至於搶奪良家女子,得手後呼嘯一聲狂笑而去,更是家常便飯,弄得民怨沸騰,人人自危。如今李縣令上任,攬了楊敬軒為捕頭緝盜。不過數月,便抓住最橫強的一個人稱鬼見愁的賊首。鬼見愁被縛住押往鬧市刑場時,還極其猖狂,放言誰敢殺他,他遍布全地的兒郎定會以血報複,劊子手被嚇住,竟不敢動手。楊敬軒手起刀落,將他與一幹手下斬首於鬧市殺一儆百,境內群盜聞風而散,自此治安大改,百姓拍手稱快,提起李縣令與楊捕頭,無不稱讚。
楊敬軒聲威大震,且與李縣令又熟識,桃花村裏那些原本對楊太公不滿的人自然按捺不住,推舉了當年曾與楊太公一道執過事的一個長者,一道去跟楊太公提了他當年許過的諾。楊太公一張老臉登時通紅,閉口說不出話來。
沒想到事情又峰回路轉。楊敬軒聽說此事,特意回村當著眾人的麵再次推辭,說縣衙事務繁忙,且族長之責重大,事關一族之人福祉,楊太公論輩分是他的叔爺,擔此重責正妥當。有人仍不甘心,翻開發黃的族規首頁,搬出首條來壓,眼見兩方人又要吵起來,終於有人提出折中之法,族長仍由楊太公擔任,但遇重大宗祠族內的事,須與楊敬軒商議。
楊太公實在不願放掉族長之位,見這樣的折中之法,雖心中不願,也隻能先勉強應下,以圖後計,心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往後定要尋個機會把這一條族規給廢了;楊敬軒對族長之位全無興趣,隻是見自己若不應下,族人也不會鬆口,且回鄉的半年間,他也隱約覺察楊太公這個族長當得不是很地道,至少在宗祠公田的事上有點不清不楚,這才招致族人不滿。自己雖不會事事插手,隻多了自己這一關,想來他往後也會收斂著些,終於點頭。這才有了剛才的一幕。
***
楊百天看著坐自己對麵的楊敬軒,賠笑著說:“敬軒兄弟,這事兒呢我和太公早叨咕過,太公也沒說不好,就等著你回來跟你通個氣兒呢。其實也沒啥大事,就是那沒了的大哥家的事。他家的情況呢你也知道,如今隻剩下個我大侄媳和能武,能武眼睛又壞了,這日子別說他自個,就是我看了,也覺著心酸哪。要說我那侄媳,她要是個本分的人,守著肯好好過日子把能武拔拉大,我這當叔叔自然沒話說,而且還要幫一把你說是不是?可那個侄媳婦,她就是個安分不下來的貨色,仗著臉條,先是和石寡婦家的兒子牽扯不清,剛半個月前,居然還和黃二皮鬧了那一出,哎喲我的媽啊,村裏人背後說什麽的都有,以後指不定還會鬧出什麽幺蛾子,把我那沒了的兄嫂的臉都給丟光了,你說我怎麽還放得下心讓我唯一的親侄兒跟著她呀,指不定哪天就禍害了呢……”
楊敬軒看著楊百天隨了嘴巴張合一動一動的兩個酒糟鼻翼,腦海裏不由自主浮現出了中午在村口溪邊時的一幕。那女人往溪岸上爬的時候,因為姿勢的緣故,濕淋淋裹貼在身上的衣衫把細腰和圓屁股現得毫無遁形,簡直觸目驚心,這便算了,當是無心,她竟還對自己露出那樣的表情,那種直視絲毫不加避諱的目光……那一刻,他簡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就是那種當眾被人扒光衣服任人肆無忌憚打量的羞辱,而且最後,甚至見到她對著一匹馬握拳作恐嚇樣,這舉動不止可笑,簡直匪夷所思,絕非正當女人能幹得出來。
楊敬軒皺了下眉,極力驅散腦子裏那女人的樣子和這段記憶給自己帶來的羞恥和不適應感。
這座三進的宅子,從前和楊太公家的一北一南矗在村子兩邊,算最顯眼的了。如今他雖不大住這裏,畢竟是祖上留下的,就這樣任由荒敗下去也不好。
楊敬軒牽著老馬到了後麵的馬棚,見馬棚的茅頂也漏了幾個大洞,陽光束子東一道西一道地漏下來。這是晴天,要是下雨,那往下漏的就是水了。把韁繩往馬棚柱子上一係,拎了挑土筐出去,想挑些泥先把前頭院子的地先給填平夯實,再來修馬棚。剛出門,就撞見楊太公家的丫頭招娣氣喘籲籲地跑來,光腳糊滿泥,看見他仿佛有些畏懼,縮著脖子小聲說道:“大老爺,我家太公聽說你回來了,喊我請你過去哩,太公說有事。”
鄉人知道他被縣令請去當捕頭,掌著一縣的緝凶和肅盜。從此看見他時,再沒人叫他名字,必定恭恭敬敬地稱大人或大老爺。他從前糾了幾回,見依舊不改,也就作罷。聽到楊太公有請,想必是有事,自己正好也有事想找,點頭便過去了。到了楊太公家的的議事堂——就是上房的明間,見不但楊太公在,族裏另幾個長者和楊百天也在,略微一怔,便猜到叫自己過來所為何事了。
“大河啊,你來了,快坐快坐。”
楊太公看見楊敬軒,顯出很是高興的模樣,招呼落座,站在一邊的楊百天賠著笑臉點頭哈腰。
大河是他的小名。鄉下的娃,出生後一般沒有大名,都是石頭錘子驢拴狗蛋地叫著,覺著這樣容易養活。那些過得去的人家,等小孩到了七八歲啟蒙的時候,就會請先生給取個大名記入族譜,方便光宗耀祖。他的大名敬軒就是七歲入學時取的。如今大河這小名,也就村裏輩分高的年長之人敢叫。
楊敬軒落座之後,寒暄幾句,楊太公便對楊百天說:“大河也來了。你的事趕緊說說,說定了就拿主意。”說完雙手拄著拐杖,閉目養神起來。
楊百天哎了一聲,挪到楊敬軒跟前,剛要開口,忽然覺著自己又太靠近了,怕他不喜,忙不露痕跡地往後挪了一點。
楊百天年紀比楊敬軒大了一輪還不止,又是平輩,在他麵前卻這麽小心翼翼,也不是沒緣由的。說起楊敬軒,在本村也算是個有說道的人。
原來也不知道是哪朝哪輩開始,那會兒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又逢了大災年,連換著吃娃的事兒都成了尋常。一幫背井離鄉的人在路上漸漸滾團。人多了,自然要有個主事的。這楊敬軒的祖宗爺爺能力出眾,被推舉為首,帶著大夥尋落腳之地。說有一天發現少了兩戶人,祖宗爺帶人找到的時候,見地上架了兩口燒水的鍋子,裏麵水咕嘟咕嘟冒著白煙,男人手上握著尖刀,女人正死命抱著娃呼號。祖宗爺上去二話不說,掏出刀解了自己褲帶,手起刀落從自個大腿上削下兩片血淋淋的條肉,一左一右丟進鍋子裏,血紅著眼對著倆男人說:“你們推舉我當頭,是信我。如今我無能,讓你兩家落到要互吃娃的地步。這倆娃的命留下。往後你倆熬不住,跟我說一聲,我割肉給你們吃就是!”嚇傻的男人當場丟了刀痛哭,而祖宗爺也因了這壯舉鎮住了所有的人,自此死心塌地。經過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帶著一幫人遷到了此地,定居下來墾田辟荒。自那時起,就有個鐵打不動的規矩傳下來,族長必定出自楊家長房長孫,且這一項,被載入族規首頁首條。傳了不知道多少代,到了楊敬軒爺爺當族長的時候,最後養大成人的就隻有楊敬軒的爹。偏偏他人到中年,進城竟被人教唆染上賭博的惡習,開始還隻是偷偷搬家裏的香爐煙缸出去當賣,到了後來,竟瞞著楊敬軒的爺爺偷地契出去當,等老爺子發現時,家裏的二十幾畝水田被當了大半,當場氣得背過了氣去,沒幾天就撒手而去。沒了人看著,他更肆無忌憚,沒一年,楊敬軒的娘也丟下十四歲的楊敬軒和十二歲的女兒蘭芝,氣得病死了。第二年,楊敬軒的爹在縣城酒館裏喝得醉醺醺,回來路上不小心栽進河裏淹死了。這時候的楊家,已經被敗得隻剩一座宅院和兩畝水田,那還是楊敬軒的娘悄悄藏起了地契才留下的。
出了這樣的事,宗祠族長的人選,就變得微妙起來。一半村人覺著,楊敬軒的爹雖然混賬,但他祖上功德擺在那,祖宗之法更不可廢,該循了舊律,這幾年先由族裏幾個老人撐著,待過幾年他成家了,族長還由他當。另些人卻覺著他家既出了這樣的事,可見敗德,且楊敬軒年歲小,更看不出往後品行,嚷著要另推舉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族長,以造福本地鄉民,推了楊太公出來。反對者卻在背後傳楊太公慳吝,遠不及楊敬軒的爺爺,自然不鬆口。於是族長之位空懸了幾年,期間宗祠之事,都是楊太公與族裏的幾個老者一道議定。漸漸楊太公聲望漸起,到了最後,兩邊人越鬧越厲害,甚至要打起來。
這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村人正抵角抵得歡,就碰到朝廷征兵的事。當時十八歲的楊敬軒已經長得頂天立地,有一天忽然站了出來,將全村的人都集到了祠堂,宣布自己擔一個征兵的名額,族長之位,因楊太公德高望重,恭請太公就任,焚香告祭祖先。
這個決定,當場把村人驚得目瞪口呆,楊太公連連推卻,見楊敬軒態度堅決,最後隻好勉強答應,卻當場宣布,自己決無意侵這族長之位,他日楊敬軒歸來,必定將位子讓出。於是這場紛爭了數年的族長之選,終於塵埃落定。楊敬軒把家裏的最後兩畝水田和所有家當給了妹子當陪嫁,風風光光地把她嫁給幾十裏外給自己小時候啟蒙過的丁先生的小兒子,把屋子的門一關,便去了北邊打仗,兩年前才回來,背著一同出去的其他九人的遺物,牽了一匹老得掉牙的馬。當年一身灰撲撲的粗布衣服出去,如今還是一樣。唯一的變化就是現在的楊敬軒,沉默嚴肅得叫人不敢在他麵前笑。
楊敬軒去北邊打仗的這五年裏,到底發生過什麽,村人不清楚。有膽大好奇的人湊上去問,他也不過笑笑,半字不提。隻越這樣,村人就越好奇。漸漸地村裏人背後都傳言,大概是他殺人殺得太多,身上附了洗不掉的煞氣,這才成了如今這般模樣,這是好事,能嚇退一切大鬼小鬼。有當年老族長的忠心者這時候便站出來,提了當年楊太公在宗祠列祖前應過的諾言。
楊太公這幾年當族長,當得不是很服眾,有人既然提醒,有人自然認同。雖然沒當麵提這事叫楊太公難看,隻背後裏卻難免嘀咕起來。嘀咕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傳到楊太公的耳朵裏,他老人家幾天幾夜沒睡好覺,撓心撓肺地難過。
其實從楊敬軒回到桃花村的第一天起,楊太公就開始夜不思寐了。他原來以為自己這個侄孫會一去不返,那自己就坐實了這夢寐以求的族長之位,等自己歸天,就是他的兒子繼承,然後是孫子重孫,世代傳承。沒想到他現在好生生地回來了,雖然看樣子是沒混出什麽名堂,但他祖上幾百年族長當下來,在族人中積下的餘威哪裏說沒就沒?要是這當口他朝自己開口,自己是該把族長之位拱手相讓呢,還是死占著不放?
也怨不得他有這樣的心思。楊太公生來就對田地有近乎狂熱的愛。在他看來,田地裏黑黝黝肥土散出的那種牲畜漚糞味道,遠比過年時鐵鍋裏大火炒出的臘肉還要香。捏著泥巴感覺到它從指縫裏擠出去的時候,連女人肉呼呼的胸脯都比不上。從前楊敬軒爺爺還掌族權時,他就靠了世代積累和自己的精明算計,田地房子已經整得不比他家差。現在他家敗落,當年被他爹當了的那些水田,後來全都是被他偷偷給買了過來。看著連成大片的終於歸了自己的田地,他恨不得躺下來打滾幾圈才好。隻不過怕被鄉人背後議論自己不厚道,這才瞞了下來,悄悄讓佃戶耕種,打算再過幾年,村人漸漸把原來的族長那家淡忘掉的時候再公開,再等著看村人吃驚而羨慕的表情。現在族權不歸他,簡直天理難容。但是自己當年是在全族人麵前放過話的,而楊敬軒居然真回來了……楊太公悔得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連他的兒媳婦田氏,背地裏都恨恨地對著自己男人埋怨公公老糊塗:“你說爹,從前幹嘛死要麵子說那話,這下可好,唱戲的腿抽筋,下不了台了……”話沒說完,被同樣惱火卻沒地兒出氣的男人一個巴掌扇了過去,於是委屈地捂住臉吱哇吱哇嗚咽了起來。
就在楊太公一家齊齊上火牙疼的時候,事情又有了轉機。楊敬軒被新到任的縣太爺招去衙門裏當了捕頭。這個新縣令,名為李觀瀾,坊間傳言他到這清河縣當縣令之前,據說還做過朝中什麽閣老宰相之流的大官,隻是大概有天得罪了皇上,龍顏大怒,就被發配到這離皇城十萬八千裏的地了。至於具體什麽事,尋常平頭百姓哪裏知曉那麽多,不過以訛傳訛添油加醋而已。總之後來,楊敬軒壓根兒沒跟楊太公提族長的事,而是帶了把用布包得嚴嚴實實的刀,騎了那匹被村人圍觀了許久的會吃魚的老馬,走馬上任去了。
楊敬軒這一去,楊太公算是暫時鬆了口氣。沒想到好景不長,半年之後,又生事端,把楊太公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事情是這樣的,這一帶自古以來,平川山陵養出了彪悍的民風。前些年朝廷一直打仗,老天爺又不作美,接連幾年,不是旱就是澇,加上前任縣令又隻顧搜刮地皮,所以盜賊橫行,到了後來,甚至猖獗得大白日就在官道上打劫,稍有反抗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手段狠辣得駭人聽聞,至於搶奪良家女子,得手後呼嘯一聲狂笑而去,更是家常便飯,弄得民怨沸騰,人人自危。如今李縣令上任,攬了楊敬軒為捕頭緝盜。不過數月,便抓住最橫強的一個人稱鬼見愁的賊首。鬼見愁被縛住押往鬧市刑場時,還極其猖狂,放言誰敢殺他,他遍布全地的兒郎定會以血報複,劊子手被嚇住,竟不敢動手。楊敬軒手起刀落,將他與一幹手下斬首於鬧市殺一儆百,境內群盜聞風而散,自此治安大改,百姓拍手稱快,提起李縣令與楊捕頭,無不稱讚。
楊敬軒聲威大震,且與李縣令又熟識,桃花村裏那些原本對楊太公不滿的人自然按捺不住,推舉了當年曾與楊太公一道執過事的一個長者,一道去跟楊太公提了他當年許過的諾。楊太公一張老臉登時通紅,閉口說不出話來。
沒想到事情又峰回路轉。楊敬軒聽說此事,特意回村當著眾人的麵再次推辭,說縣衙事務繁忙,且族長之責重大,事關一族之人福祉,楊太公論輩分是他的叔爺,擔此重責正妥當。有人仍不甘心,翻開發黃的族規首頁,搬出首條來壓,眼見兩方人又要吵起來,終於有人提出折中之法,族長仍由楊太公擔任,但遇重大宗祠族內的事,須與楊敬軒商議。
楊太公實在不願放掉族長之位,見這樣的折中之法,雖心中不願,也隻能先勉強應下,以圖後計,心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往後定要尋個機會把這一條族規給廢了;楊敬軒對族長之位全無興趣,隻是見自己若不應下,族人也不會鬆口,且回鄉的半年間,他也隱約覺察楊太公這個族長當得不是很地道,至少在宗祠公田的事上有點不清不楚,這才招致族人不滿。自己雖不會事事插手,隻多了自己這一關,想來他往後也會收斂著些,終於點頭。這才有了剛才的一幕。
***
楊百天看著坐自己對麵的楊敬軒,賠笑著說:“敬軒兄弟,這事兒呢我和太公早叨咕過,太公也沒說不好,就等著你回來跟你通個氣兒呢。其實也沒啥大事,就是那沒了的大哥家的事。他家的情況呢你也知道,如今隻剩下個我大侄媳和能武,能武眼睛又壞了,這日子別說他自個,就是我看了,也覺著心酸哪。要說我那侄媳,她要是個本分的人,守著肯好好過日子把能武拔拉大,我這當叔叔自然沒話說,而且還要幫一把你說是不是?可那個侄媳婦,她就是個安分不下來的貨色,仗著臉條,先是和石寡婦家的兒子牽扯不清,剛半個月前,居然還和黃二皮鬧了那一出,哎喲我的媽啊,村裏人背後說什麽的都有,以後指不定還會鬧出什麽幺蛾子,把我那沒了的兄嫂的臉都給丟光了,你說我怎麽還放得下心讓我唯一的親侄兒跟著她呀,指不定哪天就禍害了呢……”
楊敬軒看著楊百天隨了嘴巴張合一動一動的兩個酒糟鼻翼,腦海裏不由自主浮現出了中午在村口溪邊時的一幕。那女人往溪岸上爬的時候,因為姿勢的緣故,濕淋淋裹貼在身上的衣衫把細腰和圓屁股現得毫無遁形,簡直觸目驚心,這便算了,當是無心,她竟還對自己露出那樣的表情,那種直視絲毫不加避諱的目光……那一刻,他簡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就是那種當眾被人扒光衣服任人肆無忌憚打量的羞辱,而且最後,甚至見到她對著一匹馬握拳作恐嚇樣,這舉動不止可笑,簡直匪夷所思,絕非正當女人能幹得出來。
楊敬軒皺了下眉,極力驅散腦子裏那女人的樣子和這段記憶給自己帶來的羞恥和不適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