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後,馮開嶺《保持城市特色,彰顯城市個性,以建設文化大省的宏大氣勢統領城市規劃和建設》一文專題研討會在省城隆重舉行。


    研討會以省社科聯、n大哲學係、《理論前沿》雜誌社的名義聯合主辦,由鄺明達租下省城希爾頓飯店的一個會議中心,明達集團負責全部費用。研討會的實際張羅人,則是黃一平。


    黃一平是第一次操辦這樣的研討會,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好在方教授手下那幾個博士生,得益於在老師身邊時有見習的機會,對於這樣的活動早已駕輕就熟,會議的主要事務基本全由他們辦理,黃一平隻負責開支錢款、及時入賬即可。


    根據那些博士生師弟師妹的介紹,按照正常情況,若是召集一個像模像樣的理論作品研討會,起碼得提前一個月時間開始籌備,先得把作品發到有關專家、學者的手裏,按照各位專家、學者的學術涉獵範圍,給出大致的評論主題與角度,而後還得對他們的準備情況有一個基本規範,防止一旦到了會議發言時,有觀點相互衝突者擦槍走火或當場叫板,局麵不好收拾。另外,對於會議地點的選擇、會場的布置、座位的編排,以及發言順序的先後,等等,都應當有一套嚴格而完備的程式。


    可是,馮市長這個作品研討會,因為時間緊迫,加之真實用意並不在於內容,而在於形式,過程才是第一位,因此就一切以簡化、速成為原則。


    按照博士生們的安排,先要邀請的不是專家、學者,而是新聞媒體的那些知名記者。在這方麵,他們有一班相當熱絡的記者、編輯朋友,一個個電話打過去,完全不提作品題目、內容、研討主題之類,甚至在提及作者時也隻說:“是個有實權的常務副市長,馬上晉升市長哩。”在他們嘴裏,連馮開嶺三個字都無需提,最重要的主題詞則是“每隻紅包一千塊”,或者“你們那裏總共五千”雲雲。不過醜話也是說在前頭,對報紙記者的要求是“稿子必須保證在醒目位置刊登,不能少於一千字”;電視記者“晚上本省新聞聯播,時長不低於三十秒”;電台“新聞加專訪,新聞全天滾動,專訪連續三天複播”。看著一幫師弟師妹的嫻熟操作,黃一平感覺自己就像來自另一個世紀,他隻能在心底感歎,真正創造和改變這個世界的,不是人,而是時間。


    約好了一幫記者,離研討會就剩下兩天時間,博士生們這才開始邀請參加會議並且要在會上發言的專家、學者。他們那兒,早有方教授開列的一串名單,無非是省社科聯的主席、副主席及秘書長,《理論前沿》的幾個主編、副主編、責任編輯,n大學哲學係的幾個資深教授,另外也請了省委辦公廳、政研室、宣傳部等幾個要害部門的官員。大家知道是方教授、楊副秘書長牽頭,又放在希爾頓那樣級別的酒店,對此行人情效應與經濟效益自然心中有數,於是一律痛快答應。至於到會上發言的幾個人,則早就由方教授、楊副秘書長出了題目,博士生們寫好初稿,直接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各人名下,有的甚至直言,稿子不必先看了,開會時拿到文本稿件即可。


    會議請柬也通過方教授送到龔書記秘書手上。日理萬機的龔書記事務那樣多,自然不可能參加這樣一個小型研討會,可也發下話來:“既然研討就認真坐下來解決點實際問題,真正為推動文化大省建設做點實事。”


    龔書記這句話雖然經過秘書之口轉述,已經不是原汁原味,也完全是口語化表述,而在方教授、楊副秘書長們聽來,卻是了不得的大事。方教授當即指令會場打出橫幅,上書“認真探索,求真務實,積極推動文化大省建設”,並要求新聞報道時一定要把龔書記的上述重要批示加進去。


    對於召開這次研討會,馮開嶺在陽城方麵原本並不準備聲張,這一方麵出於其一貫低調的行事風格,另一方麵也不想因為太過張揚而刺激了競爭對手們。可是黃一平提醒說:“會議報道見諸報紙電視了,還是會驚動陽城,那樣反而會讓人感覺我們做得不夠陽光。”馮開嶺一想也是,就主動邀請了洪書記、丁市長,卻采取了模糊戰術,並不道出真實前因後果,隻說是省社科聯等主辦方硬要這麽做,他自己也是趕鴨子上架、勉為其難。洪、丁二位聽說了,心裏難免一壇子醋打翻大半,感覺這個馮開嶺挺會來事,一篇文章居然做出這麽大的道場,嘴上卻一個勁恭喜連聲。再一追問,知道省裏並無領導出場,特別是龔書記那邊好象沒有什麽動靜,當下也就全都借故推托了。洪書記還裝模作樣地吩咐:“一定要代表陽城市委送隻花籃,把氣氛搞熱烈。”丁鬆也叮囑:“你老馮的事,就是我們陽城市政府的事,經費什麽的全力保證,不準跌我們市府的架子!”


    洪、丁二人不來參加,於馮開嶺來說正好求之不得。這個會議原本隻是為的新聞輿論上造造勢,真開起來並不多麽隆重、熱烈,萬一他們到場一看不過如此,回去說起來豈不笑話!可是,正如黃一平提醒的那樣,會議是以自己那篇文章為主題,如果不主動邀請他們,萬一將來報紙、電視上看到了,二位肯定會有抵觸情緒,說不定又要壞事。如今,請也請了,推托也推托了,彼此也就心照不宣。


    會議舉辦那天,希爾頓飯店門前拉了大大的橫幅——熱烈祝賀馮開嶺同誌作品研討會隆重舉行。大堂裏擺了幾塊標牌、花籃,既有對會議表示祝賀的,也有對來賓表示歡迎的。會議室並不大,隻有一百來平米,卻是飯店裏最豪華的一間,布置得有條有理,頗有模樣。主席台上照例彩旗飄揚、鮮花簇擁。總共四十幾個與會者,倒有八九個坐在主席台上,完全是按照官方正規程序,主人馮開嶺居中,方教授、楊副秘書長及社科聯、辦公廳、研究室、宣傳部的領導分列兩邊。與會人員每人胸前一朵鮮花,座位前有姓名牌、茶水、水果、濕巾,椅子上有文件袋。為了營造濟濟一堂、氣氛熱烈的效果,電視台記者甚至要求所有服務人員、包括駕駛員在內,都要中規中矩坐在那裏,把所有座位填滿,等電視錄像後該做什麽再做什麽。黃一平一看司機老關根本不像學者模樣,靈機一動,趕緊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戴到對方眼睛上,事後從電視上看,效果還不錯,陽城的熟人既沒有認出戴眼鏡的老關,也沒認出脫了眼鏡的黃一平。


    研討會由楊副秘書長主持。方教授作主旨報告,著重從宏觀上論述馮開嶺文章的現實與深遠曆史意義。其餘專家、學者則分別依照分工發言。事後眾多新聞上的所謂專家討論熱烈,不過是到會發言諸公,依著限定的題目與意思即席發揮一通,或者幹脆比著稿子照本宣科。那些專家、學者平時多是這種應景場合的常客,站在發言席上侃侃而談,有從馮氏文章本身入手,縱論嚴密結構,橫議邏輯關係,甚至還有專人談其獨特語境;也有從龔書記重要指示生發開去,將一篇剛剛寫就的文章,與龔書記早些年發表的一係列講話、文稿相對照,竟然從中發現諸多暗全之處,把個龔書記的馬屁拍得風生水起,也將馮開嶺文章抬得上了九天。坐在那裏的黃一平知道,不少發言者直到開會前一刻才看到馮開嶺的文章,有的隻是草草翻了一下,等到倉促上台,照樣口若懸河吹得天花亂墜。


    哈哈,原來這就是專家!黃一平想。


    黃一平發現,專家、學者發言時,馮市長臉上不時飛起紅雲,那當然主要是得意、興奮之色,間或也有讓那幫人吹得不好意思的成分。


    至於新聞記者那邊,早有博士生們與黃一平共同撰寫的通稿,上邊既有“按照龔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字樣,也有“專家、學者們高瞻遠矚、見微知著,踴躍發表高見”之類的句式,完全符合當下新聞的格式規範。事後播放的電視畫麵更加奇巧,也不知那些記者采用了何種拍攝或編輯手法,一間原本不大的會議室陡然變得闊大、深邃,空間感覺大了好幾倍,包括服務人員在內的區區四十幾個與會者,居然產生出摩肩接踵、人潮湧動的奇異效果。


    會議結束,除了中午每人五百元的自助餐,臨走時照例人手一隻紅包,少則千元、多者五六千不等。主辦會議的社科聯、n大哲學係、《理論前沿》雜誌社,又分別有三五萬元的主辦費,那幾個幫忙了好幾天的博士生,黃一平也讓鄺明達每人悄悄塞了二千元。整個研討會在一片碰杯聲中圓滿結束。


    研討會一結束,馮開嶺馬上就悄悄趕回陽城。第二天,陽城很多人都從省裏的報紙、電視、電台裏獲悉研討會的事,大家這才知道馮開嶺的那篇文章,竟然受到省委龔書記的高度評價,在省理論學術界也引起很大的轟動。市委洪書記從電視、報紙上看了報道,當即給馮開嶺打了電話,一是表示祝賀,二是表示遺憾,說:“你個馮開嶺,早也沒說這個研討會是按照龔書記指示召開,怎麽說主辦單位也應該是我們陽城市委嘛。你看看,這下我們多被動呀。”丁鬆市長在走廊上遇到黃一平,也大聲嚷嚷道:“好嘛,場麵、規模搞得不小,這個臉露得不錯!”馮開嶺則趕緊向洪書記做檢討,說:“我也是到了會場才知道怎麽回事,完全是被省裏牽著鼻子走。”對丁鬆市長,他則回應道:“不讓他們那麽搞,非不聽,硬是搬出龔書記這尊大菩薩,沒辦法。”


    馮開嶺也知道,如此與洪、丁二位對話不免有些假,可不管怎麽說,文章發表及之後這個專題研討會的效果,還是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在他看來,龔書記由文章進而留意馮開嶺這三個字,對於自己底下角逐陽城市長,肯定是加重了法碼,提高了保險係數。


    “這一仗打得不錯!底下的工作重心是打擊張大龍,弱化、孤立秦眾。”馮開嶺以少有的親昵,拍了拍黃一平肩膀。


    還有幾天就是重陽節,馮開嶺突然決定,要到省裏跑一跑,看望幾個老領導。


    在這之前,國慶節和中秋節剛剛過去,馮市長已經到省裏跑過兩趟,但隻是看望了一些現職領導。對退下來的老同誌,按慣例隻有臨近春節時才拜訪。


    丁市長秘書小吉傳遞過來的信息,也許確有其事,也許隻是風起於青萍之末,還可能是對手施放的煙幕或離間之計。可不管怎樣,根據年處長傳來的確切消息,省裏馬上就要研究確定考察對象,接著考察組就會進駐陽城,元旦之前肯定會最終決定市長人選,交由春節之後的人代會投票選舉。在這期間,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任何變化也都屬正常。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真的讓張大龍、秦眾他們結成某種同盟,事情就糟了。


    “張大龍在陽城的勢力不可輕視,特別是有洪書記這個靠山,是個很有力的競爭對手。秦眾在省裏有什麽背景也難下結論。兩股勢力一旦攪和到一起,又是背對背的冷槍暗箭,絕對難以防範、不好對付。當務之急,是設法破解張、秦聯盟,尤其要集中力量對付威脅最大的張大龍,削弱並穩住秦眾。”馮開嶺打算先從省裏的幾個陽城籍老幹部那兒下手,以迂回戰術對張大龍分而化之。


    “還是你代我出麵。這個時候我頻頻往省裏跑,不太合適。”馮開嶺對黃一平說。


    “好的,那些老領導家大多數我都熟悉,以前跟您後邊跑過,門牌、電話號碼當時也都記下了。”黃一平知道,這個任務很光榮,也很艱巨。所謂跑跑,不光是送點禮物,關鍵還要把話遞到,並且該說的必須說到位,起到效果,否則跑了等於白跑,浪費精力和時間不說,也耽誤了馮市長的大事。


    馮市長當場開列了一串名單,都是陽城籍在省城退下來的老領導,從省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到各個部、委、辦、廳、局的正副職,累計大約有十來個。


    “這些領導都要跑?”黃一平問。


    “盡量多跑幾家吧,不過,這兩位老同誌是重點!”馮市長把名單仔細看了又看,確認沒有遺漏,這才在其中兩個名字下邊畫了一道重重的橫扛。


    黃一平一看,一位是省國土廳退下來的印廳長,一位是省農村工作部離休的毛處長。


    對於這兩位老領導,黃一平很熟悉。跟馮市長做秘書幾年,他每年都要隨同到省城跑幾次,其中春節之前肯定要專門看望一下這些陽城籍的老幹部。通常情況下,馮市長會親自一家家跑,雖然有時隻是蜻蜓點水一坐就走,但那種姿態便代表了重視與尊敬。如果馮市長實在跑不開,就讓秘書黃一平代勞,禮物還是那些,話卻要多說幾句,無非解釋馮市長何故不能親臨,平常如何對老前輩們百般記掛,或者當場給馮市長撥個電話,由他親自與老同誌表達。


    “知道為什麽重點要跑毛處長和印廳長嗎?”馮市長問。


    “印老廳長的情況倒是有些知道,毛老處長這裏卻不清楚。”黃一平道。


    “看來有必要對你進行一點革命傳統教育嘍。”馮市長嗬嗬一笑。


    黃一平當然希望掌握多一些背景資料,以便到時候懂得怎麽說話,如何拿捏分寸。


    “別看這個毛處長離休前隻是省委農村工作部的一個處長,卻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與市委洪書記關係更是非同一般!”馮市長介紹道。


    毛處長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參加革命的一位老八路。他老家在安徽蕪湖,高小畢業後跟隨一位同鄉出來參軍,曆經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並隨解放大軍接管陽城。解放後,毛處長由於年紀太輕,被組織上送到省農學院繼續讀書,成為五十年代那批土八路中的知識分子。此後,他長期在省委農村工作部門工作,以常年深入基層、熟悉農村、精通農業而著稱。他的足跡遍布全省鄉村,陽城郊區更是他來得最多的地方。那時候,不論多大機關、多高級別下來的幹部,但凡到了農村都不興住宿賓館、招待所,而是一律吃住在農家。毛處長來陽城郊區,最喜歡住宿洪書記家,因為洪書記父親是當地的種田能手,母親是婦女隊長,家庭出身好,家裏收拾得也很幹淨。一來二去,毛處長就與洪書記父母結下深厚友情。


    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文革”風起,既是保皇派又是走資派的毛處長在省裏遭到批鬥,就主動要求下放到陽城郊區,還是在洪書記老家那個生產大隊。為避免連累洪家,他自己出資建了房子單獨居住。對於落難了的毛處長,當地農民仍然一如既往親切友好,洪書記一家更是熱情關照,衣食住行、燒洗買汰全部幫助料理到位。其時,洪書記兄妹幾個正在讀書,學校裏開門辦學、教育鬧革命、白卷英雄之類鬧得不亦樂乎。毛處長依仗在洪家說一不二的威信,要求洪家幾個子女不要隨波逐流荒廢了學業,有空時他還親自幫助補課輔導。這期間,毛處長又與洪家子女結成忘年之交。


    等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毛處長官複原職,還回到省委農工部任處長。同時,為了盡快恢複被破壞的農業生產,他還主動要求再在陽城郊區蹲點一段時間,並掛職郊區區委副書記。這時,洪書記剛好從陽城農校中專畢業。毛處長對洪家子弟熟悉,又感恩於對洪家患難之中給予的關照,就把洪書記帶在手邊精心調教,不久之後讓他擔任村支書、公社農技站長,及至後來當上鄉黨委副書記,一步步正式走上政壇。


    說過這段大概經曆,回過頭來再說毛處長其人。這位從小參加革命的老人,由於有進入農學院係統學習的經曆,後來又長期深入農村基層,成為全省有名的農業專家,特別是在治理高沙土、經營水利、沿江農作物布局等方麵獨有造詣。在上世紀,我國還是傳統農業占據主導地位,十多億人吃飯乃是第一要務。即使像經濟比較發達的本省,鄉鎮工業雖然已經是如火如荼,可農業在整個經濟中依然首當其衝。因此,像毛處長這樣的農業專家,按說早應該提拔到某個地市或廳局擔任更高層級領導,不想,正是緣於其在專業領域的獨特聲望,卻被省裏寶貝般一直“珍藏”在農工部,直到離休也才享受到地廳級待遇。不過,也因為此,他在省領導麵前頗有發言權,其威望絕不亞於某些位高權重的廳局長。尤其下到各個地市,更是深受基層黨政負責人的尊敬。洪書記之後一路從鄉、縣到市,進步速度頗快,就與他的力薦有很大關係。


    馮開嶺這一介紹,黃一平恍然大悟,難怪這麽多年馮市長一直對這個毛處長敬重有加,原來內有玄機。


    “既然毛處長與洪書記關係特殊,那麽他與張大龍私交如何?”黃一平問。


    “毛處長與張大龍沒有什麽交情,據說印象也不是太好,主要是張在省城陽城籍老人那裏總體口碑不佳。”馮市長說。


    “哦,那就好。”黃一平不禁鬆了一口氣。


    “到毛處長跟前,知道話怎麽說嗎?”馮市長問。


    “知道了。”黃一平嘴上這麽答,心裏卻也不是十分把握,就當場將說詞演示一遍,特別對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做了預案。馮市長聽了,表示滿意。


    “這次給毛處長帶點什麽東西呢?”黃一平問。


    “這個我已經準備好了,你直接找鄺明達拿。至於印廳長那兒,你熟悉他的情況,一切由你具體操辦,所需費用也找鄺明達報銷。”馮市長說。


    黃一平點點頭,表示領會。


    “記住,凡事點到為止,過猶不及。老同誌們身經百戰,見識過的大場麵多,千別把戲演過了。還有,在省裏不要張揚,遇到熟人盡量躲開。”馮市長再三叮囑。


    馮市長的這一番推心置腹之語,讓黃一平感動不已。他想,官做到馮市長這種級別,有時也很難,表麵看起來風光無限,身邊奉承迎合者不少,可到了關鍵時刻,真正能說點心裏話的人卻很少,說到底還是高處不勝寒哪。


    如此說來,黃一平此次省城送禮之行,責任相當重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式秘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邦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邦文並收藏中國式秘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