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略顯詫異,可那到底是榮親王的家事,顧渝並未去多想。
而且很快,皇後也沒多餘的心思再去關注別人家的事情了。
重陽宴正式開始,蕭明川先是與諸位臣工共飲三杯,又單獨敬了南陽王和顧太後一杯。此後,他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顧渝身上。
既然是賞菊宴,顧名思義就是要觀賞菊花的,隻賞了可不算數,還得做出詩來。
往常的宮宴上,像這種吟詩作對的活動,皇帝們都是意思下吟兩句就可以了,實在有興趣的,可以給大臣們當評判,卻不會親自參與進來。
因為有了皇帝的加入,這樣的活動很容易變味。
甭管皇帝作詩的水平如何,總不能讓他輸得不好看,遇上文化水平高的皇帝,大夥兒雖然提心吊膽,可也還能愉快玩耍,要是遇上個不擅長還喜歡的,那才真是要了老命。
再說評判詩歌的高下是由人主觀判斷的,可以適當地做點手腳,但讀書人都是長眼睛的,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給皇帝放點水無傷大雅,可要是雲泥之別呢,當評判的人想死的心都會有。
而且作詩也不像下棋那樣帶有明顯的對抗性,真正的高手可以做到讓得滴水不漏。作詩就不行了,讓都不好讓,故意寫差吧,以往的詩作在那裏擺著,有沒有失水準各人心裏有數。
為了不讓赴宴的大臣們糾結死,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皇帝不要參加這種活動了。
偏偏蕭明川今日詩興大發,他不好和朝臣們去比試,就拉上了顧渝作陪。不僅如此,蕭明川還把南陽王找來做了評判,他老人家做事公道的好名聲可是滿朝皆知的。
單論作詩的水平,蕭明川其實不如顧渝,畢竟他從小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實在分不出多少精力給吟詩作對這等實際用途不大的事。
顧渝和蕭明川不同,他是認認真真讀過十幾年書的人,盡管主要精力分給了四書五經,可是讀書人嘛,都愛好個風雅,他在詩詞歌賦上麵下的功夫,怎麽也比蕭明川要多些。
所幸蕭明川是當過幾十年皇帝的人,水平不夠氣勢來湊,他作的詩粗看起來不咋的,但仔細再品,卻另有一番風味在裏頭,不至於輸得一潰千裏。
南陽王做事的確嚴謹,有好幾次他拿不準該判誰勝誰負,還特地派人去征詢顧太後的意見。
顧安之原本在看大臣們作詩,順便給他們做評判,南陽王不時叫人拿詩句給他看,使得他對蕭明川和顧渝這邊的情況特別好奇,皇帝皇後這是怎麽了,竟然鬥上詩了。
有詩就有酒,兩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按照蕭明川和顧渝的約定,每局落敗的一方自飲一杯,若是不小心戰成平局,那就同飲一杯。
總的來說,兩人的勝負是在四六開,蕭明川四,顧渝六,皇帝喝的酒更多些。
無奈皇後的酒量不如人,拚不過早年曾在軍營裏磨練過好幾年的蕭明川。
數輪戰罷,蕭明川精神炯炯,眼神清明,顧渝卻是麵上毫無異色,眼底一片茫然。
會在宮宴上擺出來的酒,度數通常是很低的,否則遇上酒量不濟的大臣,被皇帝開場的三杯酒就放倒了,那可怎麽辦,要不要算是君前失儀呢。
顧渝的酒量倒不至於三杯倒,他隻是不幸遇上了蕭明川這個讓他一半他都贏不了的凶殘對手。
見顧渝略有醉意,蕭明川不再和他拚酒了,真把人灌醉了,可就沒有意思了。
誰知顧渝見他遲遲沒有下文,偏過頭看了看他,小聲嘀咕道:“你怎麽不說了,是不是認輸了?”說著也不用蕭明川勸,自己端起酒杯又喝了杯,神情顯得頗為愜意。
至此,蕭明川終於可以確認,顧渝不是有點醉了,他是醉得很厲害。
隻不過皇後有項不為人知的特殊能力,就是他醉得越凶,外表看起來就越正常,絕對不會胡言亂語,還會貌若無事地繼續陪你喝,不是特別熟悉他的人,根本看不出來他喝醉了。
蕭明川初時有些詫異,他印象中的顧渝是個自控能力很強的人,他前世唯一一次看他喝醉是在蕭嶺的周年祭日。那一夜,他們抱著酒壇對喝了一整夜,兩個人都醉得一塌糊塗。
除此之外,蕭明川就沒見過顧渝在人前失態的樣子了。
然而仔細一想,蕭明川唇角微挑,自嘲地笑了。
他怎麽能把如今的顧渝和日後一無所有的他放在一起比較呢。
顧渝出身高貴,生來就是天之驕子。在家時,父母疼愛,兄弟和睦,進宮後掌管六宮,又有顧安之將他護著,盡管嶺兒生來弱了些,也是有子承歡膝下。
可以這麽說,除了他給予他的冷漠和傷害,在顧渝二十歲的生命曆程裏,沒有一件事是不完美的。這樣的顧渝,再是天資聰慧,身故高位,又能有多深的城府和心機。
蕭嶺少年早夭,給顧渝帶來的打擊難以言述,可真正讓他絕望的,是顧湘的死。
顧湘是顧家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也是顧渝關係最好的二哥。
那時,顧安之和顧渝的祖父相繼去世。顧渝的父親顧若素做學問是一把好手,卻不擅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指望大半輩子都在國子監度過的他接手顧家遍布朝野的門生故舊,顯然是不可能的。
顧渝上麵有三個哥哥,要論學問,個個都不差,全是兩榜進士出身,其中二哥顧湘是承慶十一年的榜眼,亦是三兄弟中最出色的一個。
坦白說,隻看承慶十一年殿試的文章,顧湘並不比狀元崔清峰差,可就因為他是顧家的人,蕭明川壓根兒就沒考慮過給他狀元頭銜的可能。
顧湘的意外身故和蕭明楚有關,不是蕭明楚殺了他,是他代蕭明楚受了過。
事後,顧渝要求查明真相,卻被蕭明川拒絕了。
蕭明川不敢查的,他讓顧湘和蕭明楚下江南查銀庫失竊案本身就是頂著巨大的壓力行事。
結果真相沒有查到,關鍵證據卻丟了,緊接著重要證人和朝廷欽差相繼遇害,事情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蕭明川當初的預計,江南的局麵有點失控了。
彼時,北疆的真皋人秣兵曆馬,南洋的西洋人虎視眈眈,蕭明川隻能暫時壓下銀庫案,免得引起整個官場的震蕩。外戰在即,大周經不起一丁點的內亂。
顧渝對蕭明川死心,不是因為顧湘的死本身,而是蕭明川不肯為他翻案。顧湘不該死的,他是遇到了無妄之災,可到頭來,蕭明川甚至不能還他一個清白。
蕭明川當然明白顧湘是無辜的,可當時的情況是,顧湘已經死了,人死不能複生,他不能再搭一個蕭明楚進去。若是那樣,整件事就永遠都沒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了。
若幹年後,蕭明川平定了北疆之亂,殺得真皋人近乎滅種。
而在南洋,蕭明楚打敗了諸國聯軍,將大周的國境線向南推進到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沒到達過的地方,成就了蕭明川的一世英名。
當然,銀庫失竊案最終告破了,蒙冤多年的顧湘也得以恢複清白。
蕭明川追封了顧湘,重賞了顧家,隻是這些對顧渝,對顧湘,甚至整個顧家,都沒什麽意義了。
“陛下,你為什麽不喝了?”顧渝不知道蕭明川的沉重心思,隻端著酒杯好奇地問他。
蕭明川搶過杯子,仰頭喝光了杯中的酒:“皇後,我們回宮再喝。”他必須把顧渝帶走了,不然他能麵不改色地一直喝下去。
而且很快,皇後也沒多餘的心思再去關注別人家的事情了。
重陽宴正式開始,蕭明川先是與諸位臣工共飲三杯,又單獨敬了南陽王和顧太後一杯。此後,他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顧渝身上。
既然是賞菊宴,顧名思義就是要觀賞菊花的,隻賞了可不算數,還得做出詩來。
往常的宮宴上,像這種吟詩作對的活動,皇帝們都是意思下吟兩句就可以了,實在有興趣的,可以給大臣們當評判,卻不會親自參與進來。
因為有了皇帝的加入,這樣的活動很容易變味。
甭管皇帝作詩的水平如何,總不能讓他輸得不好看,遇上文化水平高的皇帝,大夥兒雖然提心吊膽,可也還能愉快玩耍,要是遇上個不擅長還喜歡的,那才真是要了老命。
再說評判詩歌的高下是由人主觀判斷的,可以適當地做點手腳,但讀書人都是長眼睛的,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給皇帝放點水無傷大雅,可要是雲泥之別呢,當評判的人想死的心都會有。
而且作詩也不像下棋那樣帶有明顯的對抗性,真正的高手可以做到讓得滴水不漏。作詩就不行了,讓都不好讓,故意寫差吧,以往的詩作在那裏擺著,有沒有失水準各人心裏有數。
為了不讓赴宴的大臣們糾結死,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皇帝不要參加這種活動了。
偏偏蕭明川今日詩興大發,他不好和朝臣們去比試,就拉上了顧渝作陪。不僅如此,蕭明川還把南陽王找來做了評判,他老人家做事公道的好名聲可是滿朝皆知的。
單論作詩的水平,蕭明川其實不如顧渝,畢竟他從小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實在分不出多少精力給吟詩作對這等實際用途不大的事。
顧渝和蕭明川不同,他是認認真真讀過十幾年書的人,盡管主要精力分給了四書五經,可是讀書人嘛,都愛好個風雅,他在詩詞歌賦上麵下的功夫,怎麽也比蕭明川要多些。
所幸蕭明川是當過幾十年皇帝的人,水平不夠氣勢來湊,他作的詩粗看起來不咋的,但仔細再品,卻另有一番風味在裏頭,不至於輸得一潰千裏。
南陽王做事的確嚴謹,有好幾次他拿不準該判誰勝誰負,還特地派人去征詢顧太後的意見。
顧安之原本在看大臣們作詩,順便給他們做評判,南陽王不時叫人拿詩句給他看,使得他對蕭明川和顧渝這邊的情況特別好奇,皇帝皇後這是怎麽了,竟然鬥上詩了。
有詩就有酒,兩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按照蕭明川和顧渝的約定,每局落敗的一方自飲一杯,若是不小心戰成平局,那就同飲一杯。
總的來說,兩人的勝負是在四六開,蕭明川四,顧渝六,皇帝喝的酒更多些。
無奈皇後的酒量不如人,拚不過早年曾在軍營裏磨練過好幾年的蕭明川。
數輪戰罷,蕭明川精神炯炯,眼神清明,顧渝卻是麵上毫無異色,眼底一片茫然。
會在宮宴上擺出來的酒,度數通常是很低的,否則遇上酒量不濟的大臣,被皇帝開場的三杯酒就放倒了,那可怎麽辦,要不要算是君前失儀呢。
顧渝的酒量倒不至於三杯倒,他隻是不幸遇上了蕭明川這個讓他一半他都贏不了的凶殘對手。
見顧渝略有醉意,蕭明川不再和他拚酒了,真把人灌醉了,可就沒有意思了。
誰知顧渝見他遲遲沒有下文,偏過頭看了看他,小聲嘀咕道:“你怎麽不說了,是不是認輸了?”說著也不用蕭明川勸,自己端起酒杯又喝了杯,神情顯得頗為愜意。
至此,蕭明川終於可以確認,顧渝不是有點醉了,他是醉得很厲害。
隻不過皇後有項不為人知的特殊能力,就是他醉得越凶,外表看起來就越正常,絕對不會胡言亂語,還會貌若無事地繼續陪你喝,不是特別熟悉他的人,根本看不出來他喝醉了。
蕭明川初時有些詫異,他印象中的顧渝是個自控能力很強的人,他前世唯一一次看他喝醉是在蕭嶺的周年祭日。那一夜,他們抱著酒壇對喝了一整夜,兩個人都醉得一塌糊塗。
除此之外,蕭明川就沒見過顧渝在人前失態的樣子了。
然而仔細一想,蕭明川唇角微挑,自嘲地笑了。
他怎麽能把如今的顧渝和日後一無所有的他放在一起比較呢。
顧渝出身高貴,生來就是天之驕子。在家時,父母疼愛,兄弟和睦,進宮後掌管六宮,又有顧安之將他護著,盡管嶺兒生來弱了些,也是有子承歡膝下。
可以這麽說,除了他給予他的冷漠和傷害,在顧渝二十歲的生命曆程裏,沒有一件事是不完美的。這樣的顧渝,再是天資聰慧,身故高位,又能有多深的城府和心機。
蕭嶺少年早夭,給顧渝帶來的打擊難以言述,可真正讓他絕望的,是顧湘的死。
顧湘是顧家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也是顧渝關係最好的二哥。
那時,顧安之和顧渝的祖父相繼去世。顧渝的父親顧若素做學問是一把好手,卻不擅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指望大半輩子都在國子監度過的他接手顧家遍布朝野的門生故舊,顯然是不可能的。
顧渝上麵有三個哥哥,要論學問,個個都不差,全是兩榜進士出身,其中二哥顧湘是承慶十一年的榜眼,亦是三兄弟中最出色的一個。
坦白說,隻看承慶十一年殿試的文章,顧湘並不比狀元崔清峰差,可就因為他是顧家的人,蕭明川壓根兒就沒考慮過給他狀元頭銜的可能。
顧湘的意外身故和蕭明楚有關,不是蕭明楚殺了他,是他代蕭明楚受了過。
事後,顧渝要求查明真相,卻被蕭明川拒絕了。
蕭明川不敢查的,他讓顧湘和蕭明楚下江南查銀庫失竊案本身就是頂著巨大的壓力行事。
結果真相沒有查到,關鍵證據卻丟了,緊接著重要證人和朝廷欽差相繼遇害,事情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蕭明川當初的預計,江南的局麵有點失控了。
彼時,北疆的真皋人秣兵曆馬,南洋的西洋人虎視眈眈,蕭明川隻能暫時壓下銀庫案,免得引起整個官場的震蕩。外戰在即,大周經不起一丁點的內亂。
顧渝對蕭明川死心,不是因為顧湘的死本身,而是蕭明川不肯為他翻案。顧湘不該死的,他是遇到了無妄之災,可到頭來,蕭明川甚至不能還他一個清白。
蕭明川當然明白顧湘是無辜的,可當時的情況是,顧湘已經死了,人死不能複生,他不能再搭一個蕭明楚進去。若是那樣,整件事就永遠都沒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了。
若幹年後,蕭明川平定了北疆之亂,殺得真皋人近乎滅種。
而在南洋,蕭明楚打敗了諸國聯軍,將大周的國境線向南推進到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沒到達過的地方,成就了蕭明川的一世英名。
當然,銀庫失竊案最終告破了,蒙冤多年的顧湘也得以恢複清白。
蕭明川追封了顧湘,重賞了顧家,隻是這些對顧渝,對顧湘,甚至整個顧家,都沒什麽意義了。
“陛下,你為什麽不喝了?”顧渝不知道蕭明川的沉重心思,隻端著酒杯好奇地問他。
蕭明川搶過杯子,仰頭喝光了杯中的酒:“皇後,我們回宮再喝。”他必須把顧渝帶走了,不然他能麵不改色地一直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