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六,本是皇帝封筆,封璽的日子,這天早朝之上卻是鬧翻了天。大半個朝堂的人爭相討伐的隻有一點——北光城士子行事肆無忌憚,言辭大逆不道,包藏禍心。這群人多是太後黨,其中還摻雜了宴家的人在裏邊。他們恨不得把所有的罪過都歸咎到孝熙帝身上,畢竟是他一力主張召北光城士子入京的。
隻是吵著吵著,這話題就拐了彎兒,拐到了秦王景修璋身上,說他行事乖張,心懷不軌,恐有謀逆之心。這裏說話的便成了帝黨。
孔家人作為秦王的母家,眼見著這局麵不對,又要吵,隻恨不得把秦王說成不諳世事,心性單純,忠善孝悌之輩才好。
最後也不知是誰大喊了一聲“牝雞司晨,國亂之始也!”
朝堂之上登時就安靜了下來,眾人頓時回過頭來順著聲音尋到一個角落裏,隻看見那角落裏出來一個人,身著青色鸂鶒補,手持槐木芴板。
那人跪倒在地,道:“微臣兵部郎中六科給事中劉仲,參,當今,皇太後!”
“言官!!”眾人心底俱是一愣,回過頭來看向正上方端著茶盞,不緊不慢嘬飲的孝熙帝,隨即麵色一緊。自打孝熙帝親政以來,雖然時不時的搞出來一些事情來,但從未對皇太後垂簾聽政一事有過任何不滿的言論。如今,怎麽突然就揮刀了呢?
孝熙帝放下手中的茶杯,回過頭來對著身後的簾子說道:“母後,要聽嗎?”
簾子裏傳來一聲輕哼,隨即便是一個雍容的聲音:“聽,怎麽不聽!哀家,也想知道哀家在這位劉郎中的心裏是怎樣的一個人。”言語之中確是泛著一股冷意。
“奏吧!”孝熙帝坐直了身子,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諾!微臣劾皇太後,其一垂簾聽政,牝雞司晨,有違祖製,敗壞禮法;其二外戚衍聖公孔微慎,侵牟商利,阻壞鹺法,顛倒銓政;其三,秦王修璋馳騁宴樂,交結大臣,恣情縱欲,結黨營私,司馬之心,路人皆知……”諸如此等,曆數二十二條大罪,幾乎將太後黨一係官員彈劾了一遍。
末了他又補充道:“此盡是太後垂簾聽政,牝雞司晨,禍國亂政之過矣!”
“放肆,你既是兵部給事中,稽察兵部百司之事才是你分內之職,你不過一七品小官,何以膽敢妄議當今皇太後?”孔微慎漲紅了臉,他眼底冒著火花,指著跪在地上的劉仲便是破口大罵:“太後坐鎮朝堂,勞苦功高,曆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到了你這蛇鼠豎子嘴裏,竟成了禍國殃民之人,你,你——”
“陛下明鑒啊,此等賊禿,狼心狗肺之輩,汙蔑當朝太後大臣,罪不可恕,請陛下明正典刑,治此賊作奸犯上之罪!”孔微慎當即俯身在地,痛哭流涕,滿臉的正直之色。
孔微慎話音未落,隻見著角落裏又是出來十一二人,俱是持著槐木芴板,匍匐在地,“請太後撤簾,歸政於陛下!”
在場的眾人俱是驚呆了,六科給事中,監察禦史,當場就跪了一半。看這幅場景,分明就是孝熙帝在逼宮啊!什麽時候,孝熙帝手裏竟掌握了如此之多的言官?
在場的太後黨當即明白了過來,登時跪倒在地。
“不可,陛下新政,處理政事尚有不足之處,若是無有太後輔佐,國家大事,一步錯,便是危及天下,太後三思啊!”
這些人身家前途全部係在太後身上,若是太後歸政,孝熙帝掌權,他們這些人哪裏還有活路可言。
左都禦史宗伯瞧著大殿之上那一色的鸂鶒補,鷺鷥補(正六品),白鷳補(正五品),險些快要喘不過氣來。
——這叫什麽?
言官向來都是朝堂之上別具一格的存在。在這盡是三公三孤,六部尚書,六部侍郎等三品以上大員的朝堂之上,唯有言官不分品級,盡皆可以入朝聽政。其根本就在言官職責不同。
何為言官:執法以平,激濁揚清,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人。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期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
簡而言之就是,言官行的是監察百官,冒死進諫之事。做得了言官的都是正派剛直,介直敢言之人,他們不懼怕死亡,碰柱子的事情他們也沒少做。言官最是清貴不說,但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差事。朝堂上的官員最是懼怕言官,因為他們隻要被言官揪住一點兒小辮子,就會被言官往死裏參。所以他們從不與言官往來。
也正因如此,言官便是這朝堂之上最被孤立的一個群體。他們自成體係,上下一心,抱成一團。
而今天,眾目睽睽之下,他手底下的官員,站出來一半,隻為彈劾當今皇太後,偏偏他竟一丁點兒也不知情。這便算了,他手底下的人秉言直堅,正本清源,他卻毫不作為,明日就該有人嘲諷他禦下不嚴,毫無直臣忠義了。
想到這裏,宗伯深吸一口氣,持著象牙芴板,出班跪倒在地:“內閣已立,陛下雖為政時日尚淺,然自有內閣督理。太後竊據朝堂十三載,把持朝政,如此貪念權柄,莫非有武賊(武則天)之心?”
此話一出,本就爭執不休,義憤填膺的眾官員頓時就亂了套了。什麽叫武賊之心?這是非要在太後頭上潑髒水啊!
宗伯一站出來,那些還猶豫不決的禦史言官那裏還有顧忌,當即便是齊刷刷的跪倒在地,口中大呼:
“請太後撤簾,歸政於陛下!!”
“你們,你們——”孔微慎氣的胡子都翹了起來,顫抖著手指著宗伯等人,一時之間竟是連話都說不出來。
“好了,今兒個,且聽我一言。”隻見著魏王站了出來,躬身說道:“太後為政多年,自是勞苦功高,然如今陛下已經親政,太後再行垂簾聽政一事,卻是過了。正所謂夫死從子,太後是孔家女,總不至於連這個都不知道吧!見好既收,未必不是善舉,將來史書工筆,嗬——”
眾大臣又是一驚,萬萬沒想到做為輔政大臣的魏王竟然會幫著皇帝?還在朝臣麵前這般諷刺太後。今上方開了內閣,若是再逼退太後,接下來難道就會放過四大臣嗎?
魏王則又是一笑,他老了,七十來歲的人了,在這位置上還能坐多久?今上眼見著是個有手段的,急流勇退才是上上之策。他姓景,這天下也該姓景,他也不能容忍一個孔姓婦人騎在景家頭上。今日一過,今上若是有心,他幾個兒子起碼也能有個好前程。
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了下來,跪下的,站著的,都是垂直頭,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良久,簾子後麵才是傳來一陣歎息。
“卻原來,哀家兢兢業業十三年,在諸位卿家眼中,竟是這般勢利禍國之人,哀家痛心啊!咳咳——”說到這裏,又聽見簾子後麵一陣忙碌,聽著聲音,大概是侍從在給太後順氣。
“太後——”太後一黨的人當即全部跪伏在地,袖子摸著眼角,一時之間好不悲戚。
過了一盞茶的時間,裏麵又安靜了下來。
“皇帝,你便是這麽迫不及待,從哀家手裏□□了嗎?竟不顧我們母子之情了嗎?”太後一字一句的說道,言語之中透著哀傷,夾雜著一絲不甘。
“母後!”孝熙帝端看著朝中大臣。清冷的聲音傳遍整個大殿:“這天下姓景,朕才是這大揚朝的皇帝,天下也是朕的,母後顧念朕年幼懵懂,所以才得以協理政事。朕自然感激於心,隻是如今朕長大了,有能力了,母後不是應該高興才對?又何來朕,□□一說。”
他最後又補了一句:“母後,明年皇弟便要就藩,你說揚州如何?”
“請太後撤簾,歸政於陛下!”那邊的一眾言官頓時附和道。
又是一片寂靜,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身後的簾子裏子傳來最後一聲歎息:“罷了,罷了,便如你所願吧!”
“太後?”孔微慎失聲喊道。
卻被眾人更大的一聲“太後英明!!”掩蓋了去。
孝熙帝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他看著從始至終都未曾發話的葉長啟,宋從義等人,撚了撚眼眸。怎麽說?得虧這些人沒有給他添亂,如若不然,今日怕就沒有這麽簡單了。
不過他也明白,這不是他們善心大發,不過是因為他對北光城士子的容忍,所以這些家夥為大局著想暫時不想激怒他罷了。畢竟萬一他一個不樂意,拿北光城士子出氣,到時候,他們要挽救可就來不及了。
這就和他那揚州來換太後的退讓是一個道理。
隻是吵著吵著,這話題就拐了彎兒,拐到了秦王景修璋身上,說他行事乖張,心懷不軌,恐有謀逆之心。這裏說話的便成了帝黨。
孔家人作為秦王的母家,眼見著這局麵不對,又要吵,隻恨不得把秦王說成不諳世事,心性單純,忠善孝悌之輩才好。
最後也不知是誰大喊了一聲“牝雞司晨,國亂之始也!”
朝堂之上登時就安靜了下來,眾人頓時回過頭來順著聲音尋到一個角落裏,隻看見那角落裏出來一個人,身著青色鸂鶒補,手持槐木芴板。
那人跪倒在地,道:“微臣兵部郎中六科給事中劉仲,參,當今,皇太後!”
“言官!!”眾人心底俱是一愣,回過頭來看向正上方端著茶盞,不緊不慢嘬飲的孝熙帝,隨即麵色一緊。自打孝熙帝親政以來,雖然時不時的搞出來一些事情來,但從未對皇太後垂簾聽政一事有過任何不滿的言論。如今,怎麽突然就揮刀了呢?
孝熙帝放下手中的茶杯,回過頭來對著身後的簾子說道:“母後,要聽嗎?”
簾子裏傳來一聲輕哼,隨即便是一個雍容的聲音:“聽,怎麽不聽!哀家,也想知道哀家在這位劉郎中的心裏是怎樣的一個人。”言語之中確是泛著一股冷意。
“奏吧!”孝熙帝坐直了身子,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諾!微臣劾皇太後,其一垂簾聽政,牝雞司晨,有違祖製,敗壞禮法;其二外戚衍聖公孔微慎,侵牟商利,阻壞鹺法,顛倒銓政;其三,秦王修璋馳騁宴樂,交結大臣,恣情縱欲,結黨營私,司馬之心,路人皆知……”諸如此等,曆數二十二條大罪,幾乎將太後黨一係官員彈劾了一遍。
末了他又補充道:“此盡是太後垂簾聽政,牝雞司晨,禍國亂政之過矣!”
“放肆,你既是兵部給事中,稽察兵部百司之事才是你分內之職,你不過一七品小官,何以膽敢妄議當今皇太後?”孔微慎漲紅了臉,他眼底冒著火花,指著跪在地上的劉仲便是破口大罵:“太後坐鎮朝堂,勞苦功高,曆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到了你這蛇鼠豎子嘴裏,竟成了禍國殃民之人,你,你——”
“陛下明鑒啊,此等賊禿,狼心狗肺之輩,汙蔑當朝太後大臣,罪不可恕,請陛下明正典刑,治此賊作奸犯上之罪!”孔微慎當即俯身在地,痛哭流涕,滿臉的正直之色。
孔微慎話音未落,隻見著角落裏又是出來十一二人,俱是持著槐木芴板,匍匐在地,“請太後撤簾,歸政於陛下!”
在場的眾人俱是驚呆了,六科給事中,監察禦史,當場就跪了一半。看這幅場景,分明就是孝熙帝在逼宮啊!什麽時候,孝熙帝手裏竟掌握了如此之多的言官?
在場的太後黨當即明白了過來,登時跪倒在地。
“不可,陛下新政,處理政事尚有不足之處,若是無有太後輔佐,國家大事,一步錯,便是危及天下,太後三思啊!”
這些人身家前途全部係在太後身上,若是太後歸政,孝熙帝掌權,他們這些人哪裏還有活路可言。
左都禦史宗伯瞧著大殿之上那一色的鸂鶒補,鷺鷥補(正六品),白鷳補(正五品),險些快要喘不過氣來。
——這叫什麽?
言官向來都是朝堂之上別具一格的存在。在這盡是三公三孤,六部尚書,六部侍郎等三品以上大員的朝堂之上,唯有言官不分品級,盡皆可以入朝聽政。其根本就在言官職責不同。
何為言官:執法以平,激濁揚清,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人。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期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
簡而言之就是,言官行的是監察百官,冒死進諫之事。做得了言官的都是正派剛直,介直敢言之人,他們不懼怕死亡,碰柱子的事情他們也沒少做。言官最是清貴不說,但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差事。朝堂上的官員最是懼怕言官,因為他們隻要被言官揪住一點兒小辮子,就會被言官往死裏參。所以他們從不與言官往來。
也正因如此,言官便是這朝堂之上最被孤立的一個群體。他們自成體係,上下一心,抱成一團。
而今天,眾目睽睽之下,他手底下的官員,站出來一半,隻為彈劾當今皇太後,偏偏他竟一丁點兒也不知情。這便算了,他手底下的人秉言直堅,正本清源,他卻毫不作為,明日就該有人嘲諷他禦下不嚴,毫無直臣忠義了。
想到這裏,宗伯深吸一口氣,持著象牙芴板,出班跪倒在地:“內閣已立,陛下雖為政時日尚淺,然自有內閣督理。太後竊據朝堂十三載,把持朝政,如此貪念權柄,莫非有武賊(武則天)之心?”
此話一出,本就爭執不休,義憤填膺的眾官員頓時就亂了套了。什麽叫武賊之心?這是非要在太後頭上潑髒水啊!
宗伯一站出來,那些還猶豫不決的禦史言官那裏還有顧忌,當即便是齊刷刷的跪倒在地,口中大呼:
“請太後撤簾,歸政於陛下!!”
“你們,你們——”孔微慎氣的胡子都翹了起來,顫抖著手指著宗伯等人,一時之間竟是連話都說不出來。
“好了,今兒個,且聽我一言。”隻見著魏王站了出來,躬身說道:“太後為政多年,自是勞苦功高,然如今陛下已經親政,太後再行垂簾聽政一事,卻是過了。正所謂夫死從子,太後是孔家女,總不至於連這個都不知道吧!見好既收,未必不是善舉,將來史書工筆,嗬——”
眾大臣又是一驚,萬萬沒想到做為輔政大臣的魏王竟然會幫著皇帝?還在朝臣麵前這般諷刺太後。今上方開了內閣,若是再逼退太後,接下來難道就會放過四大臣嗎?
魏王則又是一笑,他老了,七十來歲的人了,在這位置上還能坐多久?今上眼見著是個有手段的,急流勇退才是上上之策。他姓景,這天下也該姓景,他也不能容忍一個孔姓婦人騎在景家頭上。今日一過,今上若是有心,他幾個兒子起碼也能有個好前程。
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了下來,跪下的,站著的,都是垂直頭,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良久,簾子後麵才是傳來一陣歎息。
“卻原來,哀家兢兢業業十三年,在諸位卿家眼中,竟是這般勢利禍國之人,哀家痛心啊!咳咳——”說到這裏,又聽見簾子後麵一陣忙碌,聽著聲音,大概是侍從在給太後順氣。
“太後——”太後一黨的人當即全部跪伏在地,袖子摸著眼角,一時之間好不悲戚。
過了一盞茶的時間,裏麵又安靜了下來。
“皇帝,你便是這麽迫不及待,從哀家手裏□□了嗎?竟不顧我們母子之情了嗎?”太後一字一句的說道,言語之中透著哀傷,夾雜著一絲不甘。
“母後!”孝熙帝端看著朝中大臣。清冷的聲音傳遍整個大殿:“這天下姓景,朕才是這大揚朝的皇帝,天下也是朕的,母後顧念朕年幼懵懂,所以才得以協理政事。朕自然感激於心,隻是如今朕長大了,有能力了,母後不是應該高興才對?又何來朕,□□一說。”
他最後又補了一句:“母後,明年皇弟便要就藩,你說揚州如何?”
“請太後撤簾,歸政於陛下!”那邊的一眾言官頓時附和道。
又是一片寂靜,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身後的簾子裏子傳來最後一聲歎息:“罷了,罷了,便如你所願吧!”
“太後?”孔微慎失聲喊道。
卻被眾人更大的一聲“太後英明!!”掩蓋了去。
孝熙帝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他看著從始至終都未曾發話的葉長啟,宋從義等人,撚了撚眼眸。怎麽說?得虧這些人沒有給他添亂,如若不然,今日怕就沒有這麽簡單了。
不過他也明白,這不是他們善心大發,不過是因為他對北光城士子的容忍,所以這些家夥為大局著想暫時不想激怒他罷了。畢竟萬一他一個不樂意,拿北光城士子出氣,到時候,他們要挽救可就來不及了。
這就和他那揚州來換太後的退讓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