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宴家所在建寧府鬆溪縣下河村。距離福州府便是乘坐牛車也需要五六日的腳程。
扶著車夫的肩下了牛車,宴斂哆嗦著身子,這些天的顛簸簡直是要了他半條命。等到腿脖子不那麽虛軟無力了,這才從荷包裏掏出自己身上僅剩的六錢銀子,遞給一旁目光灼灼的車夫。
“多謝秀才公,多謝秀才公!”連著幾天的奔波,終於有了收獲,也難怪這般的喜笑顏開。
攏了攏肩上的包袱,慢吞吞的往村子裏邊挪過去。
宴斂從始至終都還沒有想好如何麵對前身的一大家子親人——
這裏便是不得不提及前身的家世。
下河村建村於昭武三年(大揚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昭武皇帝入主京城之後十幾年裏,天災橫行,百姓流離失所,便是用赤地千裏來形容都不為過。
下河村和方圓幾裏的大大小小七八個村子一樣,俱是由流民組成。而宴姓乃是下河村中的第一大姓,下河村八十餘戶人家,宴姓獨占五十戶。
當今天下,武人征伐天下,馳騁疆場的局勢已經過去了四十載,正是該溫養的時候,就輪到文人騷客搭台子唱戲了。科舉便成了普通讀書人晉升的唯一一條出路。
過獨木橋的人多了,相對著選拔的要求也就苛刻了起來。大揚朝的科舉考試竟和現世的明朝相差無幾,均為八股取士。
一個讀書人若是要出頭。從縣試開始,曆經府試,院試,鄉試。考出來的就是舉人,舉人便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有門路的可以外放做一方教諭或是縣丞,沒有門路的也隻能老老實實的候缺,即便是補到一些山窮水惡的地方做書吏,已經是萬幸了。而以舉人的資曆,若要是再想往上爬,幾乎是不可能了。
鄉試之後便是更為殘酷的會試,殿試。大揚朝每三年一次的有資格參加會試的舉人何止百千萬,而每次錄取人數卻不過二百名。若是能入二甲以內,那便是妥妥的國家未來棟梁。這些人都是翰林的預備役。混跡的好的,入閣拜相也未必不可能。
若是跌入三甲,即便是能夠外放為官,卻是沒了涉足四品以上官缺的資格。
盡管如此,之餘普通人而言,能中榜便已經是天大的運道。
前人曾有詩雲:“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一青衫。逢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道盡了科舉一途的辛酸。
話說到這裏,卻是扯遠了。
福建文風雖盛,但是人丁不豐。而這兩項卻是關乎朝廷分配到每個布政司使每一場考試的選拔名額。單論建寧府,每三年兩次的院試,每次約上千人參加,也不過是五十個秀才名額。前身能在十六歲連過童生三試(縣試,府試,院試),得到秀才功名,雖然上一場鄉試未能中榜,但在下河村方圓幾裏卻也擔得上是神童稱號。
然而即便是中了秀才。在這下河村,乃至於宴氏族內,宴斂一家的名聲卻著實是有些不堪。
宴斂的爺爺宴何來是個妻管嚴,屬於指東不敢往西的那種。這若是要在現代,那是妥妥的十佳丈夫人選。可在這男子大於天的古代,宴何來的性格絕對是為人不恥的。
再說宴奶奶劉氏,這是個敢指著男人鼻子破口大罵的潑辣婦。大腳長舌,掌管宴家一切大小事宜,是宴家的當家人一樣的存在。這在講究三從四德的當下,和宴何來一樣讓人詬病。
宴何來共有四個兒子,長子長媳早逝,所幸留下了宴斂這個長房長孫,也算是留了後。
二子宴北則,娶妻吳氏,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女,長子宴攸,女兒宴玫。宴北則整日裏無所事事,遊手好閑,喜好混跡賭場妓院,生性奸詐吝嗇,好斤斤計較。連帶著一家子都是小氣巴拉的性子,為人不喜。
三子宴北流,妻子病亡。隻有一個兒子宴敘。宴北流是個獵戶,整日裏冷著臉,不愛搭理人。老早就開始帶著宴敘鑽林子,很少歸家。
幼子宴北重,娶妻李氏,生了三個兒女。長子宴故,次子宴放,幼女宴敏。宴北重最為老實敦厚,是下河村少有的至孝之人。
俗話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劉氏很好的貫徹了大孫子,命根子這半句。卻把幼子宴北重貶到了塵埃裏。
宴家在這下河村擁有近二十畝的田地。宴何來夫婦將將七十歲的人了,在這平均壽命也就四五十歲的古代,兩位老人家算是長壽的典範。平日裏隻需榮養著。宴斂的二叔,三叔也都是不事生產的。所以宴家田地裏的活計全部壓在了宴北重一家的身上。
若是如此,宴北重在宴家應該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可偏偏宴北重最不受宴家人待見,連帶著瘸腿媳婦,三個兒女全部被趕在宴家宅子後麵的茅草屋裏窩著。每天吃糠咽菜,受盡白眼,便是兒女們都跟著骨瘦嶙峋也不敢說什麽。
而他們辛辛苦苦伺弄出來的田產進項,最後卻全部填給了前身。筆墨紙硯,衣食住行,入學的束脩,趕考的銀錢,哪一項都是宴北重一家的血汗錢。
可是宴家人從來沒有覺得不妥,對於宴北重一家的愚孝也好,勞心竭力也好,都是冷漠以待。
下河村的人是看在眼底,對前身一家更是不恥,可是當事人任打任罵,加之宴何來在下河村宴氏中數一數二的輩分,就連管轄下河村的裏正,耆老也得尊他一聲太叔。他們萬萬是管不到宴何來的頭上。
所以就算是有宴斂中了秀才,在下河村人的眼底,宴何來一家總歸是蛇鼠一窩。秀才又如何,宴北重好歹也是他的親叔父,他卻能心安理得的做宴北重一家身上的吸血臭蟲。明麵上是溫潤俊雅的模樣,學的是禮義廉恥,做的是聖人文章,底子裏卻不知道黑成了什麽樣。端的是恬不知恥。
宴斂心有戚戚,隻不知道是什麽滋味。卻莫名的覺得這樣的情景有種若有若無,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般想著,便越發的靠近記憶之中的宅子。
隻看見裏三圈,外三圈,一堆人將這座二進的院子圍的結結實實。還未等宴斂反應過來,隻聽見屋內傳來一個沙啞中透著哀泣的嗓音:“爹,娘,我要分家——”
宴斂隻覺得腳下一個踉蹌,腦中靈光乍現。
——這都是套路啊!
宴家所在建寧府鬆溪縣下河村。距離福州府便是乘坐牛車也需要五六日的腳程。
扶著車夫的肩下了牛車,宴斂哆嗦著身子,這些天的顛簸簡直是要了他半條命。等到腿脖子不那麽虛軟無力了,這才從荷包裏掏出自己身上僅剩的六錢銀子,遞給一旁目光灼灼的車夫。
“多謝秀才公,多謝秀才公!”連著幾天的奔波,終於有了收獲,也難怪這般的喜笑顏開。
攏了攏肩上的包袱,慢吞吞的往村子裏邊挪過去。
宴斂從始至終都還沒有想好如何麵對前身的一大家子親人——
這裏便是不得不提及前身的家世。
下河村建村於昭武三年(大揚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昭武皇帝入主京城之後十幾年裏,天災橫行,百姓流離失所,便是用赤地千裏來形容都不為過。
下河村和方圓幾裏的大大小小七八個村子一樣,俱是由流民組成。而宴姓乃是下河村中的第一大姓,下河村八十餘戶人家,宴姓獨占五十戶。
當今天下,武人征伐天下,馳騁疆場的局勢已經過去了四十載,正是該溫養的時候,就輪到文人騷客搭台子唱戲了。科舉便成了普通讀書人晉升的唯一一條出路。
過獨木橋的人多了,相對著選拔的要求也就苛刻了起來。大揚朝的科舉考試竟和現世的明朝相差無幾,均為八股取士。
一個讀書人若是要出頭。從縣試開始,曆經府試,院試,鄉試。考出來的就是舉人,舉人便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有門路的可以外放做一方教諭或是縣丞,沒有門路的也隻能老老實實的候缺,即便是補到一些山窮水惡的地方做書吏,已經是萬幸了。而以舉人的資曆,若要是再想往上爬,幾乎是不可能了。
鄉試之後便是更為殘酷的會試,殿試。大揚朝每三年一次的有資格參加會試的舉人何止百千萬,而每次錄取人數卻不過二百名。若是能入二甲以內,那便是妥妥的國家未來棟梁。這些人都是翰林的預備役。混跡的好的,入閣拜相也未必不可能。
若是跌入三甲,即便是能夠外放為官,卻是沒了涉足四品以上官缺的資格。
盡管如此,之餘普通人而言,能中榜便已經是天大的運道。
前人曾有詩雲:“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一青衫。逢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道盡了科舉一途的辛酸。
話說到這裏,卻是扯遠了。
福建文風雖盛,但是人丁不豐。而這兩項卻是關乎朝廷分配到每個布政司使每一場考試的選拔名額。單論建寧府,每三年兩次的院試,每次約上千人參加,也不過是五十個秀才名額。前身能在十六歲連過童生三試(縣試,府試,院試),得到秀才功名,雖然上一場鄉試未能中榜,但在下河村方圓幾裏卻也擔得上是神童稱號。
然而即便是中了秀才。在這下河村,乃至於宴氏族內,宴斂一家的名聲卻著實是有些不堪。
宴斂的爺爺宴何來是個妻管嚴,屬於指東不敢往西的那種。這若是要在現代,那是妥妥的十佳丈夫人選。可在這男子大於天的古代,宴何來的性格絕對是為人不恥的。
再說宴奶奶劉氏,這是個敢指著男人鼻子破口大罵的潑辣婦。大腳長舌,掌管宴家一切大小事宜,是宴家的當家人一樣的存在。這在講究三從四德的當下,和宴何來一樣讓人詬病。
宴何來共有四個兒子,長子長媳早逝,所幸留下了宴斂這個長房長孫,也算是留了後。
二子宴北則,娶妻吳氏,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女,長子宴攸,女兒宴玫。宴北則整日裏無所事事,遊手好閑,喜好混跡賭場妓院,生性奸詐吝嗇,好斤斤計較。連帶著一家子都是小氣巴拉的性子,為人不喜。
三子宴北流,妻子病亡。隻有一個兒子宴敘。宴北流是個獵戶,整日裏冷著臉,不愛搭理人。老早就開始帶著宴敘鑽林子,很少歸家。
幼子宴北重,娶妻李氏,生了三個兒女。長子宴故,次子宴放,幼女宴敏。宴北重最為老實敦厚,是下河村少有的至孝之人。
俗話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劉氏很好的貫徹了大孫子,命根子這半句。卻把幼子宴北重貶到了塵埃裏。
宴家在這下河村擁有近二十畝的田地。宴何來夫婦將將七十歲的人了,在這平均壽命也就四五十歲的古代,兩位老人家算是長壽的典範。平日裏隻需榮養著。宴斂的二叔,三叔也都是不事生產的。所以宴家田地裏的活計全部壓在了宴北重一家的身上。
若是如此,宴北重在宴家應該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可偏偏宴北重最不受宴家人待見,連帶著瘸腿媳婦,三個兒女全部被趕在宴家宅子後麵的茅草屋裏窩著。每天吃糠咽菜,受盡白眼,便是兒女們都跟著骨瘦嶙峋也不敢說什麽。
而他們辛辛苦苦伺弄出來的田產進項,最後卻全部填給了前身。筆墨紙硯,衣食住行,入學的束脩,趕考的銀錢,哪一項都是宴北重一家的血汗錢。
可是宴家人從來沒有覺得不妥,對於宴北重一家的愚孝也好,勞心竭力也好,都是冷漠以待。
下河村的人是看在眼底,對前身一家更是不恥,可是當事人任打任罵,加之宴何來在下河村宴氏中數一數二的輩分,就連管轄下河村的裏正,耆老也得尊他一聲太叔。他們萬萬是管不到宴何來的頭上。
所以就算是有宴斂中了秀才,在下河村人的眼底,宴何來一家總歸是蛇鼠一窩。秀才又如何,宴北重好歹也是他的親叔父,他卻能心安理得的做宴北重一家身上的吸血臭蟲。明麵上是溫潤俊雅的模樣,學的是禮義廉恥,做的是聖人文章,底子裏卻不知道黑成了什麽樣。端的是恬不知恥。
宴斂心有戚戚,隻不知道是什麽滋味。卻莫名的覺得這樣的情景有種若有若無,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般想著,便越發的靠近記憶之中的宅子。
隻看見裏三圈,外三圈,一堆人將這座二進的院子圍的結結實實。還未等宴斂反應過來,隻聽見屋內傳來一個沙啞中透著哀泣的嗓音:“爹,娘,我要分家——”
宴斂隻覺得腳下一個踉蹌,腦中靈光乍現。
——這都是套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