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明整個八三年的寒假假期,大致分為兩各階段,第一階段花時間和瑪麗莎溫習了一些需要學習的課程,至於去紐約華爾街的的事情就是第二階段,許子明早就下定了決心。


    ??他利用接下來二十天的時間,在紐約待上不久。


    ??華爾街,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全長僅三分之一英裏,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許子明在這條小路上更多的是漫步,觀看這條小小的街道上高樓林立,匯聚了美國多家證券交易所的神奇街道。


    ??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裏,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


    ??“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許子明在日後的書中,曾看過作家陳運合的一句話,叫作,“偌大紐約濃縮於小華爾街,小華爾街折射出偌大紐約”。


    ??此時和瑪麗莎行走在路上,他同樣也請不自禁的讚譽道:“偌大紐約濃縮於小華爾街,小華爾街折射出偌大紐約。”


    ??瑪麗莎一直朝前走,許子明的話引起她的注意,她轉頭過來,一副認真的模樣盯著許子明,半晌後微笑道:“明,你概括的很有道理,華爾街的作用確實很大。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要來這裏進行學習。”


    ??兩人一邊小心翼翼的沿著平整潔淨的道路走,一麵還要注意過往的車輛。瑪麗莎道:“行政管理的學習,學的不純粹是課本上的哪些內容,還要結合大量的生活經曆,同樣還有具體可觀,卻又變幻莫測的市場行情。”


    ??在沒有到達兩人準備去的紐約交易所前,瑪麗莎便又給他科普了不少美國經濟方麵的知識。其中包括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的事情,並導致之後的經濟大蕭條。


    ??在大蕭條年代,絕大多數位於金融區的計劃都被迫延宕,世界貿易中心是少數在20世紀最後三季進行的主要計劃,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非常成功。世界貿易中心事實上是政府投資的計劃,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為了刺激下城經濟的發展而決定建造,國際交易所需的所有工具都已包含在這兩幢超高層複合大樓內。盡管如此,完工後初期大樓內大部分的空間都乏人問津。


    ??但是,部份大型有影響力的廠商的確進駐世貿中心,更進一步吸引其他有影響力的企業買下中心裏的辦公室。有些觀點認為,世界貿易中心儼然取代了華爾街,成為金融區的核心。


    ??從這個典型事情中,瑪麗莎用她多年的視覺觀,和嚴謹的態度,通過具體可觀的數據,和精準判斷的結論給許子明講述其中的要點,這讓許子明受益匪淺。


    ??紐約證券交易所外此時還是空蕩蕩的,因為後來舉世聞名的銅牛


    塑像此時還並未豎立起來,這個宣稱它是“美國人力量與勇氣”的象征還需要等八九年才可見。


    ??許子明和他的導師瑪麗莎剛準備穿過大門進去的時候,恰巧一夥西裝打扮的男子很是氣急敗壞的走出來。


    ??兩人聊得忘神,沒有注意過往的路人,便被從裏麵出來的那一夥人生硬而粗暴的撞倒,靠在了牆角邊,因為對方個子比較高大厚實,許子明倒是不小心,頭都有些磕破,流出一點血。


    ??當許子明反應過來時,那個後麵跟著幾個手下的壯實男子已經來到跑車處,不知悔改,打開車門的時候,反倒是罵罵咧咧,對許子明的說著“晦氣的東西。”


    ??然後用中指指向許子明這個剛才擋住他去路的人。


    ??許子明氣的不打一處,瑪麗莎急切關心他的狀況,同樣也在一旁極力勸告他冷靜點。


    ??對方的不禮貌讓許子明心裏十分不爽,他握緊雙拳,很是憤怒,慢慢的從地上起來,盡力克製著心裏的不滿。


    ??瑪麗莎幫他輕拍了褲上的灰塵,安慰道:“在美國,有很多要留心的,權勢越大,我們就越加忌憚。這就是資本的所在。今天的這一幕在美國每天都在上演。”


    ??瑪麗莎講出這句話的時候,很是無奈,許子明深以為然,錢,權確實是令人向往的東西,剛才撞了他,不道歉反而惡語相像的人,就是那種有錢任性之人。


    ??如果換做是香港,許子明絕對會讓這個家夥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不過令許子明想不到的是,瑪麗莎又道:“會拚才會贏,就把今天的事情,當做自己勤奮學習的一部分激勵。”


    ??瑪麗莎的話總是很有哲理,許子明也知道瑪麗莎老師是希望自己在紐約的學習盡量勤奮點,許子明笑著點頭,仿佛剛才的事沒有發生一樣。


    ??許子明知道這是諾達的美國,而非一個小小的香港。


    ??方才不快的一幕,許子明盡量的將他忘去,進入紐約證券交易所後,許子明才認識到什麽叫證券交易,香港的證券交易所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在香港,或許許子明可以因為手中有近十多億港元的資產,而讓周圍的一些人羨慕,追捧,但是在這裏,千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報價人員在這,其中資產十億美元以上的美國公司多達數百家,這裏,許子明在香港的什麽就根本不值一提。


    ??因為瑪麗莎與交易所的其中一位股東曾是大學同學關係,許子明比較幸運的能夠近距離的體會資本運營的走向,能夠望著每天的報價板上,各家上市公司的具體的股價,然後有能夠看到一些投資者,如何沽空,如何買漲,如何穩操勝券。


    ??以前他就懂這些,隻不過確實如瑪麗莎說的,親身經驗才是最有收獲。


    ??許子明留心的是巴菲特盯上的報刊業,當初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


    ??八三年的今天,當初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


    值為兩個億,股價不斷攀升。


    ??巴菲特的投資手段讓許子明漲了許多知識,雖然沒有和巴菲特見過什麵,但是紐約交易所短短數天的學習,讓他受益匪淺。


    ??從華爾街離開後,便和瑪麗莎去往紐約國際機場,乘上航班趕回羅利。


    ??回到杜克大學,許子明借閱來了不少書籍,甚至在假期去杜克大學的圖書館借閱書籍,便於論文寫作。


    ??為了避免無聊,隨身攜帶著在北美市場也同樣暢銷的索尼公司的walkman。


    ??在美國,每天麵對著一大堆書籍,或許沒有下香港的那般有趣,但是他卻學會了不少東西,獲得不少實質上的該學的商業要素。


    ??前世雖然他也是大型企業的高管,但是那套商業經營模式卻是不怎樣。


    ??搞定好論文後,他便直接交給導師瑪麗莎過目,瑪麗莎隻是大致看了幾眼,便找出問題的奇怪之處,“明,你為什麽會在文章中推測,日本的整體經濟,就像是脫了軌的火車,處於高速行駛階段,不出幾年便會被這這種體製所影響。還有你的文章標題叫作,《從股市看行政管理》,其中對巴菲特投資的看法,有些片麵性。”


    ??許子明並非驚訝於瑪麗莎對自己的否定,畢竟文章中的一些預測,與主觀看法,都是許子明這個過來人的看法,她不能明白到不要緊。


    ??許子明慢悠悠的解釋道:“僅以房地產為例,日本的房價已經飆升到一個平民高不可攀的地步;以日本地標為例,銀座四丁目的地價是每坪(約3.3平方米)1.2億日元;東京帝國廣場一平方英裏的土地價格甚至比美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土地價值總和還要高。如果將當時的東京土地麵積按照平均地價來換算的話,其價值甚至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瑪麗莎經常瀏覽國外的一些報紙,確實不否認這一點,同樣她笑的比較燦爛自然,滿意的道:“明,你做的很認真。”


    ??許子明到沒有什麽自豪。直白的說,當時的日本經濟高度依賴進出口,日本國民的腰包能夠鼓起來也全仰仗外貿換來的豐厚利潤;可是,高度發達的日本經濟中也有陷阱,而一向容易膨脹的日本人再次被“膨脹”搞昏了頭。至今日本人常掛在嘴上“失去的二十年”也是特指80年代那段瘋狂時期。


    ??同樣對於巴菲特的解釋,許子明一貫喜歡用事實講話,瑪麗莎居然聽得如癡如醉。


    ??瑪麗莎激動的揚起手掌,就差跳起來鼓掌,她頗為自豪和滿意:“整體來說十分出色,是篇難得的好文章,我相信在杜克商學院的學術文刊中,也能夠受許多人的賞識。”


    ??許子明不置可否,微笑道:“老師開玩笑了,哪有那麽好。”


    ??瑪麗莎感覺似乎有戲,頓時大喜,道:“試一試。”??


    許子明不置可否,微笑道:“老師開玩笑了,哪有那麽好。”


    ps:謝謝書友的訂閱,剛才不好意思,無意中重複了三千字的內容,對不住了,現在修改過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玩轉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盞青燈原是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盞青燈原是夢並收藏玩轉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