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俗話還說:鳥大了,什麽林子都有。


    所以,孔子有好學生,自然也有壞學生。


    所以,孔子認為的好學生,未必就是好學生;孔子認為的壞學生,也未必就是壞學生。


    【宰我】


    在孔子所有的學生中,最鬱悶的一個大概就是宰我了。


    宰我跟子貢的關係一直比較僵,兩人互相不服。而子貢和冉有的關係好,因此,盡管孔子也對冉有說過給宰我找個活,冉有一直哼哼唧唧,就是不肯幫忙。


    眼看著能力不如自己的師兄師弟們都當官掙錢去了,自己還在這裏跟老師混,宰我就覺得越來越沒勁,看什麽都不順眼。再看老師整天子貢長冉有短的,宰我對老師更是滿肚子怨氣了。


    孔子對宰我的印象其實一向也就一般,因為宰我總是拿些話題來為難自己,像是故意跟自己作對。


    宰我越來越感覺自己在這裏是多餘的人,他有一種強烈的衝動:走。


    走去哪裏?這是宰我認真考慮的問題了。在魯國,自己肯定沒戲,那麽,去魯國的敵人齊國那裏是最靠譜的選擇。可是,如果去了齊國,也就意味著再也不能回到這裏了。


    走,還是不走?宰我一時有些猶豫。


    既然沒有心思再待下去,宰我就表現出懈怠來了。講課的時候心不在焉,不講課的時候總是躲在房間裏睡覺。


    這一天,宰我大白天呼呼大睡,被孔子知道了。


    “唉,朽木不可雕也,肮髒的土牆再刷也沒有用,這個人,我還有什麽好說的呢?”孔子歎口氣,對宰我非常失望。“從前呢,我聽誰說什麽都相信。從今以後,我聽誰說什麽之後,還要看他做什麽。這個教訓,就是宰我給我的。”


    按《論語》。宰予旦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朽木不可雕也,這句成語來自這裏。


    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個成語也來自這裏。


    “整天吃飽了撐的什麽都不幹,這樣的人有什麽用?不是有人下棋混日子嗎?這也比他整天無所事事睡大覺好啊。”孔子又說,覺得宰我真是無可救藥,可以考慮炒掉他了。


    按《論語》。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焉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宰我聽說了老師對自己的這兩番評價,他徹底絕望了,也最後下定了決心。


    在臨走之前,宰我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孔子。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要請教您。”宰我又來請教,孔子知道不會是什麽好問題。


    “說吧。”孔子不耐煩地說。


    “有一個仁者,如果告訴他有人掉到井裏去了,他是不是也要跟著下到井裏去救人?”宰我問,他總是能整出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為難孔子。


    “當然不會。”孔子雖然歲數大了,可是思維還很敏捷。“君子可以過去井邊看看,但是絕不會跟著下去。你可以騙他過去,但是無法陷害他。”


    孔子的語氣,就好像宰我是個欺騙君子的騙子,而自己就是這個君子。


    宰我笑了笑,走了。


    對於宰我來說,他覺得魯國就是那口陷阱,自己必須離開了。


    “哼,都四十歲了還這麽讓人討厭,這輩子還有什麽用?”孔子搖搖頭,他現在對宰我討厭至極。


    按《論語》。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按《論語》。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當天,宰我悄悄地離開了孔家,沒有向任何人告別。


    離開孔家,離開魯國,宰我去了齊國,經過朋友的介紹,他做了田家的家臣。


    對於宰我的離去,孔子的感覺是非常矛盾的。首先,他很不喜歡宰我,既然大家都覺得尷尬,宰我的離開自然是一件好事;其次呢,宰我畢竟跟隨自己這麽多年,尤其在自己最困難的時期都在自己身邊,從這個角度說,又有些感傷,進而覺得有些對不住宰我;再次,宰我去投靠了田家,這讓孔子又很惱火,一來齊國是魯國的敵人,二來田家是齊國國君的最大威脅,是著名的不守禮。


    後來,孔子經常拿澹台滅明和宰我作對比,說明看一個人不能僅僅看他的外表,也不能僅僅看他怎麽說。


    按《史記》。子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後世為了貶低宰我,編造了宰我在齊國出任臨菑大夫,跟隨田常作亂殺害齊簡公,結果因罪誅三族。這樣的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很低劣的謊言。


    首先,《左傳》和《史記》都沒有記載宰我被殺。田常殺齊簡公發生在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孔子這一年七十一歲。當時田家的實力遠超齊簡公,那麽為什麽投靠了田常的宰我反而會被殺呢?


    如果宰我被殺,孔子一定有話要說,可是史書中並沒有記載。


    所以,宰我根本沒有被殺。所謂的宰我被殺,與伯嚭被殺一樣,都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而製造的謊言。


    據《左傳》,魯哀公十四年,田常殺害齊簡公之前與齊簡公的寵臣闞止相爭,結果殺了闞止並且趕走了他全家,闞止的字也是子我。按合理推測,後世某些人就是依據這個渾水摸魚以訛傳訛,說成了宰我被殺並且誅三族。


    對於宰我的評價,從現代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通過宰我的問題我們能夠發現,宰我這個人很直率,決不拍馬屁。同時,宰我的邏輯能力非常強,他的邏輯推理常常讓孔子感到為難。宰我不信邪,同時也不喜歡形式化的東西。這樣的人如果在現代,就是一個非常值得尊重的人。


    所以,盡管孔子很不喜歡他,喜歡他的人卻越來越多。因為他敢於質疑權威,敢於說真話。


    【樊遲】


    樊遲就是子路第二,每個人都這樣說,孔子也這樣看。


    樊遲的性格比子路還要憨直,喜歡問問題而且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孔子喜歡他這點,但是也因此認為他不夠聰明。不管怎樣,自從樊遲來了,孔子去哪裏都一定秦著他。


    一次,孔子去孟懿子家,樊遲做禦者。孟懿子問孔子怎樣才能做到孝,孔子回答“無違”。回家的路上孔子把這個問答告訴了樊遲,等於教給他知識。


    “那,老師,什麽是無違啊?”樊遲沒聽懂,沒聽懂就問。


    “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要按照禮製奉養他們;父母死了之後,要按照禮製埋葬他們,按照禮製祭祀他們。”孔子說,心說這小子的悟性也太差了。


    按《論語》。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其實,這還算好的。有的時候,關於一個問題,樊遲會反反複複地問,問得孔子都有點煩他。


    孔子總是講知講仁,講得樊遲雲裏霧裏,怎麽想怎麽不得要領,於是就要提問。


    “老師,什麽是知?”樊遲問。


    “執政為民,敬鬼神而遠之,這就是知了。”孔子回答。樊遲眨眨眼,還是不太明白,似乎這跟自己沒什麽關係。


    “那,什麽是仁?”樊遲又問下一個問題。


    “遇到困難走在前麵,看見好處走在後麵,這就是仁了。”孔子回答。這個境界,與後來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差不多。


    樊遲弄不明白,眨著眼睛下去了。


    按《論語》。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子曰:“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弄不明白的事情,樊遲還要問。所以,沒多久,樊遲又來問問題,恰好孔子要出去。


    “老師,上次我沒弄明白,什麽是仁啊?”樊遲也不管老師忙不忙,上來就問。


    “平時端莊,辦事認真,跟人交往守信用。即便到了洋鬼子那裏,也不改變自己做人的原則。”孔子回答,回答完,匆匆走了。


    按《論語》。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樊遲還是沒弄明白什麽是知什麽是仁,換了別人,問過兩次了,不懂也要裝懂了,頂多考試的時候背正確答案就行。


    可是,樊遲不是別人,他是樊遲。


    過了兩天,樊遲又找到一個機會,於是又來問同樣的問題。


    “老師,我還是沒弄明白什麽是仁。”樊遲又來了。


    “愛人。”孔子真是有些不耐煩了,簡單回答他。


    “那,知呢?”


    “知人。”孔子就覺得這小子是個榆木腦袋,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開竅。


    “那,那什麽,老師,我還是不明白。”樊遲還是沒弄明白。


    “任用正直的人取代不正直的人,能讓不正直的人變成正直的人。”孔子說,說完盯著樊遲,看這小子是不是還不明白。


    樊遲雖然憨厚,但是並不傻,他看出來老師不高興了。所以,這一次,樊遲沒敢再問下去。問題是,老師的答案太過簡單了,不問老師,問誰呢?


    “對了,問問子夏吧。”樊遲心想,除了老師,不就是子夏最有學問了嗎?


    於是,樊遲去找子夏。


    “師兄,我剛才問老師什麽是知,老師說任用正直的人取代不正直的人,能讓不正直的人變成正直的人,到底啥意思啊?”樊遲問子夏。


    “嗯,這話含意豐富啊。想想看,當初舜擁有天下,從眾人中選拔了皋陶,於是不仁的人就都離開了;後來商湯擁有天下,從眾人中選拔了伊尹,於是不仁的人都離開了。”子夏確實很有學問,拿出例證來印證老師的話。


    “噢。”樊遲似懂非懂,舜和湯他是知道的,可是他們跟自己有什麽關係呢?老師說的是舜和湯的知,不是自己的知啊。就算自己明白了,有什麽用呢?


    按《論語》。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不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向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樊遲越學習越覺得自己笨,別人能聽懂的自己聽不懂,問了老師還是不懂,這不是自己笨是什麽?所以,樊遲對自己的前途漸漸地失去了信心。


    “我這樣的人還能幹什麽?”夜深人靜的時候,樊遲總是這樣問自己。


    想來想去,樊遲覺得自己不是幹大事的人,自己可能隻能當個農民伯伯了。終於有一天,樊遲忍不住對孔子說了。


    “老師,我想學種糧食了。”樊遲說。


    “種糧食?那我可不會,那要向老農請教。”孔子以為樊遲向自己請教種糧食,因此很惱火。


    “我,我還想學種菜。”


    “種菜?那我可不如老園丁啊。”孔子氣得臉都發白了,這個學生太沒有出息了,跟自己學習這麽久,竟然要去當農民伯伯。


    看見老師不高興,樊遲沒有再說什麽,退了出去。


    “樊遲真是個小人啊。執政的人喜愛禮儀,百姓就會很恭敬;執政的人喜歡道義,老百姓就會服從管理;執政的人重視信用,百姓就會真誠相待。做到這些的話,老百姓就會攜兒帶女來投奔你,還用得著你自己去種莊稼?”孔子說,他說的很對,不過,跟樊遲沒什麽關係。


    按《論語》。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奠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小人,這是孔子對樊遲的評價。


    不過,孔子所說的小人不是後世所說的小人,而是指沒誌向沒覺悟沒知識的小老百姓,類似今天說的小市民。


    盡管很瞧不起樊遲,孔子也並不是一味貶低他,有的時候,孔子也及時表揚他。


    有一次,孔子帶著樊遲去雩台下遊覽,樊遲突然又來了問題。


    “老師,請問怎樣才能提高德行,消除罪惡,排除不理智的行為呢?”樊遲終於不再問智和仁了,那些離自己太遠了,就算弄明白了也沒用。


    “好啊,很好的問題啊。”孔子讚揚了樊遲一句,這種比較初級的問題比較適合他。“先工作後收獲,這不是提高德行嗎?自我批評,不要批評別人,這不是消除罪惡嗎?為了一時的憤怒,就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這就是不理智啊。”


    孔子的話其實也是針對樊遲的,因為樊遲性格比較火暴,常常因為一時的憤怒而要跟人拚命。


    按《論語》。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仁智勇】


    樊遲為什麽拚命地問仁問知呢?因為這是孔子一直在重點講解的。在孔子的思想體係中,治國要靠禮法,做人則是要講仁智勇的。


    所以,不隻是樊遲在問這個問題,冉雍、顏回、子張等人也都問過這個問題。與其他問題一樣,孔子給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顏回問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複禮”;樊遲問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愛人”。


    不過,冉雍和子張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孔子的回答就具體了很多。


    “出門之前要修整自己的衣飾,就像要出去見貴賓;使用百姓就像祭祀一樣恭敬和小心。自己不願意遭受的事情,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為國做事不要抱怨,在家裏也不要抱怨。”孔子這樣對冉雍解說仁。


    “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按老師說的去做。”冉雍說。


    按《論語》。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能夠做到以下五點的,就是仁了。”子張問仁的時候,孔子這樣回答。


    “哪五點?”子張問。


    “恭敬、寬厚、誠信、勤勉、關愛。恭敬就不會受侮辱,寬厚就能得到別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勤勉就能取得成就,關愛就能領導別人。”孔子這樣解說。


    按《論語》。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關於仁,孔子講得非常多。以下幾條都見於《論語》,其中有的話成為成語。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殺身成仁,當仁不讓,這兩個成語出於這裏。


    孔子說仁,似乎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人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總括起來,似乎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賈誌剛說春秋之七·孔子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賈誌剛說春秋之七·孔子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