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原本以為自己智計高絕,從心中並不認為諸葛亮和龐統二人能比自己強,可是此番孔明人都沒到,就隔空改變了戰局,讓自己全盤皆輸。
越是自視甚高之人,在受到打擊的時候就越是極端,周瑜就是如此,再加上身上本就有毒傷,此番氣怒交加,傷勢重了何止一倍。
這次程普也不再猶豫了,當即吩咐眾將率領全軍立刻撤回江東。
此番本就是劉備毀諾在先,諸葛亮和其餘大將也知道這一點,所以都不想將事情做絕,因此並未出兵攔截返程的江東兵馬。
回到了自家揚州之後,程普將此戰經過詳細稟報了孫堅,聞之劉備不但不將江夏郡送來,還傷了大都督周瑜,擊殺俘獲了不少的江東兵馬,頓時大怒不已。
孫堅暴怒,麾下群臣也是情緒激昂,以張昭為首的謀臣們,例如張紘、虞翻、嚴畯等人,都建議為大都督複仇,與荊州劉備正式開戰。
在以往的時候,張昭這些來自江東世家大族的謀臣,都較為軟弱,就像當初曹操率領大軍來襲,很多人甚至都存了投降歸順之心。
為何這次麵對劉備會如此不同?
這當然不是因為張昭等人跟周瑜的關係有多少,對他有多麽重視,而是因為這段時間的輿論走向。
在陳重和曹操暗中潑灑了大量銀錢,安插和收買了許多的人手之後,江東各地立刻就出現了大量主戰的呼聲。
劉備跟曹操不同,曹操當初占據兗州和冀州兩大最富饒,人口眾多的州府,麾下的兵馬達到四五十萬,猛將謀臣如雲,著實讓人望而生畏。
相比起來,劉備隻有荊州一地,不久前還失去了其中的南陽郡,麾下雖有一等一的猛將和謀臣,可兵馬太少,糧草輜重庫存也是不足,堪稱當今天下實力最弱的一路諸侯了。
江東孫堅在揚州一帶謀劃多年,雖說並無關羽、張飛、趙雲這等頂級戰將,也無諸葛亮和龐統這樣的頂級謀臣,可在士卒數量和物資儲備這些底蘊當麵,絕對要比劉備強上許多。
此番劉備毀諾,不想交出事先談好的江夏郡,這就很讓江東軍民不滿了,何況如今又重傷了大都督周瑜,因此開戰的呼聲越發的高了。
這種呼聲本來就很高,再加上陳重和曹操的暗中發力,煽風點火之下,更是造成了群情激昂的局麵,張昭等人此時的表態就是證明。
張昭一襲的謀臣支持開戰,周瑜這邊的程普、蔣欽、韓當,黃蓋等人更是想要報仇雪恨,如此一來也算是眾誌成城,孫堅當即決定,正式向荊州劉備宣戰。
正式的宣戰就需要派人去向劉備通告,而這個消息也迅速向天下傳遞。
曹操和陳重知曉了此事之後,都是心中暗笑,也知道劉備的日子恐怕不好過了,可是兩人都非心慈手軟之輩,幾乎是同時向孫堅派出了各自的密使。
目前看來,孫堅一方勝在兵多糧草輜重充足,劉備這邊則是將領和謀臣的級別太高,這樣比較的話有些勢力相當的模樣,可是陳重和曹操,以及麾下的將領和謀士都認為劉備較強。
因此兩人派出的密使都帶有一種使命,那就是都給孫堅做出了一些額外的幫助。
陳重命張遼率領十萬大軍向豫州的汝南郡前進,並且將軍隊就暫時駐紮在了此處。
豫州跟荊州接壤,而汝南郡向南便是荊州的江夏郡和南陽郡,所以此番張遼率領十萬大軍至此,劉備就必須要做出應對。
陳重讓張遼重兵壓境,曹操也是如此,他也迅速給駐守在南陽郡的夏侯惇增兵十萬,虎視眈眈的望著荊州的南郡和江夏郡。
陳重和曹操此舉雖然並未直接進攻,卻驚得劉備恐懼不已,連忙召集諸葛亮和龐統等謀臣商議對策。
諸葛亮不慌不忙的言道:“此乃暗助劉備,欲要坐山觀虎鬥也,陳重和曹操必然都不會出兵來襲。”
“非也,非也!”
自從投靠了劉備之後,諸葛亮表現的萬丈光芒,而龐統一直都被他壓製,甚至出謀劃策的機會都很少,可是此時卻開口反對了起來。
“曹操或許並不想要出兵攻打我方,畢竟他經曆了赤壁之戰後,又跟董卓西涼軍鏖戰良久,要想恢複實力至少要三年時間,可是陳重不同。”
龐統指著地圖上代表陳重勢力的幽州、青州、徐州和豫州說道:“陳重占據了四州之地,雖然這四州中有幽州這樣的貧瘠之地,豫州也被袁術毀壞良多,可青州和徐州經過數年休養生息,早就可以稱之為當世富饒之地,提供的稅賦和糧草也是極多。
曹操或許不會浪費糧草輜重和軍餉派兵來攻,可是陳重卻有這樣的實力,再加上他與主公有些舊怨,所以必須要防備張遼突然出兵來襲。”
龐統雖然久不發言,可是他的名聲和才智人人皆知,此番他所說的也都是實情,因此劉備連連點頭,表示認可。
場麵一下就被龐統控製,諸葛亮心中不悅,當即言道:“陳重或許有出兵可能,但絕對不是現在。”
諸葛亮也來到了繪製著各州勢力的地圖前,高聲言道:“這次孫堅對我方宣戰,荊州和揚州即將發生戰爭,曹操和陳重的心思和打算都很明顯,就想讓我們兩方先行爭鬥,他們在視情況而動,所以在前期這兩路諸侯都不會貿然出兵來襲,否則就會讓孫堅做大,這不利於他們接下來的戰略意圖。”
龐統說的有理,諸葛亮說的也是沒錯,劉備聽完了兩位軍師之言,不禁長歎道:“如今強敵虎視眈眈,孫堅又鼠目寸光,此戰無論勝負如何,恐怕都會迎來災厄,這如之奈何啊?”
劉備這番感歎倒是他和荊州的真實寫照,因為天下大勢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很明顯了,劉備占據的荊州又處於三家諸侯之間,實在是難以抵擋。
這種天然的劣勢,不是某個人就能解決之事,即便是諸葛亮和龐統這臥龍鳳雛也難以改變。
正在此時,突然有一人上前說道:“吾有一策,可破困局!”
越是自視甚高之人,在受到打擊的時候就越是極端,周瑜就是如此,再加上身上本就有毒傷,此番氣怒交加,傷勢重了何止一倍。
這次程普也不再猶豫了,當即吩咐眾將率領全軍立刻撤回江東。
此番本就是劉備毀諾在先,諸葛亮和其餘大將也知道這一點,所以都不想將事情做絕,因此並未出兵攔截返程的江東兵馬。
回到了自家揚州之後,程普將此戰經過詳細稟報了孫堅,聞之劉備不但不將江夏郡送來,還傷了大都督周瑜,擊殺俘獲了不少的江東兵馬,頓時大怒不已。
孫堅暴怒,麾下群臣也是情緒激昂,以張昭為首的謀臣們,例如張紘、虞翻、嚴畯等人,都建議為大都督複仇,與荊州劉備正式開戰。
在以往的時候,張昭這些來自江東世家大族的謀臣,都較為軟弱,就像當初曹操率領大軍來襲,很多人甚至都存了投降歸順之心。
為何這次麵對劉備會如此不同?
這當然不是因為張昭等人跟周瑜的關係有多少,對他有多麽重視,而是因為這段時間的輿論走向。
在陳重和曹操暗中潑灑了大量銀錢,安插和收買了許多的人手之後,江東各地立刻就出現了大量主戰的呼聲。
劉備跟曹操不同,曹操當初占據兗州和冀州兩大最富饒,人口眾多的州府,麾下的兵馬達到四五十萬,猛將謀臣如雲,著實讓人望而生畏。
相比起來,劉備隻有荊州一地,不久前還失去了其中的南陽郡,麾下雖有一等一的猛將和謀臣,可兵馬太少,糧草輜重庫存也是不足,堪稱當今天下實力最弱的一路諸侯了。
江東孫堅在揚州一帶謀劃多年,雖說並無關羽、張飛、趙雲這等頂級戰將,也無諸葛亮和龐統這樣的頂級謀臣,可在士卒數量和物資儲備這些底蘊當麵,絕對要比劉備強上許多。
此番劉備毀諾,不想交出事先談好的江夏郡,這就很讓江東軍民不滿了,何況如今又重傷了大都督周瑜,因此開戰的呼聲越發的高了。
這種呼聲本來就很高,再加上陳重和曹操的暗中發力,煽風點火之下,更是造成了群情激昂的局麵,張昭等人此時的表態就是證明。
張昭一襲的謀臣支持開戰,周瑜這邊的程普、蔣欽、韓當,黃蓋等人更是想要報仇雪恨,如此一來也算是眾誌成城,孫堅當即決定,正式向荊州劉備宣戰。
正式的宣戰就需要派人去向劉備通告,而這個消息也迅速向天下傳遞。
曹操和陳重知曉了此事之後,都是心中暗笑,也知道劉備的日子恐怕不好過了,可是兩人都非心慈手軟之輩,幾乎是同時向孫堅派出了各自的密使。
目前看來,孫堅一方勝在兵多糧草輜重充足,劉備這邊則是將領和謀臣的級別太高,這樣比較的話有些勢力相當的模樣,可是陳重和曹操,以及麾下的將領和謀士都認為劉備較強。
因此兩人派出的密使都帶有一種使命,那就是都給孫堅做出了一些額外的幫助。
陳重命張遼率領十萬大軍向豫州的汝南郡前進,並且將軍隊就暫時駐紮在了此處。
豫州跟荊州接壤,而汝南郡向南便是荊州的江夏郡和南陽郡,所以此番張遼率領十萬大軍至此,劉備就必須要做出應對。
陳重讓張遼重兵壓境,曹操也是如此,他也迅速給駐守在南陽郡的夏侯惇增兵十萬,虎視眈眈的望著荊州的南郡和江夏郡。
陳重和曹操此舉雖然並未直接進攻,卻驚得劉備恐懼不已,連忙召集諸葛亮和龐統等謀臣商議對策。
諸葛亮不慌不忙的言道:“此乃暗助劉備,欲要坐山觀虎鬥也,陳重和曹操必然都不會出兵來襲。”
“非也,非也!”
自從投靠了劉備之後,諸葛亮表現的萬丈光芒,而龐統一直都被他壓製,甚至出謀劃策的機會都很少,可是此時卻開口反對了起來。
“曹操或許並不想要出兵攻打我方,畢竟他經曆了赤壁之戰後,又跟董卓西涼軍鏖戰良久,要想恢複實力至少要三年時間,可是陳重不同。”
龐統指著地圖上代表陳重勢力的幽州、青州、徐州和豫州說道:“陳重占據了四州之地,雖然這四州中有幽州這樣的貧瘠之地,豫州也被袁術毀壞良多,可青州和徐州經過數年休養生息,早就可以稱之為當世富饒之地,提供的稅賦和糧草也是極多。
曹操或許不會浪費糧草輜重和軍餉派兵來攻,可是陳重卻有這樣的實力,再加上他與主公有些舊怨,所以必須要防備張遼突然出兵來襲。”
龐統雖然久不發言,可是他的名聲和才智人人皆知,此番他所說的也都是實情,因此劉備連連點頭,表示認可。
場麵一下就被龐統控製,諸葛亮心中不悅,當即言道:“陳重或許有出兵可能,但絕對不是現在。”
諸葛亮也來到了繪製著各州勢力的地圖前,高聲言道:“這次孫堅對我方宣戰,荊州和揚州即將發生戰爭,曹操和陳重的心思和打算都很明顯,就想讓我們兩方先行爭鬥,他們在視情況而動,所以在前期這兩路諸侯都不會貿然出兵來襲,否則就會讓孫堅做大,這不利於他們接下來的戰略意圖。”
龐統說的有理,諸葛亮說的也是沒錯,劉備聽完了兩位軍師之言,不禁長歎道:“如今強敵虎視眈眈,孫堅又鼠目寸光,此戰無論勝負如何,恐怕都會迎來災厄,這如之奈何啊?”
劉備這番感歎倒是他和荊州的真實寫照,因為天下大勢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很明顯了,劉備占據的荊州又處於三家諸侯之間,實在是難以抵擋。
這種天然的劣勢,不是某個人就能解決之事,即便是諸葛亮和龐統這臥龍鳳雛也難以改變。
正在此時,突然有一人上前說道:“吾有一策,可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