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士晉心安和大真人吳靈素並沒有離開那棟小樓,吳靈素雖然靠著偏門手腕撈到一個活神仙身份,但是自己有幾斤幾兩真本事,吳靈素從來都清楚,並沒有因為在太安城廝混得順風順水就忘乎所以,這倒不是吳靈素定力真的有多好,實在是家裏有那頭母老虎盯著,每次不等他誌得意滿就會被冷水澆頭,想不清醒都難,要知道皇宮裏大門上每次迎新辭舊的貼朱符籙,都出自那個娘們的手筆,他吳靈素不過是裝模作樣地掏出袖子貼上而已。,此時吳靈素一想到她前不久提出的那個要求,身體就忍不住打擺子,汗流浹背。難道真要做兩姓家奴準確說來,也不算兩姓家奴,其實姓氏相同。但是天子人家的同姓之爭,兄弟鬩牆,其血腥程度,可要比廟堂上的黨爭傾軋還要恐怖啊。若是能夠保證吳家香火富貴綿延,確保獨子吳士禎能夠世襲罔替羽衣卿相的頭銜,也就罷了,可是按照她的說法去做,到手的富貴不小,風險也更大。
吳靈素戰戰兢兢,如果是今天之前,他還覺得離陽趙室能在他腦袋上貼上一張保命符,天高皇帝遠,何況一個遠在西北的藩王,但是當那個年輕人殺到太安城甚至直接欽天監後,吳大真人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晉心安沒有深究吳真人的失態,隻當作是假神仙遇上了真神仙,擔心吳家在離陽朝廷的地位不保而已。何況晉心安自顧不暇,懶得分神去重視一個兩代皇帝的牽線傀儡。晉心安抬頭望著牆壁上那些掛像,圖仍安好,但是許多圖中人物已經憑空消失,這對一心想要躋身陸地神仙、繼而趕在天門關閉之前證道飛升的練氣士宗師而言,是一種莫大打擊,自古以來,修道之人都認準一個死理,飛升之人得長生但是如果連仙人都有可能身死道消,那麽自己幫著謝觀應為虎作倀,即便飛升,當真逃得過天理循環
朝中有人好做官,欲做仙人,何嚐不是如此龍虎山天師府為何自大奉後,幾乎代代有人飛升,而同為祖庭的武當山卻香火凋零如果當初呂祖沒有過天門而不入,有了呂洞玄那份“祖蔭”,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以黃滿山王重樓的高深修為,飛升豈不是唾手可得何至於整整四百年福地無仙人
相比吳靈素的惶恐和晉心安的失神,兩位常年在此負責敬香添香的年邁道士,則是麵容枯槁,其中一人背靠廊柱,眼神渙散。其中一人虔誠跪在蒲團上,默默口誦真言。
謝觀應懶洋洋坐在通天台邊緣,雙腳掛在空中,似乎一點都不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事實上無論是藏拙還是逃命,他謝觀應自認天下第二,還真沒人敢自稱天下第一。他在西蜀境內,躲過了鄧太阿殺意凜然的千裏飛劍,但在更早的洪嘉年末,更躲過兩場堪稱驚心動魄的追殺。當年北謝南李,他謝觀應和李義山,兩人都是年輕氣盛的天之驕子,一拍即合共評天下,尤其精通讖緯的謝觀應更是道破天機,結果惹下滔天大禍。寒士李義山是個光棍人物,隻有才華而無背景,照理說早就該死了,隻不過無意間傍上了徐驍那麽棵樹,竟然給躲過了那場大風大雨,反而是出身豪閥的謝飛魚,眾叛親離被當成棄子不說,還被東海武帝城當成了必殺之人,甚至連隨後登基的老婦人也懷恨在心,不惜讓拓拔菩薩潛入離陽刺殺他,為此他隻好隱姓埋名,大隱隱於朝,連親生骨肉都不知道他的生死。於是世上再無希冀著魚躍龍門的謝家飛魚,隻有應當躲在幕後觀自在的太安城謝先生。
在冷眼旁觀天下大事二十餘年的謝觀應眼中,李義山,納蘭右慈是一類人。荀平,張巨鹿和元本溪又是一類人。三寸舌禍亂春秋的黃龍士,更是另外一類人。
但是說到底,謝觀應覺得他們都是一類人,為他人為一地為一國為天下謀,唯獨不擅長為自己謀。獨善其身尚且做不到,何談兼濟天下這其中元本溪是想為自己謀,卻謀不得。黃三甲是能做到,卻不屑為之。謝觀應所謀,是真正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要這中原大地再度陸沉,然後由自己親手謀得千年長安。若說謝觀應是謀求一個首輔或是帝師身份,或者是幾十年太平盛世,又或者是飛升仙人,那也太世上從無百年帝王千年王朝,那他謝觀應就要跟這個自稱知曉千秋後事的“外來戶”扳扳手腕。
謝觀應突然有些寂寞,老麵孔的熟人,這些年都走得差不多了,除了納蘭右慈,好像都死得一幹二淨了。而新人雖多,但其實除了那個官運亨通的陳望,其他人就算前程可期,也還需要種種打磨和各方審視,相較而言,北涼的徐北枳和陳錫亮算是脫穎而出得比較快的。官補子不遜色陳望、已經官至禮部左侍郎的晉蘭亭謝觀應從來都沒有把這種跳梁小醜放在眼裏,烈火烹油,從來不是長久之道,曇花一現而已。在新老交替之間,謝觀應不看好趙右齡和殷茂春,倒是盧白頡,元虢,韓林,這三位或貶或升至地方的文臣,有希望從齊陽龍和桓溫手中接手擔子,短暫的位極人臣,不過依然是為陳望嚴池集李吉甫等人鋪路搭橋而已。
永徽年間,離陽王朝真正的中流砥柱,隻有兩根,文有碧眼兒張巨鹿,武有人屠徐驍,正是這兩人的存在,震懾朝野上下的所有龍蛇魚蝦。有張巨鹿在,有事功之心的文人老老實實治國,崇尚清談的文人繼續大談風月。有徐驍在,陳芝豹出不了西蜀,曹長卿複不了國,燕敕王趙炳不敢大張旗鼓北上,顧劍棠隻能做他的兩遼總督,北莽大軍更不敢揮師南下。
但是正因為他們兩人,一個在廟堂中樞,決定著所有官員的升遷,一個在西北邊陲,手握三十萬鐵騎,先帝趙惇就不敢把龍椅交給兒子趙篆,因為椅子上的刺太多了。
這其中最大的死結,在於徐驍不死,北莽就不肯也不敢孤注一擲地南侵中原,而北涼能以守替戰,讓離陽蒸蒸日上國力漸盛,牽製並且拖死北莽,但是如果主動北征大漠,一來北涼勝算不大,二來趙惇也不敢,徐驍不會反,但是一旦北伐順利,世子徐鳳年在北征中樹立起威嚴,徐驍會不會有念頭,也給自己兒子換一個比藩王座椅更大的位置即便徐驍不會,徐鳳年自己會不會因為京城白衣案而順勢造反就算徐家隻打下了半個北莽,可有了南朝廣袤疆域作為戰略縱深和豐富補給,離陽怎麽抵擋身經百戰的北涼鐵騎到時候風雨飄搖之際,本就沒有太多威望可言的新君趙篆,難道還真能靠太安城文官的嘴皮子去阻擋北涼馬蹄
借助西楚叛亂削藩和抑製地方武將勢力,同時借機在廣陵道戰場上天下演武,是先帝與張巨鹿桓溫以及元本溪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其實就是在爭取時間,趁著徐鳳年尚未羽翼豐滿,就算西楚不反,離陽也會逼著曹長卿揭竿而起,朝廷先後讓顧劍棠親自坐鎮兩遼和陳芝豹就藩西蜀,對北涼處處做出咄咄逼人的姿態,一個沒有援手的北涼,何嚐不是讓養精蓄銳二十年的北莽覺得有機可乘有希望一舉打下終於沒有了徐驍統率邊軍的北涼北莽攻打北涼,意義就等同於當初徐驍贏得西壘壁戰役,雖然代價巨大,但是畢竟結果顯著。一戰而定國姓
現在看來,兩朝大勢走向不曾變動,但是出現了不少偏差。廣陵道戰事哪怕在吳重軒脫離南疆投入離陽懷抱後,仍是沒有迅速改觀。而北涼更是獲得了一場蕩氣回腸的慘勝,慘烈,也壯烈。更出人意料的是北涼邊軍比離陽推演預料得要少死十萬人,尤其那十三四萬騎軍,更是沒有大傷筋骨,如今依舊維持在極為可觀的十萬人左右。原本北涼不但慘勝,第二場涼莽大戰,會直接將戰火蔓延到北涼道境內,甚至有可能是陵州。現在看來,北涼死戰於關外,並非癡人說夢。所以這次徐鳳年擅自離開藩地,離陽步步後退,不是太安城突然喜歡跟人講情義講道理了,而是生怕恃功而驕的北涼一怒之下,會做出什麽無法彌補的舉動。
隻可惜老一輩的那幾個布局之人,除了一個心如死灰的坦坦翁,如今都已經相繼死了。
現在關鍵就看被趙惇寄予厚望的齊大祭酒如何應對了。
趙惇在死之前,明裏暗裏做了很多謀劃,在官場上埋下的諸多伏筆,都賦予趙篆登基後很大程度上施展手腕恩威並濟的機會,目前看來,年輕天子做得還不錯。便是心中憋著一口怨氣的桓溫,在祥符新朝依舊兢兢業業,和齊陽龍沒有太多明顯間隙地做起了江山縫補匠。
不同於徐鳳年能夠憑借戰場上的出生入死,來贏得北涼將士的軍心,年輕皇帝趙篆就像天底下最尊貴的一隻籠中鳥,靠的隻是龍袍這一張皮而已。所以他的帝王威儀,需要年複一年的水磨工夫才能鑄就。當然,如果說趙篆能有徐鳳年的武道修為,比如說當初曹長卿和西楚公主登門送禮的時候,在顧劍棠柳蒿師之前就把曹官子幹趴下,那就另當別論了。可是習武一途,從來就沒有不拚命就能成為大宗師的好事,即便是實力突飛猛進的軒轅青鋒,那也做過跟王仙芝攔江死戰一場的瘋子行徑,天賦優秀如元本溪的私生子江斧丁,哪怕受過顧劍棠柳蒿師祁嘉節在內一大幫高手的授業指點,到頭來一樣淪為東海打潮人。
謝觀應輕聲道:“數根國之棟梁,能夠聯手支撐起一座風雨飄搖中的金鑾殿。但是一根中流砥柱,卻能夠讓一個王朝在遇到百年不遇的狂風暴雨,依舊屹立不倒。趙篆,你身邊的陳望,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想成為張巨鹿一般的人物,是需要時間的。你能等,別人不願意等。”
謝觀應閉上眼睛,氣定神閑。
他根本不上心那些走出掛像的仙人好似飛蛾撲火般赴死,反正損失的都是徐趙兩家的氣數,親手造就這個局麵的謝觀應高興都來不及。
南北兩撥練氣士如果都死絕了,更有利於謝觀應的長遠謀劃,所以晉心安能夠俯首聽命是最好,不肯的話,謝觀應也不是隻有逃命的能耐。不過澹台平靜誤打誤撞“拖家帶口”跑去了北涼,倒是不好下手了,現在她好像又孤身一人去了廣陵道,算是個隱患。至於西域爛陀山不再冷眼避世,在劉鬆濤死後也放下架子,選擇入世依附北涼,白衣僧人李當心也去了北涼,甚至連呼延大觀一家三口怎麽都是拖家帶口的最近的,還要加上一個毫無征兆便離開京城的衍聖公,要知道這位聖人前不久還幫著離陽趙室去勸說過曹長卿。
原先還有些笑意的謝觀應突然皺了皺眉頭,睜眼坐起身,眺望西北。
謝觀應有些懊惱,之所以開始視線模糊,是因為自己也成為局中人了嗎
然後謝觀應猛然間收回視線,低頭望去,結果看到那個仿佛天真無邪的少年監正,這個綽號小書櫃的孩子,正在對自己咧嘴微微笑著。
同樣是高處,大殿屋得對,當官就得想著升官進爵,這是人之常情。”
馬上就被還以顏色的陳望哭笑不得,讀書人都不是好東西。
另外那邊的瞎子陸詡笑意玩味。
趙篆有些自嘲,歎氣道:“說得對,你和徐鳳年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所以今天你跪著替他求情,如果你嚴池集僅僅是離陽的臣子,我這個當皇帝的,也許表麵上會龍顏大怒,甚至會把你丟進清水衙門坐幾年冷板凳,但內心深處其實沒有如何生氣,至於要是我說一點都沒有,肯定是騙人。隻不過你不僅僅是徐鳳年的朋友,我也不僅僅是離陽的皇帝,你我不止是君臣,更是一家人啊,以後我也許還會選妃,也注定不止一個,到時候國丈國舅隻會越來越多,但是我跟你說句不騙人的話,你嚴池集先是四皇子的小舅子,接下來才是當今天子的國舅爺。”
嚴池集愕然。
趙篆摟過嚴池集的肩膀,哈哈大笑,伸手指向遠方,“看風起雲湧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四人,還能夠一起坐在這裏,看那雲淡風輕”
陳望神情肅穆,正襟危坐。
瞎子陸詡“舉目”遠眺,雙手隨意撐在屋脊上。
太安城作為首善之城,人多,規矩自然也就多,便是官員住處也分出了三六九等,大致分為權貴清貧富,比如燕國公淮陽侯所在的那片府邸群,大多出身煊赫,公侯伯紮堆,像陳望這樣的新麵孔,如果不是先前靠著跟郡王攀上翁婿關係,否則任你陳望做到了門下省左散騎常侍,也沒辦法在那邊弄棟宅子。京城清流多出於翰林院和國子監以及禦史台,即是離陽官員,更是享譽士林的文人雅士,比鄰而居,也省了呼朋喚友的路程腳力。在太安城當官,也有當窮官的,如最早的禮部,就是典型的清水衙門,許多品秩不高又不是一把手的禮部老爺,甚至需要靠潤筆費才能過活,清貧度日之餘,美其名曰兩袖清風,其中酸楚不足為外人道。
而有錢人,像跟舊戶部尚書之子王元燃、老將閻震春嫡孫閻通書稱兄道弟的宋天寶,雖然有個富甲兩遼的爹,但是在太安城買宅子,還是會很尷尬,公侯伯府邸那邊屬於削尖腦袋也湊不過去,清貧官員那邊則是去了沒意思,成天被人白眼的滋味想來不好受,好在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在有權官員和有錢富豪兩大片府邸的中間地帶,購置一棟大宅子,白天去京城官場大佬那邊裝兒子當孫子,晚上就從有錢卻比他沒錢的人身上找補回來。
有好事者鑽研過那撥在永徽末祥符處發跡的京城官員,大抵是“龍興”於太安城南城學子酸儒紮堆的清貧地帶,然後迅速躋身城東北的有權顯貴之列,最後去更東邊去買棟擺闊的豪宅,如果哪天能夠像陳望陳少保那般搬去京城西麵落腳紮根,那麽這輩子就算圓滿了,不但自己沒了遺憾,也算對祖上和子孫都有了交代。
以彭家為首的北地大小士族,在祥符二年突然一股腦湧入了太安城東北地帶,以至於這一帶本就寸土寸金的宅子變得愈發搶手,這導致許多好不容易攢下些銀子、想著終於能夠不再租房度日的中層京官,開始忍不住在私底下破口大罵遼東蠻子除了有錢,根本就不是個東西作為京城東北最主要的一股舊有勢力,尚書省六部官員,對此也沒有什麽好臉色,跟那些新搬來的士族鄰居關係頗為疏離,這也很正常,近二十年來,尤其是在舊首輔碧眼兒親自主持會試後,離陽不再在科舉一事上刻意扶持北地士子,因此曆屆科場得意人,南方士子以壓倒性優勢霸占了最少七成以上的座位,形成了脈絡極為清晰的北將南相格局,但是祥符之前的永徽後十年,天下無戰事,哪來的新將領冒出頭,廟堂上南方官員自然越來越多,以團結著稱朝野的青黨就是其中最顯著的例子。隨著四征四平四鎮這些大多出身北方的大將軍,老死的老死,太安城東北就越來越沒北方士子挺直腰杆說話的地方了,如果不是如今總算還剩下個征北大將軍馬祿琅撐門麵,來自南方的官場大佬們好歹沒有趕盡殺絕,否則那些北方官員都快要給變著法子排擠得欲仙欲死了。
因此彭家在置辦新宅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隆重地登門拜訪征北大將軍府邸,雖然聽說連病榻上的馬祿琅都沒見著麵,可畢竟受到了馬家嫡長子安東將軍馬忠賢的親自接待。
有彭家為首開了個好頭,兩遼豪門的集體遷徙還算順利。而兵部尚書盧白頡的離京,青黨主心骨洪靈樞的入京,看似江南勢力在廟堂上一進一出,沒有虧損,其實大傷元氣是顯而易見的。如此一來,北地士子的大規模入京就很有嚼頭了。
官員宅邸的大門要高於街麵,這也是沿襲了數百年的規矩,官場上所謂的進身之階,其實就是說門口的台階,台階級數大有講究,按照離陽律法,首先,要先入流品,其次才能以官身高低來決定砌建台階數目,六品不過三級,四品方能砌到四級台階,這意味著地方郡守和尋常實權將軍都是如此。接下來絕大多數六部侍郎如無特賜,府邸也不過五級,六部尚書是六級,極少數可以達到七級台階,比如之前的吏部尚書趙右齡,如今禮部尚書司馬樸華,也獲此殊榮,據說司馬家在興師動眾為宅子增砌台階的那天,老尚書當場就淚灑衣襟了。
有趣的是,在東北這片無比珍稀的七級台階,在陳少保陳望所在的那塊區域,則屬於稀拉平常了,你要是台階不到六級,出門都沒臉皮跟人打招呼,至於七級也極為常見,陳望的老丈人就是七級,甚至如燕國公高適之這樣的八階也不算罕見。隻不過京城官員個個心知肚明,城西的台階,那都是虛的,是靠著先輩祖蔭和趙家姓氏來裝點朝廷門麵而已,但是東北那邊的台階,才是實打實靠著最近兩輩人的官帽子換來的,“西七不如北五稀奇”這個說法,正是此理。而在京城東北,還有個說法,“馬八閻七尚書六”,說的是這邊尚書府邸多數不過六階,但是閻府卻高達七階,馬府更是有著與藩王國公同等規格的八級台階
最近這段時日,不但馬家長子馬忠賢經常從京畿東軍趕回內城府邸,就連那個經常夜不歸宿滿身脂粉味的嫡長孫,也乖乖待在家中閉門謝客了。
大概是聽說過太多次馬家老太爺終於不行了的傳言,結果次次都還能行,對於馬忠賢父子兩人的異樣,也沒有幾人當回事。
但是兒子馬忠賢也好,孫子馬文厚也罷,都清楚,這一次老爺子興許是真的扛不過去了。
因為臥榻多年的老爺子不但不再渾渾噩噩,還橫生出一股精氣神,都能坐起身喝幾口清粥了,眼神清亮了許多。
這叫回光返照。
風燭殘年,風燭殘年,有些老人,臨了臨了,知道自己既然大限將至,就不再介意給風吹滅最後的那點燭火了。
馬家老爺子在從兒子馬忠賢嘴中聽到北涼打贏了北莽後,當時老爺子隻是睜開視線渾濁的雙眼,顫顫巍巍問道:“死了多少”
馬忠賢如實稟報了其實還十分模糊的大致戰況,隻不過哪怕比起兵部官員,都已經要更為接近真相了。
老爺子第一次破天荒坐起身,是聽說年輕藩王擅自入京,但是老人大概實在太疲憊不堪了,沒過多久很快就躺回去,直到聽說八百北涼輕騎就嚇得京畿西軍魂飛魄散,老人才點名要那個公認不成氣候的嫡長孫回到府邸,馬文厚在太安城是個怪人,說他是紈絝子弟,跟王元燃閻通書之流其實從他胸懷大誌,卻又跟殷長庚韓醒言這些俊彥從來都不對眼,於是馬文厚跟老首輔張巨鹿的幼子張邊關,那個住在陋巷且喜歡滿城瞎逛的廢物,並稱“京城奇怪”,不過比起性情乖張的張邊關,馬文厚其實人緣不錯,當年弱冠遊學,一走就是離家兩年多,東海武帝城,南疆大山,西蜀南詔,青州襄樊,薊州北邊,都去過了。
馬文厚是被老爹馬忠賢當夜親自帶人抓回馬府的,而垂垂老矣的征北大將軍馬祿琅,也正是在孫子馬文厚的攙扶下,第二次坐起身,這之後,不論是三餐飲食還是聽馬文厚讀書,老人都是坐著多躺著少。
接下來,無論是聽說北莽大將軍楊元讚的戰死幽州葫蘆口,還是聽說顧劍棠麾下的兩遼鐵騎終於按捺不住,有蠢蠢欲動的跡象,宦海沉浮六十餘載的老人都顯得波瀾不驚。
不過當老人親自將虎符交出去的時候,老人沒來由感慨了一句“取死之道”,不知是說年輕藩王還是在說誰。
今日早朝,老人好像有點想去,但直到自己那把身子骨已經扛不住顛簸,就沒有讓兒孫們為難。
在馬忠賢的暗中授意下,幾位深藏不露的馬家供奉都撒網一般撒出去,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遠遠盯著那個姓徐的年輕人。
很快,就有一個接著一個的消息傳回馬府,那個年輕藩王離開下馬嵬驛館,但不是參加朝會,而是輕車簡從去了離陽舊兵部衙門,臨門而不入。進了禮部衙門,尚書司馬樸華溜之大吉。最後到了欽天監,見了皇太後
趙雉和九九館老板娘。
老人每聽到一個消息就會分別點評。
老人的精神氣很足,變得極為健談,而且思維縝密,好像要把這十年積攢在肚子裏的言語一口氣說完才肯罷休。
“兵部老衙門啊,其實是塊風水寶地,荒廢了,可惜。”
“文厚啊,我馬家很早就是離陽藩鎮勢力了,隻不過當年見風使舵得快,其實我最早被你太爺爺丟進兵部的時候,才十八歲,很多人都覺得你太爺爺昏了頭,把家裏獨苗放在京城,難道真不要祖宗基業了然後等我熬了二十多年,終於熬成了兵部右侍郎,所有人都閉嘴了,有些人是死了,開不了口。有些人是失勢了,沒那臉皮跑到我跟前發牢騷。我這輩子啊,都在兵部和軍營打轉,但是碧眼兒坦坦翁那輩人都知道,我一輩子都沒上過沙場,更沒有殺過人,是不是很滑稽這麽一號人物,結果當上了征北大將軍”
“我成為兵部大佬的時候,見到過很多年輕將領,有野心的,有本事的,殺人不眨眼的,都有。那時候有個姓徐的錦州蠻子,在官場上爬得尤為吃力,總是吃敗仗,好幾次兵馬都打光了,差點成了光杆。沒有人看好他,我也不看好,沒有根基,就靠拚命。文厚,你要清楚,那時候的離陽不比現在世道太平,總有打不完的仗,如今殺了百來個北莽蠻子就能當都尉,在當時,你可能殺上千個東越或者是北漢甲士都撈不到都尉,要不然好不容易當上了,明天卻成了別人的軍功,所以有一次當那個年輕人再次灰頭土臉跑到衙門,跟咱們這幫兵部老爺們要兵馬要糧草,沒人樂意搭理他,總覺得會賺不回本錢,兵部拿得出手的虎符其實就那麽十幾塊,否則就得動用見不得光的私軍,給誰不是給,憑什麽給你一個朝不保夕的年輕人”
“如果我沒有記錯,那天下著雨,那個當時空有一個校尉頭銜的錦州年輕人,就站在大雨庭院裏,腳底下放著裝銀子的箱子,腰杆挺直,一看就不像是個會求人的。就那點銀子也配兵部抽調給你七八百人馬雖說都曉得這個人不貪錢,隻要打贏仗,不管自己死多少人,第一件事情肯定是拿了財物送給兵部的大人,但是千不該萬不該,這家夥在上一場打敗仗的時候,害死了一個兵部郎中送進他軍中撈戰功的晚輩,所以啊,沒人樂意理睬他。見過打仗不要命的,就沒他那麽不要命的,次次打仗都衝在最前頭,這樣的人,誰敢全力扶持光會打仗,不會當官,說不定那天就死了,這怎麽行。”
“不過那天我心情不錯,因為那個兵部郎中仗著老資曆,總喜歡跟我對著幹,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惡心惡心那個兵部郎中,所以我走到那個以前從沒有直接打過交道的年輕人麵前,答應給了他一支兵馬。”
聽到這裏,馬文厚好奇道:“是不是很快就打了場缽滿盆盈的大勝仗”
老人微笑搖頭道:“贏倒是贏了,而且連贏了三場,不過兵馬又給那個年輕人打光了,當然,我的本錢肯定是賺回來了。那個時候,人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可一旦青壯披上了甲胄提起刀槍,那還是可以按人頭算錢的。馬家現在的老底子,就是那個時候一點一點積攢出來的。很多本來割據一方的武將,也都是那個時候一點一點打光家底的。”
馬文厚無言以對。
他們這一輩的年輕人,大多原本就不太喜歡聽老輩人嘮叨春秋戰事,小時候就聽得耳朵起繭子了,馬文厚也不例外。
老人感慨道:“那個當時需要看你爺爺心情和臉色的錦州校尉,你一定早就猜出來了,是徐驍。後來的離陽人屠,最後的北涼王。”
馬文厚輕輕點頭。
這樁陳年往事,老人從來沒有跟人提起過。
“老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對也不全對。不管怎麽說,徐驍能夠帶著一身傷病老死床榻,大概是老天爺對他那個義字當頭的回報吧。但是多行不仁,禍及子孫,爺爺我是很信的,徐家又是個好例子,徐驍殺了那麽多人,你看他幾個兒女,有誰是有福氣的大女兒很早就死了,二女兒癱瘓在輪椅上,幼子是個傻子。至於長子這個年輕人,我想這些年過得也不算痛快。明麵上的風光,其實就那麽回事。人啊,是很奇怪的,窮人覺得有錢人日子肯定滋潤,升鬥小民覺得大權在握的大人物肯定為所欲為,對一半錯一半,打個很簡單的比分,尋常百姓給人無緣無故在大街上踹了一腳,也許罵罵咧咧幾句,憤懣幾天,這個檻也就跨過去了,但如果是你馬文厚呢假如你給殷茂春的兒子或是顧劍棠的兒子扇了一耳光,你是不是明天明年就忘記這根刺了不會的,這樣的不痛快,比起窮人丟了十幾兩銀子的要死要活,其實差不多了。”
馬文厚小聲嘀咕道:“殷長庚和老顧那兒子敢扇我我不打斷他們三條腿”
馬忠賢怒目相向,“多大的人了,知不知道輕重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你小子立個屁”
老人擺擺手,示意馬忠賢不要動怒,“忠賢,你別看你兒子滿嘴沒個把門的,其實焉兒壞著呢,也別覺得教訓了殷顧兩人的子孫就有錯,有錯嗎沒有,隻要法子得當,其實是好事。這一點悟性,你馬忠賢比你兒子差了十萬八千裏。”
馬忠賢嗯了一聲,雖然這位安東將軍在京城官場出了名桀驁不馴,但是純孝至極,對馬祿琅那是言聽計從,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翅膀硬了或者是馬祿琅老糊塗了。
已經消瘦到皮包骨頭的老人開心笑了,顫顫巍巍伸手,輕輕捏了捏兒子的肩膀,“你比我強,真正打過仗,立過戰功,性子也單純,反而是天大的好事,最適合守成,尤其是天子腳下,聰明人誤事,自作聰明更是作死。馬家的擔子,你算是挑起來了。”
老人轉頭凝視著十來年碌碌無為的馬文厚,“打江山是爺爺和你太爺爺這幾代人的責任,守住家業是你爹的擔子,那麽家族中興或是更上一層樓,就該輪到你了。”
馬文厚嘴巴緊閉,不說話。
看到兒子這副病懨懨的德性,馬忠賢立即湧起一股無名之火,剛要發飆,就給老人瞪了一眼,立即噤若寒蟬。
老人輕聲道:“文厚啊,爺爺我呢,兒子就你爹這麽一個,但是孫子有四個,孫女也有兩個,這些年,你的三個弟弟都忙著爭寵奪權,唯獨你細心護著你的兩個妹妹,這很好。那三個沒出息的,真本事沒有,爭風吃醋的能耐倒是很夠,比娘們還娘們。把家業交給他們,撐死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金山銀山也能給敗光。”
老人加重語氣,重複道:“你很好”
馬忠賢愣在當場。
老人撇了撇嘴,有些冷笑,“世上有兩種人不能打交道,一種是幾近聖賢的完人,比如碧眼兒,不管你怎麽做,很難與之有私交和實惠。還有一種是沒有底線的人,不怕人的底線低,畢竟你清楚那是什麽人,小心些
終歸能夠避禍求利,唯獨沒有底線之人,你都不知道他哪天會帶給你驚喜,這種人,像上任天官趙右齡,還有現在的禮部左侍郎晉蘭亭。與之深交,遲早有一天會被他們賣得精光,你委屈,他們還洋洋得意。如果馬家是小門小戶,需要攀附高枝,自然另當別論,能夠入他們的法眼就不錯了。但是馬家雖然算不得太安城首屈一指的豪閥,前十還是勉勉強強有的,那麽就可以不用搭理這些人了,兩種人都不要接近。”
說到這裏,老人分別對兒子和孫子語重心長說了一份忠告。
“忠賢,不要成天想著立下赫赫戰功,尤其不要想著去廣陵道湊熱鬧。記住,一國之君,很多時候要誰死,不見得就是他本人的意願,先帝當真就不希望能夠與張巨鹿閻震春他們,一起善始善終地載入史冊到時候,皇帝要你死,你作為臣子,找誰說理去所以,千萬不要有大勳於國,但務必要有小恩於君。切記切記”
“文厚,送你一句話,是坦坦翁早年跟我說的: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你啊,也別再念叨那些豪言壯語了,不恨我不見古人,唯恨古人不見我,生當封侯拜相,死當入廟陪祭,聽著是挺解氣,其實比起坦坦翁的那句,道行差了十幾條大街啊。有些話,放在肚子裏就好,是不能說出口的。男兒的誌向抱負,不比女子懷胎才幾個月就能顯而易見了。”
馬文厚嘿嘿笑道:“現在也不愛扯這些了,以前不是想著以後萬一哪天真的揚名立萬了,後人撰寫史書,就能直接拿出來用了嘛。”
老人笑罵道:“兔崽子”
馬忠賢有些無辜,鬱悶道:“爹,怎麽連我也罵了。”
老人有些辛苦地擠出一個笑臉,再次伸手,摸了摸馬忠賢的腦袋,“你也是兔崽子。好了,三個都罵了。”
馬忠賢笑了,但是這個粗糲漢子眼眶中已經有些淚水。
馬文厚始終一手扶住爺爺的手臂,一手攔在老人的後背。
這個時候,一位年近古稀的馬家供奉高手出現在門口,語氣有些壓抑不住的顫抖,緩緩道:“徐鳳年已經在欽天監大門口殺了三十多位仙人了。一千兩百重騎軍暫時還未投入戰場。”
征北大將軍馬祿琅的眼神有些恍惚。
然後老人突然厲聲道:“忠賢,你趕緊入宮麵聖,就算跪斷膝蓋,也要阻攔陛下動用那支重騎軍”
馬忠賢下意識猛然站起身,但是當他意識到老人的命不久矣,又有些遲疑。
老人怒斥道:“蠢貨,我這是要用整個馬家的臉麵,給陛下當一架梯子好從高處走下來接下來陛下要任用誰擔任重騎軍的統領,誰都可以,唯獨你馬忠賢不行唯有如此,文厚才有希望以最快速度躋身中樞。”
馬忠賢使勁抹了抹眼睛,大踏步轉身離去。
馬祿琅劇烈喘息,馬文厚輕柔拍打老人的後背。
老人苦笑道:“讓我躺著吧,撐不住了,也沒必要再撐。”
馬文厚小心翼翼讓老人躺著。
老人握著這個嫡長孫的手,輕聲笑道:“人生七十古來稀,爺爺八十好幾的人了,你有什麽好傷心的。”
馬文厚擠出笑臉哽咽道:“這不是嫌棄我爹嘴笨,就算罵人也罵不到點子上,爺爺有大智慧,就算不罵人,我也能聽得進去。”
老人安靜躺在那裏,已是進氣少於出氣的慘淡光景了。
老人平靜道:“文厚,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說法很有意思,爺爺在七十以後就真的信了,你要是不信的話,那就一定也要活到這個歲數啊。你的心還不夠靜,要多讀書,夜深人靜的時候,還可以多去那八級台階上坐坐。”
馬文厚抓著老人的手,使勁點點頭。
馬祿琅緩緩閉上眼睛,“生得比你徐驍早,死得比徐驍你晚,總算贏了你一場啊。”
當老人說完最後那句話,終於溘然長逝。
“現在我,該死了。”u
吳靈素戰戰兢兢,如果是今天之前,他還覺得離陽趙室能在他腦袋上貼上一張保命符,天高皇帝遠,何況一個遠在西北的藩王,但是當那個年輕人殺到太安城甚至直接欽天監後,吳大真人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晉心安沒有深究吳真人的失態,隻當作是假神仙遇上了真神仙,擔心吳家在離陽朝廷的地位不保而已。何況晉心安自顧不暇,懶得分神去重視一個兩代皇帝的牽線傀儡。晉心安抬頭望著牆壁上那些掛像,圖仍安好,但是許多圖中人物已經憑空消失,這對一心想要躋身陸地神仙、繼而趕在天門關閉之前證道飛升的練氣士宗師而言,是一種莫大打擊,自古以來,修道之人都認準一個死理,飛升之人得長生但是如果連仙人都有可能身死道消,那麽自己幫著謝觀應為虎作倀,即便飛升,當真逃得過天理循環
朝中有人好做官,欲做仙人,何嚐不是如此龍虎山天師府為何自大奉後,幾乎代代有人飛升,而同為祖庭的武當山卻香火凋零如果當初呂祖沒有過天門而不入,有了呂洞玄那份“祖蔭”,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以黃滿山王重樓的高深修為,飛升豈不是唾手可得何至於整整四百年福地無仙人
相比吳靈素的惶恐和晉心安的失神,兩位常年在此負責敬香添香的年邁道士,則是麵容枯槁,其中一人背靠廊柱,眼神渙散。其中一人虔誠跪在蒲團上,默默口誦真言。
謝觀應懶洋洋坐在通天台邊緣,雙腳掛在空中,似乎一點都不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事實上無論是藏拙還是逃命,他謝觀應自認天下第二,還真沒人敢自稱天下第一。他在西蜀境內,躲過了鄧太阿殺意凜然的千裏飛劍,但在更早的洪嘉年末,更躲過兩場堪稱驚心動魄的追殺。當年北謝南李,他謝觀應和李義山,兩人都是年輕氣盛的天之驕子,一拍即合共評天下,尤其精通讖緯的謝觀應更是道破天機,結果惹下滔天大禍。寒士李義山是個光棍人物,隻有才華而無背景,照理說早就該死了,隻不過無意間傍上了徐驍那麽棵樹,竟然給躲過了那場大風大雨,反而是出身豪閥的謝飛魚,眾叛親離被當成棄子不說,還被東海武帝城當成了必殺之人,甚至連隨後登基的老婦人也懷恨在心,不惜讓拓拔菩薩潛入離陽刺殺他,為此他隻好隱姓埋名,大隱隱於朝,連親生骨肉都不知道他的生死。於是世上再無希冀著魚躍龍門的謝家飛魚,隻有應當躲在幕後觀自在的太安城謝先生。
在冷眼旁觀天下大事二十餘年的謝觀應眼中,李義山,納蘭右慈是一類人。荀平,張巨鹿和元本溪又是一類人。三寸舌禍亂春秋的黃龍士,更是另外一類人。
但是說到底,謝觀應覺得他們都是一類人,為他人為一地為一國為天下謀,唯獨不擅長為自己謀。獨善其身尚且做不到,何談兼濟天下這其中元本溪是想為自己謀,卻謀不得。黃三甲是能做到,卻不屑為之。謝觀應所謀,是真正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要這中原大地再度陸沉,然後由自己親手謀得千年長安。若說謝觀應是謀求一個首輔或是帝師身份,或者是幾十年太平盛世,又或者是飛升仙人,那也太世上從無百年帝王千年王朝,那他謝觀應就要跟這個自稱知曉千秋後事的“外來戶”扳扳手腕。
謝觀應突然有些寂寞,老麵孔的熟人,這些年都走得差不多了,除了納蘭右慈,好像都死得一幹二淨了。而新人雖多,但其實除了那個官運亨通的陳望,其他人就算前程可期,也還需要種種打磨和各方審視,相較而言,北涼的徐北枳和陳錫亮算是脫穎而出得比較快的。官補子不遜色陳望、已經官至禮部左侍郎的晉蘭亭謝觀應從來都沒有把這種跳梁小醜放在眼裏,烈火烹油,從來不是長久之道,曇花一現而已。在新老交替之間,謝觀應不看好趙右齡和殷茂春,倒是盧白頡,元虢,韓林,這三位或貶或升至地方的文臣,有希望從齊陽龍和桓溫手中接手擔子,短暫的位極人臣,不過依然是為陳望嚴池集李吉甫等人鋪路搭橋而已。
永徽年間,離陽王朝真正的中流砥柱,隻有兩根,文有碧眼兒張巨鹿,武有人屠徐驍,正是這兩人的存在,震懾朝野上下的所有龍蛇魚蝦。有張巨鹿在,有事功之心的文人老老實實治國,崇尚清談的文人繼續大談風月。有徐驍在,陳芝豹出不了西蜀,曹長卿複不了國,燕敕王趙炳不敢大張旗鼓北上,顧劍棠隻能做他的兩遼總督,北莽大軍更不敢揮師南下。
但是正因為他們兩人,一個在廟堂中樞,決定著所有官員的升遷,一個在西北邊陲,手握三十萬鐵騎,先帝趙惇就不敢把龍椅交給兒子趙篆,因為椅子上的刺太多了。
這其中最大的死結,在於徐驍不死,北莽就不肯也不敢孤注一擲地南侵中原,而北涼能以守替戰,讓離陽蒸蒸日上國力漸盛,牽製並且拖死北莽,但是如果主動北征大漠,一來北涼勝算不大,二來趙惇也不敢,徐驍不會反,但是一旦北伐順利,世子徐鳳年在北征中樹立起威嚴,徐驍會不會有念頭,也給自己兒子換一個比藩王座椅更大的位置即便徐驍不會,徐鳳年自己會不會因為京城白衣案而順勢造反就算徐家隻打下了半個北莽,可有了南朝廣袤疆域作為戰略縱深和豐富補給,離陽怎麽抵擋身經百戰的北涼鐵騎到時候風雨飄搖之際,本就沒有太多威望可言的新君趙篆,難道還真能靠太安城文官的嘴皮子去阻擋北涼馬蹄
借助西楚叛亂削藩和抑製地方武將勢力,同時借機在廣陵道戰場上天下演武,是先帝與張巨鹿桓溫以及元本溪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其實就是在爭取時間,趁著徐鳳年尚未羽翼豐滿,就算西楚不反,離陽也會逼著曹長卿揭竿而起,朝廷先後讓顧劍棠親自坐鎮兩遼和陳芝豹就藩西蜀,對北涼處處做出咄咄逼人的姿態,一個沒有援手的北涼,何嚐不是讓養精蓄銳二十年的北莽覺得有機可乘有希望一舉打下終於沒有了徐驍統率邊軍的北涼北莽攻打北涼,意義就等同於當初徐驍贏得西壘壁戰役,雖然代價巨大,但是畢竟結果顯著。一戰而定國姓
現在看來,兩朝大勢走向不曾變動,但是出現了不少偏差。廣陵道戰事哪怕在吳重軒脫離南疆投入離陽懷抱後,仍是沒有迅速改觀。而北涼更是獲得了一場蕩氣回腸的慘勝,慘烈,也壯烈。更出人意料的是北涼邊軍比離陽推演預料得要少死十萬人,尤其那十三四萬騎軍,更是沒有大傷筋骨,如今依舊維持在極為可觀的十萬人左右。原本北涼不但慘勝,第二場涼莽大戰,會直接將戰火蔓延到北涼道境內,甚至有可能是陵州。現在看來,北涼死戰於關外,並非癡人說夢。所以這次徐鳳年擅自離開藩地,離陽步步後退,不是太安城突然喜歡跟人講情義講道理了,而是生怕恃功而驕的北涼一怒之下,會做出什麽無法彌補的舉動。
隻可惜老一輩的那幾個布局之人,除了一個心如死灰的坦坦翁,如今都已經相繼死了。
現在關鍵就看被趙惇寄予厚望的齊大祭酒如何應對了。
趙惇在死之前,明裏暗裏做了很多謀劃,在官場上埋下的諸多伏筆,都賦予趙篆登基後很大程度上施展手腕恩威並濟的機會,目前看來,年輕天子做得還不錯。便是心中憋著一口怨氣的桓溫,在祥符新朝依舊兢兢業業,和齊陽龍沒有太多明顯間隙地做起了江山縫補匠。
不同於徐鳳年能夠憑借戰場上的出生入死,來贏得北涼將士的軍心,年輕皇帝趙篆就像天底下最尊貴的一隻籠中鳥,靠的隻是龍袍這一張皮而已。所以他的帝王威儀,需要年複一年的水磨工夫才能鑄就。當然,如果說趙篆能有徐鳳年的武道修為,比如說當初曹長卿和西楚公主登門送禮的時候,在顧劍棠柳蒿師之前就把曹官子幹趴下,那就另當別論了。可是習武一途,從來就沒有不拚命就能成為大宗師的好事,即便是實力突飛猛進的軒轅青鋒,那也做過跟王仙芝攔江死戰一場的瘋子行徑,天賦優秀如元本溪的私生子江斧丁,哪怕受過顧劍棠柳蒿師祁嘉節在內一大幫高手的授業指點,到頭來一樣淪為東海打潮人。
謝觀應輕聲道:“數根國之棟梁,能夠聯手支撐起一座風雨飄搖中的金鑾殿。但是一根中流砥柱,卻能夠讓一個王朝在遇到百年不遇的狂風暴雨,依舊屹立不倒。趙篆,你身邊的陳望,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想成為張巨鹿一般的人物,是需要時間的。你能等,別人不願意等。”
謝觀應閉上眼睛,氣定神閑。
他根本不上心那些走出掛像的仙人好似飛蛾撲火般赴死,反正損失的都是徐趙兩家的氣數,親手造就這個局麵的謝觀應高興都來不及。
南北兩撥練氣士如果都死絕了,更有利於謝觀應的長遠謀劃,所以晉心安能夠俯首聽命是最好,不肯的話,謝觀應也不是隻有逃命的能耐。不過澹台平靜誤打誤撞“拖家帶口”跑去了北涼,倒是不好下手了,現在她好像又孤身一人去了廣陵道,算是個隱患。至於西域爛陀山不再冷眼避世,在劉鬆濤死後也放下架子,選擇入世依附北涼,白衣僧人李當心也去了北涼,甚至連呼延大觀一家三口怎麽都是拖家帶口的最近的,還要加上一個毫無征兆便離開京城的衍聖公,要知道這位聖人前不久還幫著離陽趙室去勸說過曹長卿。
原先還有些笑意的謝觀應突然皺了皺眉頭,睜眼坐起身,眺望西北。
謝觀應有些懊惱,之所以開始視線模糊,是因為自己也成為局中人了嗎
然後謝觀應猛然間收回視線,低頭望去,結果看到那個仿佛天真無邪的少年監正,這個綽號小書櫃的孩子,正在對自己咧嘴微微笑著。
同樣是高處,大殿屋得對,當官就得想著升官進爵,這是人之常情。”
馬上就被還以顏色的陳望哭笑不得,讀書人都不是好東西。
另外那邊的瞎子陸詡笑意玩味。
趙篆有些自嘲,歎氣道:“說得對,你和徐鳳年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所以今天你跪著替他求情,如果你嚴池集僅僅是離陽的臣子,我這個當皇帝的,也許表麵上會龍顏大怒,甚至會把你丟進清水衙門坐幾年冷板凳,但內心深處其實沒有如何生氣,至於要是我說一點都沒有,肯定是騙人。隻不過你不僅僅是徐鳳年的朋友,我也不僅僅是離陽的皇帝,你我不止是君臣,更是一家人啊,以後我也許還會選妃,也注定不止一個,到時候國丈國舅隻會越來越多,但是我跟你說句不騙人的話,你嚴池集先是四皇子的小舅子,接下來才是當今天子的國舅爺。”
嚴池集愕然。
趙篆摟過嚴池集的肩膀,哈哈大笑,伸手指向遠方,“看風起雲湧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四人,還能夠一起坐在這裏,看那雲淡風輕”
陳望神情肅穆,正襟危坐。
瞎子陸詡“舉目”遠眺,雙手隨意撐在屋脊上。
太安城作為首善之城,人多,規矩自然也就多,便是官員住處也分出了三六九等,大致分為權貴清貧富,比如燕國公淮陽侯所在的那片府邸群,大多出身煊赫,公侯伯紮堆,像陳望這樣的新麵孔,如果不是先前靠著跟郡王攀上翁婿關係,否則任你陳望做到了門下省左散騎常侍,也沒辦法在那邊弄棟宅子。京城清流多出於翰林院和國子監以及禦史台,即是離陽官員,更是享譽士林的文人雅士,比鄰而居,也省了呼朋喚友的路程腳力。在太安城當官,也有當窮官的,如最早的禮部,就是典型的清水衙門,許多品秩不高又不是一把手的禮部老爺,甚至需要靠潤筆費才能過活,清貧度日之餘,美其名曰兩袖清風,其中酸楚不足為外人道。
而有錢人,像跟舊戶部尚書之子王元燃、老將閻震春嫡孫閻通書稱兄道弟的宋天寶,雖然有個富甲兩遼的爹,但是在太安城買宅子,還是會很尷尬,公侯伯府邸那邊屬於削尖腦袋也湊不過去,清貧官員那邊則是去了沒意思,成天被人白眼的滋味想來不好受,好在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在有權官員和有錢富豪兩大片府邸的中間地帶,購置一棟大宅子,白天去京城官場大佬那邊裝兒子當孫子,晚上就從有錢卻比他沒錢的人身上找補回來。
有好事者鑽研過那撥在永徽末祥符處發跡的京城官員,大抵是“龍興”於太安城南城學子酸儒紮堆的清貧地帶,然後迅速躋身城東北的有權顯貴之列,最後去更東邊去買棟擺闊的豪宅,如果哪天能夠像陳望陳少保那般搬去京城西麵落腳紮根,那麽這輩子就算圓滿了,不但自己沒了遺憾,也算對祖上和子孫都有了交代。
以彭家為首的北地大小士族,在祥符二年突然一股腦湧入了太安城東北地帶,以至於這一帶本就寸土寸金的宅子變得愈發搶手,這導致許多好不容易攢下些銀子、想著終於能夠不再租房度日的中層京官,開始忍不住在私底下破口大罵遼東蠻子除了有錢,根本就不是個東西作為京城東北最主要的一股舊有勢力,尚書省六部官員,對此也沒有什麽好臉色,跟那些新搬來的士族鄰居關係頗為疏離,這也很正常,近二十年來,尤其是在舊首輔碧眼兒親自主持會試後,離陽不再在科舉一事上刻意扶持北地士子,因此曆屆科場得意人,南方士子以壓倒性優勢霸占了最少七成以上的座位,形成了脈絡極為清晰的北將南相格局,但是祥符之前的永徽後十年,天下無戰事,哪來的新將領冒出頭,廟堂上南方官員自然越來越多,以團結著稱朝野的青黨就是其中最顯著的例子。隨著四征四平四鎮這些大多出身北方的大將軍,老死的老死,太安城東北就越來越沒北方士子挺直腰杆說話的地方了,如果不是如今總算還剩下個征北大將軍馬祿琅撐門麵,來自南方的官場大佬們好歹沒有趕盡殺絕,否則那些北方官員都快要給變著法子排擠得欲仙欲死了。
因此彭家在置辦新宅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隆重地登門拜訪征北大將軍府邸,雖然聽說連病榻上的馬祿琅都沒見著麵,可畢竟受到了馬家嫡長子安東將軍馬忠賢的親自接待。
有彭家為首開了個好頭,兩遼豪門的集體遷徙還算順利。而兵部尚書盧白頡的離京,青黨主心骨洪靈樞的入京,看似江南勢力在廟堂上一進一出,沒有虧損,其實大傷元氣是顯而易見的。如此一來,北地士子的大規模入京就很有嚼頭了。
官員宅邸的大門要高於街麵,這也是沿襲了數百年的規矩,官場上所謂的進身之階,其實就是說門口的台階,台階級數大有講究,按照離陽律法,首先,要先入流品,其次才能以官身高低來決定砌建台階數目,六品不過三級,四品方能砌到四級台階,這意味著地方郡守和尋常實權將軍都是如此。接下來絕大多數六部侍郎如無特賜,府邸也不過五級,六部尚書是六級,極少數可以達到七級台階,比如之前的吏部尚書趙右齡,如今禮部尚書司馬樸華,也獲此殊榮,據說司馬家在興師動眾為宅子增砌台階的那天,老尚書當場就淚灑衣襟了。
有趣的是,在東北這片無比珍稀的七級台階,在陳少保陳望所在的那塊區域,則屬於稀拉平常了,你要是台階不到六級,出門都沒臉皮跟人打招呼,至於七級也極為常見,陳望的老丈人就是七級,甚至如燕國公高適之這樣的八階也不算罕見。隻不過京城官員個個心知肚明,城西的台階,那都是虛的,是靠著先輩祖蔭和趙家姓氏來裝點朝廷門麵而已,但是東北那邊的台階,才是實打實靠著最近兩輩人的官帽子換來的,“西七不如北五稀奇”這個說法,正是此理。而在京城東北,還有個說法,“馬八閻七尚書六”,說的是這邊尚書府邸多數不過六階,但是閻府卻高達七階,馬府更是有著與藩王國公同等規格的八級台階
最近這段時日,不但馬家長子馬忠賢經常從京畿東軍趕回內城府邸,就連那個經常夜不歸宿滿身脂粉味的嫡長孫,也乖乖待在家中閉門謝客了。
大概是聽說過太多次馬家老太爺終於不行了的傳言,結果次次都還能行,對於馬忠賢父子兩人的異樣,也沒有幾人當回事。
但是兒子馬忠賢也好,孫子馬文厚也罷,都清楚,這一次老爺子興許是真的扛不過去了。
因為臥榻多年的老爺子不但不再渾渾噩噩,還橫生出一股精氣神,都能坐起身喝幾口清粥了,眼神清亮了許多。
這叫回光返照。
風燭殘年,風燭殘年,有些老人,臨了臨了,知道自己既然大限將至,就不再介意給風吹滅最後的那點燭火了。
馬家老爺子在從兒子馬忠賢嘴中聽到北涼打贏了北莽後,當時老爺子隻是睜開視線渾濁的雙眼,顫顫巍巍問道:“死了多少”
馬忠賢如實稟報了其實還十分模糊的大致戰況,隻不過哪怕比起兵部官員,都已經要更為接近真相了。
老爺子第一次破天荒坐起身,是聽說年輕藩王擅自入京,但是老人大概實在太疲憊不堪了,沒過多久很快就躺回去,直到聽說八百北涼輕騎就嚇得京畿西軍魂飛魄散,老人才點名要那個公認不成氣候的嫡長孫回到府邸,馬文厚在太安城是個怪人,說他是紈絝子弟,跟王元燃閻通書之流其實從他胸懷大誌,卻又跟殷長庚韓醒言這些俊彥從來都不對眼,於是馬文厚跟老首輔張巨鹿的幼子張邊關,那個住在陋巷且喜歡滿城瞎逛的廢物,並稱“京城奇怪”,不過比起性情乖張的張邊關,馬文厚其實人緣不錯,當年弱冠遊學,一走就是離家兩年多,東海武帝城,南疆大山,西蜀南詔,青州襄樊,薊州北邊,都去過了。
馬文厚是被老爹馬忠賢當夜親自帶人抓回馬府的,而垂垂老矣的征北大將軍馬祿琅,也正是在孫子馬文厚的攙扶下,第二次坐起身,這之後,不論是三餐飲食還是聽馬文厚讀書,老人都是坐著多躺著少。
接下來,無論是聽說北莽大將軍楊元讚的戰死幽州葫蘆口,還是聽說顧劍棠麾下的兩遼鐵騎終於按捺不住,有蠢蠢欲動的跡象,宦海沉浮六十餘載的老人都顯得波瀾不驚。
不過當老人親自將虎符交出去的時候,老人沒來由感慨了一句“取死之道”,不知是說年輕藩王還是在說誰。
今日早朝,老人好像有點想去,但直到自己那把身子骨已經扛不住顛簸,就沒有讓兒孫們為難。
在馬忠賢的暗中授意下,幾位深藏不露的馬家供奉都撒網一般撒出去,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遠遠盯著那個姓徐的年輕人。
很快,就有一個接著一個的消息傳回馬府,那個年輕藩王離開下馬嵬驛館,但不是參加朝會,而是輕車簡從去了離陽舊兵部衙門,臨門而不入。進了禮部衙門,尚書司馬樸華溜之大吉。最後到了欽天監,見了皇太後
趙雉和九九館老板娘。
老人每聽到一個消息就會分別點評。
老人的精神氣很足,變得極為健談,而且思維縝密,好像要把這十年積攢在肚子裏的言語一口氣說完才肯罷休。
“兵部老衙門啊,其實是塊風水寶地,荒廢了,可惜。”
“文厚啊,我馬家很早就是離陽藩鎮勢力了,隻不過當年見風使舵得快,其實我最早被你太爺爺丟進兵部的時候,才十八歲,很多人都覺得你太爺爺昏了頭,把家裏獨苗放在京城,難道真不要祖宗基業了然後等我熬了二十多年,終於熬成了兵部右侍郎,所有人都閉嘴了,有些人是死了,開不了口。有些人是失勢了,沒那臉皮跑到我跟前發牢騷。我這輩子啊,都在兵部和軍營打轉,但是碧眼兒坦坦翁那輩人都知道,我一輩子都沒上過沙場,更沒有殺過人,是不是很滑稽這麽一號人物,結果當上了征北大將軍”
“我成為兵部大佬的時候,見到過很多年輕將領,有野心的,有本事的,殺人不眨眼的,都有。那時候有個姓徐的錦州蠻子,在官場上爬得尤為吃力,總是吃敗仗,好幾次兵馬都打光了,差點成了光杆。沒有人看好他,我也不看好,沒有根基,就靠拚命。文厚,你要清楚,那時候的離陽不比現在世道太平,總有打不完的仗,如今殺了百來個北莽蠻子就能當都尉,在當時,你可能殺上千個東越或者是北漢甲士都撈不到都尉,要不然好不容易當上了,明天卻成了別人的軍功,所以有一次當那個年輕人再次灰頭土臉跑到衙門,跟咱們這幫兵部老爺們要兵馬要糧草,沒人樂意搭理他,總覺得會賺不回本錢,兵部拿得出手的虎符其實就那麽十幾塊,否則就得動用見不得光的私軍,給誰不是給,憑什麽給你一個朝不保夕的年輕人”
“如果我沒有記錯,那天下著雨,那個當時空有一個校尉頭銜的錦州年輕人,就站在大雨庭院裏,腳底下放著裝銀子的箱子,腰杆挺直,一看就不像是個會求人的。就那點銀子也配兵部抽調給你七八百人馬雖說都曉得這個人不貪錢,隻要打贏仗,不管自己死多少人,第一件事情肯定是拿了財物送給兵部的大人,但是千不該萬不該,這家夥在上一場打敗仗的時候,害死了一個兵部郎中送進他軍中撈戰功的晚輩,所以啊,沒人樂意理睬他。見過打仗不要命的,就沒他那麽不要命的,次次打仗都衝在最前頭,這樣的人,誰敢全力扶持光會打仗,不會當官,說不定那天就死了,這怎麽行。”
“不過那天我心情不錯,因為那個兵部郎中仗著老資曆,總喜歡跟我對著幹,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惡心惡心那個兵部郎中,所以我走到那個以前從沒有直接打過交道的年輕人麵前,答應給了他一支兵馬。”
聽到這裏,馬文厚好奇道:“是不是很快就打了場缽滿盆盈的大勝仗”
老人微笑搖頭道:“贏倒是贏了,而且連贏了三場,不過兵馬又給那個年輕人打光了,當然,我的本錢肯定是賺回來了。那個時候,人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可一旦青壯披上了甲胄提起刀槍,那還是可以按人頭算錢的。馬家現在的老底子,就是那個時候一點一點積攢出來的。很多本來割據一方的武將,也都是那個時候一點一點打光家底的。”
馬文厚無言以對。
他們這一輩的年輕人,大多原本就不太喜歡聽老輩人嘮叨春秋戰事,小時候就聽得耳朵起繭子了,馬文厚也不例外。
老人感慨道:“那個當時需要看你爺爺心情和臉色的錦州校尉,你一定早就猜出來了,是徐驍。後來的離陽人屠,最後的北涼王。”
馬文厚輕輕點頭。
這樁陳年往事,老人從來沒有跟人提起過。
“老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對也不全對。不管怎麽說,徐驍能夠帶著一身傷病老死床榻,大概是老天爺對他那個義字當頭的回報吧。但是多行不仁,禍及子孫,爺爺我是很信的,徐家又是個好例子,徐驍殺了那麽多人,你看他幾個兒女,有誰是有福氣的大女兒很早就死了,二女兒癱瘓在輪椅上,幼子是個傻子。至於長子這個年輕人,我想這些年過得也不算痛快。明麵上的風光,其實就那麽回事。人啊,是很奇怪的,窮人覺得有錢人日子肯定滋潤,升鬥小民覺得大權在握的大人物肯定為所欲為,對一半錯一半,打個很簡單的比分,尋常百姓給人無緣無故在大街上踹了一腳,也許罵罵咧咧幾句,憤懣幾天,這個檻也就跨過去了,但如果是你馬文厚呢假如你給殷茂春的兒子或是顧劍棠的兒子扇了一耳光,你是不是明天明年就忘記這根刺了不會的,這樣的不痛快,比起窮人丟了十幾兩銀子的要死要活,其實差不多了。”
馬文厚小聲嘀咕道:“殷長庚和老顧那兒子敢扇我我不打斷他們三條腿”
馬忠賢怒目相向,“多大的人了,知不知道輕重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你小子立個屁”
老人擺擺手,示意馬忠賢不要動怒,“忠賢,你別看你兒子滿嘴沒個把門的,其實焉兒壞著呢,也別覺得教訓了殷顧兩人的子孫就有錯,有錯嗎沒有,隻要法子得當,其實是好事。這一點悟性,你馬忠賢比你兒子差了十萬八千裏。”
馬忠賢嗯了一聲,雖然這位安東將軍在京城官場出了名桀驁不馴,但是純孝至極,對馬祿琅那是言聽計從,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翅膀硬了或者是馬祿琅老糊塗了。
已經消瘦到皮包骨頭的老人開心笑了,顫顫巍巍伸手,輕輕捏了捏兒子的肩膀,“你比我強,真正打過仗,立過戰功,性子也單純,反而是天大的好事,最適合守成,尤其是天子腳下,聰明人誤事,自作聰明更是作死。馬家的擔子,你算是挑起來了。”
老人轉頭凝視著十來年碌碌無為的馬文厚,“打江山是爺爺和你太爺爺這幾代人的責任,守住家業是你爹的擔子,那麽家族中興或是更上一層樓,就該輪到你了。”
馬文厚嘴巴緊閉,不說話。
看到兒子這副病懨懨的德性,馬忠賢立即湧起一股無名之火,剛要發飆,就給老人瞪了一眼,立即噤若寒蟬。
老人輕聲道:“文厚啊,爺爺我呢,兒子就你爹這麽一個,但是孫子有四個,孫女也有兩個,這些年,你的三個弟弟都忙著爭寵奪權,唯獨你細心護著你的兩個妹妹,這很好。那三個沒出息的,真本事沒有,爭風吃醋的能耐倒是很夠,比娘們還娘們。把家業交給他們,撐死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金山銀山也能給敗光。”
老人加重語氣,重複道:“你很好”
馬忠賢愣在當場。
老人撇了撇嘴,有些冷笑,“世上有兩種人不能打交道,一種是幾近聖賢的完人,比如碧眼兒,不管你怎麽做,很難與之有私交和實惠。還有一種是沒有底線的人,不怕人的底線低,畢竟你清楚那是什麽人,小心些
終歸能夠避禍求利,唯獨沒有底線之人,你都不知道他哪天會帶給你驚喜,這種人,像上任天官趙右齡,還有現在的禮部左侍郎晉蘭亭。與之深交,遲早有一天會被他們賣得精光,你委屈,他們還洋洋得意。如果馬家是小門小戶,需要攀附高枝,自然另當別論,能夠入他們的法眼就不錯了。但是馬家雖然算不得太安城首屈一指的豪閥,前十還是勉勉強強有的,那麽就可以不用搭理這些人了,兩種人都不要接近。”
說到這裏,老人分別對兒子和孫子語重心長說了一份忠告。
“忠賢,不要成天想著立下赫赫戰功,尤其不要想著去廣陵道湊熱鬧。記住,一國之君,很多時候要誰死,不見得就是他本人的意願,先帝當真就不希望能夠與張巨鹿閻震春他們,一起善始善終地載入史冊到時候,皇帝要你死,你作為臣子,找誰說理去所以,千萬不要有大勳於國,但務必要有小恩於君。切記切記”
“文厚,送你一句話,是坦坦翁早年跟我說的: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你啊,也別再念叨那些豪言壯語了,不恨我不見古人,唯恨古人不見我,生當封侯拜相,死當入廟陪祭,聽著是挺解氣,其實比起坦坦翁的那句,道行差了十幾條大街啊。有些話,放在肚子裏就好,是不能說出口的。男兒的誌向抱負,不比女子懷胎才幾個月就能顯而易見了。”
馬文厚嘿嘿笑道:“現在也不愛扯這些了,以前不是想著以後萬一哪天真的揚名立萬了,後人撰寫史書,就能直接拿出來用了嘛。”
老人笑罵道:“兔崽子”
馬忠賢有些無辜,鬱悶道:“爹,怎麽連我也罵了。”
老人有些辛苦地擠出一個笑臉,再次伸手,摸了摸馬忠賢的腦袋,“你也是兔崽子。好了,三個都罵了。”
馬忠賢笑了,但是這個粗糲漢子眼眶中已經有些淚水。
馬文厚始終一手扶住爺爺的手臂,一手攔在老人的後背。
這個時候,一位年近古稀的馬家供奉高手出現在門口,語氣有些壓抑不住的顫抖,緩緩道:“徐鳳年已經在欽天監大門口殺了三十多位仙人了。一千兩百重騎軍暫時還未投入戰場。”
征北大將軍馬祿琅的眼神有些恍惚。
然後老人突然厲聲道:“忠賢,你趕緊入宮麵聖,就算跪斷膝蓋,也要阻攔陛下動用那支重騎軍”
馬忠賢下意識猛然站起身,但是當他意識到老人的命不久矣,又有些遲疑。
老人怒斥道:“蠢貨,我這是要用整個馬家的臉麵,給陛下當一架梯子好從高處走下來接下來陛下要任用誰擔任重騎軍的統領,誰都可以,唯獨你馬忠賢不行唯有如此,文厚才有希望以最快速度躋身中樞。”
馬忠賢使勁抹了抹眼睛,大踏步轉身離去。
馬祿琅劇烈喘息,馬文厚輕柔拍打老人的後背。
老人苦笑道:“讓我躺著吧,撐不住了,也沒必要再撐。”
馬文厚小心翼翼讓老人躺著。
老人握著這個嫡長孫的手,輕聲笑道:“人生七十古來稀,爺爺八十好幾的人了,你有什麽好傷心的。”
馬文厚擠出笑臉哽咽道:“這不是嫌棄我爹嘴笨,就算罵人也罵不到點子上,爺爺有大智慧,就算不罵人,我也能聽得進去。”
老人安靜躺在那裏,已是進氣少於出氣的慘淡光景了。
老人平靜道:“文厚,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說法很有意思,爺爺在七十以後就真的信了,你要是不信的話,那就一定也要活到這個歲數啊。你的心還不夠靜,要多讀書,夜深人靜的時候,還可以多去那八級台階上坐坐。”
馬文厚抓著老人的手,使勁點點頭。
馬祿琅緩緩閉上眼睛,“生得比你徐驍早,死得比徐驍你晚,總算贏了你一場啊。”
當老人說完最後那句話,終於溘然長逝。
“現在我,該死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