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入霸陵,望長安


    關中,京兆尹,一支黑壓壓的大軍由東至西,開入霸陵境內,規模之盛,似無盡頭,煙塵遮天,旍旗蔽日,好不壯觀,可惜霸陵屢遭浩劫,百姓虛散,道中甚空,無人矚目。


    蓋俊在麾下文武的簇擁下,禦馬而行,遙望遠方因帝陵而聞名於世的霸陵城,神sè無比凝重,俄而目光向西極盡延伸,數十裏外,即是大漢西都長安。


    長安,對於他來,可謂一念之間,咫尺天涯。


    蓋俊數日前獲悉,韓遂順利攻破西都長安,殺王允、逐呂布,隨後拜為司徒,大封文武,盡攬權柄,頗有幾分董卓第二的架勢。


    蓋俊憑借對曆史的了解,早在去年就開始籌劃勤王,待董卓一被王允、呂布所殺,立刻揮軍十餘萬眾,分三路而進。這般鼎盛軍勢,無論是董卓餘黨,抑或長安朝廷,皆無力抵擋,世人皆道他入主長安,已是定局,即將成為大漢又一位權臣,他自己也是這麽認為。沒想到,他在河東稍有遲疑,韓遂突然橫空而出,將大兵、入三輔、聯樊稠、殺朱儁、破漢軍,繼而圍攻長安,破之。生生將他幾乎到手的“桃子”偷走。


    “韓遂、韓文約、韓文約……”蓋俊心裏默默念著這個直令他有咬牙切齒之感的名字。他心裏很清楚,曆史上有馬騰在旁掣肘,韓遂依舊縱橫西涼三十載不倒,雖年過七旬,敗於夏侯淵之手,猶能合聚徒眾,若非為親信所殺,不得再度東山再起,與曹cào為難。


    而今有著他這個變數,馬騰遠離涼州,韓遂獨霸西疆,絕對比曆史上難纏無數倍,是自己前路上的勁敵,不應低估其人,尤其蓋俊與韓遂碰過麵,也打過仗,更見識過他驚人的手段。可是不得不承認,蓋俊還是犯了輕敵的大錯,他如果以對待二袁、曹孫的態度對待韓遂,不致有今日之難。


    賈詡尾隨蓋俊之後,狹長雙目注視著蓋俊略顯沉重的背影。當初,戲誌才提出“駐馬河東,以觀成敗”的戰略,荀攸、陳群、華歆、鄭泰、楊俊等智謀之士無一反對,連荀彧也不覺有何不妥,惟有賈詡看出些許端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關東士人對關西的了解有限,更多停留在紙麵上,韓遂在他們眼中,一方逆賊而已,根本不入法眼。


    賈詡則與他們有所不同,他出自西涼,深知韓遂的手段,然而當時的局勢大利己方,他亦不認為韓遂能夠克複種種困難,從而有所作為,是以未向蓋俊進言。到底,賈詡和蓋俊犯了同樣的錯誤,低估了韓遂,作為北疆首席謀士,他的責任更大。


    其實,除賈詡外,年僅十八歲、尚未成年的傅幹也朦朦朧朧察覺一些,隻是未如賈詡那般清晰罷了,一來傅幹少有智略,遠邁chéng人,二來便是出身西疆的關係。


    曆史上,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所過之處,皆招賢納士,用以為謀,即此理也。畢竟,人無完人,謀士再怎麽眼光卓著,也不可能盡知天下事。


    霸陵縣長、縣丞早在董軍過境時便棄城逃亡,諸吏見此,一哄而散,縣廷空曠已久,加之霸陵士民慘遭董軍士族輪番洗劫,人財損失慘重,於東城門外迎接蓋俊大軍到來者,人數不滿百人,牛羊不過數頭,酒水不過數壇,場麵無比淒涼。


    蓋俊呼來建軍將軍馬騰,讓他以白鹿原北為基,依山臨水,興建大營,隨後徑直來到霸陵城下,與迎者寒暄。行虎牙都尉馬超未免刺客hún雜其中,圖謀不軌,帶領一眾親衛,捍衛蓋俊前後,不叫士民近前。


    期間,陷陣中郎將鮑出、先登中郎將胡車兒,率shè虎、落雕二營兩千餘精騎馳入霸陵城內,陳兵夾道,屯衛周匝,從城門一直延伸到縣廷門口,確保蓋俊一路安全。


    眼見布置完畢,蓋俊抽出身,策馬入霸陵。


    事已至此,蓋俊心裏深知,韓遂不可卒除,長安不可卒下,可以想象,這必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目前著急也是沒用。蓋俊前翻為與韓遂爭奪時間,連日來屢屢急行軍,甚是辛苦,進了縣廷,當即解散文武,尋得一間幹淨的官舍,倒塌就睡。


    蓋俊睡得很沉,不知過去多久,朦朦朧朧間感覺身邊有人輕聲呼喚自己,睜開睡眼,發覺是馬超,再向窗外望去,隻見天sè已是日落。蓋俊心裏微微感到訝異,看樣子,自己確實是有些累了,不僅身累,心也累,這一覺,竟然睡了足足三個時辰。


    蓋俊睡得極飽,隻覺精力盡複,神清氣爽,坐起身來,問道:“是孟起啊,何事擾我?”


    馬超容sè一肅,回道:“將軍,長安朝廷使者至……”


    蓋俊聞言麵sè一冷,道:“使者?孤揮軍十萬,進抵霸水,虎視長安,大戰已是不可避免。到了這時,韓遂難道還妄想讓孤退軍不成?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蓋俊到這裏,頓了一下,複問道:“孟起,使者是孤之故人嗎?”


    馬超了頭,皺眉道:“是將軍的老師,太尉馬公。”


    蓋俊一聽是老師馬日磾到來,立刻翻身下榻,腳chā皮靴,口中埋怨馬超道:“孟起,你怎不早言,險些誤孤大事。師者,猶父君也,你想讓孤被世人指責不恭嗎?”


    “……”馬超默然無語。自其祖父馬子碩為漢陽蘭幹縣尉,後失官不能返鄉,留居隴西,與羌錯居,又因家貧,遂取羌女。作為第二代,馬騰、馬舉謹記父親臨終所言,以重歸扶風馬氏為誌向,及沙場立功,建立名聲,馬氏兄弟,特別是馬騰,與馬閥閥主馬日磾聯絡密切,敬畏有加。馬超長於邊地,隨shì蓋俊,又是第三代,重返馬家的觀念頗為淡薄,他隻知有蓋俊,而不知有馬日磾也。


    加之,中平末,馬日磾借勢並州luàn象,將蓋俊調離北地郡,並有肢解蓋係之心。隨後董卓將兵入京,禍luàn國家,海內沸騰,蓋俊響應關東州郡號召,南下勤王,又是馬日磾,持節入河內,勸蓋俊率軍回返。而今,又為韓遂所遣。在馬超看來,馬日磾作為蓋俊老師,三番五次為難弟子,頗有不分親疏,吃裏扒外之嫌,心中甚惡其人。


    蓋俊走出房門,馬超三步並作兩步追上,緊隨而出,口中道:“此番使者有二,馬公為主使,副使是大鴻臚、京兆趙邠卿。”


    “趙邠卿……”蓋俊不禁一怔,止住腳步,腦中頓時浮現出一個身形清瘦,容貌古樸,白須飛揚,飄逸出塵的老人形象。


    蓋俊曾和趙岐共事過一段時間,正是因為有後者穩定後方,他才能無後顧之憂,將兵長驅直入羌地,剿滅先零叛羌,生擒偽王野利,及後西征,再斬安定羌胡大帥唐頗,如此種種,趙岐功不可沒。對於這位老人,蓋俊心中頗懷敬意,在其兵敗被俘之際,曾著人打探,隻知他還活著,至於真偽,則無法辨別。如今看來,消息不假。


    不過,他投靠韓遂了嗎?


    蓋俊沒有疑huò太久,很快想通,趙岐和馬日磾一樣,都以漢臣自居,無論誰主朝政,皆悉心輔佐。這種人,無疑是大漢國的基石,同時,也是野心家的攔路石。


    蓋俊被馬超引領著,於庭院中三繞兩繞,來到縣廷議事廳,聞訊而來的數十名文武重臣皆立於門前,見到蓋俊,齊齊下拜行禮。蓋俊微微頷首,示意諸人起身。


    甲衛當先開道,蓋俊旋即跨門而入,文武分作兩列,沿大門左右走進廳堂。


    蓋俊舉目望去,就見兩位寬衣大袖的老人並肩而立,含笑看著他,不時低聲交談幾句。兩人的身份很有趣,很特別,於公,馬日磾為尊,其官居太尉,乃百官之首。於sī,趙岐則為尊,他的妻子是馬融兄長馬敦之女,比馬日磾高出一輩。


    雙方距離尚遠時,蓋俊便長長一揖,問候道:“老師,趙公……”蓋俊一動,麾下自無不應之理,紛紛下拜。


    馬日磾神情肅穆,衝蓋俊輕輕頭,繼而展開手中詔書,當眾宣讀。漢代詔書,喜歡引經據典,多從《五經》之中摘取名句,加強理論支持,這個傳統,是由漢武帝劉徹開啟。漢高祖劉邦讀書不多,學問不高,不具備文學修養,及呂後當政十五載,漢文帝在位二十三載,漢景帝主政十六載,朝廷奉行無為之治,主張輕徭、薄賦、節儉、省刑,當時,為政崇尚簡易,不事聲華,所有詔書都是直來直去,不加修飾,也不需要經義的修飾。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經義之句,始入詔書。


    初時,詔書往往引用一兩句,頗是簡單,也易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詔書征引經書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雜,至今,已然達到連飽學之士也會感到茫然的地步。


    似馬日磾宣讀的這篇詔書,全文不過四百字左右,大意是勸蓋俊服從王命,退出京兆尹,僅蓋俊所知,就引用了《尚書》、《chūn秋公羊傳》、《chūn秋左傳》、《詩》四種。事實上是七種,《禮記》、《東觀記》、《易》皆有征引,隻是蓋俊不研經書,沒聽出來罷了。


    蓋俊伏叩地上,直聽得頭昏眼huā,好不容易熬到馬日磾完,起身接了聖旨,仿佛燙手山芋一般,馬上轉交給身後的荀彧。


    趙岐手撚白須,笑謂馬日磾道:“翁叔,蒼天待你著實不薄啊!不你一生收徒無數,成才者甚眾,遍布天下,隻蓋驃騎一人,便足以羨煞旁人。”


    馬日磾頷首微笑道:“有徒如此,足慰平生。”


    蓋俊聞趙岐直呼馬日磾表字,立時便知趙岐並無談論公事之心。想來兩人也知道,他此刻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絕無半分撤軍的可能,勸也是白勸。


    不過蓋俊還是鬆了一口氣,兩人和他關係匪淺,若堅持勸阻,自己駁之,恐傷人心。


    蓋俊命文武退下,邀趙岐、馬日磾二人入座,對後者道:“自河內同老師一別,不知不覺又是兩載,時間,過得何其快也?”


    “是啊……”馬日磾亦是感慨萬分,昔年那個不甚樂讀書的弟子,如今已是天下數一數二的人傑,董卓、韓遂等梟雄無不畏其威,漢祚興衰,天下走勢,皆在其一念之間。


    蓋俊隨後簡單的和趙岐交談幾句,後者這些年慘遭韓遂囚禁,生活淒涼,不宜談論過多,很快又轉回馬日磾處,笑著道:“老師,昨日剛剛得到消息,我的膝下,又添二子一女。”蓋俊近來心情頗為鬱悶,隻有提到妻兒時,方lù出一抹笑容。況且,他兒子好幾個,獨獨沒有女兒,想生女兒都快想瘋了,蔡琬讓他如願以償,豈能不喜?


    馬日磾容sè微訝,世人皆知蓋俊隻有正妻蔡琬,妻卞薇,不納妾室,對此,世人褒貶不一,所幸二女為蓋俊生下三個兒子,倒也不愁子嗣。然而聽蓋俊所言,似有三子同出,若非新納妾室,便是孿生……


    果然,蓋俊繼續道:“妻卞氏誕下一子,而夫人蔡氏孿生一子一女。”


    漢代士族,一重忠孝,二重傳承,子嗣繁盛,可謂世間至喜也。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趙岐、馬日磾紛紛起身道喜。馬日磾道:“原是孿生,蔡伯喈若知此事,必當廣邀諸友,推杯把盞,置酒高歌,以舒己心。”


    蓋俊應是,隨後問起蔡邕的近況,馬日磾把他所知道的,了解的情況盡數相告,包括蔡邕趁長安新破,試圖逃走一事。蓋俊遺憾丈人未能逃脫成功,得知後者雖然稱病不朝,韓遂依然待之甚恭,不敢有所欺淩,這才稍稍放下心。離開晉陽時,他一再向妻子蔡琬保證,必保蔡邕周全,若老丈人有個三長兩短,他哪有顏麵再見妻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再起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再起時並收藏漢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