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迎荀彧


    劉和字伯洽,由於其乃漢室宗親,父劉虞又為大司馬領幽州牧,位高權重,甚得親信,如今任侍中一職,常侍天子左右。(頂點手打)他年約二十**歲,長得高大健壯,麵如冠玉,神風俊朗。


    諸人商議好,劉和稍作準備,次日就離開了長安。


    回幽州的路,最近便者莫過於從河東北上並州,經雁門郡入幽州,全程不到兩千裏。其次是穿弘農、河南尹,轉而北上河內,經冀州回到幽州,路途比前者稍遠一些,但路況較好,為最佳選擇。


    劉和兩者都不取,反其道而行,從長安出發,由東南方的武關入荊州南陽郡,再從中原迂回到冀州、幽州。原因是當今天下惟有袁術還在堅持討董,而且進展得相當順利,才在梁縣大勝董卓十萬之眾,眾人欲聯絡以為憑。


    劉和到達宛城時,剛好是孫堅送回捷報不久,整個宛城正陷入狂歡之中,大街上不時有青年士子奔跑疾呼,百姓亦是樂得看熱鬧。


    劉和不明所以,找來百姓細問,得知孫堅大穀關前大破董卓親率的十萬步騎,斬俘數萬,董卓狼狽逃回雒陽,頓時為之一驚。一個月內兩破董軍,橫掃數十萬涼、並虎狼之士,直挫董卓三十年聲價,孫文台自此以後,當不遜蓋子英。隨即又大喜,袁術得勢,則長安有望矣,迫不及待登門袁術府邸。


    劉和喜,袁術則是癲了,大宴荊州文武,歡飲一日。


    孫堅真可謂他的貴人,袁術本在南陽鬱鬱不得誌,孫堅北上,立刻時來運轉,兼兩戰大破董卓,將他的聲望推到了頂點,已是不弱袁紹半分。


    眾人見他興致高昂,紛紛道將軍慧眼識珠,去年冬孫堅大敗,理應治罪,將軍反而表其為豫州刺史,多所資助,不然孫堅哪有今日的勝利?


    袁術笑得更開心了,這正是他的癢處。


    席間家仆袁六悄悄走到袁術身後耳語,袁術臉容醉態立刻消散,回謂幾句,繼而借口身體不適,向眾人告罪,離開酒席。眾人麵麵相覷,猜測何故……


    “劉和……”袁術邊走邊念叨著這個名字。袁術以前當尚書時,尚書令即是劉虞,不過後者素來和袁紹關係親密,漢靈帝駕崩前一年,兩人便夥同蓋俊之父蓋勳密謀誅殺閹人,後事泄,蓋勳去往長安,劉虞遠走幽州,惟袁紹勢強,閹人不敢動之。去年袁紹更是欲立劉虞為帝,曾試探過他的意見,被他以“隻知勤王,其他什麽都不知道”拒絕。是以雙方雖無怨恨,卻也談不上交情,劉和此來何意?


    “莫非是……”袁術並不笨,很快就想通了劉和的大致來意。


    兩人於袁府深院某個僻靜廳堂會麵,劉和不敢托大,當先行禮,“將軍……”


    袁術朗笑著托住劉和雙臂,抓在手裏道:“伯洽,孤與足下快有兩年未見了吧?”


    劉和點頭道:“自將軍出奔雒陽,算來有一年半了。”


    “伯洽知孫文台大勝董卓否?”袁術一邊拉著劉和坐下,一邊問道。


    “入城時已然聽說,孫將軍真世之良將也。董卓流毒國家,長安翹首盼望關東州郡將兵勤王,然載餘來關東州郡或畏縮不前、或占地為王、或爭權奪利……無一人站出拯救社稷,吾等本失望透頂,不想將軍及孫將軍迎難而上,大破董賊,有識之士,莫不歡欣鼓舞……”


    袁術笑著道:“伯洽此來不單單是為了這些吧?”


    “將軍英明。”劉和抱拳道。“家父常感漢室多難,有討董之誌,今歲遣使來長安,與諸公共商奉迎天子事。我此行正是要回幽州領兵。今聞將軍勝利,恰當其時,屆時我將幽州突騎在北,將軍在南,長安諸公奮起,三方發難,董卓必亡”


    袁術輕輕敲擊著幾案,沉默半晌,說道:“雒陽以北河東、河內二郡皆蓋驃騎所屬也,觀蓋驃騎近年種種行為,其討董之誌不堅,恐不會讓伯洽入據。雒陽其東為兗州刺史劉(岱)公山領地,自去年關東酸棗聯盟解散,整整一年不見動作,尚不及蓋驃騎積極。且,其曾力主扶持令尊為帝,拒絕當今天子……”


    “……”劉和默然。


    袁術繼而拍案歎道:“天下之大,竟無一人為國”


    “……”


    袁術見時機差不多了,將自己的意圖娓娓道來:“伯洽,你將兵南下,亦無容身之地,不如這樣,你留在荊州,遣信北上,使劉幽州派突騎來,到時孫文台驅走董卓,克複雒陽,兵進函穀、桃林,從東威脅長安。而孤助足下數萬眾,合幽州突騎出武關,劍指長安,與孫文台並力,一戰可滅董賊如此,則社稷可興,蒼生有望”


    劉和劍眉輕蹙,思考中偶然抬起頭,看到袁術似笑非笑看著自己,心裏不由一涼,想到“奇貨可居”,南方不產馬,袁術一旦掌握自己,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幽州突騎南下,加入到他的麾下。自己這是羊入虎口,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駐原韓馥大營的徐晃和本部五千兵已經押解錢糧俘虜返回並州,冀州的蓋軍隻剩下原公孫瓚大營裏的七千騎,步卒萬餘,和公孫瓚降兵萬人,合計不滿三萬。


    蓋俊順利運走五百萬石糧穀,四億五千萬錢以及兩萬冀州俘虜後,又小住兩日,便打算起程離開冀州,他選擇南下河內,再繞回並州,而非從來時之路回返,理由是恒山山路崎嶇難行。這個理由實在有夠蹩腳的,運錢糧、運俘虜時他怎麽不說難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這是要駐軍河內,觀袁、董成敗,伺機而動。


    離開當日,袁紹率冀州文武出城送行。


    蓋俊同諸人告別,最後身邊隻剩下袁紹、許攸,三人漫步前行,氣氛略顯凝重壓抑。


    蓋俊佇足道:“去年分別時,我曾言很快就會見麵,這次,我不敢再說此言。”三人心裏非常清楚,再見麵的那一天,或許就是蓋、袁反目成仇,刀兵相向……


    “子英,保重”袁紹拍拍蓋俊的肩膀,動作流暢、自然,一如京師時,隨著蓋俊出京,直至成為一方諸侯,袁紹已經很少再做出這般親昵的舉止。


    蓋俊點點頭,隨即目光轉到許攸身上,其一臉陰鬱,悶悶不樂,笑著說道:“子遠,大兄若是虧待你,你就來並州投奔我,別的不敢說,兩千石太守隨便選。”


    許攸強笑道:“你這輩子都甭想了。”


    “別說得那麽肯定,小心日後投奔並州,我將你拒之門外。”


    “……”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大兄,子遠,就到這裏吧。”蓋俊說罷拱拱手,跨上紫電。見到許攸苦苦一笑,不明所以,他以為袁紹尚不知馬鐙秘密,特意隻安一邊馬鐙,唯恐對方發現。殊不知河內某將早在去年就把馬鐙之密告知袁紹。


    望著蓋俊飛馬離去,袁紹、許攸駐足目視良久……


    “子遠,你說子英會恭迎西邊的幼君嗎?”袁紹目光凝實,輕聲問道。去年他一手策劃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嘔心瀝血為劉虞造勢,出身、異象、讖書統統搬出來,和王莽篡漢、光武登基前如出一轍。袁紹認為劉虞身負帝王命格,不為帝則死,必然就範,遂對外宣稱當今陛下劉協非漢靈帝子,極盡汙蔑。不想劉虞態度甚堅,死活不同意,弄得他現在非常非常被動,徹底阻絕了和長安朝廷的聯係。他估計自己在天子眼中已經成了當今天下第一號叛逆,必殺之而後快。


    許攸苦笑道:“我倒是希望小皇帝落到袁術的手中……”若是袁術掌握天子,雙方還有合作的可能,等到攻滅袁術,天下大勢已定,或許可以和平解決蓋俊的問題。相反,如果天子被蓋俊所獲,雙方立刻就會陷入決裂。


    可是,不能僅僅因為顧慮蓋俊,就終止自己這邊的計劃,比如,身在豫州魯國的周昂、曹操。兩人的任務是奪得豫州,削弱袁術,而袁術一旦失豫州,必爭不過蓋俊。然而世間之事,哪有十全十美者。


    兩人慢悠悠向回走,孫堅大穀關前大勝董卓的消息,不出幾日便傳入冀州,袁紹不由感慨道:“孫文台此子確如蓋俊所言,誌向得伸,意氣風發,則天下無人可擋。董卓成名三十載,竟做了他的墊腳石……”說到這,袁紹頓了一下,又道:“袁董雒陽決戰在即,該讓孟德動一動了。”


    許攸點點頭,繼而憂道:“孫堅性格剛烈,想要讓他屈服——很難”


    袁紹微微皺起眉頭,搶回豫州計劃,去年,也就是孫堅剛剛繼任刺史時就開始籌備,那時孫堅雖小有名聲,卻非什麽了不得的人物,本沒將他放在眼裏,認為一戰可擒。可是而今孫堅兩戰大破董卓,用兵頗健,周昂、曹操兵微將寡,未必能夠與他抗衡。袁紹乃退而求其次欲以豫州脅其去術就他,不過這個成功的幾率也不大。


    兩人邊走邊聊,回到鄴城冀州刺史部,逢紀匆匆走來,道:“九江太守病死。”


    袁紹、許攸相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一抹喜色。


    九江郡屬揚州,刺史陳溫乃是汝南人,雖然無法與袁術公開翻臉,但一直暗地裏支持袁紹,像這次九江太守身死,他沒有以刺史之權直接任命他人,而是向袁紹匯報。


    九江郡北接豫州,南接丹陽郡,會稽周氏三兄弟之首周昕正是丹陽郡太守。拿下九江,就等於打通丹陽至豫州之路,得揚州二郡,加上陳逸的(豫州)魯國,袁遺的(兗州)山陽郡、鮑信的(兗州)濟北國,豫州刺史周昂、奮武將軍曹操就有了五郡之力支持,拿下豫州的把握無疑會大很多。


    逢紀繼續道:“九江這個位置敏感,最好是用揚州本地人。”


    袁紹想了想道:“讓周(昂)仲仁去吧。”豫州刺史看似執掌一州之地,確僅隻六百石,而太守則是兩千石,由刺史轉太守是正常的升遷。


    “那豫州……”


    “孟德軍中不是還有個老三周(喁)仁明嗎……”——


    蓋俊率軍南下,兩萬餘大軍由西北入河內郡,向治所懷縣集結,他則帶著千餘騎往東南而行,進抵黃河北岸黎陽縣,日日站在黃河沿岸眺望南方。他從鄴城離開時聽說荀彧已經將宗族進入兗州陳留郡,不出意外,這幾日就會到達黃河。


    蓋俊前世最喜歡的三國人物不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是百折不撓的劉備,亦非千古良相諸葛亮,更不是人氣超高的郭嘉、趙雲,而是荀令君荀彧。


    蓋俊來到漢代足足十七載,已經記不清三國誌、後漢書荀彧傳記的具體內容,但他戰略思想所散發出來那種的磅礴氣勢,至今仍然深深地印在腦海。


    三國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以謀士論,賈詡聰明絕頂,洞悉人心,卻過於世故,不能盡顯其能。荀攸深通兵法,戰術奇佳,斬顏誅文皆其手筆,戰略則稍遜。魯肅高瞻遠矚、見解獨到,獻榻上策,後促成孫劉聯盟,乃有赤壁,但孫吳勢弱,不得施展。沮授一手規劃袁紹霸業藍圖,戰略戰術俱佳,可惜他才高權重,遭人嫉恨,受到排擠,官渡之戰時更被打入冷宮,縱有滿腹韜略,無用武之地又能若何?


    餘者似郭嘉、程昱、董昭、劉曄、法正、龐統、田豐、陳宮等,或壯年而亡、或私德有虧、或身份所累、或性格剛傲,遜色一籌。


    曹操之除呂布、滅袁術、擊劉備,按部就班,思路明確,一一掃平中原諸雄,而後與袁紹一戰,平定北方,最終十分天下有其七,期間謀劃無不出自荀彧之手。曹操稱荀彧為“吾之子房”,此言不假,荀彧不僅是張良,還是蕭何……


    蓋俊一定要得到荀彧,哪怕綁也要把他綁走。


    “將軍,船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再起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再起時並收藏漢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