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天慶六年三月敦忠死去,不久母親出了家,滋幹肯定聽說了這件事。滋平與母親之間的障礙之一,就是敦忠的存在,由於敦忠的去世,與母親團圓的機會到來了,隻要滋幹願意,就能很容易地見到母親。曾經橫亙在他們中間的世俗義理,如今完全不存在了,況且母親成了尼姑,在西板本敦忠的山在旁結庵度日。這些消息不可能不傳到敦忠的耳朵裏。母親周圍已沒有了監視的目光,草庵柴門不拒來者,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如果是這樣,想必滋幹也有所心動吧,但似乎遲遲下不了決心,一直在猶豫訪握。這其中既有上麵說的乖僻或含羞的成分,也不能排除滋幹害怕與現實的母親見麵的心理。


    這也難怪,從前父親老大納言修不靜觀時,歎息會褻瀆母親美好的幻影而憎恨父親的滋幹,——四十年來與母親隔絕,把胰髒的回憶中的麵影不斷理想化,將其深埋在心中的滋幹,希望永遠懷念的是幼兒時留下的母親的記憶。四十年的星轉鬥移,經曆了無數人世滄桑,最終遁入佛門的母親,現在變成什麽模樣了呢?滋幹記憶中的母親,是二十一二歲,有著一頭烏黑的長發,麵容豐腴的貴婦人,而隱居在草庵裏的尼僧的母親,已是六十多歲的老擔,一想到這兒,滋幹的心在冷酷的現實麵前退縮不前了。在他看來,懷抱著永恒的昔日的麵影,回味著兒時聽到的柔和的聲音,甘美的熏香,胳膊上行書時的毛筆的感觸等等來度日,比起品嚐近乎幻滅的苦酒要強得多。滋幹自己雖然沒有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出來,筆者從他白白耗過了幾年的歲月推想,大概是這個原因。


    出家後的滋幹的母親居住的西場本,即是現在的京都左京區一乘寺附近敦忠山莊的所在地。《拾遺集》卷八(雜歌)上裏有“權中納言敦忠寫於西報本山莊的瀑布岩石”的和歌可做左證。


    瀑布引水青羽川信然野趣世人羨


    當時從京都市內騎馬便可去山莊,說明不算太遠。恰巧滋幹時常去拜訪住在睿山橫川旁的定心房良源,聆聽佛教教理,所以他在回去時,如果取道雲母被下山的話,就會來到母親居住的村莊。他確實也經常滿懷思念地眺望西報本的方向,不由自主地朝那個方向走去過,但每次他都製止住自己,故意走別的路下山。


    又過去了幾年後的一個春天。在橫川的良源處借宿一夜的滋幹,第二天,太陽快下山的時候,離開了那裏,從峰道經西塔,過講堂,來到中堂的十字路口時,忽然鬼使神差地走上了去雲母被的山路。以前他不止一次地想過要走這條路,每次都抑製住了自己的衝動,而這一天正值陽春三月,雲霞繚繞山間,景色十分誘人,所以竟忘情地想逍遙自在一番,正好又沒有別的事情要辦,當時完全沒有從這條路走會到達西報本,然後去尋找母親住在什麽地方等等念頭。


    滋幹走上坡路時太陽稍稍西斜,走過水吞嶺的地藏堂附近,耳聽著音羽瀑布的聲音,快走到山腳下的時候,一輪皎潔的月亮掛在了天邊。壬生忠岑的和歌中有這樣一句:


    飛瀑流逝已經年黑跡曆曆閱滄桑


    便是詠的這個瀑布。瀑布發源於音羽山,隻有細細的一條,山路沿河流而下,滋幹信步走著,來到一個低矮的籬笆前,透過裏麵的樹木,可以看見一座別墅樣的房子。滋幹從塌落的圍牆處跨進去,往裏走了幾步,環顧四周,陰森森的不像有人居住。房子的東邊是比睿山綿延的群峰,西邊平緩的坡麵上修建了池塘。假山、人工流水的庭園,依然可見往日的奢華,而今已破敗荒蕪,地麵雜草叢生,藤蔓像網一樣纏繞著樹幹。


    這裏靠近高山,加上樹木繁茂,陽光很稀薄,而且又是黃昏,空氣冷颶颶的。滋於踏著去年的落葉,走近上房跟前,房屋也已成廢屋,拉門緊閉著,沒有一絲燈光。滋幹坐在台階上,想要休息一下,發現有個邊門的合葉壞了,一扇門開著,便進去瞧了瞧,裏麵黑輟殿的,散發著潮濕的黴味兒。滋幹猜想這裏會不會是故中納言的山莊呢?大概是中納言死後無人居住,任其朽爛下去。如果是這樣,曾經和中納言一起生活在這個山莊裏,中納言死後在這附近結庵的母親,現在恐怕就住在這一帶吧。即便是棄世出家,一個女人也不可能住在這樣寂寞的地方。……滋幹這樣想著,依然沉浸在這靜謐的世界中。四外裏的陰暗和靜寂越來越濃,但是,這裏是母親曾經住過的地方,滋幹還是不忍離去。


    夾雜著貓頭鷹的叫聲,傳來爆爆的流水聲,他慢慢站起身,尋著這聲音,沿著人工水流,繞過池塘,翻過假山,穿過樹叢,果然看見山崖上掛著一條瀑布,山崖足有七八尺高,不是陡峭的斷崖,平緩的斜壁上四處擺放著奇異的石頭,這是為了使瀑布蜿蜒流過石頭中間時泛起白沫,崖上楓樹和鬆樹探出參差的技社,遮蓋在瀑布上方,這瀑布一定是從剛才那條音羽川引來水,注入這圍堰之中的。這時滋幹不由想起那首伊勢和歌“瀑布引水音羽j;0”來,這歌裏的瀑布無疑是這裏了,因此這山莊是已故中納言的別墅已經確鑿無誤了。


    滋子見天色更加昏暗下來,水麵已漸漸看不清楚了,覺得該離開這裏了,可又有些依依不舍,就跳著邁過水邊的石頭,朝瀑布流下來的方向走去。這邊好像已經出了別墅的範圍,石頭沒有了人造庭園的風情,越來越粗陋了,這時,忽見前麵溪岸邊的山崖上,有一棵大大的櫻樹,仿佛故意與四周籠罩的夜色相映襯般,盛開著爛漫的櫻花。貫之有一首詠紅葉的和歌“開在深山無人賞”,可以想象在那山穀裏,不為人知的報春之花,也必定是“夜之錦繡”了。這櫻樹正長在路邊稍高的地方,隻有這一棵鶴立雞群般高高聳立,伸展開傘一樣的枝葉,把它的周圍映照得紅豔豔的。


    誰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孤身一人走夜路時,偶爾遇見美麗的女子時,比遇見男人還要可怕,同樣,在這無人之境,碰見這靜靜盛開的夜櫻,有種被魔怪附體的感覺,他懷疑起自己的眼睛來,並不急於靠近,而是站得遠遠的望著。櫻樹所在的山崖,是個巨大的布滿苦藥的岩石,距離河麵有一丈多高,一條涓細的清水,繞過崖邊流到小溪裏,山崖的半腰上有一簇胡技子,垂向下麵的溪水。奇怪的是,自己在這裏已呆了很長時間,可是,對麵的景色依然這樣鮮明地出現在眼前,——難道是花色像白雪似的能映出周圍的景物嗎?——滋幹忽然發現這不是花的作用,原來正照在櫻樹的上方月亮,此時突然明亮起來,土地濕源流的,身上感覺涼絲絲的,而天上卻是陽春三月的朦朧夜色,月影婆婆,映照出錦簇的花雲,這充滿了夜櫻的香氣的山穀,籠罩在幻境般的光影中。


    滋幹幼年時,曾跟蹤父親去過野地,在蒼白的月光下目擊了淒慘的一幕,那時是秋天深夜的冰冷慘白的月光,不是今天這樣股俄輕柔而溫暖的月光。那月光將地上照得一覽無餘,能清楚地看見在屍體的內髒上蠕動的一隻隻蛆蟲,而今晚的月光雖然如實地將涓涓細流,飄落的片片花瓣,胡枝子的黃顏色都映照出來,卻給這一切蒙上了一層夢幻的色彩,仿佛是遠離現實的,海市蜃樓般出現在空中的瞬間,隻要一眨眼睛就會消失的世界一樣。


    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奇特的光照,滋幹覺得有些恍惚,不知怎麽會處於這樣的情境中,就在這時,滋幹看見了一個萬沒想到的東西——一個白色的蓬鬆的東西,在櫻樹下遊動。由於一技開滿櫻花的技社遮住了視線,開始沒看清楚是什麽,如果是朵花,又太大了。滋幹定睛一看,是個矮小的僧侶,——從個頭和纖細的肩頭來判斷是個尼僧,——站在樹幹旁邊,這尼僧——他這樣推測,不時拽一拽防寒的白絹帽,大概就是這個白帽子在風中晃動吧。然而他仍然以為這是在夢中,在這種地方怎麽會有尼姑呢?難道自己在做夢嗎?否則就是遇見了夜櫻的樹精了,……就這樣,內心想要否定自己的視覺世界,故意不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一切。


    然而,盡管他拚命地否定,隨著遮住月光的雲霧逐漸退去,那人影立刻清晰起來了,剛才還半信半疑的,現在確實看清是個尼姑了。她戴的帽子就像後世的高祖頭巾那樣將頭部全部包裹起來,甚至垂到了肩頭,所以從這裏看不見長相,她凝神仰望著天空,不知是在欣賞櫻花,還是在觀看照在櫻花上的月亮。……然後尼姑靜靜地離開了櫻樹,朝崖下走去。走到清水旁時,她彎下腰,伸手折了一枝胡枝子。


    就在尼姑折花枝的時候,滋幹也不知不覺走了過去。他盡量放輕腳步,悄悄從後麵走近她,尼姑拿著胡枝子朝山崖那邊走去。到了這裏才發現,崖上的青苔中間有一條不明顯的坡道,走到盡頭的地方,有個歪斜的小院門,看樣子這裏麵就是庵房了。


    “請問?”


    尼姑發覺身後有人吃了一驚,猛地一回頭時,仿佛有人從背後推了滋幹一把似的,他一步邁到尼姑麵前。


    “請問……您莫非是已故的中納言殿下的母親?”滋子結結巴巴地說。


    “曾經人們是這樣稱呼的,……您是……


    “我是……,我是……已故大納言的兒子滋幹。”


    接著,他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突然叫了聲:


    “母親。”


    他跪在地上,抬頭望著母親,那姿勢就像是趴在她的膝蓋上似的。被白帽子遮著臉的母親,在月色花影的輝映下,仿佛背後襯托著一輪光環,是那樣嬌小可親。四十年前的春天,在幔帳後麵被母親摟抱時的記憶,又曆曆浮現在眼前,一瞬間他感覺自己變成了六七歲的幼童。他推開母親手裏的胡枝幹,使自己的臉盡量貼近母親的臉。他貪婪地聞著她那墨染的袖子上散發出的香氣,這熏香更加勾起了他的回憶,他像個撒嬌的孩子似的,用母親的袖子不停擦拭著傾瀉而出的淚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將滋幹的母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崎潤一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崎潤一郎並收藏少將滋幹的母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