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的無奈,霸權的代價(美國篇)_3.讓白宮頭疼不已的五角大樓
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 作者:金一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3.讓白宮頭疼不已的五角大樓
美國國防部是一個年輕的部門,1947年才成立,最初國防部叫戰爭部,也有人翻譯成軍事部。隨著海軍力量的強大,戰爭部後來演變成陸軍部和海軍部。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還是以陸軍部、海軍部作為兩個指揮機構,後來在空軍上出現問題。當時陸軍有一部分陸軍航空兵,海軍也有艦載機——海空隊,隻有空軍沒有成立獨立軍種。一直到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安全法,設立了一係列機構,國防部正式設立,才把空軍劃出來成為獨立軍種。
所以從美國的軍事指揮體製來看,空軍是很年輕的軍種,國防部也是一個很年輕的部門,都是1947年誕生的,誕生的根源是“二戰”中的矛盾。
“二戰”中,美國作為戰勝國在亞洲戰場打敗了日本,在歐洲戰場打敗了德國,當然也有同盟國的很多國家參與,但美國無疑在其中做了很大一部分貢獻。美國在“二戰”中不但取得多次戰爭勝利,還給其他盟國提供了大量物資支援,包括英國、蘇聯、中國等。
很多人都覺得美國的體製在“二戰”中是卓有成效的,但這杯“苦酒”隻有美國人自己知道,美國總結出“二戰”中很多問題:陸軍指揮問題、海軍指揮問題、陸軍與海軍協調問題、陸海軍與政府協調的問題、軍事政策與外交政策協調問題。比如資源分配的搶奪,優秀人才大家都想挖,適合服役年齡的青年,大家都想爭,國會撥的經費各軍種都在爭,矛盾很大。這一大堆問題和矛盾怎麽解決呢?就是成立一個國防部,下轄陸軍部、海軍部,把空軍劃出來單獨成立一個空軍部,由國防部把美國軍隊內部軍令係統都加以協調。
有媒體評論,最讓美國白宮頭疼的就是五角大樓,因為它常常惹是生非、製造事端,與奧巴馬政府大唱反調。比如奧巴馬剛剛在伊朗新年的時候發表了表示友好的視頻講話,美國軍方突然高調宣布駐伊美軍擊落了伊朗的無人駕駛飛機。
其實五角大樓與白宮唱反調,它的權力是很有限的。美國憲法明確規定,美國總統是三軍總司令,國防部的首長必須服從總統。從法律角度上說,這是毫無疑問的。有時給外界一種錯覺,國防部發出的聲音好像跟白宮不太一樣,實際上雖有差別,但在一些政策原則方麵,國防部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
國防部可以在職權範圍之內發表一些不偏離大政策、大原則的言論,但如果超出大政策、大原則的話,國防部長就隻能下台了。美國國防部長能當滿一任的很少,拉姆斯菲爾德從2001年到2006年,當了五年半的國防部長,在美國的國防部曆史上並不多見。
國防部不是政策的製定者,是美國高層政策製定的參與者之一,不是主要決策者。當然國防部長本身的權力還是不小的。比如“黑匣子”問題,這個黑匣子不是飛機的黑匣子,是指總統不離身的保鏢提的黑箱子,也就是所謂的核按鈕。美國總統有一個核按鈕,俄羅斯總統也有一個核按鈕,走到哪兒都是最引人注目、最懸乎的東西,好像世界的命運就掌握在這個核按鈕上。實際上情況沒有那麽簡單。從美國來看,發動戰略核武器進攻需要“兩人規則”,英文叫two-manrule,不是總統下令摁了核按鈕就能發動核戰爭的,必須得國防部長和總統兩個人都同意,這就是兩人規則。不然萬一總統得了精神病,要打一場核大戰,一個人就能啟動核按鈕,把整個地球拖入災難境地了,這肯定不行。
平常大權、政策製定權、發動戰爭權、停止戰爭權總統都占主導,但發動核戰爭必須兩個人都同意,從這個角度又凸顯了國防部長的獨特地位。
美國學者普瑞斯特寫過一本書叫《使命:動用美軍發動戰爭與維持和平》,在這本書裏他認為美國國防部派駐全球各個地區的司令官,在海外所發揮的外交和政治作用,超過美國國務院派出的各位大使。他說得很有道理。
美國有九大聯合司令部,在海外主要是:太平洋總部、中央總部、歐洲總部、北方總部、南方總部,其他還有聯合部隊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戰略司令部、運輸司令部,但是具有全麵統轄一個地區武裝力量,包括陸海空三軍的,主要就是太平洋總部、中央總部、歐洲總部、南方總部和北方總部這五大總部。
很多美國媒體揭露,這五大總部的總司令過著帝王一般的生活,耀武揚威,權力非常大,經費非常足。比如中央總部,因為它要指揮伊拉克戰爭,美國一年在伊拉克花費900億到1000億美元,中央總部能操控的有200億到300億美元。而美國國務院一年經費不到70億美元,不足一個地區司令部經費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
美國太平洋總部我去過兩次,在夏威夷。太平洋總部是怎麽介紹自己的?首先展示一個圖,從美國的西海岸到非洲的東海岸,太平洋總部管轄了地球表麵56%的麵積。這不是明顯胡扯嗎!管轄地球表麵56%的麵積,把中國全部算在內,把俄羅斯的一部分也算在內,把朝鮮、越南全算在內?牛皮吹得非常大。
太平洋總部經常召開一些會議,比如環太平洋地區各個國家的國防部長會議、陸軍司令會議、海軍司令會議、空軍司令會議,要其他環太平洋國家國防部長、陸軍司令、海軍司令到夏威夷參加這個會議,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主持會議。你說他狂不狂?他非常狂,儼然是這個地區的酋長。
太平洋總部司令訪問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發出邀請的是廣州軍區司令或者南京軍區司令,因為太平洋總部是美軍五大總部之一,所以我們以七大軍區之一的名義發出訪問邀請,但他們覺得我們應該以總參謀部的名義發出邀請,用軍區的名義是把他們看低了。
太平洋總部自詡管轄地球表麵56%的麵積,牛皮吹得非常大。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不管轄別人的領土,我們七大軍區就管轄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麵積,我們不把別人的領土劃到我們管轄的範圍。當然我們也不承認它的劃分。我們還是堅持軍區司令發出對太平洋總部司令的邀請,僅此而已。
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經對美國國務院官員說,我們浪費的錢比你們得到的撥款都要多。這體現了五角大樓的權力無限膨脹,美國外交政策軍事化。首先要糾正一下,對於美國國務院其實我們翻譯得不太準確,中國國務院,對整個國民經濟、內政、外交、軍事、經濟、武警部隊等都管轄,權力範圍非常大;而美國國務院實際上就是外交部,隻管外交,國務卿就是外交部長,與內政毫無關係。所以翻譯成美國國務院是很有問題的,因為跟我國的國務院一對照的話,實權範圍完全不一樣。
這個矛盾出現的核心就在於,美國是一個崇尚力量的國家,奉行力量原則。通俗點說就是,誰的拳頭大、誰的嘴巴大、誰有力量,誰有發言權。它在全世界推行外交政策,或以力量為後盾、或以力量為先導。所以美國國務院雖然對國防部頗有微詞,但也沒有太多辦法,因為美國外交的開路者是軍事力量,收拾攤子也是軍事力量,它是力量建國、力量立國、力量開拓,一個建立在力量基礎之上的強權。這也是國防部經費最多、力量最強、聲音也最大的原因所在。
美國國防部也有很多文職人員,除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軍人,國防部長、副部長大多是文職人員,國防部下邊的陸軍部、海軍部、空軍部的部長、副部長也都是文職人員,隻有陸軍參謀長、海軍參謀長、空軍參謀長是軍人。所以說,國防部與國務院的矛盾,很難叫軍民矛盾,因為文職官員之間的矛盾不叫軍民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美國不同施政力量之間在施政手段、施政理念、施政目標等一係列問題上產生的矛盾。
美國國防部是一個年輕的部門,1947年才成立,最初國防部叫戰爭部,也有人翻譯成軍事部。隨著海軍力量的強大,戰爭部後來演變成陸軍部和海軍部。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還是以陸軍部、海軍部作為兩個指揮機構,後來在空軍上出現問題。當時陸軍有一部分陸軍航空兵,海軍也有艦載機——海空隊,隻有空軍沒有成立獨立軍種。一直到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家安全法,設立了一係列機構,國防部正式設立,才把空軍劃出來成為獨立軍種。
所以從美國的軍事指揮體製來看,空軍是很年輕的軍種,國防部也是一個很年輕的部門,都是1947年誕生的,誕生的根源是“二戰”中的矛盾。
“二戰”中,美國作為戰勝國在亞洲戰場打敗了日本,在歐洲戰場打敗了德國,當然也有同盟國的很多國家參與,但美國無疑在其中做了很大一部分貢獻。美國在“二戰”中不但取得多次戰爭勝利,還給其他盟國提供了大量物資支援,包括英國、蘇聯、中國等。
很多人都覺得美國的體製在“二戰”中是卓有成效的,但這杯“苦酒”隻有美國人自己知道,美國總結出“二戰”中很多問題:陸軍指揮問題、海軍指揮問題、陸軍與海軍協調問題、陸海軍與政府協調的問題、軍事政策與外交政策協調問題。比如資源分配的搶奪,優秀人才大家都想挖,適合服役年齡的青年,大家都想爭,國會撥的經費各軍種都在爭,矛盾很大。這一大堆問題和矛盾怎麽解決呢?就是成立一個國防部,下轄陸軍部、海軍部,把空軍劃出來單獨成立一個空軍部,由國防部把美國軍隊內部軍令係統都加以協調。
有媒體評論,最讓美國白宮頭疼的就是五角大樓,因為它常常惹是生非、製造事端,與奧巴馬政府大唱反調。比如奧巴馬剛剛在伊朗新年的時候發表了表示友好的視頻講話,美國軍方突然高調宣布駐伊美軍擊落了伊朗的無人駕駛飛機。
其實五角大樓與白宮唱反調,它的權力是很有限的。美國憲法明確規定,美國總統是三軍總司令,國防部的首長必須服從總統。從法律角度上說,這是毫無疑問的。有時給外界一種錯覺,國防部發出的聲音好像跟白宮不太一樣,實際上雖有差別,但在一些政策原則方麵,國防部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
國防部可以在職權範圍之內發表一些不偏離大政策、大原則的言論,但如果超出大政策、大原則的話,國防部長就隻能下台了。美國國防部長能當滿一任的很少,拉姆斯菲爾德從2001年到2006年,當了五年半的國防部長,在美國的國防部曆史上並不多見。
國防部不是政策的製定者,是美國高層政策製定的參與者之一,不是主要決策者。當然國防部長本身的權力還是不小的。比如“黑匣子”問題,這個黑匣子不是飛機的黑匣子,是指總統不離身的保鏢提的黑箱子,也就是所謂的核按鈕。美國總統有一個核按鈕,俄羅斯總統也有一個核按鈕,走到哪兒都是最引人注目、最懸乎的東西,好像世界的命運就掌握在這個核按鈕上。實際上情況沒有那麽簡單。從美國來看,發動戰略核武器進攻需要“兩人規則”,英文叫two-manrule,不是總統下令摁了核按鈕就能發動核戰爭的,必須得國防部長和總統兩個人都同意,這就是兩人規則。不然萬一總統得了精神病,要打一場核大戰,一個人就能啟動核按鈕,把整個地球拖入災難境地了,這肯定不行。
平常大權、政策製定權、發動戰爭權、停止戰爭權總統都占主導,但發動核戰爭必須兩個人都同意,從這個角度又凸顯了國防部長的獨特地位。
美國學者普瑞斯特寫過一本書叫《使命:動用美軍發動戰爭與維持和平》,在這本書裏他認為美國國防部派駐全球各個地區的司令官,在海外所發揮的外交和政治作用,超過美國國務院派出的各位大使。他說得很有道理。
美國有九大聯合司令部,在海外主要是:太平洋總部、中央總部、歐洲總部、北方總部、南方總部,其他還有聯合部隊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戰略司令部、運輸司令部,但是具有全麵統轄一個地區武裝力量,包括陸海空三軍的,主要就是太平洋總部、中央總部、歐洲總部、南方總部和北方總部這五大總部。
很多美國媒體揭露,這五大總部的總司令過著帝王一般的生活,耀武揚威,權力非常大,經費非常足。比如中央總部,因為它要指揮伊拉克戰爭,美國一年在伊拉克花費900億到1000億美元,中央總部能操控的有200億到300億美元。而美國國務院一年經費不到70億美元,不足一個地區司令部經費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
美國太平洋總部我去過兩次,在夏威夷。太平洋總部是怎麽介紹自己的?首先展示一個圖,從美國的西海岸到非洲的東海岸,太平洋總部管轄了地球表麵56%的麵積。這不是明顯胡扯嗎!管轄地球表麵56%的麵積,把中國全部算在內,把俄羅斯的一部分也算在內,把朝鮮、越南全算在內?牛皮吹得非常大。
太平洋總部經常召開一些會議,比如環太平洋地區各個國家的國防部長會議、陸軍司令會議、海軍司令會議、空軍司令會議,要其他環太平洋國家國防部長、陸軍司令、海軍司令到夏威夷參加這個會議,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主持會議。你說他狂不狂?他非常狂,儼然是這個地區的酋長。
太平洋總部司令訪問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發出邀請的是廣州軍區司令或者南京軍區司令,因為太平洋總部是美軍五大總部之一,所以我們以七大軍區之一的名義發出訪問邀請,但他們覺得我們應該以總參謀部的名義發出邀請,用軍區的名義是把他們看低了。
太平洋總部自詡管轄地球表麵56%的麵積,牛皮吹得非常大。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不管轄別人的領土,我們七大軍區就管轄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麵積,我們不把別人的領土劃到我們管轄的範圍。當然我們也不承認它的劃分。我們還是堅持軍區司令發出對太平洋總部司令的邀請,僅此而已。
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經對美國國務院官員說,我們浪費的錢比你們得到的撥款都要多。這體現了五角大樓的權力無限膨脹,美國外交政策軍事化。首先要糾正一下,對於美國國務院其實我們翻譯得不太準確,中國國務院,對整個國民經濟、內政、外交、軍事、經濟、武警部隊等都管轄,權力範圍非常大;而美國國務院實際上就是外交部,隻管外交,國務卿就是外交部長,與內政毫無關係。所以翻譯成美國國務院是很有問題的,因為跟我國的國務院一對照的話,實權範圍完全不一樣。
這個矛盾出現的核心就在於,美國是一個崇尚力量的國家,奉行力量原則。通俗點說就是,誰的拳頭大、誰的嘴巴大、誰有力量,誰有發言權。它在全世界推行外交政策,或以力量為後盾、或以力量為先導。所以美國國務院雖然對國防部頗有微詞,但也沒有太多辦法,因為美國外交的開路者是軍事力量,收拾攤子也是軍事力量,它是力量建國、力量立國、力量開拓,一個建立在力量基礎之上的強權。這也是國防部經費最多、力量最強、聲音也最大的原因所在。
美國國防部也有很多文職人員,除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軍人,國防部長、副部長大多是文職人員,國防部下邊的陸軍部、海軍部、空軍部的部長、副部長也都是文職人員,隻有陸軍參謀長、海軍參謀長、空軍參謀長是軍人。所以說,國防部與國務院的矛盾,很難叫軍民矛盾,因為文職官員之間的矛盾不叫軍民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美國不同施政力量之間在施政手段、施政理念、施政目標等一係列問題上產生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