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禮之後是新聞發布會,就是獲獎的人接受各類媒體的采訪。


    被人關注的主要是杜啟喜。


    他緩過來之後,倒也表現的貌似正常人。


    畢竟是北電畢業的,已經拍過兩部片子,就算聽他一些言論覺得他是草包,記者也會自己腦補出更深層次的解釋。


    拿了銀熊,還有最佳新演員。


    林冬和杜啟喜在威尼斯待了兩天就去了多倫多。


    去那邊不是展映,也不是評獎,多倫多並不進行評獎,它就是一個賣電影的地方。


    威尼斯那邊始終沒有人出超過百萬美金的價格。


    兩人才來了多倫多。


    這邊果然就比較熱鬧了,片商雲集。


    林冬和杜啟喜擺了個攤子,掛上一張臨時製作出來的海報,上麵介紹了電影,然後重點寫上銀熊獎,還有最佳新演員。


    主競賽單元,兩個獎項,其中還有銀熊大獎。


    最開始是小片商,偏僻小國的那種,聽都沒怎麽聽說過的國家地區名字,杜啟喜也不斤斤計較。


    五百美金都賣了一單。


    好的也就一萬刀。


    十幾單下來,入賬大幾萬美金。


    真正的大頭都不是這些,這些能賣就賣,誰還管他價格啊。


    華語電影真正的能賣錢的應該數東南亞、日韓、非洲、歐洲、北美,不過這也是矮子裏麵拔矬子。


    這幾個大頭,最先開張的是歐洲版權。


    來自大腐國的一位老鐵出了四十萬美金的價格,買走了歐洲的海外版權。


    更感人的是這老鐵和林冬聊得開心。


    還介紹來了印度的片商,最後給了十萬美金的高價。


    俗話說,不可能盯著一隻羊薅羊毛,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又能怎麽辦呢。


    林冬可勁的慫恿著大腐國老鐵,又讓他介紹了一個老美片商,屬於在片商裏地位比較高大上的。


    人家開口就是要全版權。


    可林冬和杜啟喜哪還有全版權賣。


    然後人家就不想搭理他們了。


    杜啟喜一拍桌子,要把下部戲的外海版權也預定給人家。


    人家就樂了。


    鬼知道你下一部拍的啥玩意啊。


    杜啟喜亮出了他行李箱的獎杯,一個金虎,一個銀獅,這貨居然把自己的兩個大獎杯隨身攜帶了。


    這一幕果然鎮住了片商。


    人家不見得就認識杜啟喜,但是這倆獎杯人家認識,非常的認識。


    不過下一部還不知道怎麽樣呢。


    外國人也不流行君子協定,所以一切都還在基於眼前的這部作品說話。


    給出了一個一百萬五十萬美金的價格。


    這麽算下來,這部劇的海外版權賣到了兩百多萬美金,折合下來也有一千五百萬出頭。


    這錢是不需要和院線分的。


    算上官方對三大電影節獲獎作品的補助,算上院線票房分成,賠本是一定要賠,但也賠不了多少。


    杜啟喜背著他的倆獎杯,半喜半憂的和林冬回家。


    一邊是拿到了銀熊獎,另一邊是承諾的兩個億成了笑話。


    不過,出品方終究還是沒有帶人砍他,電影這一行,賺也能賺個盆滿缽盈,比如《新路》以小博大,八千萬賺回來六點五個億。


    可惜他們沒有趕上好時候。


    現在賠錢了,也隻能自認倒黴。


    推拿上映了十一天就下映了,院線已經拒絕給這部每一場最多就幾個人觀看,有的時段什麽都能出現個人包場的電影資源。


    但是杜啟喜本人的榮耀並沒有因為這部電影的賠錢而蒙上陰影。


    媒體和公眾不會覺得杜啟喜賠錢掉分。


    他們甚至會以一種同情的姿態為這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抱屈。


    而杜啟喜用銀熊獎再一次的證明了自己。


    這位年僅二十三歲的導演,成為了賈科長、華炎、薑小軍等人之後的後起之秀。


    十年之後,華語影壇必然是他的天下。


    而他正在即將開拍的新片《窮途》也受到了媒體極大的關注。


    就在開機的前麵幾天。


    杜啟喜放下了手上的工作,作為一名嘉賓和一名籌備者,參與到了《吐槽秀》的拍攝工作當中。


    他和張錦程是兄弟。


    兩人自認是林冬的左膀右臂,對於想要插足的裴潛龍、王闊之輩持有一定的敵視態度。


    不過,他們也確實沒啥好擔心的。


    杜啟喜兩部電影都拿了國際大獎,第二部的票房雖然撲了,但依舊不影響他第一部電影6.5億的口碑。


    在他新電影項目啟動的同時,依舊有很多出品方想要加入。


    而張三胖,是一個綜藝賺了兩個億的人。


    現在又開始搞第二個綜藝,總成本超過了兩個億,絕對算得上是國內綜藝圈的大佬。


    從節目的規則、各種環節、尺度,到現場的布置……


    重點是劇本!


    這個節目不可能靠臨場發揮,實際上大部分的綜藝都有劇本,說沒有劇本的,最多就是沒有詳細的劇本。


    就算加上黃達岸,實際上的人員支出也沒到五百萬。


    那麽,兩千萬一期的成本要怎麽花出去呢?


    宣發?


    宣發是必須的,可再牛皮的宣發也用不到那麽多錢,更何況企鵝為了爭取這個節目的獨播,已經承諾承擔大部分的宣發成本。


    那麽,張三胖把錢花到了什麽地方呢?


    編劇!


    在張少遲的建議下,《吐槽秀》除了剛子和蛋蛋參與寫段子,還請了一大批的職業和非職業編劇。


    別人家都是一個編劇,最多三五個。


    而《吐槽秀》有三五十個。


    有專門負責綜藝的編劇,還有網上寫段子的高手。


    沒有固定的薪水,就是按照被播出的段子和笑點數量算錢,一個段子一萬塊。


    如果兩個人重複同一個段子,就分享這一萬塊。


    按照張少遲的要求,節目要做到平均十五到二十秒一個笑點。


    一分鍾就三個笑點,一小時就一百八十個笑點,一期節目差不多一個半小時,這就是二百七十個笑點。


    一萬塊一個笑點的話,光是笑點就要花出去兩百七十萬。


    可以說,編劇這一塊是《吐槽秀》最為花錢的一個環節,堪稱所有綜藝之最。


    第一期的幾個嘉賓交給了編劇團隊,很快就製作了無數笑點段子。


    而嘉賓們也沒閑著,有些段子是外人不知道的。


    誰寫不是寫呢。


    嘉賓寫了也可以賺錢。


    而最騷的其實屬於鋼蛋,這兩個人為了賺錢,自己寫段子黑自己。


    妙書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快虧成麻瓜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公子阿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公子阿寶並收藏我快虧成麻瓜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