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政事堂內一片死寂,六相都沒有急著表態,通過皇帝、太子、晉王的臉色上看,知道皇帝和晉王願意和吐蕃結盟,為了引來強援,他們什麽犧牲都願意,這和當初與突厥結盟是一樣的道理。
太子李建成外柔內剛,重情重義,書生意氣也比較重,哪怕朝廷再困難,他也反對與異族作戰,以前是,現在估計也是,更何況,他對家中姐妹珍愛如寶,如今看到朗日讚普求娶自己一手帶大的妹妹,臉色難看也很正常。
李淵見眾人默不作聲,心知六相不表態的原因是愛惜羽毛,不願背上引異族入境的惡劣之名,心中著實是萬分的不快,忍氣道:“朕既然讓大家一同商議,自然是希望大家都說一說,而不是朕說,大家在聽,真要如此,那政事堂還有什麽存在的意義?”
“聖上,微臣願意拋磚引玉。”裴寂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長了頭發以後,香疤也被頭發和紗帽擋住,現在看起來還是那樣的風流倜儻,似乎歲月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似的。隻不過裴寂雖為‘七相’之一,地位卻非同以往,早非李淵最信重之臣。
“裴相請說。”李淵微笑道。
“楊侗年富力強,正值有力之年,他不死,隋朝不亂,他所掌控的隋朝兵多將廣,實非一國之國所能禦,我們理應團結一切反隋之力應對氣焰囂張的隋軍。所以微臣以為和吐蕃結盟是一個天賜良機,大唐必須要把握住,否則大唐的處境將更危險。”
裴寂被楊侗深深的羞辱過,成為士林的笑柄,又與楊侗有殺子之仇,若是李淵戰敗的話,心知自己這個反隋開唐重臣必死無疑,他無從選擇;唯一的辦法盡心盡力的輔佐李淵,讓李唐割裂一方、困守一隅,苟延殘喘的活下去,隻有這樣,他才能活下去。這突然來了一個強援,哪有反對的道理?
劉文靜卻冷冷的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乃萬古不變的至理,從古至今,異族入境,都會給平民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我大唐要想維護正統王朝,首先不能失去大義。如果引吐蕃入境,荼毒河煌和關中地區,天下人怎麽看我大唐?會激起天下人的憤怒,會坐實我們賣國之惡名。”
裴寂嗤之以鼻,嘲諷道:“我記得不錯的話,劉相國多次出使過突厥,突厥始畢可汗就是在劉相國的遊說之下,才多次與我大唐結盟,對隋朝、對薛舉出兵,正因為有突厥的牽製,我大唐才能勝利占領並州、入主關中;正因為突厥從支持薛舉改為背後捅刀,才有了淺水原的輝煌大勝。這一切的一切,堆成了劉相國今日的地位,如今功成名就,卻說什麽‘大義’,也未免太過忘恩負義了一些吧。”
劉文靜確確實實出使過突厥無數次,從而使李唐王朝實現了引他國之兵為己用的目的,對大唐的建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當李淵稱帝的時候,他受封為門下省主官納言,賜爵魯國公。然而隻會賣乖討好的裴寂卻被封為尚書右仆射和魏國公,地位遠在劉文靜之上。
劉文靜既有才能,功勞又遠在裴寂之上,劉文靜自然很是不服,憑什麽他裴寂就比自己的官職高?但他也隻是在心中發發牢騷而已,真正讓他們這對曾經好友走向決裂的原因是李世民在征伐薛舉之戰中失利,在淺水原一役中,唐朝八位行軍總管都敗下陣,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均被俘。
作為皇帝的李淵賞罰不信、心存不公,更不願意讓兒子李世民擔下慘敗之罪責,因此在定罪之時頗有躊躇。深詣帝心的裴寂便順應皇帝之心,說李世民作戰經驗不足,沒有料到薛舉秘密進襲唐軍背後也很正常,作為行軍司馬的劉文靜隨同皇帝征戰多年,是一個足智多謀、經驗豐富的人,否則也不會讓他去當李世民的軍師了,所以一切都是劉文靜的錯。李淵本來就看劉文靜不順眼,既想保下李世民,又想讓老是頂撞自己的劉文靜吃個教訓、長個記性,索性就把劉文靜定為失敗的主犯,一度被削職除名。除此以外,還說李世民忽然得了瘧疾病倒,行使主將之權的人,實為行軍司馬劉文靜。
而李世民也默認了父皇這套說辭,這才導致脾氣剛烈的劉文靜不但和裴寂決裂,也與昔日忘年之交李世民漸行漸遠,最終成了李建成一係的核心人物。
此之以後,在李淵推波助瀾之下,每到決策之時,凡是裴寂讚成的,劉文靜都反對,凡是裴寂反對的,劉文靜都讚同,反之亦然。
“跟你這種人說大義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咱們不談這個,就以事言事。”裴寂毫不客氣的羞辱,也激起了劉文靜的羞怒,多年來的養氣之功,一下子就告破了,反唇相譏道:“並州戰役的慘敗你忘記了嗎?你當初口口聲聲、信誓旦旦的你說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輔助襄邑王李神符將並州打造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線,正因為我大唐君臣都信了你,才向四周之敵全麵開戰。結果呢?你越庖代俎,奪了襄邑王的兵權不說,還把新興王一切合理部署破壞幹淨,到了危險之時,明知太原之外強敵如林、處處有伏兵,可你又騙襄邑王出城送死,最終我們不但失去了並州,還死了襄邑王,淮安王李神通、長平王李叔良、新興王李德良盡落敵手。此役過後,不但失去了並州,皇家顏麵盡折,而且也因為失去‘龍興之地’,讓我大唐之軍處處作戰不利。”
當初李淵通過一係列手段當上太原留守,並以此起家,並不是看中太原的表裏河山,而是以占卜鬧鍾天下的樓觀道士岐暉說太原有龍氣,是發家立國之地。古人極為迷信,早有異誌的李淵謹記於心,便通過關隴貴族之能,一步步的當到了太原留守之職。
隻是以前,李淵和在座之人之前都沒有意識到岐暉為李淵所批的‘得太原得天下’讖語,也從來不作他想。如今一聽劉文靜這句“失去‘龍興之地’,讓我大唐之軍處處作戰不利’”,個個神色怪異了起來,尤其是李淵,臉都變了。
這細細想來,好像一切都如劉文靜之言,擁有太原的李淵輕而易舉就取得了各種勝利,而失去太原之後,李唐王朝處處失利,終於落到了這步田地。
刹那之間,政事堂又陷入了一個古怪的氣氛當中,至於丟失了‘龍興之地’,‘導致’李唐發生一係列慘敗的裴寂早已心驚肉跳、心亂如麻,哪有分辯之辭?
劉文靜大是解恨,不過他卻不打算就這樣庭放過麵如土色的裴寂,繼續說道:“裴相國雖然軍略不足,卻才華橫溢,具有蕭何之相才,更因為出自名門大族河東裴氏西眷房,自小就是一個知書達禮的人,但是在並州的時候,裴相的種種作為處處失禮,還在很多要塞安插親信,可以說,處處都不合人臣規律、處處都不符合名門子弟為人處世之風。而在大興宮刺殺楊侗事件之上,很多人都在推薦文武雙全、久經戰陣的柴駙馬,可是裴相力排眾議,大力推薦隻通詩書的裴駙馬,此之種種怪異行徑,著實令人不解。”
“誣蔑。”裴寂心知劉文靜是想搞死自己,大怒道:“這是為國著想……”
劉文靜淡淡的說道:“我並不曾誣蔑裴相,隻是就事論事的提出種種不合理罷了。”
李建成等人不禁看向了劉文靜,個個都有一種‘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感。
他這辦法實在太毒了。
雖是什麽都不說,卻已經將裴寂推向了一個異常嚴峻的困境,裴寂稍不留神,極有可能被李淵弄死。不過在坐的人,全都知道了獨孤氏出賣大唐之事,所以當他們順著劉文靜的節奏去想時,發現裴寂在並州戰役的表現果真是處處不合理,處處都有故意幫助楊侗的嫌疑。
實際上,劉文靜這辦法,真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前天早朝之時,受製於裴寂,給搞得灰眉土臉的,心情異常苦悶,便去找長孫無忌喝酒。長孫無忌知道劉文靜的鬱悶之因,便為他出了這個點子,並說此法既不惹惱聖上,還能收拾狠狠地裴寂一通,如今一看,成效斐然。
看到李淵發黑的臉,以及麵如土色的裴寂,劉文靜開心得差點大笑大叫,恨不得立即去找長孫無忌痛飲一番。
“朕讓你們談的是吐蕃,不是這些,過去的不必再提。”李淵的語氣顯得十分平靜,似乎這件事真的過去了。
而這,卻讓裴寂心急如焚、魂飛魄散。
為友、為臣多年,裴寂太了解李淵了,李淵表麵上寬宏大量,實則城府極深,多疑猜忌,這件事要是皇帝當場問責,問清緣由還好;若不立即解決好,現在雖沒有什麽問題,但日後他必然倒在這件事上。不過皇帝已經表明了態度,要是他再來糾結此事,隻會惹皇帝更加懷疑、令人關注,在並州一役,以及推薦裴律師一事上,是他裴寂私心重,但真要說了,那就顯得十分難看了,皇帝也會認為:你裴寂都敢在關鍵性的戰役動私心了,還有什麽事情你做不出來的?所以此刻,他是言多必失。
————————————
非常感謝書友‘劍魂平台、書友20170920233856975、他鄉人不墜青雲之誌’大賞。
新的一周開始,請朋友們投票支持,謝謝。
太子李建成外柔內剛,重情重義,書生意氣也比較重,哪怕朝廷再困難,他也反對與異族作戰,以前是,現在估計也是,更何況,他對家中姐妹珍愛如寶,如今看到朗日讚普求娶自己一手帶大的妹妹,臉色難看也很正常。
李淵見眾人默不作聲,心知六相不表態的原因是愛惜羽毛,不願背上引異族入境的惡劣之名,心中著實是萬分的不快,忍氣道:“朕既然讓大家一同商議,自然是希望大家都說一說,而不是朕說,大家在聽,真要如此,那政事堂還有什麽存在的意義?”
“聖上,微臣願意拋磚引玉。”裴寂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長了頭發以後,香疤也被頭發和紗帽擋住,現在看起來還是那樣的風流倜儻,似乎歲月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似的。隻不過裴寂雖為‘七相’之一,地位卻非同以往,早非李淵最信重之臣。
“裴相請說。”李淵微笑道。
“楊侗年富力強,正值有力之年,他不死,隋朝不亂,他所掌控的隋朝兵多將廣,實非一國之國所能禦,我們理應團結一切反隋之力應對氣焰囂張的隋軍。所以微臣以為和吐蕃結盟是一個天賜良機,大唐必須要把握住,否則大唐的處境將更危險。”
裴寂被楊侗深深的羞辱過,成為士林的笑柄,又與楊侗有殺子之仇,若是李淵戰敗的話,心知自己這個反隋開唐重臣必死無疑,他無從選擇;唯一的辦法盡心盡力的輔佐李淵,讓李唐割裂一方、困守一隅,苟延殘喘的活下去,隻有這樣,他才能活下去。這突然來了一個強援,哪有反對的道理?
劉文靜卻冷冷的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乃萬古不變的至理,從古至今,異族入境,都會給平民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我大唐要想維護正統王朝,首先不能失去大義。如果引吐蕃入境,荼毒河煌和關中地區,天下人怎麽看我大唐?會激起天下人的憤怒,會坐實我們賣國之惡名。”
裴寂嗤之以鼻,嘲諷道:“我記得不錯的話,劉相國多次出使過突厥,突厥始畢可汗就是在劉相國的遊說之下,才多次與我大唐結盟,對隋朝、對薛舉出兵,正因為有突厥的牽製,我大唐才能勝利占領並州、入主關中;正因為突厥從支持薛舉改為背後捅刀,才有了淺水原的輝煌大勝。這一切的一切,堆成了劉相國今日的地位,如今功成名就,卻說什麽‘大義’,也未免太過忘恩負義了一些吧。”
劉文靜確確實實出使過突厥無數次,從而使李唐王朝實現了引他國之兵為己用的目的,對大唐的建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當李淵稱帝的時候,他受封為門下省主官納言,賜爵魯國公。然而隻會賣乖討好的裴寂卻被封為尚書右仆射和魏國公,地位遠在劉文靜之上。
劉文靜既有才能,功勞又遠在裴寂之上,劉文靜自然很是不服,憑什麽他裴寂就比自己的官職高?但他也隻是在心中發發牢騷而已,真正讓他們這對曾經好友走向決裂的原因是李世民在征伐薛舉之戰中失利,在淺水原一役中,唐朝八位行軍總管都敗下陣,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均被俘。
作為皇帝的李淵賞罰不信、心存不公,更不願意讓兒子李世民擔下慘敗之罪責,因此在定罪之時頗有躊躇。深詣帝心的裴寂便順應皇帝之心,說李世民作戰經驗不足,沒有料到薛舉秘密進襲唐軍背後也很正常,作為行軍司馬的劉文靜隨同皇帝征戰多年,是一個足智多謀、經驗豐富的人,否則也不會讓他去當李世民的軍師了,所以一切都是劉文靜的錯。李淵本來就看劉文靜不順眼,既想保下李世民,又想讓老是頂撞自己的劉文靜吃個教訓、長個記性,索性就把劉文靜定為失敗的主犯,一度被削職除名。除此以外,還說李世民忽然得了瘧疾病倒,行使主將之權的人,實為行軍司馬劉文靜。
而李世民也默認了父皇這套說辭,這才導致脾氣剛烈的劉文靜不但和裴寂決裂,也與昔日忘年之交李世民漸行漸遠,最終成了李建成一係的核心人物。
此之以後,在李淵推波助瀾之下,每到決策之時,凡是裴寂讚成的,劉文靜都反對,凡是裴寂反對的,劉文靜都讚同,反之亦然。
“跟你這種人說大義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咱們不談這個,就以事言事。”裴寂毫不客氣的羞辱,也激起了劉文靜的羞怒,多年來的養氣之功,一下子就告破了,反唇相譏道:“並州戰役的慘敗你忘記了嗎?你當初口口聲聲、信誓旦旦的你說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輔助襄邑王李神符將並州打造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線,正因為我大唐君臣都信了你,才向四周之敵全麵開戰。結果呢?你越庖代俎,奪了襄邑王的兵權不說,還把新興王一切合理部署破壞幹淨,到了危險之時,明知太原之外強敵如林、處處有伏兵,可你又騙襄邑王出城送死,最終我們不但失去了並州,還死了襄邑王,淮安王李神通、長平王李叔良、新興王李德良盡落敵手。此役過後,不但失去了並州,皇家顏麵盡折,而且也因為失去‘龍興之地’,讓我大唐之軍處處作戰不利。”
當初李淵通過一係列手段當上太原留守,並以此起家,並不是看中太原的表裏河山,而是以占卜鬧鍾天下的樓觀道士岐暉說太原有龍氣,是發家立國之地。古人極為迷信,早有異誌的李淵謹記於心,便通過關隴貴族之能,一步步的當到了太原留守之職。
隻是以前,李淵和在座之人之前都沒有意識到岐暉為李淵所批的‘得太原得天下’讖語,也從來不作他想。如今一聽劉文靜這句“失去‘龍興之地’,讓我大唐之軍處處作戰不利’”,個個神色怪異了起來,尤其是李淵,臉都變了。
這細細想來,好像一切都如劉文靜之言,擁有太原的李淵輕而易舉就取得了各種勝利,而失去太原之後,李唐王朝處處失利,終於落到了這步田地。
刹那之間,政事堂又陷入了一個古怪的氣氛當中,至於丟失了‘龍興之地’,‘導致’李唐發生一係列慘敗的裴寂早已心驚肉跳、心亂如麻,哪有分辯之辭?
劉文靜大是解恨,不過他卻不打算就這樣庭放過麵如土色的裴寂,繼續說道:“裴相國雖然軍略不足,卻才華橫溢,具有蕭何之相才,更因為出自名門大族河東裴氏西眷房,自小就是一個知書達禮的人,但是在並州的時候,裴相的種種作為處處失禮,還在很多要塞安插親信,可以說,處處都不合人臣規律、處處都不符合名門子弟為人處世之風。而在大興宮刺殺楊侗事件之上,很多人都在推薦文武雙全、久經戰陣的柴駙馬,可是裴相力排眾議,大力推薦隻通詩書的裴駙馬,此之種種怪異行徑,著實令人不解。”
“誣蔑。”裴寂心知劉文靜是想搞死自己,大怒道:“這是為國著想……”
劉文靜淡淡的說道:“我並不曾誣蔑裴相,隻是就事論事的提出種種不合理罷了。”
李建成等人不禁看向了劉文靜,個個都有一種‘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感。
他這辦法實在太毒了。
雖是什麽都不說,卻已經將裴寂推向了一個異常嚴峻的困境,裴寂稍不留神,極有可能被李淵弄死。不過在坐的人,全都知道了獨孤氏出賣大唐之事,所以當他們順著劉文靜的節奏去想時,發現裴寂在並州戰役的表現果真是處處不合理,處處都有故意幫助楊侗的嫌疑。
實際上,劉文靜這辦法,真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前天早朝之時,受製於裴寂,給搞得灰眉土臉的,心情異常苦悶,便去找長孫無忌喝酒。長孫無忌知道劉文靜的鬱悶之因,便為他出了這個點子,並說此法既不惹惱聖上,還能收拾狠狠地裴寂一通,如今一看,成效斐然。
看到李淵發黑的臉,以及麵如土色的裴寂,劉文靜開心得差點大笑大叫,恨不得立即去找長孫無忌痛飲一番。
“朕讓你們談的是吐蕃,不是這些,過去的不必再提。”李淵的語氣顯得十分平靜,似乎這件事真的過去了。
而這,卻讓裴寂心急如焚、魂飛魄散。
為友、為臣多年,裴寂太了解李淵了,李淵表麵上寬宏大量,實則城府極深,多疑猜忌,這件事要是皇帝當場問責,問清緣由還好;若不立即解決好,現在雖沒有什麽問題,但日後他必然倒在這件事上。不過皇帝已經表明了態度,要是他再來糾結此事,隻會惹皇帝更加懷疑、令人關注,在並州一役,以及推薦裴律師一事上,是他裴寂私心重,但真要說了,那就顯得十分難看了,皇帝也會認為:你裴寂都敢在關鍵性的戰役動私心了,還有什麽事情你做不出來的?所以此刻,他是言多必失。
————————————
非常感謝書友‘劍魂平台、書友20170920233856975、他鄉人不墜青雲之誌’大賞。
新的一周開始,請朋友們投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