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將一份來自洛陽情報,恭恭敬敬的放到李淵的禦案之上,李淵展開一看,心中為之一驚。


    洛陽王世充幾天前也在開科取士,但結果卻是寒士集體鬧事,原因就和劉文靜說的一模一樣,寒士考生考不過世家子弟,前百名之中,居然沒有一名寒士登榜,使得寒士認為科考不公大鬧了起來。


    李淵很懷疑有人暗中鼓動,那會不會是自己人?他把情報交給宦官:“讓太子看看!”


    大唐情報曆來由李建成掌管,他看了情報內容以後,立刻明白了父皇之意,躬身行禮道:“父皇,這件事兒臣也不知道,或許是楊侗、李密、竇建德所為!也許是洛陽士子自發而為。不過兒臣以為李密鼓動的可能性極大,因為洛陽科舉吸納最多的李密治下人才。”


    李淵點了點頭,對李建成說道:“讓各位大臣都看看吧。”


    內容一目了然,就是兩萬多名士子在洛陽大遊行,甚至還包圍了紫微宮,十幾名重臣迅速傳看一遍,每個人眼中都露出震驚之色。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念頭,難道真是李密在背後主使?


    劉文靜再次出列,拱手道:“聖上,這件事印證了臣之擔憂,科舉並不是一件單純的事情,它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王世充顯然是沒有處理好利益糾葛,才引發數萬士子遊行鬧事事件!而我大唐的政治環境比王世充更複雜百倍,在製度完善前,科舉不宜舉辦。”


    “臣附議!”


    “臣附議!”


    獨孤整、竇威、蕭瑀等人紛紛應和。


    “各位愛卿,科舉之事暫放!稍後再議,退朝。”盡管劉文靜的話讓李淵極不舒服,但現在他已經無心發作了,這份情報讓他意識到,倉促科舉隻會帶來天大的麻煩。


    李淵回到自己禦書房後,努力平息心中紛亂,自從楊侗火燒宮城以後,他就一直很壓抑,楊侗這個名字,就像一坐沉重的大山,壓得他氣都喘不過來。大唐的局勢也讓他感到沮喪、焦慮,再也沒有了建國的意氣風發。他實在需要一場大事件來振奮大唐低迷士氣,以前,是想就近發動一場速戰速決的大捷,但是河西之戰卻始終處於僵局,這讓他非常失望。


    李淵也理解李世民的難處,唐軍的士氣本來就低迷,還要防止武威、會寧隋軍背後捅刀子,使得李世民打起仗也是束手束腳,若是不顧前後的發動大戰,一旦再次被隋軍擊敗,後果將會十分嚴重,甚至連帶全軍崩潰。


    現在好不容易想著用科舉扭轉劣勢、振奮士氣,但洛陽士子大遊行,給了他潑來一盆冷水,李淵望著天空悠悠白雲,他忍不住長長歎了口氣。


    李淵已經同意李世民的建議,今年將對薛梁聯軍發動攻擊,可處處受製、無能為力時局讓李淵都要瘋了,這種處處都要看隋朝臉色行事的處境。讓他回想到了麵對楊廣時的那種如履薄冰、膽顫心驚之感。


    他現在謾罵楊廣,將楊廣貶得一文不值,但他們這些了解楊廣的人都知道,楊廣能力不但不差,反而相當恐怖,若不然,李淵也不會裝孫子幾十年了!正因為心懷恐懼,才將他說得不堪,這也是發泄害怕的一種方式,本以為楊廣死後,李淵覺得天下會改成李姓,可是比楊廣更強勢的人出現了,楊侗的手段比楊廣更狠,而且還沒有楊廣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的特點,這堪稱是完美版的楊廣,令李淵氣都喘不過來。接二連三的失敗、不順,也讓消失久遠的對楊家的恐懼再一次湧上了心頭。


    “聖上,太子殿下求見。”門口傳來了一名宦官的聲音。


    “宣他進來!”


    李淵緩緩回到禦榻坐下,努力保持著一副平靜的樣子,不一會兒,李建成匆匆走了進來,他深施一禮,“兒臣參見父皇!”


    李淵語氣淡然:“有事麽?”


    “兒臣對科舉有點想法。”


    “說吧。”


    李建成說道:“父皇,在科舉問題上,諸多關隴貴族重臣都沉默以對,這即可說明了他們的態度。貿然實行的話,必然觸動到關隴貴族的切身利益,風險極大。”


    這個問題李淵也考慮過,這其實不僅關隴貴族抱有抵觸,關東士族、南方士族對科舉的態度其他都一樣,也隻有劉文靜從李唐王朝的角度去看問題。


    科舉的終級目的唯才是舉,為官場輸入新鮮血液,這恰恰是最根本利益所在,李淵也知道科舉必然引起關隴貴族抵觸,所以他最初沒有考慮科舉,在天下一統前是不會實施的,以此保證關隴貴族利益,從而獲取他們全力支持!但大量英才湧向鄴城之舉,卻給了李淵巨大壓力,若是他再不開科取士,寒士跑完了,唐朝大大小小的官職將會全部落入世家大族之手,哪怕最後真的一統天下了,李唐王朝也將成為關隴貴族手中的玩物。這樣的後果,使李淵不得不在朝會試探一二,但結果令他沮喪、心驚!因為關隴貴族的漠然,表明他們連個極小的職位都不願意讓給寒士。


    “朕知道朝中所有人都不喜歡科舉,痛恨科舉,也知道不是舉行科舉的時候……但形勢都被楊侗主導著,我大唐不均分田地,已有失去了民心,若連科舉也不舉行,寒士也遲早都會流失掉,朕也沒辦法。”李淵歎了口氣。


    李建成道:“父皇,楊侗的科舉之所以成功,是他治下隻有寒士這一個層次的考生,所以不存在任何問題。而王世充的科舉是不得不跟著大勢走,但是他麾下有不少關東士族,他要考慮關東士族的利益,還要做出公平公正姿態,但事實上他並沒有做到公平,所以才有寒士大遊行之舉。這件事給兒臣很大啟發,其實我們可以效仿王世充的科舉。”


    李淵被兒子說動了:“我們怎麽效仿王世充?”


    李建成說道:“父皇在舉行科舉之前,先和關隴貴族、關隴士族、東關士族、南方士族溝通協商,隻要保證他們利益,隻拋出一下無關緊要的職位給寒士,兒臣以為科舉完全可以舉行的。”


    李淵皺眉道:“就怕他們胃口太大,朕滿足不了的無度索求。”


    “所以這才需要好生溝通!”李建成笑著說道:“他們與大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算不給父皇麵子,他們也得為自身利益考慮,如今,他們也已經沒有退路了。”


    “說得好!朕考慮好了,再和他們好生談談。”李建成的話讓李淵心情好轉,笑著說道:“皇兒這個建議非常好,以後要多提這樣的建議。”


    “喏!”


    李建成振奮的應了一聲,他今天有兩件事,科舉隻是第一件事,見到父皇采納了他的建議,心中大為快慰。


    他自小在河東老家長大,直到李淵將反之後才到了李淵身邊充當助手,在李淵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一直跟在李淵身邊的李世民。他很少有獨到的見解,一般都在執行父親的指示而已,也因此,他才獲得了李淵的信任。


    這便是李建成為人處世之道,掩飾自己的個性,表現出順從一麵,他希望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接下父親的皇位。但因為李世民的強勢和父親的大力支持、扶持,使李建成太子之位受到了巨大威脅。


    李建成意識到自己若是一味順從的話,前途更加不妙,必須表現出他一個太子應有的才華,才能挽回庸碌無力的形象。他知道父皇急需擺脫不利局麵,李建成便抓住這個機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贏得了自己父皇的讚許。


    但一個科舉的力度顯然很不夠,因為這是建立在劉文靜主張之上,表現不出自己的見識,因此,他需要提出一個更有力的建議,他不慌不忙道:“父皇,兒臣還有第二個建議。”


    “說吧!”


    “世家大族之所以高貴,之所蔑視寒士。一是九品中正製,世家大族不但上麵有人,更有豐富的文化儲備,而寒士得到學習的機會都是萬幸之幸,所以世家大族的人才遠遠超越寒門。若是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朝廷根本沒有足夠人才管理天下,所以曆朝曆代的皇帝明知這樣下去,遲早被世家大族把控了官場,卻不得不用。而如今物美價廉的書籍一出,世家大族的最大優勢不複存在了!”


    “一些書商將書籍引入大唐以後,大賺差價!但畢竟是偷運入境,數量遠遠不夠。兒臣的第二個建議即是秘密組建商隊,光明正大的從隋朝大量買入大量書籍,一是將價格壓低,二是將書籍普及天下,讓治下百姓人人有書可讀。不出幾年,我大唐對世家大族的依靠會大大的降低,縱然有損失,寒士也撐得起來了。”


    這個建議李建成考慮了很久,他幾次都想提出來,但涉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他根本不敢提出來。現在隨著時間推移,書籍已經或明或暗的湧入,李建成便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


    李淵也被李建成這驚人的建議嚇到了,不過他也知道這對皇權的鞏固百利而無一害,但這一決定,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他神情凝重的思索良久,才緩緩的說道:“我們李家也是世家大族。”


    “父皇,我們已經不是世家大族,更不是關隴貴族中的成員了,我們是皇族,從您登基那一天起,我李家已經和世家大族劃下一道無法彌補的痕跡。我李家如此,當初的楊家也是如此!皇族和世家大族之間,隻會鬥得不死不休。我們早一步引入書籍、普及天下,就能早一步擺脫對世家大族的依賴。否則,我大唐縱然一統了天下,這天下依舊和以前的隋朝一樣,是世家大族、是士族的天下。從某種意義上說,楊侗的所有政策都適用於任何一方勢力,兒臣也認可楊侗的一切政策,隻不過我們有著太多顧慮,無法一一執行。”


    “皇父的建議非常好,可是兩個問題!”李淵的聲音十分低沉,雖然他不願承認,但楊侗一係列政策的確利好於皇權的政策,也正因為如此,他才不時的思索著要執行一二。


    “父皇請說。”李建成見李淵認同了自己的建議,十分振奮的說道。


    “一、楊侗會不會把書籍賣給我們;第二、如果說科舉隻是讓世家大族感受到一絲危機,那物美價廉的書籍,就猶如一把鍘刀一般,徹底毀滅掉世害大族的優勢,我們不能出麵,又有何人可信?”


    李建成笑道:“楊侗一切製度都是鞏固皇權,消弱世家大族,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目標一致,他不會阻止的。至於第二個問題也簡單,隻需重新開通商貿,書籍自有商人運進關中!世家大族為了自身利益,一再要求與隋朝重新通商,父皇不妨以此為條件。談談科舉之事。”


    “好主意!”李淵目光大亮。


    頂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第三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海思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海思雲並收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