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侗想賣大型商船給金德曼的,這玩意更賺錢,隻可惜他自己也沒有,而工匠又全力打造戰船,隻能終止這種大宗交易。


    “我們有多少工匠?”金德曼被宮女領去拜會皇家女眷以後,楊侗迫不及待的召來了工部尚書薑行本。


    薑行本想了想,道:“回殿下,工匠有五萬多名,工部司有工匠兩萬五千零五人;神兵坊、製作刀劍長矛等兵器;弓弩坊、生產弓弩和箭矢;堅甲坊、製造、修繕盔甲和盾牌,馬鞍也是在這裏製造;器械坊、打造大型攻城武器和防禦武器,如投石機、石砲、攻城槌等!”(注:工部有四司,分別是主兵甲的工部司、軍屯的屯田司、皇家工藝品製造的虞部、主管水利的水部)


    “軍器監的工匠呢?”


    “大約有一萬五千人左右。”


    “也就是說,剩下的一萬多名工匠主要分布在工藝製造的虞部?”


    “正是如此。”


    “今日起,軍器監並入工部司、都水監並入水部司。”軍器監的職能和工部司一樣,沒必要存在,都水監和水部司也是如此。而天工院是一個主科研的獨立部門,鑄錢司是天工院唯一實幹直屬司。


    楊侗接著又說道:“工部司除了神兵、弓弩、堅甲、器械四坊,再設負責建造大型商船、戰船的造船坊,以及負責道路和長城測量、建設、修繕的工程坊!”


    “喏!”


    思索了一下,楊侗又說道:“從前,光是洛陽軍器監就有二十多萬名工匠,我們才五萬,差得實在太遠!不說恢複到以前的規模,但也不能相差太少。這才能支撐得起我們數十萬大軍的兵甲消耗!”


    沒有出現缺少衣甲的窘境,不是工匠能夠生產出足夠的兵器、弓弩、箭矢、鎧甲,而是楊侗的家底實在太厚了!


    北隋大軍使用和囤積的軍械,都是大隋最強盛的時候打造,尤其是文帝時期,朝廷打造了大量軍械,那是征召了無數工匠,耗費無數民力打造出來的。而現在天下動蕩,四方割據,任何一方勢力,也沒有這種恐怕的軍械打造能力。


    大隋鼎盛時期,在天下各地囤積了無法想象的糧食和軍械。


    李淵、翟讓、王世充、杜伏威、蕭銑、宇文化及、梁師都、薛舉、李軌、李子通、林士弘這些梟雄,其實都是用大隋家底在打。楊侗更不用說了,他從一開始就沒有為錢糧、軍械發愁過。


    但是!


    “但是一場大戰下來,哪怕是勝了,也會損壞無數兵器、鎧甲,損失不計其數箭矢。這樣入不敷出的消耗下去,哪怕家底再豐厚,也有用光敗光的一天。”


    “我大隋至少要經曆萬萬場戰爭,才能重新一統!而致勝的關鍵是什麽?除了精銳之師、優秀統帥、勇猛將軍、富足錢糧,還需要大量兵甲。”


    “兵甲來源於強大的兵器製造能力,強大兵器製造則需要數以十萬計的良匠支撐,良匠則需要數百萬千萬人口為基礎,獲得數百萬千萬人口前提是地域廣袤、錢糧充足、內部穩定!內部又要數目眾多的精銳之師來維護……這就是環環相扣。”


    薑行本臉上露出愧疚之色:“卑職身為工部尚書,卻考慮不到工部的未來,死罪。”


    “這不是你的問題!”楊侗拍拍薑行本的肩膀,道:“每個人所在處的位置不一樣,考慮的問題也不一樣。接下來,你要在境內募集能工巧匠。我不怕多、隻嫌少!”


    “卑職明白了。”薑行本深感責任重大。


    楊侗問道:“你可知道秦朝最強大的武器是什麽?”


    “弩陣!”薑行本毫不猶豫的說道:“秦朝先進弓弩是最大依仗。”


    “那你可知,秦朝為何有那麽多箭矢去消耗?”


    “秦朝在鍛造箭矢的時候,各司其職…一支箭矢,由幾個作坊合作才成型…”說著說著,薑行本雙眼發亮,道:“我們也可以這樣分工合作,效率一定提高。”


    “早就應該如此了!”楊侗笑道:“我大隋的一支箭矢由一個人一手包辦,這種製作模式對於工匠的工藝要求極高,這也是工匠不足的根本原因,如果把打鐵、打磨,削箭杆這種簡單的工序交給學徒來製作!一支箭的形成就快多了。所以,你也要學秦朝那樣,把工部司的作坊分成幾道、十幾道工序!這種工序叫作流水作業,初步製作是水源,然後到中遊、下遊、分流、匯合。”


    “秦朝正是依靠這種流水線作業方式,源源不斷的將優質箭弩輸送給前線部隊,這種最先進的箭弩,構成了秦朝橫掃六合、廓清環宇的強盛軍禮。”


    “下去後,你根據良匠之所長,把各坊分成多重工序!再由這些人帶徒弟專攻一道工序,隻有一個環節,學起來也快,工匠也會多與日俱增!兵甲也就源源不斷的來了。”


    想了想,索性把後世的便捷的廠房、操作間、工作台畫了出來,連工匠的出入口也各不相同,讓薑行本依圖紙建設作坊城。


    薑行本看了一眼,即已明白楊侗的用意:那就是保密。


    這種新式作坊加上流水線作業,能夠極大限度防止新技術被敵方勢力竊取。


    薑行本離開不久,一名禮部官員飛奔而至:“殿下,洛陽派禮部尚書裴世清為使,求見殿下!”


    “李淵的禮部尚書是裴矩、洛陽的禮部尚書是裴世清,真是巧了。”


    “殿下!裴矩本名世矩,和裴世清是同族兄弟。”


    “這又是世家門閥兩麵投資的典型例子。”楊侗笑了笑,問道:“裴世清是燕王的人,還是王世充的人?”


    如今,瓦崗主力與北上的宇文化及交戰於徐州彭城郡,王世充的小日子過得非常愜意,不僅盡掌洛陽朝廷軍政權力,也如願的登上了鄭王之位。


    而楊倓是裴氏、鄭氏、盧氏、二崔、趙郡李氏等關東士族,和關中韋氏、元氏一部的代言人,他所處的環境比史上的楊侗好得多,至少還沒有淪落到禪位被幽、慘遭殺害的地步,當然,這也有楊侗的原因,畢竟兄弟二人從沒撕開臉麵,王世充對於強大的北隋還是非常有顧慮的。總之,以楊倓和王世棄為首的兩大勢力在洛陽相持不下,內鬥得非常激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第三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海思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海思雲並收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