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溫天福那裏出來, 又去拜會陳開一,言道路上耽擱了些時間, 先賠罪一番, 陳開一溫言道:“李大人不必如此多禮,你我同為禮部官員,更要相互體恤才是。”
清平道:“陳大人說的是,那我便不與你客氣了。”
陳開一笑道:“自是如此,李大人, 若不嫌敝司簡陋,那便裏頭請罷。”說罷一揖。
清平側身避讓, 道:“陳大人折煞我了。”
禮部辦公的府衙很大, 陳開一所轄的清吏司專門負責處理各部文書,官員來往頻繁,清平掃了一眼四周道:“觀貴司行事有條不紊, 公務繁忙仍能如此,想必是陳大人治下有方。”
陳開一道:“李大人廖讚了,此中事雜且亂, 日後公務往來,也需勞李大人多多幫襯才是。”
兩人又就這裏那裏那裏這裏互相恭維了一番, 陳開一貌似無意道:“李大人是河西郡人士?早年遊學之時,曾有幸飽覽河西風光。此地山水相隔,古韻猶存,有先賢立學開府,惠及一方;延昭烈遺風, 英祠常範,俊彩星馳,實乃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清平從前在孫從善手下做事時,常常要跑到阾楓、涪城兩郡,與當地的郡府扯皮,往往要扯上許久,一件事才能辦完。孫從善曾痛批過官府行事拖拉磨蹭,但又說與京城相比,已經好了太多。她每年都要跟著州牧上京議事,最煩的就是和京城六部打官腔,當時一眾同僚還不明白,和和氣氣地說好話難道不好?都在心中嫌棄郡長粗俗,對長安官場多了幾分向往。
唯有清平深感讚同,六部的這群人,最擅長的就是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還格外喜歡文縐縐地拽些詩文,一句話能品出七八種意思來。溫天福與陳開一都想打探一下她的立場,旁敲側擊隻是為了這個,於是她微微一笑,道:“河西郡古村雖多,畢竟隻是鄉野小村,萬萬不能與恒州相較,陳大人出身大族,見識博廣;陳氏乃百年世家,世代簪纓,晉文左裏,旌風頌節,自然非比尋常。”
清平不卑不亢道:“承蒙陛下拔擢,榮任侍中一職,隻是這其中公務往來,還需尚書大人與陳司長多多提點才是。”
陳開一手中一頓,笑容不變,道:“不敢不敢,李大人年輕有為,著實令人豔羨。”
忽然有一人進來行禮,道:“屬下冒昧打擾兩位大人敘話,陳大人,工部今侍中攜公文來訪,說是有要事請教。”
旁人知曉今日陳司長要招待新上任的侍中大人,都識趣地不來打擾,陳開一聞言道:“請她過來便是。”又向清平歉然道:“今嬛竟也來了,看來的確是有什麽要緊的事情,我這裏公務繁忙,便不多留你了,來日得空,咱們一同去拜見尚書大人。”
清平微微鬆了一口氣,自是應了,拱手告辭。
她前腳剛出門,迎麵走來一個身形高挑的女子,後頭跟著幾個文書官,見了她們出來有些詫異,道:“這是?”
引路的官員先行禮道:“今侍中,這是我們禮部侍中李大人。”
今嬛哦了一聲,拱拱手道:“李大人好,我有公務在身,不便多聊。”
清平垂了眼,道:“今大人客氣了。”
今嬛顯然心中有事,臉色也不大好,帶著一眾人殺向陳開一辦公處。
給清平引路的官員如釋重負道:“今大人就是這個樣子的……李大人不要見怪,請隨下官來。”
拜訪完禮部的兩位大人後,清平回到自己辦公處召了下屬敘話。按理來說她身為禮部侍中,所管轄的事情應該比司長多的多,但看手下官員寥寥幾人,大概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之前禮部侍中未曾到位時,這位陳司長恐怕已經收歸了許多侍中的權力,怪不得她司中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連尚書那裏都比不上。溫天福先前幾多敲打,也是怕她站到陳開一那邊去,若是這樣,那堂堂禮部尚書,恐怕就要被架成一個空殼。
司務小心道:“侍中大人,因籌備登基大典,人手不夠,陳司長那裏便接了些事情。如今大人過來了,一些瑣事都交給清吏司去做了,所以……”
所以接手以後就不打算還了。
清平默默喝了口茶,抬了抬眼,淡淡道:“是麽,尚書大人那裏報備過了麽?”
司務一頭冷汗,忙道:“肯定報備過。”
手續完備,看來想拿回自己部門的職權有點難度。
清平把茶盞放回桌上,道:“既然如此,那便辛苦陳司長了,本部未曾在任時也多虧了她。”如今她剛上任回來就奪人功績,似乎不大好。
司務一幹人附身應是,清平似笑非笑道:“本部倒也沒什麽講究,對爾等不過兩個字:規矩。”
她起身,在堂上負手踱步,注視著下頭的人道:“事事都要講規矩,無論是誰,都得按規矩來。”
“至於是什麽規矩,自然是朝廷的規矩,禮部的規矩,”她的目光猶如實質,從在場的人身上掠過,在觸及一個略顯眼熟的身影後停頓一息,道:“還有本部的規矩。”
“她真是這麽說的?”
“回大人的話,正是如此。”
溫天福靠在檀木雕花椅上,手拿著一卷書,緩聲道:“果真是個聰明人,倒也不需我多費口舌。”
那人道:“大人隨意提點幾句,頑石都能點化成人了,哪裏有聽不進的道理?”
溫天福笑罵道:“混說,這是堂堂禮部侍中,能做到這個位置,想想也不是等閑之輩,要是連這都看不明白,嗬嗬。”
那人道:“隻是大人為何提點她,她似乎也不會和那陳開一對著幹呀。”
溫天福略一思索,道:“她是後進之人,論資曆,雖在雲州參與推行新法,主持開放互市,但還是略顯單薄了。早先時候戶部尚書倒問陛下要過此人,不知為何陛下將她放到禮部來,我揣摩聖意,似乎陛下有意讓她接任禮部尚書之位,不過這事還有的琢磨呢,焉知這不是陛下在試探?且看陳開一吃相如此難看,好似了禮部已經是她的囊中之物,到時候打起臉來,也有的好看了。”
“……若是如此,這位李侍中還需多多磨練,”那人猶豫道,“但大人最遲明年就要致仕了,這又要如何是好呢,到時候禮部還不是落在她陳開一的手上?”
溫天福蒼老的麵容舒展開來,道:“我朝吏治嚴明,但也不是沒有破格提拔的。”說著眉宇間籠上一片陰沉,她雖與人和睦,但也不算全然無脾氣的,“我已經老了,也不願與年輕人爭些什麽,隻是陳開一欺人太甚,將我這禮部尚書當成什麽了?她真以為下任尚書之位定會落在她頭上?”
“朝廷中的哪個不是人精,自作聰明的也不是沒有,但你看看她們的下場……”溫天福深深歎了口氣,放下手中的書卷,看著廳堂中明亮的燈燭,倦意染上眉心,人隨江河老,世事多變遷,哪怕再多的豪言壯語,如何慷慨激昂熱血澎拜,都隨著斑駁的回憶,成了隨手偶翻的一頁閑談舊影。
也曾跨馬遊街,一日看盡長安花。如今聽慣風雨,亦不知何處花落。幾經沉浮,故友安在?
溫天福半闔了眼,沉沉道:“取筆墨來。”
因皇帝登基,體恤臣工,便罷了一天早朝。代國立國時,太|祖兢兢業業,深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抓著臣子們天天上早朝,每月除去休沐五日,其他時間都必須上朝。等到了昭成帝時,天下太平,且無戰事,便將這早朝改為三日一次。曆代皇帝都對臣子十分寬容,等到了先帝這朝,更是十幾年躲在玉霄宮修道煉丹,政務都交由內閣打理,大臣們已經很久沒有正兒八經上過早朝麵聖了,但新帝顯然是位勤奮的人,三日時間一到,眾臣便要打著燈籠抹黑去宮裏上早朝,聽皇帝訓示。
因雲州戰後休整,被毀壞的村落郡城都要重建,雲州州長已經呈過奏折了,早朝所議的事情無非就是和這掛鉤。從前這些事情都是內閣先看了,再轉交給皇帝批閱。皇帝登基後,於政務頗為勤勉,這些折子再也不過內閣的手,而是直接呈到禦前。
如此,內閣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先帝為了逃避政務而給了內閣許多權力,現在皇帝明顯是不肯放權。但六部向內閣匯報事情已成慣例,一時半會改不回來,皇帝的耐心明顯很好,總能一次又一次的召人入宮敘話,慢條斯理地磨到大臣們崩潰。
誰也沒有想到皇帝的手段是如此層出不窮,內閣是率先被‘關照’的對象,接著就是六部,禦史台與六科給事中也沒落的什麽好處,自從換了新任的大司空徐海澄上來,禦史們都被迫一改從前和稀泥的狀態,擦亮了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朝臣們的一舉一動。
一月下來,六部從尚書至下,幾難幸免,連清平從府衙回去的路上隨手買了些幹果都被人參了一本,言道她身為禮部侍中,本為朝廷的臉麵,竟然當街買賣,實在是有失體統。
李宴將這折子送來的時候,清平正在批閱公文,手中空不出來,便讓她來讀上一讀。這是清平聽過最有意思的折子了,在一群‘縱奴行凶’、‘侵吞田地’、‘奢侈驕縱’、‘治家不嚴’等等罪狀中尤為清新脫俗,不管怎麽說,被人參了就要上書自辯,上至首輔,下至百官,都是這個流程。清平抽了些時間寫好折子,上朝的時候打算交上去。
禮部平常事情不多,隻有宮中有喜事,或是逢年過節,才會比較忙碌。先帝大喪,舉國哀悼,民間一年不動喜樂,近月來的元宵節也是草草過了。宮中傳話,皇帝仁孝,思念先帝,不敢肆意玩樂。這話放出,大臣們哪個敢放縱,何況還有禦史們在,若是被扣上一頂不忠不孝的帽子,怕是要被流放到閩州的小島上去砍椰子。
“事情都辦好了?”清平取了熱帕潔麵擦手,把手指上的朱筆痕跡擦幹淨。
李宴俯身道:“是,公文都已經發了下去了。”
經過一月相處,清平發覺李宴的確是個非常能幹的下屬,吩咐的事情都能做到位,她把李宴提到自己身邊來做書令,也好方便處理事情,李宴聰明好學,通曉人情,清平教她教的也不累,聞言便道:“辛苦了,明日休沐,好好回去歇著。”
李宴收拾了桌案上的東西,道:“是,大人。”
清平便不去管她了,將自己桌上的東西收拾好,準備放衙歸家,她打算趁著休沐幾天去原隨府上拜會一番,先前發的拜帖都已收到回應,倘若是收下拜帖,並順帶回贈同等價值禮品一份,大約就是‘了解有你這麽一個人,咱們保持現在的關係就好,並不想深交來往’;若是收下拜帖,同時也送一份拜帖過來,並無禮品回贈,大約就是‘可以交往,歡迎來拜訪’的意思。
但原隨早說過了請她去府中做客,何況兩人府宅相近,上朝的路上時常碰見,趁著休沐前去拜見,也沒什麽不好的。
清平早吩咐管事備下禮品,就等著休沐。眼看世界快到了,橫豎禮部也沒什麽事,她在簷下看著天色一點點陰沉下來,似乎又要下雪了。
她剛想與李宴說路上回去要小心些,這時傳來紛亂的腳步聲,一位青袍女子遙遙向她行禮,清平認出那是內閣直司胡灈,還禮道:“胡大人。”
胡灈快步走來,從袖中取出一封文書,道:“李侍中,這是內閣的折子,需要您的簽名蓋押。”
清平接過展開,原是內閣商討陣亡軍士追封一事,她回到桌前潤了潤筆,感覺到一絲探尋的視線,不動聲色地問道:“胡大人?”
胡灈啊了一聲,勉強笑了笑道:“是下官失禮了,請大人恕罪。”
清平筆尖剛要落下,忽然皺起了眉頭,收了筆道:“這折子本部不能簽。”
胡灈驚訝道:“為何不能簽?”
清平淡淡道:“因為這類事情,現歸陳司長所管,不在本部這裏,胡大人若要簽,需去找她才是。”
胡灈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她,一邊回想起禮部錯綜複雜的矛盾,略一思索道:“如此,那下官便去尋陳大人。”
看來這位新上任的禮部侍中也不大好過,禮部陳司長獨大,尚書熬不了幾年就要退位,想來定然十分憋屈。
清平頷首,胡灈偶見她桌上打開的一本文書,大約是墨痕太重,此時正在晾幹,一瞥之下,她竟覺得有些熟悉,待深思過後,差點一個趔趄崴了腳。
清平及時伸手扶了她一把,胡灈魂不守舍地看了眼上頭的字跡,咽了口唾沫,幹巴巴道:“多謝李侍中。”
像,實在是太像了……胡灈心中掀起驚濤駭浪,袖中的手顫抖不停,這位李侍中字跡筆法,竟與皇帝十分相似。胡灈早年閑賦在家,苦心鑽研前朝書法大家名貼,頗有所得,常幫親朋好友鑒定字帖。每個人都有自己寫字的習慣,皇帝做太女的時候她侍奉過一段時間,負責謄抄批示,如何能不熟悉她的筆法?這位李侍中的字卻能和皇帝幾乎相同,隻是略顯圓潤,不如皇帝那般剛硬,這要不然就是同出一師,要不然就是……
她回憶起之前的種種,終於有種大徹大悟之感,原來竟是這樣!
待她走出了門,被人引著向清吏司去的時候,還在想這件事,她強忍住回頭的欲望,幾乎有些想問上一句,有皇帝這麽個老師做靠山,竟然還要怕小小的司長?
胡灈搖了搖頭,感到十分困惑,同時又覺得自己果真是慧眼識墨,沒想到當初被母親日日訓斥的東西,今天居然無形中辦了件大事,她不由在心中感慨萬千,果真是處處皆學問,隻怕學不好,不怕學的深呐。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早上起來的晚寫的不多,然後下午磨磨蹭蹭的去寫,寫到一半去客廳蹭我爹邊上看了看紀錄片,被我媽發現了,她把我叫到房間裏,問我這個寫了多少字。
我說沒多少,懶。
她不悅,斥責我懶惰,然後她做了一件事。
……
她打開晉江,把諸位的最新留言都讀了一遍……對,一條一條讀……
請想象一下她用那種上課的語氣讀留言,特別是這種“大大什麽時候更新呢,說好的日更呢?”
“大大今天更新嗎?”
……
“有麻麻監督,可以每天更新了~”
如此這般。
仿佛公開處刑。
……
我漲紅了臉,瞬間有種我特麽是誰我在哪裏在做什麽,然後羞憤欲死,咣咣撞牆,差點就要跪下來求她別讀了好嗎!!!!!
少女心!沒有了!qaq
抬腳!掃一掃!
清平道:“陳大人說的是,那我便不與你客氣了。”
陳開一笑道:“自是如此,李大人, 若不嫌敝司簡陋,那便裏頭請罷。”說罷一揖。
清平側身避讓, 道:“陳大人折煞我了。”
禮部辦公的府衙很大, 陳開一所轄的清吏司專門負責處理各部文書,官員來往頻繁,清平掃了一眼四周道:“觀貴司行事有條不紊, 公務繁忙仍能如此,想必是陳大人治下有方。”
陳開一道:“李大人廖讚了,此中事雜且亂, 日後公務往來,也需勞李大人多多幫襯才是。”
兩人又就這裏那裏那裏這裏互相恭維了一番, 陳開一貌似無意道:“李大人是河西郡人士?早年遊學之時,曾有幸飽覽河西風光。此地山水相隔,古韻猶存,有先賢立學開府,惠及一方;延昭烈遺風, 英祠常範,俊彩星馳,實乃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清平從前在孫從善手下做事時,常常要跑到阾楓、涪城兩郡,與當地的郡府扯皮,往往要扯上許久,一件事才能辦完。孫從善曾痛批過官府行事拖拉磨蹭,但又說與京城相比,已經好了太多。她每年都要跟著州牧上京議事,最煩的就是和京城六部打官腔,當時一眾同僚還不明白,和和氣氣地說好話難道不好?都在心中嫌棄郡長粗俗,對長安官場多了幾分向往。
唯有清平深感讚同,六部的這群人,最擅長的就是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還格外喜歡文縐縐地拽些詩文,一句話能品出七八種意思來。溫天福與陳開一都想打探一下她的立場,旁敲側擊隻是為了這個,於是她微微一笑,道:“河西郡古村雖多,畢竟隻是鄉野小村,萬萬不能與恒州相較,陳大人出身大族,見識博廣;陳氏乃百年世家,世代簪纓,晉文左裏,旌風頌節,自然非比尋常。”
清平不卑不亢道:“承蒙陛下拔擢,榮任侍中一職,隻是這其中公務往來,還需尚書大人與陳司長多多提點才是。”
陳開一手中一頓,笑容不變,道:“不敢不敢,李大人年輕有為,著實令人豔羨。”
忽然有一人進來行禮,道:“屬下冒昧打擾兩位大人敘話,陳大人,工部今侍中攜公文來訪,說是有要事請教。”
旁人知曉今日陳司長要招待新上任的侍中大人,都識趣地不來打擾,陳開一聞言道:“請她過來便是。”又向清平歉然道:“今嬛竟也來了,看來的確是有什麽要緊的事情,我這裏公務繁忙,便不多留你了,來日得空,咱們一同去拜見尚書大人。”
清平微微鬆了一口氣,自是應了,拱手告辭。
她前腳剛出門,迎麵走來一個身形高挑的女子,後頭跟著幾個文書官,見了她們出來有些詫異,道:“這是?”
引路的官員先行禮道:“今侍中,這是我們禮部侍中李大人。”
今嬛哦了一聲,拱拱手道:“李大人好,我有公務在身,不便多聊。”
清平垂了眼,道:“今大人客氣了。”
今嬛顯然心中有事,臉色也不大好,帶著一眾人殺向陳開一辦公處。
給清平引路的官員如釋重負道:“今大人就是這個樣子的……李大人不要見怪,請隨下官來。”
拜訪完禮部的兩位大人後,清平回到自己辦公處召了下屬敘話。按理來說她身為禮部侍中,所管轄的事情應該比司長多的多,但看手下官員寥寥幾人,大概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之前禮部侍中未曾到位時,這位陳司長恐怕已經收歸了許多侍中的權力,怪不得她司中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連尚書那裏都比不上。溫天福先前幾多敲打,也是怕她站到陳開一那邊去,若是這樣,那堂堂禮部尚書,恐怕就要被架成一個空殼。
司務小心道:“侍中大人,因籌備登基大典,人手不夠,陳司長那裏便接了些事情。如今大人過來了,一些瑣事都交給清吏司去做了,所以……”
所以接手以後就不打算還了。
清平默默喝了口茶,抬了抬眼,淡淡道:“是麽,尚書大人那裏報備過了麽?”
司務一頭冷汗,忙道:“肯定報備過。”
手續完備,看來想拿回自己部門的職權有點難度。
清平把茶盞放回桌上,道:“既然如此,那便辛苦陳司長了,本部未曾在任時也多虧了她。”如今她剛上任回來就奪人功績,似乎不大好。
司務一幹人附身應是,清平似笑非笑道:“本部倒也沒什麽講究,對爾等不過兩個字:規矩。”
她起身,在堂上負手踱步,注視著下頭的人道:“事事都要講規矩,無論是誰,都得按規矩來。”
“至於是什麽規矩,自然是朝廷的規矩,禮部的規矩,”她的目光猶如實質,從在場的人身上掠過,在觸及一個略顯眼熟的身影後停頓一息,道:“還有本部的規矩。”
“她真是這麽說的?”
“回大人的話,正是如此。”
溫天福靠在檀木雕花椅上,手拿著一卷書,緩聲道:“果真是個聰明人,倒也不需我多費口舌。”
那人道:“大人隨意提點幾句,頑石都能點化成人了,哪裏有聽不進的道理?”
溫天福笑罵道:“混說,這是堂堂禮部侍中,能做到這個位置,想想也不是等閑之輩,要是連這都看不明白,嗬嗬。”
那人道:“隻是大人為何提點她,她似乎也不會和那陳開一對著幹呀。”
溫天福略一思索,道:“她是後進之人,論資曆,雖在雲州參與推行新法,主持開放互市,但還是略顯單薄了。早先時候戶部尚書倒問陛下要過此人,不知為何陛下將她放到禮部來,我揣摩聖意,似乎陛下有意讓她接任禮部尚書之位,不過這事還有的琢磨呢,焉知這不是陛下在試探?且看陳開一吃相如此難看,好似了禮部已經是她的囊中之物,到時候打起臉來,也有的好看了。”
“……若是如此,這位李侍中還需多多磨練,”那人猶豫道,“但大人最遲明年就要致仕了,這又要如何是好呢,到時候禮部還不是落在她陳開一的手上?”
溫天福蒼老的麵容舒展開來,道:“我朝吏治嚴明,但也不是沒有破格提拔的。”說著眉宇間籠上一片陰沉,她雖與人和睦,但也不算全然無脾氣的,“我已經老了,也不願與年輕人爭些什麽,隻是陳開一欺人太甚,將我這禮部尚書當成什麽了?她真以為下任尚書之位定會落在她頭上?”
“朝廷中的哪個不是人精,自作聰明的也不是沒有,但你看看她們的下場……”溫天福深深歎了口氣,放下手中的書卷,看著廳堂中明亮的燈燭,倦意染上眉心,人隨江河老,世事多變遷,哪怕再多的豪言壯語,如何慷慨激昂熱血澎拜,都隨著斑駁的回憶,成了隨手偶翻的一頁閑談舊影。
也曾跨馬遊街,一日看盡長安花。如今聽慣風雨,亦不知何處花落。幾經沉浮,故友安在?
溫天福半闔了眼,沉沉道:“取筆墨來。”
因皇帝登基,體恤臣工,便罷了一天早朝。代國立國時,太|祖兢兢業業,深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道理,抓著臣子們天天上早朝,每月除去休沐五日,其他時間都必須上朝。等到了昭成帝時,天下太平,且無戰事,便將這早朝改為三日一次。曆代皇帝都對臣子十分寬容,等到了先帝這朝,更是十幾年躲在玉霄宮修道煉丹,政務都交由內閣打理,大臣們已經很久沒有正兒八經上過早朝麵聖了,但新帝顯然是位勤奮的人,三日時間一到,眾臣便要打著燈籠抹黑去宮裏上早朝,聽皇帝訓示。
因雲州戰後休整,被毀壞的村落郡城都要重建,雲州州長已經呈過奏折了,早朝所議的事情無非就是和這掛鉤。從前這些事情都是內閣先看了,再轉交給皇帝批閱。皇帝登基後,於政務頗為勤勉,這些折子再也不過內閣的手,而是直接呈到禦前。
如此,內閣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先帝為了逃避政務而給了內閣許多權力,現在皇帝明顯是不肯放權。但六部向內閣匯報事情已成慣例,一時半會改不回來,皇帝的耐心明顯很好,總能一次又一次的召人入宮敘話,慢條斯理地磨到大臣們崩潰。
誰也沒有想到皇帝的手段是如此層出不窮,內閣是率先被‘關照’的對象,接著就是六部,禦史台與六科給事中也沒落的什麽好處,自從換了新任的大司空徐海澄上來,禦史們都被迫一改從前和稀泥的狀態,擦亮了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朝臣們的一舉一動。
一月下來,六部從尚書至下,幾難幸免,連清平從府衙回去的路上隨手買了些幹果都被人參了一本,言道她身為禮部侍中,本為朝廷的臉麵,竟然當街買賣,實在是有失體統。
李宴將這折子送來的時候,清平正在批閱公文,手中空不出來,便讓她來讀上一讀。這是清平聽過最有意思的折子了,在一群‘縱奴行凶’、‘侵吞田地’、‘奢侈驕縱’、‘治家不嚴’等等罪狀中尤為清新脫俗,不管怎麽說,被人參了就要上書自辯,上至首輔,下至百官,都是這個流程。清平抽了些時間寫好折子,上朝的時候打算交上去。
禮部平常事情不多,隻有宮中有喜事,或是逢年過節,才會比較忙碌。先帝大喪,舉國哀悼,民間一年不動喜樂,近月來的元宵節也是草草過了。宮中傳話,皇帝仁孝,思念先帝,不敢肆意玩樂。這話放出,大臣們哪個敢放縱,何況還有禦史們在,若是被扣上一頂不忠不孝的帽子,怕是要被流放到閩州的小島上去砍椰子。
“事情都辦好了?”清平取了熱帕潔麵擦手,把手指上的朱筆痕跡擦幹淨。
李宴俯身道:“是,公文都已經發了下去了。”
經過一月相處,清平發覺李宴的確是個非常能幹的下屬,吩咐的事情都能做到位,她把李宴提到自己身邊來做書令,也好方便處理事情,李宴聰明好學,通曉人情,清平教她教的也不累,聞言便道:“辛苦了,明日休沐,好好回去歇著。”
李宴收拾了桌案上的東西,道:“是,大人。”
清平便不去管她了,將自己桌上的東西收拾好,準備放衙歸家,她打算趁著休沐幾天去原隨府上拜會一番,先前發的拜帖都已收到回應,倘若是收下拜帖,並順帶回贈同等價值禮品一份,大約就是‘了解有你這麽一個人,咱們保持現在的關係就好,並不想深交來往’;若是收下拜帖,同時也送一份拜帖過來,並無禮品回贈,大約就是‘可以交往,歡迎來拜訪’的意思。
但原隨早說過了請她去府中做客,何況兩人府宅相近,上朝的路上時常碰見,趁著休沐前去拜見,也沒什麽不好的。
清平早吩咐管事備下禮品,就等著休沐。眼看世界快到了,橫豎禮部也沒什麽事,她在簷下看著天色一點點陰沉下來,似乎又要下雪了。
她剛想與李宴說路上回去要小心些,這時傳來紛亂的腳步聲,一位青袍女子遙遙向她行禮,清平認出那是內閣直司胡灈,還禮道:“胡大人。”
胡灈快步走來,從袖中取出一封文書,道:“李侍中,這是內閣的折子,需要您的簽名蓋押。”
清平接過展開,原是內閣商討陣亡軍士追封一事,她回到桌前潤了潤筆,感覺到一絲探尋的視線,不動聲色地問道:“胡大人?”
胡灈啊了一聲,勉強笑了笑道:“是下官失禮了,請大人恕罪。”
清平筆尖剛要落下,忽然皺起了眉頭,收了筆道:“這折子本部不能簽。”
胡灈驚訝道:“為何不能簽?”
清平淡淡道:“因為這類事情,現歸陳司長所管,不在本部這裏,胡大人若要簽,需去找她才是。”
胡灈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她,一邊回想起禮部錯綜複雜的矛盾,略一思索道:“如此,那下官便去尋陳大人。”
看來這位新上任的禮部侍中也不大好過,禮部陳司長獨大,尚書熬不了幾年就要退位,想來定然十分憋屈。
清平頷首,胡灈偶見她桌上打開的一本文書,大約是墨痕太重,此時正在晾幹,一瞥之下,她竟覺得有些熟悉,待深思過後,差點一個趔趄崴了腳。
清平及時伸手扶了她一把,胡灈魂不守舍地看了眼上頭的字跡,咽了口唾沫,幹巴巴道:“多謝李侍中。”
像,實在是太像了……胡灈心中掀起驚濤駭浪,袖中的手顫抖不停,這位李侍中字跡筆法,竟與皇帝十分相似。胡灈早年閑賦在家,苦心鑽研前朝書法大家名貼,頗有所得,常幫親朋好友鑒定字帖。每個人都有自己寫字的習慣,皇帝做太女的時候她侍奉過一段時間,負責謄抄批示,如何能不熟悉她的筆法?這位李侍中的字卻能和皇帝幾乎相同,隻是略顯圓潤,不如皇帝那般剛硬,這要不然就是同出一師,要不然就是……
她回憶起之前的種種,終於有種大徹大悟之感,原來竟是這樣!
待她走出了門,被人引著向清吏司去的時候,還在想這件事,她強忍住回頭的欲望,幾乎有些想問上一句,有皇帝這麽個老師做靠山,竟然還要怕小小的司長?
胡灈搖了搖頭,感到十分困惑,同時又覺得自己果真是慧眼識墨,沒想到當初被母親日日訓斥的東西,今天居然無形中辦了件大事,她不由在心中感慨萬千,果真是處處皆學問,隻怕學不好,不怕學的深呐。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早上起來的晚寫的不多,然後下午磨磨蹭蹭的去寫,寫到一半去客廳蹭我爹邊上看了看紀錄片,被我媽發現了,她把我叫到房間裏,問我這個寫了多少字。
我說沒多少,懶。
她不悅,斥責我懶惰,然後她做了一件事。
……
她打開晉江,把諸位的最新留言都讀了一遍……對,一條一條讀……
請想象一下她用那種上課的語氣讀留言,特別是這種“大大什麽時候更新呢,說好的日更呢?”
“大大今天更新嗎?”
……
“有麻麻監督,可以每天更新了~”
如此這般。
仿佛公開處刑。
……
我漲紅了臉,瞬間有種我特麽是誰我在哪裏在做什麽,然後羞憤欲死,咣咣撞牆,差點就要跪下來求她別讀了好嗎!!!!!
少女心!沒有了!qaq
抬腳!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