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叫宋嘉言一道去主院兒,是想著宋嘉言素來與尋常閨秀不同,很有見識。雅*文*言*情*首*發如今宋榮在宮裏生死不知,家裏就靠宋嘉讓了,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大家一起想法子,說不定能幫上些忙呢。
宋嘉讓並不在小紀氏的院兒裏,他帶著宋嘉諾安排家中男仆守門巡院子去了。
小紀氏道,“你們怎麽來了?”命丫環在椅中鋪好軟墊,方令戚氏坐了。
戚氏扶腰坐下,道,“怕太太擔心,我和妹妹來瞧瞧太太。大家一起坐坐,時間也好挨些。”
小紀氏歎道,“你還懷著身子呢,過來我這榻上躺一躺。咱們娘仨好生說說話,我心裏慌的了不得。”外頭亂糟糟,這個時候,有人伴著說說話兒也是好的。
戚氏也未推辭,道聲謝,就過去榻上斜躺著了。小紀氏命丫環拿了床軟被過來給戚氏蓋在身上,戚氏道,“剛剛妹妹安慰了我一番,我覺著妹妹的話在理。”就把宋嘉言的話大致學了一遍,道,“太太莫擔心,咱們家,逢年過節奉香禮佛,每年還會舍米舍麵的行善事,不會有事的。”
小紀氏直覺的點頭,“是啊。”肯定不會有事的。
一時,宋嘉讓宋嘉諾回來了,小紀氏忙問,“怎麽樣了?”
宋嘉讓道,“都安排好了,門戶上安排了可靠的壯仆,也有巡夜的奴才。叫他們拎著銅鑼,有事一敲銅鑼就裏外知曉了。”
“那,你父親可怎麽辦?”宋嘉讓是長子,但宋榮才是家裏的頂梁柱啊。萬一宋榮有個好歹,這個家到底如何,實不好說。
宋嘉讓早有打算,道,“我去楊家看看。”宋嘉讓並不知道楊征已死的事,隻想著,楊大將軍是禁衛軍統領,帝都亂成這樣,楊家肯定有些靈通消息。
戚氏卻是放心不下,支起身子道,“這怎麽成?外頭亂的很。你若出去有個好歹,一家子可怎麽過?”好歹現在宋嘉讓是安全的,家裏長男,遇事還得指著宋嘉讓拿主意呢。
小紀氏亦道,“不妥,你們誰都不能出去。”真傷著哪個,怎麽交待!而且,這個時候,還真得宋嘉讓在家撐著。
宋嘉言道,“盡人事,聽天命。父親在宮裏不會有事的。家裏門戶閉緊了,吃喝都在府裏,誰都不要出去!”宋榮的性子,宋嘉言很了解,宋榮是個審時度勢的人,絕不是那種會主動犧牲的愣頭青。即便聰明如宋嘉言,到底不是先知,亦料不到謀反的人竟是吳家兄弟!
一家子正在商量對策,外頭又來報,秦崢來了。
宋嘉讓道,“現在也不要管什麽繁瑣規矩了,請秦崢進來。”
宋嘉諾出去迎了迎秦崢。
秦崢一身藍色錦衣,隨意一揖,對宋嘉讓道,“阿讓,你陪我去楊家一趟。”說著,秦崢從懷裏取出絹布,上麵四個絹秀大字:東宮救駕。下麵還有太後印璽。
秦崢道,“仁德郡王家的下人拿著這個來我們府上,祖父擔心的很,宮裏已經點起狼煙了。祖父去了禦林軍範大將軍府上,著我來找你,你家與楊家是姻親,我們一道去楊家走一趟,看楊家那裏如何了?”
宋家求穩,秦老尚書卻是人老心不老,既得救駕懿旨,身為臣子,哪兒能坐而視之。非但自己出去,另派了秦崢來宋家。
宋嘉讓道,“好!”
戚氏知道攔不住了,心下擔心不已,叮囑道,“多帶幾個忠心的奴才跟著。”
原本,宋嘉言鎮定的很。但,宋嘉讓突然要與秦崢出門,外頭這樣亂,宋嘉言頓時提心吊膽,道,“朝中重臣、宗室王親都在宮裏,如今帝都,群龍無首。能在禁宮謀反,威脅禦駕,不知是禁衛軍還是禦林軍,必然是有一部分人反了!楊大將軍為禁衛軍統領,這個時候,正當要楊家表現忠心!楊大將軍雖不在府內,楊家也不是沒有男人!若是楊家不肯相助,你們一定要小心。這個時候,人心難測,總要先下手為強才好!”言下之意,若有變故,必要先行下手!
戚氏忙道,“我大姐姐嫁到楊家,楊家,楊家……”楊家再重要,總不會比自己男人的性命安危更重要,戚氏叮囑丈夫,“你們是連襟兒,必要時,提一提戚家,性命安危要緊。”
宋嘉言道,“正是此話。”實在不成,直接投降,先保住性命,再謀將來吧。
宋嘉讓道,“不必擔心,我跟阿崢去去就回。”對宋嘉諾說,“家裏就靠你了!”
宋嘉諾從來都是個很有擔當的人,握拳道,“大哥放心吧!”
這一次,來秦家的有三位中低軍官,以及帝都府尹的兒子,都深更半夜的被請到了秦家。
沒辦法,三品以上官員被恩準進宮赴宴,帝都城的中高層官員將領,如今留下來的,除了無功名的官宦子弟,似宋嘉讓這般。不然,便是官低職微,沒資格去赴宴的。
幾人官職雖低,卻各有來頭兒。楊建是禁衛軍楊大將軍的長子,範疇乃禦林軍範大將軍的長子,胡銳是護城軍胡大將軍的兒子,且三人各在軍在任職,有一定的威望。
秦老尚書把宮內傳出的救駕懿旨給大家看了,對著皇帝方麵一拱手,沉聲道,“如今,逆臣謀反,陛下被困宮闈,我等應進宮勤王,方不負聖恩!”
楊建道,“老大人,我十分明白老大人焦急之心。隻是,自來軍中規矩,無聖上諭旨,任何軍隊不可進宮!就是我們護衛宮宿,也是依著規矩,要交換對牌驗證身份,方能入宮!如今隻是太後懿旨,無聖諭,我實在不敢輕率而為。”
“是啊,尚書大人,我等官階不高,平日是聽上麵吩咐,如今這……”範疇也很為難。
“若陛下諭旨,臣等沒的二話。太後懿旨,我等實不敢冒犯禁宮。”萬一是太後謀反怎麽辦?
有一些話是推辭,有一些話,卻是實心話。
進宮勤王,勤的好是一世榮華,若是勤不好……再說了,勤哪個王呢?宮裏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情形呢?索性待宮裏分出勝負,他們再聽從勝利者的調譴就是。
若真給秦尚書三言五語的把禁衛軍、禦林軍、護城軍調動起來,這天下是姓秦還是姓穆啊,他們也不必活著了。
秦崢道,“話雖如此,祖父也知各位各有各的難處。隻是如今宮內濃煙乍起,月色之下猶可辯析。雖然各位無諭不可率兵進宮,不過,率兵於宮外安守,並不為難吧?”若要這些人進宮,實在不易,秦崢索性再退一步。
“小秦大人,您是探花出身,必然知咱們的難處。”他們是軍人,不同於文人,若是隨便誰都能差譴他們,那就是笑話了。
三人皆不鬆口,秦家祖孫都為難起來。
秦崢思量一時,道,“不如,請宜德大長公主出麵。”也不怪秦崢會這樣想,宮外已經沒有皇家之人了。憑一個秦家,這幾人是斷不會聽命的。有皇家之人出麵,凡事便總能有個商量。
其實,宮裏的煙都燒了那麽久,事態緊急,這誰都心裏有數。但,軍人有軍人的原則,不能秦家父子說啥,他們便信啥?萬一秦家父子就是逆臣呢?
楊征之子楊建道,“若是宜德大長公主肯出麵,小臣願意護送宜德大長公主到宮外。”
有楊建表態,範疇、胡銳皆應了,他們可以有一些妥協,但是,這需要有一個份量足夠重的人出麵。秦家祖孫是不成的,論家勢,他們哪一家都不比秦家差。
胡銳又道,“如今九門皆閉,事急從權,小臣拚著違背軍命,可開朱雀門,請秦大人去西山將宜德大長公主接回城中吧。”
秦老大人道,“還得請諸位穩定帝都城的安危。”
“下官等份內之責。”
秦崢要去請宜德大長公主,楊建範疇胡銳各派了一行軍隊相隨,既是保護,也是防範吧。
秦老大人叮囑,“一切皆要小心。”對宋嘉讓道,“要麻煩大姑娘了。”若是秦崢一個人去,宜德大長公主知道你是哪棵蔥啊!怕是根本不會理睬秦崢。秦崢一說要請宜德大長公主,秦老尚書便心中有數,明白孫子的想法。
宜德大長公主久居老梅庵,現在帝都城裏,除了宋嘉言,再有與宜德大長公主相熟的人,都在宮內死活不知呢。
宋嘉讓替妹妹應下,道,“應該的。”這個時候,這種情勢,半分不容宋嘉言推辭。
宋嘉讓回去,本來是想隨著宋嘉言一道出城的,宋嘉言看戚氏一直擔心宋嘉讓,道,“二弟年紀小,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嫂子還有身孕,明天老太太醒了,也要有個應對之人。哥,你別去了,有阿崢在,我不會有事的。”
秦崢道,“我便是丟了自己的性命,也會護住言妹妹的安危。”
這種時節,宋嘉讓也不與秦崢客套,“記著你說的話,一定要把我妹妹安全的送回來。”
宋嘉言換了一身男裝,就隨秦崢去了。
也就是宋嘉言的身體素質,不然,這一路快馬加鞭,尋常女人當真撐不下來。
若沒有宋嘉言,更是難進老梅庵。
這深更半夜的,庵中女尼一見是宋嘉言,忙問,“這麽晚了,嘉言你怎麽來了?”自出老梅庵已有三年了,不怪庵中女尼還記得宋嘉言。因得了老梅師太的允許,宋嘉言每年都會到老梅庵給師太請安。
宋嘉言輕輕的調整呼吸道,“宮中有變,我來找師太求助。”不論是不是出家,宜德大長公主總歸是穆家人。
女尼不敢自作主張,一麵請宋嘉言往裏走,一麵進去通報。
宋嘉言坐了一柱香的時間,老梅師太身邊的知善女尼請她進去相見。老梅師太已經穿好僧衣,宋嘉言跪下行禮,沒有半絲慌亂,道,“深夜打擾師太清靜,是小女無禮了。”雖是來求助老梅師太,但,若是一幅逃難逃荒的樣子就太難看了。
“起來說話吧。”老梅師太道,“我本是修行之人,不該管外頭的事。不過,想著你並非魯莽之人,深夜至此,想來定有原因。”
宋嘉言便把她知道的宮中的情形說了一遍,“家父官職微薄,僥幸亦可宮內赴宴。但,自家父進宮到現在,都不見回來。非但如此,所有進宮赴宴的皇親國戚,朝之重臣,誥命夫人,皆不見歸來。而且,宮中燃起狼煙,又有救駕的懿旨傳了出來。”宋嘉言將印有太後印璽的絹布捧給老梅師太,道,“今天原是冊立太子的好日子。小女猜度,太子剛剛冊立,又是日後的皇位繼承人,並沒有謀反的理由。上麵這東宮救駕又是何意呢?小女料想,約摸是陛下與太子等皆為逆臣所困,陷於東宮,急待救駕。”
“隻是,如今城中三品以上官員皆奉旨赴宴,餘下都是小官微吏,不見陛下諭旨,他們斷不敢率兵輕近皇城。若無人相救,則陛下安危難測。”
老梅師太輕輕的歎了口氣,“自古如此。”
老梅師太這把年紀,又生於皇室,根本是見怪不怪。
宋嘉言道,“小女知師太清淨慣了的,本不該拿外麵瑣事來打擾師太。再者,皇室之事,也不該小女妄自揣度。不過,太子剛立,小女僥生於官宦之家,從未聽說太子有何失德之處。就是陛下,隻看這些年國泰民安,便知陛下乃仁君聖主。”
“曆史中,從來不乏皇位爭奪,血腥四起,雖說成王敗寇,隻是,若事隻以成敗而論,未免失之公義。小女見陛下與太子之危難,不由想到唐時太宗皇帝玄武門之變。但,此事又與唐太宗時有所不同。彼時,太宗皇帝赫赫戰功,無人不服。今者,太子殿下未有失德,餘下皇子殿下未見功績,難道隻因一時陰謀得逞,便可以謀取皇位嗎?”
“若皇位依照此等方式更迭,則世間公道何在?”
“何況,依小女看,事情尚未至此險要之處?”宋嘉言從從容容道,“陛下為帝多年,帝都之中,多的是忠貞之士。隻是,陛下如今被困宮中,諭旨不得外傳,故而,空有這許多忠臣良將,礙於國法律規,不敢近宮闈一步,近而使陛□處險地。如今帝都內外,唯師太身份最高,若師太肯出麵,救陛下於危難,亦是救天下於危難。此等善果功德,非師太莫屬。”
老梅師太未應亦未拒絕,忽而問,“你帶了軍隊來老梅庵麽?”
宋嘉言正色道,“陛□處險境,必有軍隊為逆黨所用。不過,帝都是陛下的帝都,縱使有人為逆黨所有,人數亦是有限。能近禦前者,非禁衛軍,便是禦林軍。小女深夜來求見師太,心裏不得不早做準備,便要一陣禦林軍一隊禁衛軍一陣護城軍護送小女而來。”
“謀逆乃重罪,逆黨必是私下行動。縱使軍隊為逆黨收買,應是二者之一。依陛下心性聖明,不可能三支軍隊皆有謀逆之人。故此,小女帶他們來山上,一為護送小女安危,二則也是讓他們互為監視防備的意思。”她並無百分百的把握,但,能做到的隻有這些。
老梅師太微微點頭,“好吧,我隨你走一趟。”
宋嘉讓並不在小紀氏的院兒裏,他帶著宋嘉諾安排家中男仆守門巡院子去了。
小紀氏道,“你們怎麽來了?”命丫環在椅中鋪好軟墊,方令戚氏坐了。
戚氏扶腰坐下,道,“怕太太擔心,我和妹妹來瞧瞧太太。大家一起坐坐,時間也好挨些。”
小紀氏歎道,“你還懷著身子呢,過來我這榻上躺一躺。咱們娘仨好生說說話,我心裏慌的了不得。”外頭亂糟糟,這個時候,有人伴著說說話兒也是好的。
戚氏也未推辭,道聲謝,就過去榻上斜躺著了。小紀氏命丫環拿了床軟被過來給戚氏蓋在身上,戚氏道,“剛剛妹妹安慰了我一番,我覺著妹妹的話在理。”就把宋嘉言的話大致學了一遍,道,“太太莫擔心,咱們家,逢年過節奉香禮佛,每年還會舍米舍麵的行善事,不會有事的。”
小紀氏直覺的點頭,“是啊。”肯定不會有事的。
一時,宋嘉讓宋嘉諾回來了,小紀氏忙問,“怎麽樣了?”
宋嘉讓道,“都安排好了,門戶上安排了可靠的壯仆,也有巡夜的奴才。叫他們拎著銅鑼,有事一敲銅鑼就裏外知曉了。”
“那,你父親可怎麽辦?”宋嘉讓是長子,但宋榮才是家裏的頂梁柱啊。萬一宋榮有個好歹,這個家到底如何,實不好說。
宋嘉讓早有打算,道,“我去楊家看看。”宋嘉讓並不知道楊征已死的事,隻想著,楊大將軍是禁衛軍統領,帝都亂成這樣,楊家肯定有些靈通消息。
戚氏卻是放心不下,支起身子道,“這怎麽成?外頭亂的很。你若出去有個好歹,一家子可怎麽過?”好歹現在宋嘉讓是安全的,家裏長男,遇事還得指著宋嘉讓拿主意呢。
小紀氏亦道,“不妥,你們誰都不能出去。”真傷著哪個,怎麽交待!而且,這個時候,還真得宋嘉讓在家撐著。
宋嘉言道,“盡人事,聽天命。父親在宮裏不會有事的。家裏門戶閉緊了,吃喝都在府裏,誰都不要出去!”宋榮的性子,宋嘉言很了解,宋榮是個審時度勢的人,絕不是那種會主動犧牲的愣頭青。即便聰明如宋嘉言,到底不是先知,亦料不到謀反的人竟是吳家兄弟!
一家子正在商量對策,外頭又來報,秦崢來了。
宋嘉讓道,“現在也不要管什麽繁瑣規矩了,請秦崢進來。”
宋嘉諾出去迎了迎秦崢。
秦崢一身藍色錦衣,隨意一揖,對宋嘉讓道,“阿讓,你陪我去楊家一趟。”說著,秦崢從懷裏取出絹布,上麵四個絹秀大字:東宮救駕。下麵還有太後印璽。
秦崢道,“仁德郡王家的下人拿著這個來我們府上,祖父擔心的很,宮裏已經點起狼煙了。祖父去了禦林軍範大將軍府上,著我來找你,你家與楊家是姻親,我們一道去楊家走一趟,看楊家那裏如何了?”
宋家求穩,秦老尚書卻是人老心不老,既得救駕懿旨,身為臣子,哪兒能坐而視之。非但自己出去,另派了秦崢來宋家。
宋嘉讓道,“好!”
戚氏知道攔不住了,心下擔心不已,叮囑道,“多帶幾個忠心的奴才跟著。”
原本,宋嘉言鎮定的很。但,宋嘉讓突然要與秦崢出門,外頭這樣亂,宋嘉言頓時提心吊膽,道,“朝中重臣、宗室王親都在宮裏,如今帝都,群龍無首。能在禁宮謀反,威脅禦駕,不知是禁衛軍還是禦林軍,必然是有一部分人反了!楊大將軍為禁衛軍統領,這個時候,正當要楊家表現忠心!楊大將軍雖不在府內,楊家也不是沒有男人!若是楊家不肯相助,你們一定要小心。這個時候,人心難測,總要先下手為強才好!”言下之意,若有變故,必要先行下手!
戚氏忙道,“我大姐姐嫁到楊家,楊家,楊家……”楊家再重要,總不會比自己男人的性命安危更重要,戚氏叮囑丈夫,“你們是連襟兒,必要時,提一提戚家,性命安危要緊。”
宋嘉言道,“正是此話。”實在不成,直接投降,先保住性命,再謀將來吧。
宋嘉讓道,“不必擔心,我跟阿崢去去就回。”對宋嘉諾說,“家裏就靠你了!”
宋嘉諾從來都是個很有擔當的人,握拳道,“大哥放心吧!”
這一次,來秦家的有三位中低軍官,以及帝都府尹的兒子,都深更半夜的被請到了秦家。
沒辦法,三品以上官員被恩準進宮赴宴,帝都城的中高層官員將領,如今留下來的,除了無功名的官宦子弟,似宋嘉讓這般。不然,便是官低職微,沒資格去赴宴的。
幾人官職雖低,卻各有來頭兒。楊建是禁衛軍楊大將軍的長子,範疇乃禦林軍範大將軍的長子,胡銳是護城軍胡大將軍的兒子,且三人各在軍在任職,有一定的威望。
秦老尚書把宮內傳出的救駕懿旨給大家看了,對著皇帝方麵一拱手,沉聲道,“如今,逆臣謀反,陛下被困宮闈,我等應進宮勤王,方不負聖恩!”
楊建道,“老大人,我十分明白老大人焦急之心。隻是,自來軍中規矩,無聖上諭旨,任何軍隊不可進宮!就是我們護衛宮宿,也是依著規矩,要交換對牌驗證身份,方能入宮!如今隻是太後懿旨,無聖諭,我實在不敢輕率而為。”
“是啊,尚書大人,我等官階不高,平日是聽上麵吩咐,如今這……”範疇也很為難。
“若陛下諭旨,臣等沒的二話。太後懿旨,我等實不敢冒犯禁宮。”萬一是太後謀反怎麽辦?
有一些話是推辭,有一些話,卻是實心話。
進宮勤王,勤的好是一世榮華,若是勤不好……再說了,勤哪個王呢?宮裏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情形呢?索性待宮裏分出勝負,他們再聽從勝利者的調譴就是。
若真給秦尚書三言五語的把禁衛軍、禦林軍、護城軍調動起來,這天下是姓秦還是姓穆啊,他們也不必活著了。
秦崢道,“話雖如此,祖父也知各位各有各的難處。隻是如今宮內濃煙乍起,月色之下猶可辯析。雖然各位無諭不可率兵進宮,不過,率兵於宮外安守,並不為難吧?”若要這些人進宮,實在不易,秦崢索性再退一步。
“小秦大人,您是探花出身,必然知咱們的難處。”他們是軍人,不同於文人,若是隨便誰都能差譴他們,那就是笑話了。
三人皆不鬆口,秦家祖孫都為難起來。
秦崢思量一時,道,“不如,請宜德大長公主出麵。”也不怪秦崢會這樣想,宮外已經沒有皇家之人了。憑一個秦家,這幾人是斷不會聽命的。有皇家之人出麵,凡事便總能有個商量。
其實,宮裏的煙都燒了那麽久,事態緊急,這誰都心裏有數。但,軍人有軍人的原則,不能秦家父子說啥,他們便信啥?萬一秦家父子就是逆臣呢?
楊征之子楊建道,“若是宜德大長公主肯出麵,小臣願意護送宜德大長公主到宮外。”
有楊建表態,範疇、胡銳皆應了,他們可以有一些妥協,但是,這需要有一個份量足夠重的人出麵。秦家祖孫是不成的,論家勢,他們哪一家都不比秦家差。
胡銳又道,“如今九門皆閉,事急從權,小臣拚著違背軍命,可開朱雀門,請秦大人去西山將宜德大長公主接回城中吧。”
秦老大人道,“還得請諸位穩定帝都城的安危。”
“下官等份內之責。”
秦崢要去請宜德大長公主,楊建範疇胡銳各派了一行軍隊相隨,既是保護,也是防範吧。
秦老大人叮囑,“一切皆要小心。”對宋嘉讓道,“要麻煩大姑娘了。”若是秦崢一個人去,宜德大長公主知道你是哪棵蔥啊!怕是根本不會理睬秦崢。秦崢一說要請宜德大長公主,秦老尚書便心中有數,明白孫子的想法。
宜德大長公主久居老梅庵,現在帝都城裏,除了宋嘉言,再有與宜德大長公主相熟的人,都在宮內死活不知呢。
宋嘉讓替妹妹應下,道,“應該的。”這個時候,這種情勢,半分不容宋嘉言推辭。
宋嘉讓回去,本來是想隨著宋嘉言一道出城的,宋嘉言看戚氏一直擔心宋嘉讓,道,“二弟年紀小,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嫂子還有身孕,明天老太太醒了,也要有個應對之人。哥,你別去了,有阿崢在,我不會有事的。”
秦崢道,“我便是丟了自己的性命,也會護住言妹妹的安危。”
這種時節,宋嘉讓也不與秦崢客套,“記著你說的話,一定要把我妹妹安全的送回來。”
宋嘉言換了一身男裝,就隨秦崢去了。
也就是宋嘉言的身體素質,不然,這一路快馬加鞭,尋常女人當真撐不下來。
若沒有宋嘉言,更是難進老梅庵。
這深更半夜的,庵中女尼一見是宋嘉言,忙問,“這麽晚了,嘉言你怎麽來了?”自出老梅庵已有三年了,不怪庵中女尼還記得宋嘉言。因得了老梅師太的允許,宋嘉言每年都會到老梅庵給師太請安。
宋嘉言輕輕的調整呼吸道,“宮中有變,我來找師太求助。”不論是不是出家,宜德大長公主總歸是穆家人。
女尼不敢自作主張,一麵請宋嘉言往裏走,一麵進去通報。
宋嘉言坐了一柱香的時間,老梅師太身邊的知善女尼請她進去相見。老梅師太已經穿好僧衣,宋嘉言跪下行禮,沒有半絲慌亂,道,“深夜打擾師太清靜,是小女無禮了。”雖是來求助老梅師太,但,若是一幅逃難逃荒的樣子就太難看了。
“起來說話吧。”老梅師太道,“我本是修行之人,不該管外頭的事。不過,想著你並非魯莽之人,深夜至此,想來定有原因。”
宋嘉言便把她知道的宮中的情形說了一遍,“家父官職微薄,僥幸亦可宮內赴宴。但,自家父進宮到現在,都不見回來。非但如此,所有進宮赴宴的皇親國戚,朝之重臣,誥命夫人,皆不見歸來。而且,宮中燃起狼煙,又有救駕的懿旨傳了出來。”宋嘉言將印有太後印璽的絹布捧給老梅師太,道,“今天原是冊立太子的好日子。小女猜度,太子剛剛冊立,又是日後的皇位繼承人,並沒有謀反的理由。上麵這東宮救駕又是何意呢?小女料想,約摸是陛下與太子等皆為逆臣所困,陷於東宮,急待救駕。”
“隻是,如今城中三品以上官員皆奉旨赴宴,餘下都是小官微吏,不見陛下諭旨,他們斷不敢率兵輕近皇城。若無人相救,則陛下安危難測。”
老梅師太輕輕的歎了口氣,“自古如此。”
老梅師太這把年紀,又生於皇室,根本是見怪不怪。
宋嘉言道,“小女知師太清淨慣了的,本不該拿外麵瑣事來打擾師太。再者,皇室之事,也不該小女妄自揣度。不過,太子剛立,小女僥生於官宦之家,從未聽說太子有何失德之處。就是陛下,隻看這些年國泰民安,便知陛下乃仁君聖主。”
“曆史中,從來不乏皇位爭奪,血腥四起,雖說成王敗寇,隻是,若事隻以成敗而論,未免失之公義。小女見陛下與太子之危難,不由想到唐時太宗皇帝玄武門之變。但,此事又與唐太宗時有所不同。彼時,太宗皇帝赫赫戰功,無人不服。今者,太子殿下未有失德,餘下皇子殿下未見功績,難道隻因一時陰謀得逞,便可以謀取皇位嗎?”
“若皇位依照此等方式更迭,則世間公道何在?”
“何況,依小女看,事情尚未至此險要之處?”宋嘉言從從容容道,“陛下為帝多年,帝都之中,多的是忠貞之士。隻是,陛下如今被困宮中,諭旨不得外傳,故而,空有這許多忠臣良將,礙於國法律規,不敢近宮闈一步,近而使陛□處險地。如今帝都內外,唯師太身份最高,若師太肯出麵,救陛下於危難,亦是救天下於危難。此等善果功德,非師太莫屬。”
老梅師太未應亦未拒絕,忽而問,“你帶了軍隊來老梅庵麽?”
宋嘉言正色道,“陛□處險境,必有軍隊為逆黨所用。不過,帝都是陛下的帝都,縱使有人為逆黨所有,人數亦是有限。能近禦前者,非禁衛軍,便是禦林軍。小女深夜來求見師太,心裏不得不早做準備,便要一陣禦林軍一隊禁衛軍一陣護城軍護送小女而來。”
“謀逆乃重罪,逆黨必是私下行動。縱使軍隊為逆黨收買,應是二者之一。依陛下心性聖明,不可能三支軍隊皆有謀逆之人。故此,小女帶他們來山上,一為護送小女安危,二則也是讓他們互為監視防備的意思。”她並無百分百的把握,但,能做到的隻有這些。
老梅師太微微點頭,“好吧,我隨你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