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錢謙益罵顧亭林,隻是要拿他過度一下,他已經不再想罵這些朝中大佬了,而是想罵一些既有名聲而分量輕一些的角色,便不至於讓自己沾染上一身的腥膻。
於是錢謙益對瞿式耜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老夫還聽說那個傅山近幾年聲名鵲起,卻沒見到他在學問上有什麽作為,真真成了一介武夫,還竟與西北的江湖草莽混在一起。靠這一幫烏合之眾竟然在西北大戰時,乘韃子不備,鑽了空子占了韓城。一個小小的城池也能成就他偌大的功名,做了北軍步營的同知將軍,占領一個小小的韓城就能成為通知將軍,在做的門生是不是都要去做都指揮使了?啊,哈哈哈!”聽到傅山的名字,瞿式耜又跟著開罵,卻被毛毓祥搶了先:“恩師說的極是,如果僅憑借拿下了一個小小的韓城就能升任同知將軍,那麽以瞿閣老的功績,屈尊做一個都指揮使覺對沒有問題。可問題是當今聖上賞罰無度,不能識得真才呀,整個朝堂充斥的竟是些狗尾續貂之輩,哪還有正人君子的立錐之地?”錢謙益眼見這個傅山也不能罵,一旦罵了又要牽扯到皇帝老子,於是再次轉移了目標,不過這次該找誰呢?
恩,還是罵禿驢比較合適,風險係數更低。
“你們大概都和方以智比較念熟吧,此人一直以來都是不學無術,在北京逞能,對抗大順軍,因為拒不投降而入獄,出了名。大順軍兵敗後逃到了南京,靠著老夫的保護才苟活了下來。卻又按耐不住清淨,非要做一個江湖郎中各處去行騙。跑到了廣西,卻又得罪了王化澄,又被大順軍的高必正救了一次,從此便和大順軍摒棄前嫌,和高必正成了朋友。為了避禍而出家,卻還沒忘了幫皇上保媒。都說明人不做暗事,他方以智身為出家之人卻連保媒這樣的事都不肯明著去做。還投靠了那個國丈蘇翰林,從此在國丈的家廟裏做起了方丈,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皇上遷都後,又隨著國丈來到了南京,依然在人家的家廟裏做方丈。拜倒在皇權之下,背棄了我等當初的誓言,真是恬不知恥啊!”東林黨人眼裏,方以智就是他們中的叛徒,錢謙益罵方以智是江湖郎中還算積了點兒口德,他到底沒有冤枉方以智看病要收錢。
卻也沒說方以智給人看病從來都是不收費的,更是隻字不提方以智名為蘇翰林的家廟主持,實則是依靠著皇家和蘇家的布施為窮苦人看病。
這完全都是為了罵人而罵人,然而一直低頭喝酒的袁彭年卻再也不肯趟這趟渾水了。
就在錢謙益避重就輕的罵街時,袁彭年對錢謙益和眾人拱了拱手說道:“老師剛剛一番的剖析時政,可謂精辟入理,發人深省啊。對當代幾位大儒的點評,既沒有避重就輕,又不會求全責備。可見老師對人情事物的練達與通透,嫉惡如仇,卻又有容人之雅量。”袁彭年的話讓眾人的神經為之一緊,尤其是錢謙益和瞿仁傑二人目光頓時變得冷峻了起來。
任在坐的任何一個人都聽得出來,袁彭年的馬屁根本就無關於錢謙益的話題,話裏的重點就在於馬屁本身。
避重就輕和求全責備那一句說的分明就是反話,嫉惡如仇與容人之雅量才是重點。
所有人都對袁彭年的話感到詫異,以他作為明清四位帝王的高級打工至今仔仍然屹立不倒的本事,他為什麽要當眾給錢謙益高帽子裏夾上軟釘子?
此時瞿仁傑和錢謙益的大腦都在飛速的轉動,都在揣測著袁彭年此話的用意。
瞿仁傑到底是一代青年才俊,思維活力比老江湖錢謙益快上許多,他第一個猜到了袁彭年的弦外之音,微笑著對袁彭年拱了拱手說:“嫉惡如仇,又有容人之雅量,恩,袁公所言不虛。所謂德不孤必有鄰,這畢竟都是恩師對我等的言傳身教。恩師的忠恕之道恰如他老人家的循循善誘,對他人對弟子都是如此。袁公不必疑慮,我們隻需亦步亦趨便是。若袁公他日不慎犯了某些人的忌諱,對於我們這些同門來說那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瞿仁傑看似是在和袁彭年拉關係套近乎,訴說同門情誼,實則卻是在警告袁彭年:你給老師戴高帽子這可以接受,我們也可以相互幫助,但前提是你必須要聽話,否則將來便難免有什麽把柄落在皇帝手上。
經過瞿仁傑話中的提醒,錢謙益也明白過來了袁彭年的用心,暗罵道:“這家夥八成是想反水了,在提前給我們打預防針呢。說我避重就輕、求全責備,就是在挑刺兒,隱諱著把話反過來說是在探路,試一試我的反應是否激烈。說我嫉惡如仇是解釋他的事情做得還不太壞,說我有容人雅量是在提前讓我原諒他。哼哼,想的美,哪有那麽容易,你當我東林黨是你小孩子過家家不成?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瞿仁傑和錢謙益為什麽都能猜到袁彭年要反水兒呢?
其實細想也簡單,如果不是要反水,那麽他袁彭年想要求官或是求財,求不成大家沒損失,求成了大家都得利;若是與黨內的某人發生了不睦,大可以直接把話挑明,由錢謙益從中調和;至於如果是什麽爭風吃醋之類的酒色之事,那都是這些士大夫之間的美談,隻要你沒準備搞人家的大老婆,互相之間贈送個小妾,或者酒宴過後直接把人家的婢女給偷走,這在日後談起來,都會被大家一笑了之。
在這些臭味相投的人之間,幾乎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原諒的,隻要你們可以成為人家日後求官、求財、求明聲的幫凶,錢財酒色其實都無所謂,都會被當成小恩小惠。
除非有人覺得自己不再和眾人臭味相投了,那才會成為組織內部的敵人,就比如方以智。
所以如果袁彭年做了或者想要做什麽需要大家去原諒的事情,那麽就隻有脫離組織這一條。
於是錢謙益對瞿式耜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老夫還聽說那個傅山近幾年聲名鵲起,卻沒見到他在學問上有什麽作為,真真成了一介武夫,還竟與西北的江湖草莽混在一起。靠這一幫烏合之眾竟然在西北大戰時,乘韃子不備,鑽了空子占了韓城。一個小小的城池也能成就他偌大的功名,做了北軍步營的同知將軍,占領一個小小的韓城就能成為通知將軍,在做的門生是不是都要去做都指揮使了?啊,哈哈哈!”聽到傅山的名字,瞿式耜又跟著開罵,卻被毛毓祥搶了先:“恩師說的極是,如果僅憑借拿下了一個小小的韓城就能升任同知將軍,那麽以瞿閣老的功績,屈尊做一個都指揮使覺對沒有問題。可問題是當今聖上賞罰無度,不能識得真才呀,整個朝堂充斥的竟是些狗尾續貂之輩,哪還有正人君子的立錐之地?”錢謙益眼見這個傅山也不能罵,一旦罵了又要牽扯到皇帝老子,於是再次轉移了目標,不過這次該找誰呢?
恩,還是罵禿驢比較合適,風險係數更低。
“你們大概都和方以智比較念熟吧,此人一直以來都是不學無術,在北京逞能,對抗大順軍,因為拒不投降而入獄,出了名。大順軍兵敗後逃到了南京,靠著老夫的保護才苟活了下來。卻又按耐不住清淨,非要做一個江湖郎中各處去行騙。跑到了廣西,卻又得罪了王化澄,又被大順軍的高必正救了一次,從此便和大順軍摒棄前嫌,和高必正成了朋友。為了避禍而出家,卻還沒忘了幫皇上保媒。都說明人不做暗事,他方以智身為出家之人卻連保媒這樣的事都不肯明著去做。還投靠了那個國丈蘇翰林,從此在國丈的家廟裏做起了方丈,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皇上遷都後,又隨著國丈來到了南京,依然在人家的家廟裏做方丈。拜倒在皇權之下,背棄了我等當初的誓言,真是恬不知恥啊!”東林黨人眼裏,方以智就是他們中的叛徒,錢謙益罵方以智是江湖郎中還算積了點兒口德,他到底沒有冤枉方以智看病要收錢。
卻也沒說方以智給人看病從來都是不收費的,更是隻字不提方以智名為蘇翰林的家廟主持,實則是依靠著皇家和蘇家的布施為窮苦人看病。
這完全都是為了罵人而罵人,然而一直低頭喝酒的袁彭年卻再也不肯趟這趟渾水了。
就在錢謙益避重就輕的罵街時,袁彭年對錢謙益和眾人拱了拱手說道:“老師剛剛一番的剖析時政,可謂精辟入理,發人深省啊。對當代幾位大儒的點評,既沒有避重就輕,又不會求全責備。可見老師對人情事物的練達與通透,嫉惡如仇,卻又有容人之雅量。”袁彭年的話讓眾人的神經為之一緊,尤其是錢謙益和瞿仁傑二人目光頓時變得冷峻了起來。
任在坐的任何一個人都聽得出來,袁彭年的馬屁根本就無關於錢謙益的話題,話裏的重點就在於馬屁本身。
避重就輕和求全責備那一句說的分明就是反話,嫉惡如仇與容人之雅量才是重點。
所有人都對袁彭年的話感到詫異,以他作為明清四位帝王的高級打工至今仔仍然屹立不倒的本事,他為什麽要當眾給錢謙益高帽子裏夾上軟釘子?
此時瞿仁傑和錢謙益的大腦都在飛速的轉動,都在揣測著袁彭年此話的用意。
瞿仁傑到底是一代青年才俊,思維活力比老江湖錢謙益快上許多,他第一個猜到了袁彭年的弦外之音,微笑著對袁彭年拱了拱手說:“嫉惡如仇,又有容人之雅量,恩,袁公所言不虛。所謂德不孤必有鄰,這畢竟都是恩師對我等的言傳身教。恩師的忠恕之道恰如他老人家的循循善誘,對他人對弟子都是如此。袁公不必疑慮,我們隻需亦步亦趨便是。若袁公他日不慎犯了某些人的忌諱,對於我們這些同門來說那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瞿仁傑看似是在和袁彭年拉關係套近乎,訴說同門情誼,實則卻是在警告袁彭年:你給老師戴高帽子這可以接受,我們也可以相互幫助,但前提是你必須要聽話,否則將來便難免有什麽把柄落在皇帝手上。
經過瞿仁傑話中的提醒,錢謙益也明白過來了袁彭年的用心,暗罵道:“這家夥八成是想反水了,在提前給我們打預防針呢。說我避重就輕、求全責備,就是在挑刺兒,隱諱著把話反過來說是在探路,試一試我的反應是否激烈。說我嫉惡如仇是解釋他的事情做得還不太壞,說我有容人雅量是在提前讓我原諒他。哼哼,想的美,哪有那麽容易,你當我東林黨是你小孩子過家家不成?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瞿仁傑和錢謙益為什麽都能猜到袁彭年要反水兒呢?
其實細想也簡單,如果不是要反水,那麽他袁彭年想要求官或是求財,求不成大家沒損失,求成了大家都得利;若是與黨內的某人發生了不睦,大可以直接把話挑明,由錢謙益從中調和;至於如果是什麽爭風吃醋之類的酒色之事,那都是這些士大夫之間的美談,隻要你沒準備搞人家的大老婆,互相之間贈送個小妾,或者酒宴過後直接把人家的婢女給偷走,這在日後談起來,都會被大家一笑了之。
在這些臭味相投的人之間,幾乎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原諒的,隻要你們可以成為人家日後求官、求財、求明聲的幫凶,錢財酒色其實都無所謂,都會被當成小恩小惠。
除非有人覺得自己不再和眾人臭味相投了,那才會成為組織內部的敵人,就比如方以智。
所以如果袁彭年做了或者想要做什麽需要大家去原諒的事情,那麽就隻有脫離組織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