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人稱二貝勒,其人驍勇善戰,其戰功甚至可以和皇太極比肩。
老汗王時期的薩爾滸之戰、滅女真葉赫部、攻克沈陽、渾河血戰、攻克遼陽等戰役,以及後來的寧遠之敗,他都是主要參戰者。
皇太極時期,阿敏更是獨自統兵,領貝勒嶽托及諸將攻打朝鮮,
其麾下的八旗鐵騎渡過鴨綠江後如入無人之境,鐵蹄連陷定州、安州、平壤,讓得朝鮮王李倧身披縞素,戚戚哀哀膝行來到阿敏帳前跪求請和,進獻美女奇貨,金銀無數。
從此朝鮮放棄作為大明屬國的榮耀地位,與後金簽訂了“江都之盟”。
這是朝鮮曆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實說什麽條約呀,幹脆就是淪陷後全體投降,財貨女人被劫掠一空,隻留下一身的屎尿和被強迫畫押的一紙盟約,可比大堂上被屈打成招的楊乃武慘多了。
阿敏真的很厲害,其實八旗兵入朝鮮,還真沒有把朝鮮國的軍力當做主要對手,在八旗眼裏,棒子簡直不堪一擊嘛。
他們渡江的主要敵人其實是毛文龍。
結果毛文龍和阿敏打了個你來我往,難分死活,阿敏撤退後,毛文龍得知朝鮮國投降了後金,又拎著砍刀把朝鮮國給狠揍了一頓。
這事兒到後來還成了大明廟堂彈劾毛帥的一大罪狀,說毛帥欺負番邦。
負責任地講,李宗這麽做其實很漢奸,很不地道。
在宗主國為了仆從國經曆了萬曆援朝之戰,靡費數百萬餉銀,損兵四萬餘人,幫你朝鮮滅了十四萬倭寇精銳,到頭來卻什麽都沒要你們補償,沒動你的一針一線一城一地,哪兒有這麽高尚的宗主啊?
可你們反過來在薩爾滸之戰隻派出一萬老弱病殘送死。
被阿敏一頓暴打後就麻溜把宗主國的天恩浩蕩給忘了?
換做任何一個毛文龍級別的天朝名將,肯定都會狠狠再削他一頓,讓他知道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毛文龍打得好!
再說二貝勒阿敏在天命十一年,先後征討了蒙古的喀爾喀巴林部還有及紮魯特部。又在天聰元年,與貝勒嶽托再次征討朝鮮。
李宗被阿敏狠削過一頓後,又被毛文龍揍了一頓。
捂著傷口戚戚流淚,李倧覺著還是毛文龍對自己的拳打腳踢更為文明一些,至少毛帥沒有把朝鮮搬空啊。
從對大明的臣服曆史來說,三百年了,連朝鮮國號都是人明太祖給起的,朝日鮮明,腦袋也不能不清不楚不是?
這個國家以前可是送公主去元朝皇帝宮中聯姻的,王族一直自認為有蒙古血統。
結果太祖登基,國王派人管殺人魔王來索要鐵嶺以南的領土,當然現實是很骨感的。
國王派出兩路大軍討伐大明,結果大明還沒出兵,兩路大軍就反叛了一路半,回頭就把蒙古血統的王族給滅了,從此建立李朝。
李朝能夠成功建立,絕對少不了大明的支持,何況萬曆援朝簡直是他們的馬太福音。
思來想去,權衡在大明與後金之間,還沒算明白升米恩鬥米仇的朝鮮國王李倧又開始反複了,準備放棄和後金的不平等條約。
所以沒多久阿敏就又笑嘻嘻地來了,這一次真的把整個朝鮮打到了吐血為止。
勝利搬師後,阿敏又隨太宗攻打錦州、寧遠,也就是寧錦之戰,在大明和袁崇煥來說,這是一場大捷,後金損兵萬餘人,太宗被氣得烙下病根,甚至連損失也不比老罕王努爾哈赤的寧遠之敗少多少。
見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皇太極準備繞道了。
而袁崇煥多次上書崇禎勸其加固京北長城防線,奈何心硬、耳軟、多疑、輕殺的崇禎皇帝這次耳根子偏偏不軟,就是不聽袁崇煥的。
後金天聰四年,大明崇禎元年,皇太極率二十萬八旗軍入關,連克永平、灤州、遷安遵化等地。
袁崇煥率關寧軍飛奔三晝夜,疾行二百六十裏緊急救援,關寧四猛將之一的趙率教率四千騎兵趕在戰前抵達三屯營。
結果尼瑪三屯總兵朱國彥卻不給他開門。
四千騎兵因為匆忙來援,根本沒有糧草,人馬饑餓。
聽聞情報說金軍正畢竟遵化,趙率教立刻全軍上馬繼續西行,並在遵化城宿營野外。
無他,遵化守將同樣不給他開城門。
四千精銳隔日便被後金軍的右翼四旗十倍之敵包圍在遵化城外,趙率教全軍覆沒,遵化守軍作壁上觀,一代名將就此飲恨沙場。
直等到二十萬八旗軍在大明的京畿重地禍害了一年,秦良玉等十三省勤王大軍陸續趕到,兩軍在廣渠門準備決戰,皇太極又見故人秦軍神,未戰先怯。
崇禎見狀大喜,忙令決戰總指揮滿桂率軍追擊,此時袁崇煥還在獄中,崇禎這樣安排關寧軍將領就沒仔細考慮考慮?
結果滿桂被皇太極反殺,關寧四猛將死了第二個。
崇禎以為皇太極是怕了,可人皇太極怕的是秦良玉,又不是你朱由檢。
皇太極擊殺滿桂於永定門兩裏外,人家在離開京師前還留下一塊牌匾,上書‘百官莫送’。
意思不是說不讓你們送行,而是勸說你們可別再來送死了。
皇太極的永定門最後一戰結束後,率領八旗主力撤出關外,留下四座城池給阿敏把守。
兩個月後,準備完畢的明軍又由兵部尚書孫承宗掛帥,意圖對遵永四城發動反擊。
可大戰之前莫有良將啊!
對於這次反擊,有滿桂的前車之鑒,明軍諸將誰都心中沒底,根本沒人出來請纓,除了秦良玉。
對了,除了秦良玉主動請纓,還有一個被迫出兵的祖大壽。
祖大壽是為了以自己的戰功救出獄中的袁督師,當然這是被孫承宗給忽悠的,等戰後,袁崇煥被淩遲,孫承宗兌現不了承諾,祖大壽便和關寧四猛的另一位何可綱,二人率軍出關,並且一怒平了山海關,從此駐紮大淩河,不聽朝廷宣調,也不投降後金,處於半自立狀態。
說起遵永大捷那一戰,用紅朝伯仲之間的林帥盛讚粟軍神的話說:“粟裕竟打神仙仗。”
老汗王時期的薩爾滸之戰、滅女真葉赫部、攻克沈陽、渾河血戰、攻克遼陽等戰役,以及後來的寧遠之敗,他都是主要參戰者。
皇太極時期,阿敏更是獨自統兵,領貝勒嶽托及諸將攻打朝鮮,
其麾下的八旗鐵騎渡過鴨綠江後如入無人之境,鐵蹄連陷定州、安州、平壤,讓得朝鮮王李倧身披縞素,戚戚哀哀膝行來到阿敏帳前跪求請和,進獻美女奇貨,金銀無數。
從此朝鮮放棄作為大明屬國的榮耀地位,與後金簽訂了“江都之盟”。
這是朝鮮曆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實說什麽條約呀,幹脆就是淪陷後全體投降,財貨女人被劫掠一空,隻留下一身的屎尿和被強迫畫押的一紙盟約,可比大堂上被屈打成招的楊乃武慘多了。
阿敏真的很厲害,其實八旗兵入朝鮮,還真沒有把朝鮮國的軍力當做主要對手,在八旗眼裏,棒子簡直不堪一擊嘛。
他們渡江的主要敵人其實是毛文龍。
結果毛文龍和阿敏打了個你來我往,難分死活,阿敏撤退後,毛文龍得知朝鮮國投降了後金,又拎著砍刀把朝鮮國給狠揍了一頓。
這事兒到後來還成了大明廟堂彈劾毛帥的一大罪狀,說毛帥欺負番邦。
負責任地講,李宗這麽做其實很漢奸,很不地道。
在宗主國為了仆從國經曆了萬曆援朝之戰,靡費數百萬餉銀,損兵四萬餘人,幫你朝鮮滅了十四萬倭寇精銳,到頭來卻什麽都沒要你們補償,沒動你的一針一線一城一地,哪兒有這麽高尚的宗主啊?
可你們反過來在薩爾滸之戰隻派出一萬老弱病殘送死。
被阿敏一頓暴打後就麻溜把宗主國的天恩浩蕩給忘了?
換做任何一個毛文龍級別的天朝名將,肯定都會狠狠再削他一頓,讓他知道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毛文龍打得好!
再說二貝勒阿敏在天命十一年,先後征討了蒙古的喀爾喀巴林部還有及紮魯特部。又在天聰元年,與貝勒嶽托再次征討朝鮮。
李宗被阿敏狠削過一頓後,又被毛文龍揍了一頓。
捂著傷口戚戚流淚,李倧覺著還是毛文龍對自己的拳打腳踢更為文明一些,至少毛帥沒有把朝鮮搬空啊。
從對大明的臣服曆史來說,三百年了,連朝鮮國號都是人明太祖給起的,朝日鮮明,腦袋也不能不清不楚不是?
這個國家以前可是送公主去元朝皇帝宮中聯姻的,王族一直自認為有蒙古血統。
結果太祖登基,國王派人管殺人魔王來索要鐵嶺以南的領土,當然現實是很骨感的。
國王派出兩路大軍討伐大明,結果大明還沒出兵,兩路大軍就反叛了一路半,回頭就把蒙古血統的王族給滅了,從此建立李朝。
李朝能夠成功建立,絕對少不了大明的支持,何況萬曆援朝簡直是他們的馬太福音。
思來想去,權衡在大明與後金之間,還沒算明白升米恩鬥米仇的朝鮮國王李倧又開始反複了,準備放棄和後金的不平等條約。
所以沒多久阿敏就又笑嘻嘻地來了,這一次真的把整個朝鮮打到了吐血為止。
勝利搬師後,阿敏又隨太宗攻打錦州、寧遠,也就是寧錦之戰,在大明和袁崇煥來說,這是一場大捷,後金損兵萬餘人,太宗被氣得烙下病根,甚至連損失也不比老罕王努爾哈赤的寧遠之敗少多少。
見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皇太極準備繞道了。
而袁崇煥多次上書崇禎勸其加固京北長城防線,奈何心硬、耳軟、多疑、輕殺的崇禎皇帝這次耳根子偏偏不軟,就是不聽袁崇煥的。
後金天聰四年,大明崇禎元年,皇太極率二十萬八旗軍入關,連克永平、灤州、遷安遵化等地。
袁崇煥率關寧軍飛奔三晝夜,疾行二百六十裏緊急救援,關寧四猛將之一的趙率教率四千騎兵趕在戰前抵達三屯營。
結果尼瑪三屯總兵朱國彥卻不給他開門。
四千騎兵因為匆忙來援,根本沒有糧草,人馬饑餓。
聽聞情報說金軍正畢竟遵化,趙率教立刻全軍上馬繼續西行,並在遵化城宿營野外。
無他,遵化守將同樣不給他開城門。
四千精銳隔日便被後金軍的右翼四旗十倍之敵包圍在遵化城外,趙率教全軍覆沒,遵化守軍作壁上觀,一代名將就此飲恨沙場。
直等到二十萬八旗軍在大明的京畿重地禍害了一年,秦良玉等十三省勤王大軍陸續趕到,兩軍在廣渠門準備決戰,皇太極又見故人秦軍神,未戰先怯。
崇禎見狀大喜,忙令決戰總指揮滿桂率軍追擊,此時袁崇煥還在獄中,崇禎這樣安排關寧軍將領就沒仔細考慮考慮?
結果滿桂被皇太極反殺,關寧四猛將死了第二個。
崇禎以為皇太極是怕了,可人皇太極怕的是秦良玉,又不是你朱由檢。
皇太極擊殺滿桂於永定門兩裏外,人家在離開京師前還留下一塊牌匾,上書‘百官莫送’。
意思不是說不讓你們送行,而是勸說你們可別再來送死了。
皇太極的永定門最後一戰結束後,率領八旗主力撤出關外,留下四座城池給阿敏把守。
兩個月後,準備完畢的明軍又由兵部尚書孫承宗掛帥,意圖對遵永四城發動反擊。
可大戰之前莫有良將啊!
對於這次反擊,有滿桂的前車之鑒,明軍諸將誰都心中沒底,根本沒人出來請纓,除了秦良玉。
對了,除了秦良玉主動請纓,還有一個被迫出兵的祖大壽。
祖大壽是為了以自己的戰功救出獄中的袁督師,當然這是被孫承宗給忽悠的,等戰後,袁崇煥被淩遲,孫承宗兌現不了承諾,祖大壽便和關寧四猛的另一位何可綱,二人率軍出關,並且一怒平了山海關,從此駐紮大淩河,不聽朝廷宣調,也不投降後金,處於半自立狀態。
說起遵永大捷那一戰,用紅朝伯仲之間的林帥盛讚粟軍神的話說:“粟裕竟打神仙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