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喉舌都被讀書人掌控,故而讀書人說什麽,百姓也以為然,世人都罵他們,罵他們貪婪、暴虐,罵他們陰險狡詐、心理變態,這些殘缺人士就幾乎做不出一件令士大夫們順心的事。
罵他們就是皇家豢養的一群瘋狗,還把一切不敢扣到皇帝頭上的屎盆子扣到他們頭上。
然而那些人罵的太......太對了。
他們就是狗,主人讓他生便生,讓他死便死。
譬如魏忠賢,自知先皇駕崩,便是自己的死期將至,故而麵對崇禎的屠刀,以他堂堂九千歲的地位,也沒有想要做出絲毫反抗。
魏忠賢明知必死也不肯造反,是否印證了朱由校死前囑咐朱由檢的那句遺言:‘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是沒有錯的?
饒是龐天壽本人也不想幫魏忠賢唱讚歌,他也承認魏忠賢不是什麽好人,可相比於某些人,魏忠賢貪婪成性不假,不過他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和賞罰分明著三個大事方麵比崇禎不知高了幾個檔次。
因為龐天壽年輕時,朱由校不管事,所以他便總是拿自己的偶像魏忠賢和崇禎對比。
至今龐天壽直承認自己侍奉過五任帝王,崇禎、弘光、隆武、邵武和永曆。
他本是天啟年間入宮的,卻從來沒說自己侍奉過天啟帝,因為在他心裏,那個時代是屬於他偶像的。
他從不敢這麽說,害怕會有人會拍磚,可在他心裏魏忠賢真的知人善任啊。
熊廷弼被罷黜後是魏忠賢再次啟用的他,當然了熊廷弼又因為政治智商不高,被啟用後便彈劾閹黨,故而再次觸怒了魏忠賢,此後才在背了遼東失陷的鍋,繼而傳首九邊的。
廣寧因王化貞失守,熊廷弼的話王化貞根本不聽,失守後才想起問計熊廷弼,熊廷弼說撤入關內,得,便是這一句話,人家便告他企圖放棄整個遼東。
龐天壽覺著倘若熊廷弼不得罪魏忠賢,人家九千歲救他性命也是一句話的事兒,熊經略奇謀廣略,可被傳首九邊這事兒,有他自己的原因。
還有孫承宗最早也是魏忠賢推薦的,朝廷對後金的戰爭方略最成功的的企劃,幾乎全部出於孫承宗之手。
清史評價孫承宗受排擠而退休和盧象升的戰死是壓垮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比於崇禎年間各地起義的風起雲湧,數不勝數,龐天壽記得在天啟年間,有名的民變隻發生過一次。
龐天壽更是記得在遼東戰場,明軍於天啟元年打了一場雖敗柔軟的渾河大戰,那是一場明朝末年最蔚為壯觀的偉大戰役。
除此他記得在天啟六年,明軍還打贏了寧遠之戰,在天啟七年打贏了寧錦之戰,包括渾河之戰在內,三場戰役每一場都殲敵過萬。
龐天壽的印象裏,崇禎也有優點,比如他和周皇後都很節儉。
可如果這事兒要去和天浪理論,天浪則可能以穿越者的身份說,崇禎和後世那位穿的龍袍都還打著補丁的道光皇帝一樣,二人的節儉都不值得學習,何況他們未必不想奢靡,而是兜裏沒錢。
天啟和崇禎年間最大的差別在財政收入上。
天啟帝支持魏忠賢收監稅,天啟年間僅茶稅一向,便是一年二十萬兩,可崇禎剪出閹黨聽信東林黨,把原本太監來收的稅改為由地方稅務局來收,結果此後江南的茶稅一年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了。
崇禎的政策可以套用一句話,叫做:“煤老板不交稅,資本家不交稅,隻有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哈哈們連年加稅,最後都交不起稅。”
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這事兒看來是小事,可別忘了驛卒的失業大軍中有一個人,他叫‘李鴻基’小名黃來兒,後來又叫做---李_自_成。
每當有官員在龐天壽麵前罵魏忠賢時,龐天壽總會用這樣的問話回他:“知道魏忠賢的屍骨最後是誰收斂的嗎?是崇禎皇帝本人。”
龐天壽記得崇禎帝撞景陽鍾召見百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隻有一個王承恩,這件事許多人都知道。
可有一件龐天壽知道,別人卻不知道的事是,就在崇禎上吊的前五天,曾因和魏忠賢不睦而被九千歲一腳踢出宮去的大太監曹化淳為了自己的政敵把崇禎給罵了,龐天壽記得當時曹化淳衝著崇禎帝憤怒地大吼:“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啊!”
身為敵人,曹化淳都佩服魏忠賢,何況是龐天壽這個鐵粉了。
崇禎這才反省到哥哥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讓自己一定要重用魏忠賢,並說他“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和先見之明。
最後幡然醒悟的崇禎這才收葬了魏忠賢的遺骸。
在識人用人的手段方麵,木匠哥哥是運籌帷幄的大企業集團董事長級別,而勤政的弟弟不過是個愣頭青。
想到這,龐天壽不禁喃喃道:崇禎啊崇禎,你可比你那個連字都不識的木匠哥哥差得遠呢。
監稅和宦官確實也盤剝了民利,可前提是你得經商,故而監稅主要是在盤剝權貴和大商人。
東林黨和崇禎以盤剝民利為借口取消了監稅,卻並沒有給老百姓多博得一文錢的利益。
沒有人比黨人更清楚這其中的貓膩了,因為取消監稅後,獲得免稅的便是這些黨人們自己,他們都是有錢人,也就是說那些省下來的錢全都落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口袋裏。
龐天壽在路上想了許多前塵往事,是因小五一家的遭遇讓他很有些物傷其類,所以他要狠狠懲罰王員外一家,順便問他為什麽要欺負窮人。
王員外的確把事情做得太絕,所以龐天壽要把事情做得更絕。
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在柳州城,在城中一條寬闊街道上,對麵站著十幾個看熱鬧的男人。
街道的另一邊一座寬敞的大門外,有差不多十來個人,來了便罵罵咧咧的胡亂砸門。
(本章完)
罵他們就是皇家豢養的一群瘋狗,還把一切不敢扣到皇帝頭上的屎盆子扣到他們頭上。
然而那些人罵的太......太對了。
他們就是狗,主人讓他生便生,讓他死便死。
譬如魏忠賢,自知先皇駕崩,便是自己的死期將至,故而麵對崇禎的屠刀,以他堂堂九千歲的地位,也沒有想要做出絲毫反抗。
魏忠賢明知必死也不肯造反,是否印證了朱由校死前囑咐朱由檢的那句遺言:‘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是沒有錯的?
饒是龐天壽本人也不想幫魏忠賢唱讚歌,他也承認魏忠賢不是什麽好人,可相比於某些人,魏忠賢貪婪成性不假,不過他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和賞罰分明著三個大事方麵比崇禎不知高了幾個檔次。
因為龐天壽年輕時,朱由校不管事,所以他便總是拿自己的偶像魏忠賢和崇禎對比。
至今龐天壽直承認自己侍奉過五任帝王,崇禎、弘光、隆武、邵武和永曆。
他本是天啟年間入宮的,卻從來沒說自己侍奉過天啟帝,因為在他心裏,那個時代是屬於他偶像的。
他從不敢這麽說,害怕會有人會拍磚,可在他心裏魏忠賢真的知人善任啊。
熊廷弼被罷黜後是魏忠賢再次啟用的他,當然了熊廷弼又因為政治智商不高,被啟用後便彈劾閹黨,故而再次觸怒了魏忠賢,此後才在背了遼東失陷的鍋,繼而傳首九邊的。
廣寧因王化貞失守,熊廷弼的話王化貞根本不聽,失守後才想起問計熊廷弼,熊廷弼說撤入關內,得,便是這一句話,人家便告他企圖放棄整個遼東。
龐天壽覺著倘若熊廷弼不得罪魏忠賢,人家九千歲救他性命也是一句話的事兒,熊經略奇謀廣略,可被傳首九邊這事兒,有他自己的原因。
還有孫承宗最早也是魏忠賢推薦的,朝廷對後金的戰爭方略最成功的的企劃,幾乎全部出於孫承宗之手。
清史評價孫承宗受排擠而退休和盧象升的戰死是壓垮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比於崇禎年間各地起義的風起雲湧,數不勝數,龐天壽記得在天啟年間,有名的民變隻發生過一次。
龐天壽更是記得在遼東戰場,明軍於天啟元年打了一場雖敗柔軟的渾河大戰,那是一場明朝末年最蔚為壯觀的偉大戰役。
除此他記得在天啟六年,明軍還打贏了寧遠之戰,在天啟七年打贏了寧錦之戰,包括渾河之戰在內,三場戰役每一場都殲敵過萬。
龐天壽的印象裏,崇禎也有優點,比如他和周皇後都很節儉。
可如果這事兒要去和天浪理論,天浪則可能以穿越者的身份說,崇禎和後世那位穿的龍袍都還打著補丁的道光皇帝一樣,二人的節儉都不值得學習,何況他們未必不想奢靡,而是兜裏沒錢。
天啟和崇禎年間最大的差別在財政收入上。
天啟帝支持魏忠賢收監稅,天啟年間僅茶稅一向,便是一年二十萬兩,可崇禎剪出閹黨聽信東林黨,把原本太監來收的稅改為由地方稅務局來收,結果此後江南的茶稅一年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了。
崇禎的政策可以套用一句話,叫做:“煤老板不交稅,資本家不交稅,隻有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哈哈們連年加稅,最後都交不起稅。”
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這事兒看來是小事,可別忘了驛卒的失業大軍中有一個人,他叫‘李鴻基’小名黃來兒,後來又叫做---李_自_成。
每當有官員在龐天壽麵前罵魏忠賢時,龐天壽總會用這樣的問話回他:“知道魏忠賢的屍骨最後是誰收斂的嗎?是崇禎皇帝本人。”
龐天壽記得崇禎帝撞景陽鍾召見百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隻有一個王承恩,這件事許多人都知道。
可有一件龐天壽知道,別人卻不知道的事是,就在崇禎上吊的前五天,曾因和魏忠賢不睦而被九千歲一腳踢出宮去的大太監曹化淳為了自己的政敵把崇禎給罵了,龐天壽記得當時曹化淳衝著崇禎帝憤怒地大吼:“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啊!”
身為敵人,曹化淳都佩服魏忠賢,何況是龐天壽這個鐵粉了。
崇禎這才反省到哥哥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讓自己一定要重用魏忠賢,並說他“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和先見之明。
最後幡然醒悟的崇禎這才收葬了魏忠賢的遺骸。
在識人用人的手段方麵,木匠哥哥是運籌帷幄的大企業集團董事長級別,而勤政的弟弟不過是個愣頭青。
想到這,龐天壽不禁喃喃道:崇禎啊崇禎,你可比你那個連字都不識的木匠哥哥差得遠呢。
監稅和宦官確實也盤剝了民利,可前提是你得經商,故而監稅主要是在盤剝權貴和大商人。
東林黨和崇禎以盤剝民利為借口取消了監稅,卻並沒有給老百姓多博得一文錢的利益。
沒有人比黨人更清楚這其中的貓膩了,因為取消監稅後,獲得免稅的便是這些黨人們自己,他們都是有錢人,也就是說那些省下來的錢全都落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口袋裏。
龐天壽在路上想了許多前塵往事,是因小五一家的遭遇讓他很有些物傷其類,所以他要狠狠懲罰王員外一家,順便問他為什麽要欺負窮人。
王員外的確把事情做得太絕,所以龐天壽要把事情做得更絕。
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在柳州城,在城中一條寬闊街道上,對麵站著十幾個看熱鬧的男人。
街道的另一邊一座寬敞的大門外,有差不多十來個人,來了便罵罵咧咧的胡亂砸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