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


    在這個年紀,他心中最為擔憂的事情,就是整個大明帝國後繼無人。


    之前選擇朱允炆,那叫無奈之舉,算是矮個裏麵挑高個。


    哪怕他之前心目中比較中意的老四朱棣,其實也並不合朱元璋的心意。


    在朱英出現後,最初的朱元璋,更多方麵是受到個人情感的左右,而並不是說朱英有多強的能力,可以來繼承皇位。


    但是今天,現在,就完全不同了。


    軍政分離的建議,這完全是朝著大明千秋萬代的思路去想的。


    最為主要的,就是大孫的布局,簡直讓人驚駭,這要是換了別人,朱元璋第一想法就是先弄死再說。


    從早前布局安南,到現在掌控高麗,這等行為凡人聽之,都會覺得如同神鬼故事一般。


    如此大孫,單單就才能上,執掌大明綽綽有餘。


    朱元璋還有什麽好遺憾的。


    “爺爺,你別哭啊。”朱英看著先是瘋狂大笑,突然就嚎啕大哭起來的老爺子,連忙起身,上前安慰道。


    “咱這是高興的呢。”


    朱元璋揮袖抹了抹眼角,情緒波動有些劇烈,朱英輕輕拍打著後背,半晌才緩了過來。


    “年紀大嘍,總是有些控製不住自己。”


    朱元璋有些感慨的說道。


    本身他也是一個暴躁脾氣,這點幾個兒子都很相像。


    尤其是在涉及到大妹子,大孫子,兒子的時候,就越發如此了。


    “大孫呐,找個時間,你也該去看看你父親了,回京師這麽久了,連你父親的麵都沒見過吧。”朱元璋微微歎息,對朱英說道。


    “聽爺爺安排。”朱英低聲說道。


    對於自己這個素未謀麵的父親,朱英心中的情感有些複雜,不過人已去世,也再沒有交流的可能。


    聽到大孫的話,朱元璋有些傷感,不過情緒沒那麽波動了。


    畢竟現在還有大孫在,並不算孤苦無依。


    子孫再多,但是叫爺爺,叫爹的,唯二兩人,現在便是唯一了。


    其他的子孫,倒也不是朱元璋不在乎,隻是總感覺有那麽一層隔膜,尤其是現在年歲來了,每次聽到父皇,皇爺爺。


    帶個皇字,朱元璋總是感覺有些刺耳不是滋味。


    “大孫,關於批閱奏章這塊,你還有其他的問題嗎。”朱元璋隨口問道。


    不過就朱元璋看來,大孫已然領悟出軍政分離這個點,必是到極限了。


    最後的這句問話,有些像流程一般。


    然而,朱英隻是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爺爺,其實還有一個方麵,孫兒注意到了。”


    朱英遲疑,隻是覺得今天談論的事情比較多,一下子全說出來,會有一種消化不良的感覺。


    不過看到老爺子麵色上的悲傷,他還是決定說出來,至少也能轉移一下爺爺的注意力。


    況且他要說的問題,也是在於內政的根本,是對大明所有製度的一種非常大的衝擊。


    如同商鞅變法,其實已經迫在眉睫,越是早點,對於大明就越有利。


    朱元璋愣了一下,他隨口一問,沒想到大孫還真有其他的想法。


    於是問道:“是關於哪方麵的。”


    朱英回道:“是關於內政這塊。”


    聽到這話,朱元璋本來有些萎靡狀態,頓時就精神了起來。


    在朱元璋看來,自己的大孫對於很多治國策略,都有著獨特的見識。


    尤其是上次的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的策略方案,目前在大明多數地方開始實行起來。


    因為大孫上次的警告,所以哪怕朝堂群臣都想進行全國推廣,但還是被朱元璋給攔了下來。


    以工代賑在大孫的口中,如果不能有熟悉的經驗和完整的預算方案,一旦全國推廣的話,很容易引發貪汙成風。


    現在以工代賑的施行,需要朱元璋特批,主要針對遇到災荒的地區。


    目前來說,效果超乎想象的好。


    大明現在的各種災荒本來就很多,一旦出現災情,從災區上報到京師,最快也是七八天甚至十多天的事情。


    然後才是京師下令,從災區的周邊開始調糧進行賑災。


    其中還涉及到軍隊的調動,畢竟賑災的災糧為了防止意外,一般都是由軍隊押送。


    而且餓瘋了的災民,沒有大軍鎮壓,保不齊要鬧出什麽亂子來。


    從籌糧到賑災這個過程,或者說災糧發到災民手裏這個時間,少說也是一個月起步。


    災民很難撐到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待在災區原地等死的。


    所以災區的災民都會進行自我救贖,直接成群結隊的向京師所在方向過去,沿路則是各個地區官府進行一定救援。


    曾經沿路的救援,主要就是官府出力,什麽鄉紳勳貴,地主大戶,不存在拿存糧出來。


    像後世影視裏,出來施粥這些,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


    一般大戶人家,子孫後代,婢女仆從不會少,自家都顧不過來呢,還去施舍別人。


    做出這等事情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頂多就是在官府號召捐糧的時候,意思一下。


    而且災民的數量,根本不是幾個富戶能搞定的。


    便是災民們在路過城池的時候,都是城外施粥,嚴禁入城。


    但是以工代賑出來後,這些鄉紳勳貴,地主富戶,就開始變得積極主動起來,甚至有時候為了爭奪名額,大打出手的情況屢次發生。


    在這樣的氛圍下,小波的災民三四個城池就被吸收掉了。


    大波的災民,也頂多路過十幾個城池,就差不多了。


    根本不會向往常一樣,京師外圍聚集數萬甚至十多萬的災民。


    “大孫有何想法,直管大膽言說。”朱元璋有些期待的說道。


    朱元璋總有一種感覺,仿佛對他來說很麻煩的事情,到了大孫這裏,突然就變得簡單起來了。


    大明的災荒,害了多少百姓,幾乎可以說是動亂的根源,但是大孫一個策略下來,最近朱元璋都沒看到什麽災情緊急的奏章了。


    不是災荒變少了,而是災民還沒開始聚集的時候,就已經被周邊的城池給吸收幹淨了。


    曾經被人厭棄的災民,現在突然有了一種香餑餑的感覺。


    因為災情一開,必定就會有以工代賑活下來,很多鄉紳勳貴都想乘此機會撈上一筆。


    糧食在地窖放久了,也是會變成陳糧不值錢的。


    哪怕是災荒再厲害,鄉紳勳貴們都不會愁吃穿,當然是能撈就撈。


    朱英心中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孫兒在查閱奏章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大多數地方上的官員,對於當官並沒有經驗。”


    “而且郭忠在跟我講述這些官員的情況時候,我發現這些官員任職的情況非常混亂。”


    朱元璋聽到這話,不由皺眉問道;“大孫所說的混亂,是什麽意思。”


    朱英說道:“譬如某個官員,最初為官的時候,先是在戶部任職,在戶部幹了三年後,又去了吏部,再過三年,說不定又去了工部。”


    朱元璋聽到這裏,眉頭皺得更深了,因為他沒有發現大孫到底說的是什麽問題,甚至心裏有些不愉快。


    “大孫的意思,是說咱讓這些官員調動得太過於頻繁了嗎?”


    其實早之前,很多官員在一個地方任職的時間,相對來說會比較漫長,不過朱元璋為了防止貪汙,或者結黨營私的事情發生。


    一般來說每隔幾年,都會調動官員的職位,品級越高的官員,調動得就越發頻繁。


    尤其是六部尚書,幾乎是兩年到三年就會換一輪。


    朱元璋便是以此,來收攏手中的權利,得到中央集權的效果。


    朱英聞言,也察覺到了老爺子有些不耐煩的語氣,不過並沒有放在心上,而是繼續說道:


    “老爺子,一個官員,從他入仕開始,需要讀些什麽書。”


    朱元璋回道:“自然是四書五經。”


    目前大明以八股取士,科舉考試隻許在“四書”“五經”的範圍內命題,應考者不能自由發揮,答題必須按照八個連續的部分進行,不得違背,這種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後,他的目的是要再建封建帝國,加強中央集權。


    但是當時已有資本主義萌芽,商業和市場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這對封建經濟是一種衝擊,


    所產生的思想和各種“異端邪說”對封建主義的思想體係也是一種衝擊。


    也就是說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前代人的思想,他們在應試的文章中寫出了新的內容,裏麵不僅有諸子的思想,還加入了佛道兩教的觀點。


    應試文章竟然離經叛道,雜入新奇之說,詭僻之論,在朱元璋看來,這怎麽能行。


    為了迫使當時的學子服贗孔孟之道,製止異端邪說,從而鞏固封建專製,就必須加強儒家經典的灌輸,把人們的思想重新納入官方思想的軌道上。


    要達到這一目的,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把科舉考試從內容到形式都加以嚴格規定,於是朱元璋規定。


    科舉考試必須以朱熹集注的儒家經典《四書》作為標準答案,文章必須以八股文為形式。


    這樣,讀書人就不再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也不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然的話,就無法通過科舉考試這一關。


    這就是大明真正意義上的應試教育了。


    所以朱英在提到這一點的時候,朱元璋的心裏,其實是很不舒服的,甚至有些微微的扭動身體,強行壓製自身暴躁的情緒。


    畢竟站在他麵前的是大孫,還是十年未見,好不容易再次相見最為疼愛的大孫。


    或者說現在的朱元璋,還不知道怎麽去對大孫發泄怒火。


    要是換了大兒子朱標,估摸著現在朱元璋已經抄起家夥什,攆著打了。


    老爺子的異常,朱英也感知到了,但是他依舊選擇繼續問道:


    “爺爺也是從貧苦百姓出走出來,當是了解一名,譬如鐵匠學徒到成長為鐵匠師傅,需要多長的年月吧。”


    朱英轉彎說道。


    朱元璋怎麽聽不出來大孫言下之意,不過還是回道:“少說三年五載,七八年也是正常。”


    朱英點點頭,再次問道:“那麽老爺子從何認為,一個學子考取功名為官有,怎麽能有從官的經曆呢。”


    到了這裏,朱元璋逐漸平靜下來,似乎感受到了大孫其中的意味,微微沉吟說道:


    “自是有老人帶新人,一名官員,先是從輔職做起,當有了熟悉的經曆後,通過考校,再成為主官。”


    朱英點點頭,說到這裏,其中的關鍵也差不多了。


    他再次問道:“戶部掌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國庫。”


    “吏部掌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


    “其中六部任何一部,一個未嚐接觸過的官員要熟悉上下,少說也得數年時間才行,僅僅不過一個學徒。”


    “當這個學徒剛有些經曆之後,就得重新換個地方學習,若是天資聰慧者無須多說,但哪來如此多天資聰慧者。”


    “便是有些中規中矩的官吏,就僅僅一個事情,便需用一生來鑽研了,如何能更好的發揮出本身的才能。”


    “爺爺可是曾看過宋朝歐陽修所處《賣油翁》,萬事無他,唯手熟爾。”


    朱元璋眉頭舒展開來,問道:“大孫的意思,是應當讓官員在本身的職位上進行調動,如戶部官吏,便是在戶部調任,吏部便在吏部。”


    “便於官員更好的掌握本身所學,是這個意思嗎。”


    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其實也是考慮過,所以在官員的任免上,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在原本的部門,隻有一些大才。


    譬如尚書這個職位,主要在於管理官員的職位,才會進行調動,不會影響部門的學習。


    在朱元璋看來,大孫的問題,明顯還是因為不夠熟悉朝堂才導致的。


    然而,朱英卻是搖頭說道:


    “自然不是,孫兒的意思,是在科舉八股取士外,另開選功名之路,學子所讀之書,也不局限在四書五經之內,而是另外編撰。”


    取消八股取士,或者說先行壓製八股取士,這才朱英看來,是必須要經曆的過程。


    朱英想打造的大明,是一個民智開啟的大明。


    八股取士對於思想的限製,實在是太大了,甚至於後來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話的出現。


    早知道曾經書生,可不是手無縛雞之人。


    所謂君子六藝,每個讀書人,學武都是必然。


    比如一米八六的聖人孔子,其中武力值怕是比項羽還要來得牛逼一些。


    畢竟霸王舉鼎的項羽,那個鼎隻有三百五十斤。


    而孔子托舉城門,按照春秋當時的情況,最輕的城門都是四百斤朝上了。


    甚至於諸葛孔明,三國最為出名的軍師。


    其個人武力值多的不說,少說單挑四五個大漢沒半點問題。


    而如今的西方,已經開始了文藝複興,思想開放的運動。


    朱英想要給大明步入工業時代奠基,就必須解放思想,讓更多的思維碰撞出強烈的火花。


    最為重要的便是,將工匠的地位進行提升。


    想要進行這後續一係列的舉動,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才。


    這也是當初,為什麽朱英在察覺到自己的身世情況後,第一想法還是前往安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大明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