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此刻的心緒,淩亂陳雜。


    從朱棣這裏得到的消息,讓他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十三歲的行商之子,建立起一個跨越西域,大漠,草原的龐大勢力。


    這一切,朱英隻用了五年的時間。


    若是放在元末的時候,絕對是陛下最大的強敵。


    然而這般人物,還是陛下的嫡長孫。


    在陛下的眼裏,還有比這更為適合的繼承人了嗎。


    在李景隆的腦海中,回憶起一個片段。


    就在數月以前,他剛剛到達西番,負責茶馬互市的時候。


    當時去了沒多久,就有兩個草原上的部族,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發生爭執,大明官府的人都攔不下。


    眼看就要大打一場的時候,群英商會的人出現。


    不多,區區數人而已。


    然而就是這區區數人,連話都沒說幾句,就將此事平息了。


    李景隆頓時對群英商會的幕後東家,開始好奇。


    了解之後,他才發現一個更為恐怖的事實。


    他在西番所有接觸到,屬於群英商會的人,沒有一人見過傳說中的東家。


    但是他們對於東家的狂熱,讓李景隆看得頭皮發麻。


    東家隻是一個大明商賈的簡單稱呼。


    但是在西番,所有開店的商人,都不可以自稱東家。


    如同避開皇帝名諱一般。


    這隻有接觸到的人,才會了解其中的恐怖。


    因為這種行為,完全是群英商會自發的,你自稱東家沒問題,也沒說你壞什麽規矩。


    就是群英商會的人,可能會不搭理你而已。


    “別想太多,現在父皇尚在,大侄子也無人可動,道衍法師也跟我說過,隻需暗中等待時機便可。”


    “無論如何,大侄子都是我帶到京師來的,熾兒跟大侄子的關係,也很是要好。”


    “就目前來說,你也不必抱著排斥,有時間可以讓熾兒帶著你去認識一番。”


    朱棣看到李景隆麵色有些難看,眉頭緊鎖的模樣,出聲說道。


    不同於朱允炆,朱棣看得清晰,朱英上位就目前的走向來說,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就像是姚廣孝所說,若朱英真的能全麵掌控兵權,這天下也沒人可以翻得起半點浪花。


    李景隆聞言,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輕輕點頭。


    朱棣再次說道:“有些事情,還得看日後形勢,道衍大師曾跟我說過,大侄子此人,看去儒雅,實則喜愛征伐,有窮兵黷武跡象。”


    “這次我去平倭,按照父皇的意思,攻打倭國的日子也不會太遠。”


    “倭國的情況你也知道,當年誠意伯也曾規勸住父皇,這麽多年來,父皇再也生出過攻打倭國的心思。”


    “依我看來,父皇攻打倭國,怕也是無奈之舉。”


    李景隆點點頭,道:“我聽聞陛下發平倭大軍的時候,也覺得有些奇怪,難不成這是朱英的意思?”


    “沒錯。”


    朱棣肯定的說道:“父皇之所以征伐倭國,恐怕就是因為我那大侄子,父皇是擔心在他走後,大侄子強行攻打倭國,引發大明動亂。”


    “還不如趁著現在,早些打一波,無論輸贏,都能讓大侄子看清。”


    “贏了自不必多說,若是輸了,也可以熄滅大侄子心中欲望。”


    李景隆聽完後,沒想到平倭大軍,還有這層意思,而後感歎說道:


    “如此看來,陛下對於長孫殿下,怕是寵溺至極啊。”


    朱棣也有些不甘和苦澀,甚至隱約間有些嫉妒。


    當初是大哥,現在大哥走了,先是允炆,然後大侄子又來了。


    難道父皇的愛,隻能在大哥這一脈身上嗎。


    我也是父皇的親生骨肉啊。


    .....


    院子裏。


    朱英還在批閱奏章。


    自從第一批奏章送到之後,朱英再也沒有了其他的娛樂活動。


    每天就是看不完的奏章。


    之前送來的奏章,從以工代賑情況的收集,到後麵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到了現在,已經涉及到地方民生的事情了。


    而一些水文的奏章,也開始變得稀少起來。


    畢竟在目前洪武年間,幹實事的大臣還是很多的。


    沒能力的,基本上也幹不下去。


    要麽埋了,要麽流放。


    然後這個時候,朱英再次發現了一個時代上的問題。


    斷句。


    現在大明可不流行用標點符號什麽的。


    所有的文言文,都是一句話下去,讓朱英看起來非常的吃力。


    不過他並沒有想過去發明標點符號的事情。


    因為有關於標點符號,早在春秋時期,孔子那個年代,就已經發明了,而後才逐漸被廢除。


    唐代的陸德明《經典釋文》,宋代《尚書表注》,都有標點符號的使用。


    說到底,還是因為朱英沒有接受過大明正統的儒家教育,才會如此。


    之所以很少使用標點符號,主要是文言文除了對‘之乎者也’這類的語氣助詞使用起止文句外。


    在行文的時還講究駢驪對仗,起承轉合,以及平仄韻律等。


    也就是說,大明隻要受過正常教育的讀書人,就不需要標點來斷句,也並不需要另加符號來會意。


    《禮記·學記》中有記載,“一年視離經辨誌...”


    這就是明確規定,小孩子讀書一年以後,就要考校‘離經辨誌’的能力。


    所謂‘離經’,就是句讀經典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斷句。


    也就是說,目前困擾朱英句讀文言文的事情,在如今的大明,是小學一年級就要掌握的基本功。


    畢竟朱英在大明十年,對此多少有一些了解。


    真要是大言不慚的搞發明標點符號這些事情,那簡直就是文人之恥,將會受到所有讀書人的嘲笑,真就變成一個笑話了。


    “還能怎麽辦,慢慢學唄。”


    朱英嘟囔一句,然後開始發奮用功起來。


    其實這玩意看多了,慢慢也能接受。要不了多久,形成了閱讀習慣,就沒啥其他的問題了。


    也就是這個原因,文言文才會被稱呼為雅文,將讀書人和文盲,徹底的斷絕開來,形成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就大明現在,繁體字和簡體字,是屬於並行的。


    用繁體字的很多,但用簡體字,也不是看不懂。


    所以朱英在批閱奏章,寫下意見的時候,能夠記得繁體字,就寫繁體字,不記得幹脆直接用簡體字代替,這些也不耽誤。


    寫下的意見當然是用大白話,還好大白話的使用,朱元璋就一直在用,朱英用上去倒也不算尷尬。


    就在朱英批閱某個戶部的奏章時,張伯在門口說道:


    “東家,允熥殿下,明月公主,還有寧王殿下來訪。”


    朱英聞言,抬頭問道:“寧王殿下?”


    張伯解釋道:“是十七皇子,去年封寧王,藩地大寧。”


    聽到張伯的解釋,朱英微微沉吟,就知道是朱權了。


    收拾了一下奏章,隨即起身向院內過去。


    院子裏,朱允熥和朱明月對這裏已然極為熟悉,沒有絲毫顧忌,玩耍其秋千來。


    朱權則安靜的站在原地等候。


    聽到腳步聲,朱權下意識的轉頭看去,正好看到朱英走來。


    下一個刹那,朱權眼眶微張,瞳孔緊縮,連呼吸都屏住了。


    “朱英,見過十七叔。”朱英看著朱權愣神的模樣,也不意外,拱手說道。


    旁邊朱允熥和朱明月都停了下來,想等著看朱權的笑話。


    畢竟是白天,且朱權年紀不大,視力不錯,反應敏捷。


    很快就看出了朱英和大哥朱標的區別。


    朱權並未托大,也拱手道:“長孫殿下。”


    從輩分上說,朱權是長輩,但在皇家,尤其是類似朱英這樣的嫡長孫,庶出的輩分,可沒有多大用處。


    “十七叔初來乍到,還請去堂屋喝茶。”朱英笑著說道。


    “大哥,那我們呢。”旁邊想看朱權笑話的朱允熥沒看到,有些不滿,聽到大哥的交代,隨口問道。


    “你們先玩會,我和十七叔先聊會。對了,我那裏有些稀罕玩意,我讓張伯拿出來,給你們玩玩。”


    朱英笑著說道,隨即對張伯吩咐道:“把我那五子棋拿出來。”


    “是,東家。”張伯領命而去。


    “五子棋,是什麽呀,跟對弈差不多嘛。”朱允熥好奇的問道。


    “到時候讓張伯教你們。”朱英回道。


    “好吧。”朱允熥無奈說道。


    朱英說完,就帶著朱權進堂屋去了。


    看著大哥的背影,朱明月咬了咬嘴唇,猶豫半晌,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姐,你怎麽不跟大哥說呀,這等終身大事,可是關乎到一輩子的事情。”


    “之前沒人幫忙,現在大哥在,所謂長兄如父,大哥的話肯定有用的。皇爺爺對大哥這般重視,隻要大哥開口,肯定不是問題。”


    朱允熥看上去有些大大咧咧,但心思也敏感,注意到姐姐朱明月的神色,就明白了其中的想法。


    “先等等,皇爺爺讓我們帶著十七叔一起過來,肯定有什麽事情。我的事情是小事,要是因此耽誤了大哥的事情,那可就是罪過了。”


    “等大哥談完了,我再跟大哥說也不遲。”


    朱明月聽到弟弟的話,開口解釋道。


    朱允熥隨即不再關注,眼睛看向後院門口,很快張伯就拿著對弈的棋盤,放置在涼亭上。


    他連忙拉著姐姐一起過去,向張伯請教五子棋的玩法。


    堂屋裏,朱英看著坐在自己對麵的朱權,心中不由感慨。


    老爺子安排確實到位。


    就目前這位,看上去有些文弱,唇紅齒白的少年。


    實則在兩年以後,可是實實在在邊疆最強塞王,將燕王朱棣的名頭都給壓製了下去。


    就算是朱允炆後來當了建文帝,自始至終都沒對麵前這位最強藩王下手。


    聰慧的朱權,在看到朱英的容貌後,心中翻起滔天大浪的同時,也很快就明白了父皇的安排。


    所以在姿態上,保持著君臣般的恭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大明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