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屬於農民起義的悲哀了,除了一些經過演義或者以及傳聞‘洗禮’過的農民起義軍,大抵其將領以及麾下主要成員,真實能力都不會太出眾。


    史上最接近草莽並成功登基的劉邦,真以為啥關係沒有呀?


    別的不說,早年間劉邦欲投魏公子信陵君,結果半道聽聞這家夥死了!於是轉投信陵君座上常客張耳。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定都襄國,最終張耳助劉滅項。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張耳的名聲可謂極好,世所稱賢,而劉邦這個會做人的存在,與張耳可謂稱兄道弟,這也變相了抬高了劉邦的地位。


    不然真是個泗水亭亭長兼小混混,拿什麽叫人信服,別說別人了,就他那幾個發小也不會跟他嘛,那時候最有能力的,顯然是蕭何不是。


    若是劉邦一點交際圈都沒有,單憑上下嘴皮一磕就像忽悠人,未免太異想天開。老呂家更不會嫁女又送錢的大力資助。


    值得一提的是,張耳也討了個妹子,獲得大量錢財的資助,好吧,果然關係夠好?


    總之,在秦國早已亂套的情況下,就劉邦混出來那些小名聲,到也足夠招攬一些小才乃至大才了,最主要的,還是他發小足夠給力。


    至於開創明朝的朱重八,特殊時期,比較例外,反的是異族統治麽,輿論上沒壓力。


    基本上正常的農民起義,一開始身邊的幫手要麽是親戚要麽是好友,能力高低也沒個準,總之很難太厲害。而火鳳更可憐,除了一個女婢,全都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


    這也沒啥,重點就在於大梁雖亂,可到底還好好的立在那,反賊之名是跑不掉了,僅此一點就基本不會有哪位大才去投,畢竟這年頭識文斷字的,都是儒家子弟,最重正統大義之類。


    當然了,眼見大梁馬上就要亡了,那又是另一碼事。然而顯然一時半會還不會。


    開玩笑,周少瑜辛辛苦苦,好容易發展到現在,發陸陸續續有極少部分人願意相投,更何況火鳳。


    好吧,這也是周少瑜自己‘作死’,如果他不去更改什麽儒家釋義推行那些很難被時下人所接受的政策,相信投奔的人肯定不會太少。


    “此事不提也罷。”火鳳當然知道自己麾下人才稀缺,可又有啥辦法。“周郎如何趕到的此處的?”


    此話一問,周少瑜的臉色就有點怪。


    時間回轉。


    幾路兵馬齊出,被圍困在半山腰的執失摩力軍隊進退兩難慌了神,如此狀態想不被滅都難。獲得勝利,自然會聚在一塊商議一番下一步如何行動。


    其實一開始周少瑜是沒準備單獨跑去找火鳳的,後者雖然一直在退,但火鳳的目標卻很明顯,拖住突厥一部分兵馬便可,絕不會再主動出擊去找事。理論上來說,應當不會出什麽意外才對。


    而這時候,秦良玉卻將玄陽那個道士給拉出來算了一卦,結果是,火鳳大凶!


    對於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本來周少瑜是不信的,可是連李秀寧都表情淡淡的來一句這家夥有時候還挺準,這就讓周少瑜有點坐不住了,大凶?若是火鳳死了,中原地區豈不是要亂套?


    他可沒有現在就要將地盤擴張到那裏去的打算,不然真正就算是占據半壁江山了,槍打出頭鳥,周少瑜還沒那實力守得住。


    可若是不出手,天知道以後會是個什麽局麵,鬧不好拿下中原的代價更大也不一定,這就很糾結了有木有。


    而更讓周少瑜不淡定的是,秦良玉居然和這勞什子玄陽山人關係似乎好的有點過頭了?總感覺親親蜜蜜的絲毫不在意一些接觸。


    霧草,我辛辛苦苦帶到大梁的小白菜,這就要被別人拱了?


    到不是說占有欲當真就強到那地步,怎麽也是自家義妹嘛,真要找還能攔著不成,可也要看對象是誰。秦良玉尚在成長不假,可以後那可是大能一般的存在,找這麽個小道士算怎麽一回事。


    果斷大手一揮,先打發回泰原再說,不能讓他們繼續朝夕相處。


    怎料玄陽還一副獲救的樣子,興高采烈收拾包裹就準備第二日清早便走,霧草,合著你還嫌棄我家妹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啊簡直!


    周少瑜越想越氣不過,決定去找他好好談談心,不要多想,絕對隻是談談心。


    然後……


    霧草,居然在沐浴?霧草!胸前扣了兩個碗是什麽鬼?霧草?沒把!?


    “咳,在擊敗執失摩力之後,總覺心有餘悸,放心不下,便自己帶了少許兵馬過來看看,還好,不然結果難明。”周少瑜喝上一口茶,裝模作樣一本正經,嗯,壓壓驚壓壓驚。


    火鳳才不會信這種玄之又玄的說法,她以教派起家,自然曉得裏頭好些門道不過就是騙人的。可既然周少瑜不願意說,她也不會強求,總歸這個人情是記下了。


    阿史那忽沁退兵退的很果斷,沒了下梁營這個炮灰軍隊,阿史那忽沁沒可能去拿突厥人去攻城死磕。既然如此,繼續在這幹耗著也隻是浪費時間,更莫說氣候愈發寒冷。


    至於雲京城外……


    楊妙真玩的有點嗨!


    仗著周少瑜給的高科技全身盔甲,背著長槍,拿著長弓,就敢衝到人家射程範圍內對射著玩,當然了,也不至於傻呆呆的站在那不動,左躲右閃,居然愣是沒有中過一箭!也是足夠狗屎運。


    反倒是城牆上,時不時就是一聲慘叫傳來,就楊妙真的射術水平,靠近了,隻要敢冒頭,真真是一射一個準,好嘛,時間一長,一片城牆愣是被楊妙真一個人給壓製住了!


    遠遠的一瞅那‘銀鎧’過來,牆頭上的突厥人就有底了,反正你上不來,咱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我就靠著牆垛連看都懶得看,行不行?


    “真以為妙真是在瞎胡鬧?”看著大呼小叫嘻嘻哈哈給楊妙真加油打氣的秦良玉,李秀寧眼角一抬,淡淡道。


    本來還沒多想的秦良玉聞之一愣,頓時了然。


    瞎胡鬧?看起來是有這麽點意思,但此舉顯然也是有深意的。


    每個人帶兵打仗,但凡出彩者,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相比起李秀寧的算計,楊妙真的風格特點是啥?


    誠然,楊妙真同樣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同樣會使用計謀策略,但歸根結底,相比起李秀寧的運籌帷幄,楊妙真更喜歡直來直去的勇猛衝鋒。


    憑借頂尖的騎術與騎射,以及宗師級別的武藝,尤其是得了新鎧之後,衝鋒起來那叫一個勇猛,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但凡楊妙真麾下的騎兵,稍稍待久一些,個個都猛的一匹悍不畏死。


    開玩笑,主將一個妹子都衝鋒在前勇猛無雙,他們這些大老爺們怎能落後?一個字,殺!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作為主將,不但敢身先士卒帶頭衝鋒一往無前,還戰績彪悍宰人幹淨利索,這對於一軍士氣的影響是絕對的。


    勇猛的士氣一旦傳開,對於軍隊士氣的加成可不是一星半點。


    同樣的,要做到這一點,對於將領的要求也非常之高,其中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誰都曉得項羽猛的一匹,衝殺起來不要命,以少勝多的戰例簡直不要太多。


    可若是你將主將換成劉邦試試?


    衝啊……劉邦一聲大喝,拔出寶劍,戰馬嘶鳴,然後……沒動!


    廢話,劉邦敢動?就他那三腳貓衝前線,和找死有啥區別?就他這為了快速逃命丟妻棄子的作風,也沒這膽啊。


    別說提升士氣了,潰敗還來不及吧。果然還是老老實實交給別人,他自己待在後方等結果就好。


    如今三軍麵前,楊妙真一人壓的一片城牆不敢冒頭,突厥人會怎麽看?己方將士會怎麽看?


    到時候衝鋒起來是不是更猛?而地方是不是還沒開就鬧不好要發怵?


    如果一個人當真成就無敵之名,其軍一出,光聽名字就要畏懼三分,這對於統軍打仗的好處可是相當大的。


    沉思著,秦良玉又多了幾分明悟,但同時也多了幾分迷茫。


    跟隨李秀寧這麽久,學到的東西可不止一星半點,也早就知曉了李秀寧的統軍打仗的風格。而現在,李秀寧又讓她理解了楊妙真的獨特風格,那麽,她自己呢?


    思考間,忽聞營中一片沸騰,抬頭一看,原來是楊妙真打馬而回,威風凜凜的舉著長弓有節奏的嗚嗚吼著,不多時便引得全軍附和,萬人齊鳴,真真叫人熱血沸騰。


    反觀雲京城牆上的突厥士卒,哪怕什麽都不足,卻憑空增添了幾分蕭索淒涼,儼然成了背景板。


    戰馬當然是沒那麽周密的鎧甲的,不過楊妙真也不會傻到將戰馬帶進射程範圍不是。


    “楊將軍,真乃神人也。”幽王一方的將領寧慎欽無不佩服的讚道。


    好吧,再神,此刻也不是真和突厥人大會戰的時候。


    得知阿史那忽沁居然那般果斷撤回之後,李秀寧也不敢耽擱,立刻擺出一副全軍準備強攻的狀態進行威逼。突厥人自然不可能開城投降,卻也心虛不已,主要還是先前給楊妙真打擊的,且城內防禦尚且空虛,城內百姓也未必靠譜,鬧不好就是內憂外患。


    幾番嚐試交流之後,居然真詐出些許物資出來,還等啥,撤啊!


    原本阿史那忽沁還準備回軍加緊時間滅掉幽王,哪想半路聽聞雲京被圍,哪裏顧得了這許多,全部回師!雲京一旦丟失,那就是被卡住脖子了,那怎麽行。


    以後是什麽情況不敢說,至少,到目前為止,阿史那忽沁可謂什麽都沒撈著,氣得夠嗆。


    幽王在外的軍隊再一次打散四處藏匿,準備視情況回歸,不過卻有幾千人,居然偷偷選擇了跟隨李秀寧的軍隊走,這算是被楊妙真當日的風姿給‘迷’住了?


    李秀寧撤的很幹淨,直接退出幽州,最終徑直返回並州。


    突厥的實力有所削弱,如今但是幽王就足夠對峙好一陣子了,何況還有火鳳在。


    不過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周少瑜還不能退,甚至不能一直在火鳳這待著,說到底人家到底掛著反賊身份,短暫合作沒什麽,一直待一塊,影響總是有的。


    待過了寒冬,勢必會出城保持一定的距離安營,表明咱仍舊在前線對抗突厥即可。


    當所有戰爭乃至小摩擦都停止的時候,整個北地已經銀裝素裹,沒誰會在這種時候跳出來搞事情。


    而這時候,大梁京師,高玉瑤帶著小皇帝主持祭天,並設宴款待文武百官。


    雖說大梁邸報發型的時間還很短,但好處卻是立竿見影,再加之善懷閣詩集的推波助瀾,高玉瑤的知名度可謂大漲特漲,甚至對於好些人來說,隻知太後,不知小皇帝。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隨著一位大半生鬱鬱不得誌的老官員站出來,誇讚半天並叩請高玉瑤登基為女帝的時候,性質就徹底變了模樣。


    世間永不缺投機取巧之輩,或許在這位老官員看來,結局至多也就是被罷免,待高玉瑤權勢愈發集中之時,必然會重新啟用。畢竟他是第一個如此表示忠心的。


    也正因為這一點,為避免忠於她的官吏寒心,無論如何也應當不會有其他結果才對。


    然而,你這也跳出來太早了吧?真當高玉瑤已經掃除一切障礙了?這才掌權幾年,哪那麽容易。早早的跳出來,除了引起‘保皇派’的反感還能有什麽作用?


    高築牆,緩稱王,其中道理何其淺顯?


    高玉瑤連一句寒暄客氣都沒有,鐵青著臉,直接拉出去斬首示眾,並以謀逆之罪抄家滅門,百官頓時為止禁聲。


    然後事情的後果已經開始釀下,高玉瑤的死忠們自然再也不敢輕易提著一茬,而始終支持皇帝正統的,也早早對高玉瑤保持了警惕。


    就連李清照都沒想到,她這火上澆油的法子,會這麽快有那麽點收獲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抽個美女打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漫憂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漫憂傷並收藏抽個美女打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