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下的一隻蟋蟀叫了,隨即,桃樹下的這隻也叫了。


    據秦老師介紹,桃源村小學很小,隻有兩個老師,一個校長,幾十個學生,學生都是村裏的孩子,除了秦老師之外,還有一個陶老師,倆人都是義務教師,沒有工資,隻有很少的補貼,平時也要種植果園,賴以度日。


    我們應該向貧困地區的義務教師致敬,那些默默無名的人為中國的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自從陶淵明寫出《桃花源記》之後,千百年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曾考證過這個世外桃源究竟在什麽地方,然而始終沒有定論。目前全國有30多個地方在爭“桃花源”這個名分,甚至台灣也有桃花源,都是希望為當地經濟帶來收益。


    武陵縣是第一個向聯合國申報桃花源文化遺產的地區。


    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斥以巨資打造桃花源風景區,武陵縣以“世外桃源”作為當地旅遊招牌,吸引遊客以及海內外商賈開發投資。整個景區分三期工程建設,打造了數十個景點,例如爛柯亭、秦人洞、豁然台、蟠桃瑤池、桃花山莊、采菊書院、九曲竹廊、五柳湖、迷津渡、釣魚潭等。


    拆遷安置是第一期工程的重點,桃源村即在拆遷重建範圍。政府許諾了優厚條件,按照“以房易房”的原則,為村民在城裏補償安置,還為村民交納養老保險以及租房補貼,然而,當地民風不願意搬走,沒有一個人在合同上簽名,甚至就連村長也帶頭抵製拆遷。


    當地民風彪悍,曾經有個小偷進村偷牛被人打死,哥哥去領屍體,又被村民打死。


    政府第一次強製拆遷時被村民拿著鋤頭趕跑了,還堵上了路,打傷拆遷人員數名。警方抓走了村長,村民開始聚集在縣委大院前抗議,但被公安驅散。


    蘇眉拿起個大桃子,一邊吃一邊說:為什麽拒絕呢,城市裏的條件不是更好嗎?


    秦老師不屑的說:你以為人人都想去你們城裏呢?


    秦老師開始像給小學生上課那樣講解起《桃花源記》,“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桃花源幾乎寄托了中國人所有的夢想,沒有戰爭,男耕女織,無都市之喧囂,無塵世之煩擾。為什麽《桃花源記》那麽有名,因為這片世外桃源是中國人心中理想的世界。


    村民們種桃為生,雖不富裕,但生活幸福。


    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時時刻刻感受著憂慮和不安。那些冷漠的鋼筋水泥居民樓裏,人們住了幾年也不知道左鄰右舍是什麽人。隔壁打出人命,鄰居依然房門緊閉,無人過問。


    桃源村的村民即使搬進城裏,也是一群住在城市裏的農民。


    他們靠山吃飯,靠水生存,搬到城市也就失去了生活保障,在這個大學生都很難找到工作的時代,小販上街擺攤還會被城管掀翻攤子,那些村民們在城裏如何適應,怎樣生活?


    梁教授看了看周圍說:這裏確實是一個隱居的好地方,春天的時候應該很美,對吧?


    秦老師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閉上了眼睛,過了一會,說道:何止春天,一年四季,說出來你都不信,我閉上眼睛,就能看到山路邊的菊花,池塘邊的竹子,還有漫山遍野的桃花。


    蘇眉說:我相信。


    包斬說道:那人皮稻草人,放在桃園裏,我猜,不是為了嚇鳥,而是為了嚇人。


    畫龍問道:究竟是誰殺害的楊科長呢?


    秦老師變得麵有懼色,點了點頭,他講起一件事。


    在人皮草人案發的前一天,香港開發商在桃源鄉吳鄉長、旅遊局楊科長、拆遷辦主任的陪同下,考察了桃源村的旅遊發展前景,他們一致認為,打造桃花源風景線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能造福幾代人,還能使當地經濟迅速發展。


    縣電視台的記者跟蹤報道,攝像機對著幾個大腹便便的官員,身後還有一些給他們打傘的人,他們叉著腰,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有個畫麵沒有出現在晚間的新聞中,記者當時采訪了一位在路邊熬製鬆香的群眾,那人帶著帽子和口罩,穿一身綠軍裝,攝像機對著他,而他卻看著吳鄉長、楊科長以及拆遷辦主任,記者問他對當地發展旅遊怎麽看,他笑嗬嗬地用一種輕描淡寫的語氣說了一句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宗罪(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蜘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蜘蛛並收藏十宗罪(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