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高爽,層林盡染。
李善踱步在巷子裏,遠遠眺望遠處的山頭,也不知道是不是楓樹,已然是一片豔紅之色。
中秋已過了好些日子了,李善都給弄忘了,畢竟他這種職業,別說中秋、端午,就連國慶、春節都未必能休息。
事後李善打聽了下,這個時代北方民間已經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賞月的習俗,倒是月餅還沒出現。
今年中秋,恰逢突厥南下,大量難民湧入京兆,自然是沒有賞月、拜月神之類的活動了。
出了巷子口,再往西就是木柵欄了,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傳來,李善皺眉看去,懷裏抱著個嬰兒的女子正蹣跚而來,下麵還有個五六歲的孩子扒著她的褲腳,後麵跟了個背著箱子的漢子。
“好像是村東頭柳嬸的閨女?”
“嫁出去的?”李善有點警惕,“嫁到哪兒去的?”
一旁的青壯急的吼了幾句,讓人把柵欄打開放人進來,才說:“小柳村,嫁過去也就兩三年。”
“多遠?”
“呃,三十來裏路吧。”
李善舔了舔舌頭,三十多裏路,不算太遠,看看這對夫妻的慘狀,聽聽這哭聲,顯然不是回娘家探親的。
八成是遭了難,又是難民作亂嗎?
李善想起昨日李楷派人傳信,唐軍於河東、關內道連戰連勝,突厥已有退兵之意,官府即將開倉放糧賑災……也就是說,到現在還沒開始賑災呢。
反複思索後,李善轉頭看向已經聽到消息趕來的朱瑋、郭樸。
很快,路口聚集起了百來人,消息也亂糟糟的傳開了。
小柳村被攻破,村民死傷慘重,被洗劫一空,大部分房屋都被毀之一炬,柳嬸的女婿、閨女僥幸逃得一命,隻能來投靠嶽家。
“突厥兵?”郭樸不可置信的搖搖頭,“大軍啟程十餘天了,突厥怎麽可能還能打到京兆府來!”
仔細問了問柳嬸的女婿,郭樸立即判斷出,不是突厥兵,應該是難民作亂,頂多是幾十匹馬而已。
“雖是難民,但小柳村共五百多戶……”朱瑋揉著眉頭。
這十多天,已經有兩撥難民來朱家溝覓食,但很直接的被趕走,沒引起什麽騷亂,但小柳村規模比朱家溝大,後者一共也就不到三百戶。
更要命的是,柳嬸女婿、閨女亂嚷嚷,突厥打到京兆府的流言蜚語已經傳開,村中青壯均麵有驚惶,事實上類似的流言已經流傳了好些日子了。
“甜滋滋的,含在嘴裏。”
那邊哭聲一片,李善……呃,不是他鐵石心腸無動於衷,實在是習慣了,蹲下來拿出蔗糖逗著柳嬸那個外孫女。
五六歲的年紀,怯生生的,臉上身上到處是灰,都不敢抬頭看人。
李善笑著將糖塊塞進孩子嘴裏,“含著,別咽下去。”
隻一瞬間,孩子的舌頭就品嚐到了那股甜味,黑漆漆的眼珠子裏有著驚奇,也有著躲閃。
“大郎……”
李善回頭瞄了眼,小和尚委屈巴巴的蹲在一邊,用眼神聲討李善……新人換舊人啊,這樣的待遇以前隻有我有。
“沒了,真的沒了。”李善翻了翻袖子,“剛才最後一顆了。”
眼淚都在眼眶裏打轉了……李善沒心沒肺的正要再逗幾句,那邊母親喊了聲,“大郎。”
“母親也來了。”李善快步過去,“放心吧,長孫兄、德謀兄都傳來消息,秦王兩戰皆勝,小有斬獲,突厥已有言和之意,太常卿已然啟程。”
“但官府至今尚未出麵賑災,關中難民騷亂數起,連小柳村都……”朱瑋看向朱氏,“你母子還是入城避避吧。”
都在這兒熬了十多天了,這時候溜之大吉……李善想都不想就否決了,不說其他的,這也違背了李善的底線。
再說若是入城避災,朱家溝這個落腳點算是徹底廢了,而且秦王府子弟會如何看待自己?
見李善不肯入城,郭樸、朱瑋也不再勸說,挑選人手出去打探詳情,如果真是突厥打到京兆府,無論如何也要將這對母子送入城內。
“大郎,真的是突厥南下?”
“突厥會攻長安嗎?”
李善還想逗逗小和尚和女娃娃,周圍青壯一股腦的湧了上來。
“聽說大震關早就被攻破了?”
“大軍是不是已敗給突厥了?”
“據說突厥可汗親自領兵……”
李善放眼望去,一張張驚恐的麵孔,緊張而恐懼的氣氛彌漫開來。
“你是南邊老趙家的二郎?”李善跳上一塊大石,指了指一個漢子,“年初還背地裏嘀咕,嫌我壞了事,如今卻沒了膽子?”
那漢子臉登時紅撲撲的,低著頭不吭聲,心裏直嘀咕,年初是打劉黑闥,現在是突厥南下,這能比嗎?
“秦王出兵河東,連戰連勝,突厥已有撤兵北還之意,如何還會攻至京兆?”
“隻是難民作亂而已。”
李善從懷中取出一張紙,攤開揮了揮,“昨日軍報,並州總管出兵戰於汾水東,斬首五千級,虜其馬二千匹,後轉戰於沙河之北,再敗突厥。”
“汾州刺史蕭顗,伏擊大破突厥,斬首五萬餘級。”
外圍的朱瑋聽得齜牙咧嘴,明明是五百級和五千級,一下子加了十倍!
不知道什麽時候冒出來的周趙更是齜牙咧嘴,他看的清清楚楚,記得明明白白,李善手裏那張紙明明是廢紙,特地揉軟了用來……
周圍安靜了下來,李善環顧四周,神色平淡,半響後才繼續說:“適才七伯相詢,在下已然明言,絕不入城相避。”
周圍一陣騷動,其實李善避入城內,村民雖然羨慕,但大抵不會嫉妒,更談不上恨。
但李善這番話讓周圍人立即定下心來,這是很簡單的判斷,如果真的是突厥南下,李善這種貴人不可能不入城的。
朱瑋、郭樸費了多少嘴皮子,嗓子都啞了,也沒起到多少作用,而李善輕描淡寫的安定人心。
不是因為李善能言善辯,而是他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了自己。
郭樸低聲道:“真英傑之士。”
朱瑋捋捋長須,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好。
“當年劉武周肆虐河東,王師敗北,死傷慘重。”
郭樸加重了語氣,“秦王欲力挽狂瀾,陣前高呼,不退一步,軍心立穩,士卒用死,終覆滅敵軍。”
李善踱步在巷子裏,遠遠眺望遠處的山頭,也不知道是不是楓樹,已然是一片豔紅之色。
中秋已過了好些日子了,李善都給弄忘了,畢竟他這種職業,別說中秋、端午,就連國慶、春節都未必能休息。
事後李善打聽了下,這個時代北方民間已經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賞月的習俗,倒是月餅還沒出現。
今年中秋,恰逢突厥南下,大量難民湧入京兆,自然是沒有賞月、拜月神之類的活動了。
出了巷子口,再往西就是木柵欄了,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傳來,李善皺眉看去,懷裏抱著個嬰兒的女子正蹣跚而來,下麵還有個五六歲的孩子扒著她的褲腳,後麵跟了個背著箱子的漢子。
“好像是村東頭柳嬸的閨女?”
“嫁出去的?”李善有點警惕,“嫁到哪兒去的?”
一旁的青壯急的吼了幾句,讓人把柵欄打開放人進來,才說:“小柳村,嫁過去也就兩三年。”
“多遠?”
“呃,三十來裏路吧。”
李善舔了舔舌頭,三十多裏路,不算太遠,看看這對夫妻的慘狀,聽聽這哭聲,顯然不是回娘家探親的。
八成是遭了難,又是難民作亂嗎?
李善想起昨日李楷派人傳信,唐軍於河東、關內道連戰連勝,突厥已有退兵之意,官府即將開倉放糧賑災……也就是說,到現在還沒開始賑災呢。
反複思索後,李善轉頭看向已經聽到消息趕來的朱瑋、郭樸。
很快,路口聚集起了百來人,消息也亂糟糟的傳開了。
小柳村被攻破,村民死傷慘重,被洗劫一空,大部分房屋都被毀之一炬,柳嬸的女婿、閨女僥幸逃得一命,隻能來投靠嶽家。
“突厥兵?”郭樸不可置信的搖搖頭,“大軍啟程十餘天了,突厥怎麽可能還能打到京兆府來!”
仔細問了問柳嬸的女婿,郭樸立即判斷出,不是突厥兵,應該是難民作亂,頂多是幾十匹馬而已。
“雖是難民,但小柳村共五百多戶……”朱瑋揉著眉頭。
這十多天,已經有兩撥難民來朱家溝覓食,但很直接的被趕走,沒引起什麽騷亂,但小柳村規模比朱家溝大,後者一共也就不到三百戶。
更要命的是,柳嬸女婿、閨女亂嚷嚷,突厥打到京兆府的流言蜚語已經傳開,村中青壯均麵有驚惶,事實上類似的流言已經流傳了好些日子了。
“甜滋滋的,含在嘴裏。”
那邊哭聲一片,李善……呃,不是他鐵石心腸無動於衷,實在是習慣了,蹲下來拿出蔗糖逗著柳嬸那個外孫女。
五六歲的年紀,怯生生的,臉上身上到處是灰,都不敢抬頭看人。
李善笑著將糖塊塞進孩子嘴裏,“含著,別咽下去。”
隻一瞬間,孩子的舌頭就品嚐到了那股甜味,黑漆漆的眼珠子裏有著驚奇,也有著躲閃。
“大郎……”
李善回頭瞄了眼,小和尚委屈巴巴的蹲在一邊,用眼神聲討李善……新人換舊人啊,這樣的待遇以前隻有我有。
“沒了,真的沒了。”李善翻了翻袖子,“剛才最後一顆了。”
眼淚都在眼眶裏打轉了……李善沒心沒肺的正要再逗幾句,那邊母親喊了聲,“大郎。”
“母親也來了。”李善快步過去,“放心吧,長孫兄、德謀兄都傳來消息,秦王兩戰皆勝,小有斬獲,突厥已有言和之意,太常卿已然啟程。”
“但官府至今尚未出麵賑災,關中難民騷亂數起,連小柳村都……”朱瑋看向朱氏,“你母子還是入城避避吧。”
都在這兒熬了十多天了,這時候溜之大吉……李善想都不想就否決了,不說其他的,這也違背了李善的底線。
再說若是入城避災,朱家溝這個落腳點算是徹底廢了,而且秦王府子弟會如何看待自己?
見李善不肯入城,郭樸、朱瑋也不再勸說,挑選人手出去打探詳情,如果真是突厥打到京兆府,無論如何也要將這對母子送入城內。
“大郎,真的是突厥南下?”
“突厥會攻長安嗎?”
李善還想逗逗小和尚和女娃娃,周圍青壯一股腦的湧了上來。
“聽說大震關早就被攻破了?”
“大軍是不是已敗給突厥了?”
“據說突厥可汗親自領兵……”
李善放眼望去,一張張驚恐的麵孔,緊張而恐懼的氣氛彌漫開來。
“你是南邊老趙家的二郎?”李善跳上一塊大石,指了指一個漢子,“年初還背地裏嘀咕,嫌我壞了事,如今卻沒了膽子?”
那漢子臉登時紅撲撲的,低著頭不吭聲,心裏直嘀咕,年初是打劉黑闥,現在是突厥南下,這能比嗎?
“秦王出兵河東,連戰連勝,突厥已有撤兵北還之意,如何還會攻至京兆?”
“隻是難民作亂而已。”
李善從懷中取出一張紙,攤開揮了揮,“昨日軍報,並州總管出兵戰於汾水東,斬首五千級,虜其馬二千匹,後轉戰於沙河之北,再敗突厥。”
“汾州刺史蕭顗,伏擊大破突厥,斬首五萬餘級。”
外圍的朱瑋聽得齜牙咧嘴,明明是五百級和五千級,一下子加了十倍!
不知道什麽時候冒出來的周趙更是齜牙咧嘴,他看的清清楚楚,記得明明白白,李善手裏那張紙明明是廢紙,特地揉軟了用來……
周圍安靜了下來,李善環顧四周,神色平淡,半響後才繼續說:“適才七伯相詢,在下已然明言,絕不入城相避。”
周圍一陣騷動,其實李善避入城內,村民雖然羨慕,但大抵不會嫉妒,更談不上恨。
但李善這番話讓周圍人立即定下心來,這是很簡單的判斷,如果真的是突厥南下,李善這種貴人不可能不入城的。
朱瑋、郭樸費了多少嘴皮子,嗓子都啞了,也沒起到多少作用,而李善輕描淡寫的安定人心。
不是因為李善能言善辯,而是他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了自己。
郭樸低聲道:“真英傑之士。”
朱瑋捋捋長須,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好。
“當年劉武周肆虐河東,王師敗北,死傷慘重。”
郭樸加重了語氣,“秦王欲力挽狂瀾,陣前高呼,不退一步,軍心立穩,士卒用死,終覆滅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