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善就是在山東一躍而起而名聲鵲起的,雖然當時隻是籌謀定計,甚至都沒個正式的身份,遠不能與後來的代州長史、靈州道行軍總管相提並論。
但李善先助唐軍大敗劉黑闥,後與李世民暗通款曲,借淩敬、蘇定方等舊部收複河北各州府,對那些高級將領非常了解……因為這一世太子李建成沒能撈到這場戰功,從而導致了東宮很難插手河北山東各地的州府,所以如今大體上保持了原狀。
“道國公田留安。”
這是李善提出的第一個人選,同時也是他必須提出的第一個人選,因為這是他當年在山東交往最多最深的人。
李世民想了想,提出了另一個人選,“程名振。”
從職務上來看,田留安如今仍然是魏州總管,而程名振是洛州總管,但洛州是河北道的地位很高,有點類似於河東的並州總管、代州總管,對其他的州府是有管轄權的,一旦有變故,洛州總管是當之無愧的魁首。
李淵微微點頭,“記得二郎在河北道還有些人手?”
如果是以前,李淵隻會忌憚、提防以及排斥,但現在不同了,太子李建成是肯定要廢的,頂多留下一命,四子李元吉已經被趕往蜀地,成年皇子中隻有李世民一個人了。
一邊問著,李淵一邊眼角餘光掃了掃李善,一個月前在仁智宮的一次敘談中,李淵問秦王何許人也?
讓李淵意外的是,李善並沒有評價李世民的豐功偉績,而是說了這麽一句話……這是個力求完美的人。
也是這句話讓李淵放下了所有的忌憚,的確如此,二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會小心翼翼,會謹慎而守住本分……後來李世民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了李淵判斷的正確。
就在昨天晚上,李淵還在心裏想著呢,懷仁堪為吏部尚書……呃,李善對此的判斷依據其實是曆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被逼無奈才選擇兵變的。
什麽叫被逼無奈?
不是說太子、齊王的咄咄逼人,而是李世民看到了李淵的態度,確認自己不可能以正常的程序入主東宮,坐上皇位。
從這一點來說,李世民的確是個力求完美的人。
李世民坦然直言,“尚有定州總管雙士洛,冀州總管王緒,趙州刺史齊善行,貝州刺史薛忠。”
這四個人都是當年李世民征伐河北帶去的,洛水大捷之後留在了山東,其中齊善行還是竇建德的舊部,其中薛忠還擔任過李道玄的長史,後來還將女兒嫁給了李道玄。
李淵在腦海中回憶著河北道的地圖,遲疑問道:“易州總管何人?”
“右武衛將軍桑顯和。”
易州位於幽州的西南側,一旦胡人破幽州,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易州。
“噢噢,是他啊。”李淵捋須思索,“此人倒是有軍略之才,曾……應能有所作為。”
看李淵說到一半就改口,李善一臉的懵懂,他知道這個桑顯和,當年也是下博一戰大敗,率兵南竄,一路逃回了洛州,毫發無損,堪稱神速。
李世民微垂眼簾沒吭聲,桑顯和乃是前隋留在關中的重要將領,是長安留守屈突通的部將,當年李淵晉陽起兵攻入關中,桑顯和曾有傑出表現,險些擊敗了劉文靜……雖然如今李淵、李世民父子之間再無間隙,但劉文靜是他們心中難解的一個結。
劉文靜被殺,說起來是裴寂幹的,但實際上劉文靜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太過密切,才是原因……那時候,太子、秦王之爭已經初現端倪。
後來桑顯和獻上潼關,又勸降屈突通,但並沒有參加後來的洛陽虎牢之戰,而是武德四年末被調往了河北。
“不宜設河北道行軍總管府或元帥府。”李淵首先做出這樣的判斷,然後再說:“命程名振親自率兵北上,調田留安、齊善行、王緒等將,屯於莫州,以為後盾。”
李世民、李善都點頭同意,其實突厥侵襲的重點還是在關內道,所以河北那邊不需要大動幹戈,一旦設總管府或元帥府,那糧食、軍械的消耗就大了,隻讓程名振率眾將北上,駐軍莫州,最為合適。
莫州位於幽州南側,與幽州、易州都接壤,一旦幽州失守,程名振隻需要扼製突厥攻勢,隻守不攻,問題就不大,而且運河也直通莫州,糧食運輸也很方便。
全盤考慮了一遍後,李淵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幽州,“廬江郡王李瑗……二郎或可遣派將領為幽州司馬。”
李世民想了會兒,說起來自己麾下英傑濟濟,但經曆了天台山、仁智宮兩戰後,折損頗重,侯君集、李孟嚐、尉遲恭、張公瑾、張士貴、薛萬鈞都外出,如今長安城內也隻有張琮、李客師、王君廓、黃君漢、秦瓊、程咬金等將。
但有的人李世民是不會放出去的,比如秦瓊、程咬金,有的人李世民放心不下其能力,比如張琮、李客師,王君廓也不太合適,去年才卸任幽州都督,現在去做幽州司馬?
河北諸將都是一州總管,比如齊善行、田留安,如果是轉任幽州都督還行,從一州總管轉任幽州司馬,那是降職,也不妥當。
想來想去,李世民問道:“父親,黃君漢如何?”
“黃君漢?”
“此人瓦崗出身,隨孩兒曆洛陽虎牢、洛水等戰,雖未有獨當一麵,但勇烈無雙。”
李淵與李善都聽出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按道理來說,幽州如今駐軍數萬,實力雄厚,但廬江郡王李瑗是個沒什麽膽魄的,就怕他在突厥來襲的時候,一溜煙跑的沒影了,黃君漢有勇烈之名,應該不至於此。
人事安排結束之後,李淵讓李世民回頭與民部尚書溫彥博商議,河北凋零多年,糧草供應隻怕不足,肯定是要從中原輸糧的。
河北這邊的事情談妥後,李淵才將話題轉回了關內道,“懷仁,以你之見,都布可汗會攻靈州還是夏州?”
但李善先助唐軍大敗劉黑闥,後與李世民暗通款曲,借淩敬、蘇定方等舊部收複河北各州府,對那些高級將領非常了解……因為這一世太子李建成沒能撈到這場戰功,從而導致了東宮很難插手河北山東各地的州府,所以如今大體上保持了原狀。
“道國公田留安。”
這是李善提出的第一個人選,同時也是他必須提出的第一個人選,因為這是他當年在山東交往最多最深的人。
李世民想了想,提出了另一個人選,“程名振。”
從職務上來看,田留安如今仍然是魏州總管,而程名振是洛州總管,但洛州是河北道的地位很高,有點類似於河東的並州總管、代州總管,對其他的州府是有管轄權的,一旦有變故,洛州總管是當之無愧的魁首。
李淵微微點頭,“記得二郎在河北道還有些人手?”
如果是以前,李淵隻會忌憚、提防以及排斥,但現在不同了,太子李建成是肯定要廢的,頂多留下一命,四子李元吉已經被趕往蜀地,成年皇子中隻有李世民一個人了。
一邊問著,李淵一邊眼角餘光掃了掃李善,一個月前在仁智宮的一次敘談中,李淵問秦王何許人也?
讓李淵意外的是,李善並沒有評價李世民的豐功偉績,而是說了這麽一句話……這是個力求完美的人。
也是這句話讓李淵放下了所有的忌憚,的確如此,二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會小心翼翼,會謹慎而守住本分……後來李世民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了李淵判斷的正確。
就在昨天晚上,李淵還在心裏想著呢,懷仁堪為吏部尚書……呃,李善對此的判斷依據其實是曆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被逼無奈才選擇兵變的。
什麽叫被逼無奈?
不是說太子、齊王的咄咄逼人,而是李世民看到了李淵的態度,確認自己不可能以正常的程序入主東宮,坐上皇位。
從這一點來說,李世民的確是個力求完美的人。
李世民坦然直言,“尚有定州總管雙士洛,冀州總管王緒,趙州刺史齊善行,貝州刺史薛忠。”
這四個人都是當年李世民征伐河北帶去的,洛水大捷之後留在了山東,其中齊善行還是竇建德的舊部,其中薛忠還擔任過李道玄的長史,後來還將女兒嫁給了李道玄。
李淵在腦海中回憶著河北道的地圖,遲疑問道:“易州總管何人?”
“右武衛將軍桑顯和。”
易州位於幽州的西南側,一旦胡人破幽州,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易州。
“噢噢,是他啊。”李淵捋須思索,“此人倒是有軍略之才,曾……應能有所作為。”
看李淵說到一半就改口,李善一臉的懵懂,他知道這個桑顯和,當年也是下博一戰大敗,率兵南竄,一路逃回了洛州,毫發無損,堪稱神速。
李世民微垂眼簾沒吭聲,桑顯和乃是前隋留在關中的重要將領,是長安留守屈突通的部將,當年李淵晉陽起兵攻入關中,桑顯和曾有傑出表現,險些擊敗了劉文靜……雖然如今李淵、李世民父子之間再無間隙,但劉文靜是他們心中難解的一個結。
劉文靜被殺,說起來是裴寂幹的,但實際上劉文靜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太過密切,才是原因……那時候,太子、秦王之爭已經初現端倪。
後來桑顯和獻上潼關,又勸降屈突通,但並沒有參加後來的洛陽虎牢之戰,而是武德四年末被調往了河北。
“不宜設河北道行軍總管府或元帥府。”李淵首先做出這樣的判斷,然後再說:“命程名振親自率兵北上,調田留安、齊善行、王緒等將,屯於莫州,以為後盾。”
李世民、李善都點頭同意,其實突厥侵襲的重點還是在關內道,所以河北那邊不需要大動幹戈,一旦設總管府或元帥府,那糧食、軍械的消耗就大了,隻讓程名振率眾將北上,駐軍莫州,最為合適。
莫州位於幽州南側,與幽州、易州都接壤,一旦幽州失守,程名振隻需要扼製突厥攻勢,隻守不攻,問題就不大,而且運河也直通莫州,糧食運輸也很方便。
全盤考慮了一遍後,李淵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幽州,“廬江郡王李瑗……二郎或可遣派將領為幽州司馬。”
李世民想了會兒,說起來自己麾下英傑濟濟,但經曆了天台山、仁智宮兩戰後,折損頗重,侯君集、李孟嚐、尉遲恭、張公瑾、張士貴、薛萬鈞都外出,如今長安城內也隻有張琮、李客師、王君廓、黃君漢、秦瓊、程咬金等將。
但有的人李世民是不會放出去的,比如秦瓊、程咬金,有的人李世民放心不下其能力,比如張琮、李客師,王君廓也不太合適,去年才卸任幽州都督,現在去做幽州司馬?
河北諸將都是一州總管,比如齊善行、田留安,如果是轉任幽州都督還行,從一州總管轉任幽州司馬,那是降職,也不妥當。
想來想去,李世民問道:“父親,黃君漢如何?”
“黃君漢?”
“此人瓦崗出身,隨孩兒曆洛陽虎牢、洛水等戰,雖未有獨當一麵,但勇烈無雙。”
李淵與李善都聽出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按道理來說,幽州如今駐軍數萬,實力雄厚,但廬江郡王李瑗是個沒什麽膽魄的,就怕他在突厥來襲的時候,一溜煙跑的沒影了,黃君漢有勇烈之名,應該不至於此。
人事安排結束之後,李淵讓李世民回頭與民部尚書溫彥博商議,河北凋零多年,糧草供應隻怕不足,肯定是要從中原輸糧的。
河北這邊的事情談妥後,李淵才將話題轉回了關內道,“懷仁,以你之見,都布可汗會攻靈州還是夏州?”